哈萨克斯坦国的首都

哈萨克斯坦国的首都,第1张

现在哈萨克斯坦首都是阿斯塔纳。根据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7年10月20日发布的命令,阿克莫拉(1998年5月6日更名为“阿斯塔纳”,意为“首都”)于1997年12月10日起取代阿拉木图正式成为哈新首都。“阿克莫拉”哈萨克语意为“白色坟墓”,位于靠近西伯利亚的哈北方地区,距离阿拉木图1200公里,人口20多万。1950年代中期,成千上万的苏联共青团员响应苏共的号召,到荒无人烟的哈萨克草原拓荒,将野狼出没的处女地变成全苏商品粮基地。为纪念他们的功绩,该市被命名为“切利诺格勒”,俄文原意是“处女地城”。哈独立后,该城恢复“阿克莫拉”原名。1998年5月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签署命令,宣布将新首都阿克莫拉更名为阿斯塔纳(哈语意为“首都”)。在解释易名原因时,哈总统说,阿克莫拉市政当局和代表机构均提出更名请求。另外,国内外新闻媒体还经常引用阿克莫拉地名的消极意义(哈语意为“白色坟墓”),这不利于树立新首都的形象。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有着7500公里长尚未划定的边界,而且刚独立时北方各州的居民近70%是俄族人,一直存在着较强的俄罗斯分离主义倾向。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担心,叶利钦之后,一旦俄当权者换上民族主义者,哈北方有可能重新并入俄的版图。而国家政治中心的北移,肯定可推动哈各民族在地理上的再分布,尤其有助于它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向广大北方的移居,有助于他们在这个广大地区居民民族成分中所占比率的提高。至于将国都摆在这无边草原的深处和核心,对于草原的开辟、开发和综合利用,更将提供持续的支援和促进动力。

要的原因就在于阿拉木图太靠近边境了,离吉尔吉斯斯坦也就是几十里的路程,这就等于把自己的心脏放在了别人的面前。为此哈萨克斯坦在1994年就决定了迁都,把地点选在了现在的阿斯塔纳,从1994年开始就在阿斯塔纳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1997年正式迁都阿斯塔纳。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是现在的首都,也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金融中心。伊希姆河穿城而过,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现在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从地图上看,阿斯塔纳大体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中心位置稍微偏北一点,而哈萨克斯坦的中南部则为沙漠,所以哈国选择了此地作为首都。

阿斯塔纳(astana)

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是哈萨克斯坦首都,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偏北的平原丘陵地带,距离原首都阿拉木图1300余公里,基本上处于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中心。美丽的耶希耳河绕城而过,四季气候宜人,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人口约30万。

历史上阿克莫拉曾是一座军事要塞,其名字也多次变更。18世纪,从亚洲国家去往欧洲的商贾们都把阿克莫拉作为中途休息的地方,因此,阿克莫拉曾是欧亚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1832年阿克莫拉开始建市,1832-1961年,改称阿克莫林斯克。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很多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开垦荒地,使这里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于是从 1961年起阿克莫拉又被称为切利诺格勒(俄文意思为“垦荒城”)。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同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又把切利诺格勒恢复了原名“阿克莫拉”。

阿克莫拉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哈萨克斯坦北部的重要公路和铁路枢纽,交通便利,有公路和铁路通往全国各地,新建成的机场已经投入使用。还建立起机器制造、轻工业,以及大学、剧院等文化教育设施。此外,这里生活保障系统和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原来的首都阿拉木图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离边境太近,不符合一个独立国家首都的要求,而且人口密度过大,发展余地接近极限,难以满足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又处于地震活跃地带,首都安全受到威胁。于是哈萨克斯坦议会根据总统提议,于1994年7月6日通过迁都决议,在此后的几年里,阿克莫拉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和扩建工程,为迁都作了大量的准备。一大批新建筑在市内拔地而起,交通、通讯、能源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从此,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政治中心。阿拉木图尽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今后仍将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仍将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科学院--科学部、教育、文化和卫生部以及国家银行将长期留在阿拉木图。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1997年,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宣布由阿拉木图迁都阿克莫拉。作出这项历史决定,是由于新首府所处的有利地理位置,恰处于全国中心和主要交通要道的交汇处。这次迁都,在绝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年轻国家的发展前途。

在隆重的新首府宣布典礼上,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宣布:“自现在起,在这里,我国的中心处,将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决策。现在,在这里,跳动着我们祖国的心脏。在这里,哈萨克斯坦决定自己的历史命运。”

1998年,阿克莫拉改名为阿斯塔纳,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首都”。现在,阿斯塔纳已发展得焕然一新,并且在国际上逐渐建立威信,开始成为哈萨克斯坦渴望革新的象征。

依照2005年前“阿斯塔纳的繁荣--哈萨克斯坦的繁荣”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观念,阿斯塔纳作为行政和事务中心飞速地发展着。阿斯塔纳系独联体国家首府和文化城市国际联合会的成员国,这个联合会联合了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四十多个城市。同时,阿斯塔纳还拥有同13个独联体和其他国家城市和地区的双边兄弟关系。

阿斯塔纳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在新城市的市中心建立了总统国家文化中心。市中心的博物馆有很多大厅,其中陈列收藏了许多古代和当代珍贵的历史见证。市中心还建了一座有百万藏书的图书馆,而且馆内配备了电子检索目录。

在阿斯塔纳创办了哈萨克斯坦民族音乐研究院,这所音乐院将哈萨克斯坦民乐形成的所有阶段统一联合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综合体系,而且该院加入了欧洲音乐厅、音乐院和音乐学校联合会。

新首府的剧院非常多,观众喜欢的首都剧院有哈萨克音乐剧院,俄罗斯国家剧院等等。2000年,在阿斯塔纳建立了国家歌剧和芭蕾舞剧院。2000年的建立了“希涅玛-西吉”高级**院,成为了市民和来访者所喜欢的休闲场所。

开建了伊西姆河左岸的新城建筑工程,在此将建立对投资实行优惠政策的社会经济发展区。为了适应首都发展的主要计划方案,伊西姆河左岸的建筑群将使新首都显得更人性化。

阿斯塔纳--未来的大都市。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新首都感到自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阿斯塔纳“和平城市”的称号。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

斯坦纳(Astana)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处于俄罗斯裔居多数的北部地区和哈萨克人为主的南部地区的分界线上,距原首都阿拉木图(Alma-ata)约1300多公里,伊希姆河绕城而过,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它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改为首都前是阿克莫拉州首府,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55万。

阿斯塔纳在历史上曾是一座军事要塞,其名字也曾多次变更。18世纪,从亚洲国家去往欧洲的商贾们曾将阿克莫拉作为中途休息的地方,因此它曾是欧亚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1832年至1961年称为阿克莫林斯克。20世纪50年代,苏联大批热血青年响应政府号召到这里垦荒。1961年,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把它命名为切利诺格勒(意为“垦荒城”),意图以此地为中心将哈萨克大草原变成为一个麦田之海,但这项宏大的计划并未实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又将切利诺格勒改称为阿克莫拉。

由于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地处边疆地区,城市扩展余地有限,1994年哈萨克斯坦决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迁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1997年10月底,哈议会、政府等国家机关迁往阿克莫拉。10月20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宣布,从1997年12月10日起,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首都,成为全国政治中心,11月8日,哈国家象征物──国旗、国徽和总统旗向新都移交的仪式在哈总统府举行。12月10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宣布,阿克莫拉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永久性首都。 1998年5月6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阿克莫拉改称为阿斯塔纳,因为“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首都”,而“阿克莫拉”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白色坟墓”,这不利于首都的形象。但阿克莫拉州的名字没有改变。

该城市从五十年代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哈萨克斯坦北部的重要公路和铁路枢纽,同时还建立起机器制造业、轻工业、以及大学剧院等文化教育设施。自1994年7月哈政府决定迁都以后,阿斯塔纳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和扩建工程,交通、通讯、能源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使之向现代化城市迈进。1996年,一位日本建筑师的总体设计方案在阿斯塔纳城市设计国际招标中被选中。1998年用于城市改造的投资达4700万美元。伊希姆河两岸是宽阔的大理石街道,其风格很象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市内遍布着花坛、草坪、微型公园和城市广场。

以上就是关于哈萨克斯坦国的首都全部的内容,包括:哈萨克斯坦国的首都、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只注重首都的建设、请问哈撒克斯坦的首都是哪里英文名称及缩写各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67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