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豫剧评剧越剧的特点以及历史和代表作

京剧豫剧评剧越剧的特点以及历史和代表作,第1张

第一个,豫剧特点: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

豫剧历史:豫剧最早的称呼叫“河南讴”,又有汴梁腔(见徐珂的《清稗类钞》)、梆罗卷等称呼;清代中后期又有“高调”、“靠山吼”、“靠山黄”等称呼;民国期间民间也称本地梆、土梆等,学者文人这一时期又以河南梆子称之。“河南梆子、”“豫剧”之名最早有时也包括河南的其他剧种,直到1947年秋,洛阳、开封、兰州、西安四地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现今的豫剧。

豫剧代表作:现代剧《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朝阳沟》古代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等

第二个,评剧特点: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善于表观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

评剧历史: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代表作:《杨门女将》、《杨乃武与小白菜》《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

第三个,越剧特点: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越剧历史和代表作:越剧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清咸丰十二年(1852)由嵊县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柄所创。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又称“小歌班”“绍兴文戏”等,1919年小歌班开始在上海立足,1921年9月至1922年,男班艺人相继将剧种改称“绍兴文戏”,吸收京剧、绍剧的表演程式,向古装大戏发展。剧目则受海派京剧影响,主要编演连台本戏,在“大世界”、“新世界”等游乐场以及茶楼、旅社演出。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以“越剧”称之。20世纪50至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越剧主要流派,按角色分。

1小生

尹(桂芳)派:

字重腔轻,以情带声,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 感情的起伏,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尹派代表作有《何文秀》中的何文秀、《屈原》中的屈原、《沙漠王子》中的沙漠王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尹派优秀传人有尹小芳、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萧雅等。

范(瑞娟)派:

朴素大方,稳健轩昂,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有阳刚之美。范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嫒等。范派优秀传人有丁赛君、史济华、方雪雯、章瑞虹、吴凤花等。

徐(玉兰)派:

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烈,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徐派代表作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张珙、《春香传》中李梦龙、《追鱼》中张珍、《北地王》中刘谌等。徐派优秀传人有徐小兰、金美芳、刘丽华、汪秀月、钱惠丽、翁荔英、张小君等。

陆(锦花)派:

演唱不尚华丽,不善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擅长扮演儒生、穷生巾生。 陆派代表作有《珍珠塔》中方卿、《彩楼记》中吕蒙正、《情探》中王魁、《盘夫》中曾荣等。陆派优秀传人有夏赛丽、黄慧、许杰、曹银锑、裘巧芳等

毕(春芳)派:

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运用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擅

长演喜剧。毕派代表作有《王老虎抢亲》中的周文宾、《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血手印》中的林招得、《卖油郎》中的卖油郎等

毕派优秀传人有杨童华、杨文蔚、丁小娃、孙建红等。

竺(水招)派:

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擅演剧目有《南冠草》、《碧玉簪》《柳毅传书》等。传人有竺小招,孙婷涯,孙静等

2花旦

袁(雪芬)派:

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袁派代表作有《祥林嫂》中的祥林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香妃》中的香妃等。袁派优秀传人有方亚芬、陶琪、华怡青等。

傅(全香)派:

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激情充沛,细腻传神。被誉为“越剧的花腔女高音”。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情探》中的敫桂英、《李娃传》中的李亚仙、《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人比黄花瘦》中的李清照等。傅派优秀传人有薛莺、胡佩娣、洪芬飞、张腊娇、何英、陈颖、颜恝、陈岚、陈飞等。

戚(雅仙)派:

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戚派代表作有《血手印》中的王千金、《玉堂春》中的苏三、《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等。戚派优秀传人有周雅琴、朱祝芬、金静、徐洁和、周美姣、王杭娟、朱蔺等

王(文娟)派:

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真意切、韵味醇厚。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王派代表作有《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忠魂曲》中的杨开慧、《西园记》中的王玉贞、《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等。王派优秀传人有单仰萍、王志萍、钱爱玉、俞建华等。

张(云霞)派:

曲调细腻婉转,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代表作有《秦香莲》、《李翠英》、《春草》、《貂蝉》等。张派传人有袁小云、何赛飞、吴国兰、洪倩等。

吕(瑞英)派:

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基础上,向活泼稚嫩、昂扬明亮、富于激情的方向扩展。吕派代表作有《三看御妹》中的刘金定、《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金山战鼓》中的梁红玉、《九斤姑娘》中的张九斤等。吕派优秀传人有吴素英、孙智君、张咏梅、陈辉玲等。

金(采风)派:

运腔婉转回荡,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字字送听;运气自如,富于韵味。擅演大家闺秀。金派代表作有《盘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等。金派优秀传人有谢群英,黄美菊,新秀樊婷婷等。

3老生老旦

张(桂凤)派:

演唱刚健质朴、富有感情、苍劲老练、激昂高亢,为越剧老生腔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张派代表作有《二堂放子》中的刘彦昌《九斤姑娘》中的张箍桶等。张派优秀传人有董柯娣,张国华,章海灵,孟柯娟等。

徐(天红)派:

唱腔高亢激越,苍劲有力,行腔多变,气派大度。讲究以情生腔,运腔中多高音、切分音,棱角鲜明在吐字上,注重喷口功夫;在发声和润腔上,运用颤音、滑音、鼻腔和头腔的共鸣,使声音宏亮并有激情,被称为“抖抖腔”。代表剧目有《红楼梦》中饰贾政,《孟丽君》中饰孟士元。《西园记》中饰赵礼。 传人有金烨等。

商(芳臣)派:

商芳臣的嗓音明亮,音质浑厚,曲调遒劲奔放,吐字坚实,喷口有力,中气充足,唱腔中较多吸收绍兴大班的曲调、唱法和京剧老生苍劲内涵的发声与润腔方法,融为一体,演唱时气息饱满,注重头腔、胸腔共鸣,高音区华彩响亮,中低音深沉厚实,且具有内在的力量。代表作有《南冠草》、《孔雀胆》、《文天祥》、《孙安动本》、《生死牌》、《柳毅传书》等戏。 商芳臣的传人有胡国美等

吴(小楼)派:

吴小楼的唱腔豪放雄伟,有“越剧金少山”之称。她较多吸收京剧老生的演唱方法,并借鉴歌曲上下贯通的发声方法,使声音更为宽厚、宏亮,富有力度。唱腔中擅用长腔长板,气势豪壮;讲究喷口音和气口的安排,注重声、情、曲的密切结合,使唱腔更富有男子的刚毅气魄。代表作《情探》中的张行简、《三看御妹》中的刘天化,另外还有《则天皇帝》中的上官仪,《天国风云》中的洪秀全,《窦娥冤》中的张驴儿、《追鱼》中的假包公等。 吴小楼的传人有杨同时、许矞云、陈琴香、金红等。

周(宝奎)派:

唱腔,轻松风趣,节奏明快,韵味十足,深受观众喜爱。表演略带夸张诙谐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中饰贾母、《祥林嫂》中饰祥林娘、《追鱼》中饰金夫人,,传人有陈少君,俞会珍等

在以上流派中一般认为官方正式承认的应该是尹、袁、徐、王、傅、范、戚、毕、陆、吕、金还有张云霞和张桂凤两个张派,但是我竺,周,徐天红,吴,商,也可列为其中,因为这几个称之为流派是被广大戏迷所接受的.当然,还有几个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比如浙江越剧的老前辈张茵的张派,陈佩卿老师的衬派,张国华老师的男张派,茅威涛老师的茅派,赵志刚老师的赵派。这几位个性比较鲜明的但是还没形成流派的,姑且称之为腔调比较合适。

1、京剧。我国的国剧,代表人物当是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大师。京剧代表做有《贵妃醉酒》、《窦娥冤》等等。

2、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大师。豫剧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3、评剧。又称“唐山落子”。代表人物又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大师。代表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

4、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代表人物有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大师。越剧代表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5、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又称“黄梅调”。代表人物又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等老师。黄梅戏代表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京剧:《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六月雪》《四进士》《秦香莲》《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孟丽君》《蓝桥会》、《路遇》《玉堂春》《西楼会》《秋千架》等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碧玉簪》《追鱼》《五女拜寿》《沙漠王子》《西园记》《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

豫剧:《红娘》《花木兰》《破洪州》《五世请缨》《三哭殿》《秦雪梅吊孝》、《刘墉下南京》《抬花轿》(又名《香囊记》)《龙门大佛》等

越剧《何文秀》是尹派的代表作之一。何文秀:越剧,明嘉靖年间,海宁恶霸张堂,依仗干爹严嵩权势,横行不法,民怨沸腾。书生何文秀偕妻王兰英上京赴试,路过海宁,与张堂邂逅。张堂欲图霸占王兰英,设下圈套,诱使忠厚老诚的何文秀堕入彀中。张堂在调戏王兰英并逼奸不成之后,恼羞成怒,制造冤狱,陷害何文秀……越剧传统剧目,故事源于明传奇《何文秀玉钗记》,四十年代由陶贤改编为越剧。

以上就是关于京剧豫剧评剧越剧的特点以及历史和代表作全部的内容,包括:京剧豫剧评剧越剧的特点以及历史和代表作、越剧有几大流派、五大剧种及代表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52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