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第1张

1

慕尼黑阴谋是二战的“催化剂”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就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2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这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3二战规模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进攻,发生了莫斯科保卫战,这是德国开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二战的规模扩大。

4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

5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日军为何要轰炸云居寺因为他们把他们都当成了反抗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之后中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当时西方大国普遍奉行绥靖政策,意图通过纵容法西斯的行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日本得以自行其是。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装备落后的埃塞俄比亚战士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比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西班牙内战

共和国的国际纵队正在作战

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终亲法西斯的佛朗哥势力获得胜利,重新在西班牙复辟帝制。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国集团与共产势力的代理战争,使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德意志第三帝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此,在与苏联商讨了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保证之后,希特勒决定放手一搏。这一条约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战的历史背景:

1938年3月,德国并吞了奥地利。

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1938年9月,英、法、美、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把这次会议成为“慕尼黑阴谋”。

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德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

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瑞士的国土面积很小,对德国而言,没有必须攻取的战略价值,从资源、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考虑,瑞士都不是纳粹的必需品和扩张的障碍,瑞士不盛产矿藏与石油、粮食,阿尔卑斯山的另外一边是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也不是德军的战略方向。

2、纳粹德国一定要破坏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中立,是因为装甲部队需要通过这几个低地国家进攻法国,德法边界被“马奇诺防线”和阿登台地所屏障,仅仅通过阿登地区的突破是不能两翼包抄英法联军的,搞不好就形成“顶牛”战局,成为一战的翻版。

而瑞士国土比阿登山区海拔更高,根本不是德军装甲部队所能逾越的,对闪击法国毫无价值,所以希特勒也就没有侵略。

3、瑞士虽然国小兵少,但是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和高昂的斗志,动员了43万多人的山地部队准备万一,在重装备很难使用的山地,德国人实在不想用步兵去拼抢一个毫无意义的地区。

事实上,德国总参谋部曾经在1940年制定过入侵瑞士的“冷杉计划”,希特勒在反复权衡了入侵的利弊之后,最终选择放弃了计划实施。

4、瑞士虽然号称“永久中立国”,实际上是亲德的,它的人口中64%是日尔曼人,极右翼政党和亲纳粹势力比较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自保也偷偷为纳粹德国提供了不少便利,比如藏匿纳粹高官的资产等。

5、在绝大多数欧洲国家被占领或被卷入二战后,希特勒保留瑞士这个中立国实际上也开了个窗口,与英美西方国家的许多交易和秘密谈判,也都是在瑞士进行的。

扩展资料:

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2、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西报:为什么希特勒没有入侵瑞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时签订。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以后,积极策划发动新的世界大战。1938年,他把侵略矛头指向德国东边的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德国力量并不大,如果英、法等国加以制止,是可以遏止住的。

但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非常害怕战火烧到自己身上,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当作牺牲品,用来换取德国不侵略自己的保证。

为了拍卖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1938年9月20日张伯伦第二次飞往德国,这一次正式拍板成交,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里开始会谈。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4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走出“元首宫”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

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其实,这是希特勒使用的“声东击西”的手法。就是在慕尼黑会议时,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终有一天我们将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1930年3月,德国就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9月1日,德国就以突然袭击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后“慕尼黑”成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

远东慕尼黑阴谋(Far Eastern Munich)又称“东方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前夕美英绥靖主义者纵容日本侵华的政策。1939年7月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同日本外相有田八郎签订《有田—克莱琪协定》,英国承认日本侵华的实际局势,这是张伯伦政府自慕尼黑阴谋以来在远东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重大妥协。因此《有田—克莱琪协定》的签订成为远东慕尼黑阴谋的标志。

以上就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全部的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日军为何要轰炸云居寺、二战的历史背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38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