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灭十族是真的吗

幽暗城2023-05-06  25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是讹传。

《明史》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而《太宗实录》的描述是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都没有提及方孝孺被诛灭十族的事情。

而这件事情的唯一出处,就是明朝的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所著的《野记》,里面详细的说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

人物经历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孺始终不屈。被施以凌迟杀害于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

说起方孝孺,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史上第一个被诛十族的人,但其实呢,方孝孺所谓的被诛十族,不过是民间野史记载而已。

事实上,关于方孝孺之死,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三种说法:

第一种:按照明王朝的官方史书《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抓住方孝儒后,方孝儒向朱棣叩头祈哀。但朱棣认为他与黄、齐是怂恿建文帝肆意胡为的罪魁,所以还是把他同齐泰、黄子澄一块杀了。(“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

第二种:按照后来满清修定的史书《明史》记载,说是明成祖叫方孝儒起草及位诏书。方孝儒大骂成祖并拒绝起草诏书。于是明成祖杀害了他。(“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

按照这本书中的记载,说是明成祖要方孝儒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儒不肯起草,明成祖就以诛他九族恐吓威胁他。方孝儒却说,你就是诛我十族又能怎样?于是明成祖遂诛了他十族。

对于以上这三种说法,虽然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但从可信度来说,第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显然要远远高于第三种说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不说官方的权威性,就按照正常人的情理和逻辑来推断,第三种说法也是非常不可信的。

首先,朱棣继位的诏书是件何等神圣和意义重大的事情,他却以诛九族来威胁方孝儒写,就算最后方孝孺屈服,那这样的继位诏书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而会让自己成为后世人的笑柄。

因为,朱棣这样做,不就相当于告诉天下,人们对他当皇帝根本就不服,只是迫于他的*威才敢怒不敢言。换句话说,方孝儒根本不想为他起草继位诏书,只是害怕被诛九族才不得已写!

这样一来,朱棣的这个继位诏书,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事实上,朱棣想让人给他起草继位诏书,从哪里找不到一个人,非得用这种手段逼方孝儒写?这不是让自己难堪么?我想朱棣再弱智,也不会弱智到这个地步吧!

其次,按照野史的说法,在明成祖攻打南京之前,姚广孝曾劝他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灭绝。

但其实,以姚广孝这种雄才大略之人,真会把方孝儒当成非常了不起的读书人吗?这可靠性实在太低。

因为,方孝儒辅佐建文帝期间,既没有献出什么让人佩服的奇谋妙策,也没有做出什么力挽狂澜的政治革新,更没有推举除什么杰出的人才,反而建文帝重用他,一年之内帝国内部大乱,四年之后帝国都城被敌人攻破。这期间,他也没做过什么有意义的、积极的事情。

更何况,即便是单论文学上的成就,方孝孺也没有留下任何让大家膜拜的文学作品;同时,说起明朝最厉害的文学家们,方孝儒那是连前二十名都挤不进去。这样的一个人,真会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真会因为他的死,天下读书人就绝种?明显是不可能。

更重要的,都说方孝孺被诛十族,也就是除了他的亲人,还包括他的门生也被杀,但问题是,方孝孺被杀后,恰恰就是他的得意门生廖镛替他收尸,并将他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另外方孝孺被杀后,他的堂弟方孝复、侄子方琬也一直都活得好好的。从这层意义上说,这个诛十族明显就不成立。

事实上,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之所以大行其道,不过某些御用文人们为神话皇权而已。

因为,方孝儒的故事告诉人们,人们应该永远忠于皇帝。为此就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毫不犹豫;甚至而言就是舍弃全家、全族人的生命,也应该坦然自若、没有半分迟疑!

在这种背景下,方孝儒自然就逐渐被神话,被树立成为皇权时代的忠臣典范!否则,如果没有方孝孺被诛十族这个故事,那朱棣一杀到南京城,天下都传檄而定,文武百官都跪地迎接,甚至就是建文帝最信任的大臣,也没有任何表示,那皇权所需要的忠君思想,又体现在何处?

最后,对于方孝孺这个人,如果客观评价,朱棣杀他一点都不过分。因为,建文帝信任他,让他负责治理国家,结果仅仅四年时间,就弄得建文帝国破家亡,多少人因这场战乱而死亡,方孝孺作为罪魁祸首之一,不该杀么?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杀人,有“株连九族”之说。“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指:外祖父、外祖母的全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指:岳父、岳母的全家。

而有一个人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十族”,九族之外加上门生故旧,合计被诛杀873条人命的,他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宁海人。朱元璋时期,他投身当时的翰林学士宋濂门下。后来只被授予九品学官。

等到建文帝1398年继位,他被召为翰林院侍讲,终于走到了明朝政治的前台,后来又升为侍讲学士,成了建文帝的近臣。

建文帝只在位4年,大力削藩引起燕王朱棣的反抗。在燕王南下出征之前,他最倚赖的谋士姚广孝曾让他不要杀方孝孺,因为姚知道方孝孺一定不会归降,但是杀孝孺,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失望。于是燕王攻破南京之后屡次派人招降方孝孺,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但却遭到方孝孺严厉拒绝。

最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在大殿上嚎啕大哭。朱棣亲自从御榻上走下来劝他说:“方先生不必自苦,我不过是想效法周公辅佐允炆罢了。”

“那么成王(朱允炆二字)呢?”方孝孺问。

“他自己自焚死了。”

“何不立成王之子?”

“国家依赖长君。”

方孝孺反驳道:“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无语,他叫左右拿笔墨来,坚决地说:“诏告天下,非先生来写不可!”

方孝孺拿起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把笔扔在地上,骂道:“死就死!诏书绝不能写。”

朱棣勃然大怒:“你难道不怕灭九族?”

“灭十族又如何?”

“好!”朱棣恶狠狠地说,“那我就灭你的十族。”

于是,朱棣搜捕方孝孺的亲戚家属,以及他的学生,算作十族,押解至京。当年的6月25日,也就是朱棣登上皇帝宝座的第8天,在南京的聚宝门,当着方孝孺的面,朱棣将“十族”一个一个地杀戮。每杀一个追问一声方孝孺,是否回心转意。当方孝孺看到他的弟弟方孝友受自己的牵连,就要被砍头时,深感痛心,泪流满面。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873人,行刑7天才结束。

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朱棣先是命人将方孝孺的嘴割裂至两耳,并割下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死前,46岁的方孝孺器宇轩昂,作《绝命词》一首: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自明朝以来,人们都认为方孝孺以一介书生,忠贞不屈,在残酷的屠戮面前无所畏惧,坦然走向死亡,是读书人的楷模。

也有人说,方孝孺完全可以不死,像魏征一样辅佐新主,建立不世之功勋。唐代以后谁笑话过魏征?

也有人说,方孝孺心存大忠,却无大智,这就铸就了方先生必然的悲剧。连主子建文帝都逃了,他为什么不逃呢?方孝孺别灭十族,完全是因为激怒了朱棣,唯恐其不怒,唯恐其不杀,唯恐其杀之不多;杀得越多,就越能彰显朱棣的罪恶,就越能展示自己的名节。

一个敢杀,一个能忍,视生命如草芥!只应证了“士为知己者死”这句古话。

以上就是关于方孝孺灭十族是真的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方孝孺灭十族是真的吗、大家都知道方孝孺是唯一被灭十族的人,方孝孺被杀是对还是错、方孝孺为何被灭十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187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