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的拼音 摩字读音及解释

摩的拼音 摩字读音及解释,第1张

1、摩,[mó]:(1)摩擦;接近。(2)抚摸。(3)研究;切磋。(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

2、摩组词:摩挲、按摩、摩天、摩娑、揣摩、摩肩接踵、观摩、摩登、摩托、劈地摩天、昙摩、搔摩、摩笄、凌摩、摩擦系数、摩尔质量、静摩擦、摩诃池、摩擦音、摩天大楼、摩顶。

接踵,汉语词语,读音为jiē zhǒng,意思是指脚尖脚跟相接,形容人多如流。

出处:

《战国策·秦策四》:“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百世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宋·王安石《和微之登高斋》:“ 魏王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二逆不诛,乱臣贼子,行将接踵于天下矣!老夫年耄,力不能制,负罪先公。”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香云》:“张筵设宴,大会亲戚,来赴者接踵。”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二章:“甚怪大地之内,於千万年贤豪接踵,圣哲比肩,立法如云,创说如雨,而不加恤察。”

洪深《冯大少爷》:“生先陈归,久待妻子不见,孑身复出。甫离家,陈接踵返。”

造句:

01、人群摩肩接踵涌向会场。

02、下面是摩肩接踵的人群。

03、许多怪诞的境遇,接踵而来。

04、失败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大混乱。

05、有了名位,嫉妒和仇恨便接踵而来。

06、接踵而来的火球杀死了这个小家伙。

踵的读音:读作zhǒng;chong。

用作名词时意思是指脚后跟 (书面语词),亦泛指脚;用作动词时是指追也。该文字在《东京赋》和《庄子·德充符》等文献均有记载。

《释名》:“踵:足后曰跟,又谓之踵。踵,钟也。钟,聚也,体之所钟聚也。”案:此言足的踵部为承受全身份量的地方。

笔顺:

组词解释:

1、摩肩接踵

[mó jiān jiē zhǒng]

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近]跃跃欲试。

2、接踵

[jiē zhǒng]

(书)(动)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而来(比喻相继不断)。

3、踵武

[zhǒng wǔ]

(书)(动)武:脚步。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

4、旋踵

[xuán zhǒng]

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5、接踵而至

[jiē zhǒng ér zhì]

踵:脚后跟。后头的人脚尖接着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比喻来者很多,络绎不绝。也作“接踵而来”、“随踵而至”。

接(踵)摩(肩)

读音:jiē zhǒng mó jiān

释义:接踵摩肩,又作“摩肩接踵”:接,碰着。踵:脚后跟。 摩:摩擦。指脚碰着脚,肩碰着肩,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1、《战国策·齐策》:“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2、《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用 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示 例:节日的公园里,游人~,十分拥挤。

摩肩接踵 词 目 摩肩接踵 读 音 mó jiān jiē zhǒng 释 义 摩:摩擦。踵:脚后跟。 接:碰。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出 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 《走进周庄》“小心踏上拱桥,周庄顿时立在面前:街楼古屋参差着,逶迤着,摩肩接踵地向你涌来,倒显得桥下的水流淌得如静止一般。 用 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示 例 节日的公园里,游人~,十分拥挤。 故 事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挥袖成云。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近义词:摩肩擦踵 英 文 jostle each other in a crowd

以上就是关于摩的拼音 摩字读音及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摩的拼音 摩字读音及解释、接踵怎么读、踵怎么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73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