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厉害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厉害,第1张

今天我们要讲的“推恩令”,历来被公认是一个无解的千古阳谋,哪怕你智商比得过诸葛亮,只要你身处“推恩令”这个计谋当中,你也绝对无法破解。

汉武帝

先来说一下到底什么是“推恩令”。令,就是皇帝下达的法令,推恩,就是推广恩惠之意,也就是说,推恩令,是一项推广恩惠的法令,他的颁布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那么刘彻要推行的是什么恩惠呢?

这里要先说一下古代的宗法制度,它规定了权力和财产的继承,必须遵循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比如一个被皇帝封了爵位的王侯,他的爵位和家产都只能由正妻所生的大儿子继承,如果大儿子英年早逝,那就依次往下让二儿子继承,总之,只能顺位继承给年纪最大的那个嫡子,其他的儿子,特别是庶出的儿子(也就是妾室所生的儿子)都只能干瞪眼。

在汉代,自刘邦立汉以来,就封了很多很多的诸侯王,这些诸侯不但有自己的地盘,还有自己的军队,实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造反,因此汉代很多皇帝都想削弱甚至消灭藩王,比如汉景帝实行削藩,结果却引发了七国之乱,不仅削藩不成还差点皇位不保,所以,怎样解决诸侯王的问题,一直是西汉所有皇帝的心病。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任皇帝,他的父亲就是汉景帝刘启,刘启因为推行削藩而引发了七国之乱,所以皇位传到刘彻手上以后,各地的藩王依旧是一块很大的心病。有了前面的经验,汉武帝刘彻没有再使用武力削藩,而是颁布了一道“推恩令”。

推恩令的主旨,就是针对诸侯王今后的继承方案进行了调整,一改从前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前不是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诸侯的爵位和地盘吗,现在把它改成必须由长子、次子和三子共同继承。

实质上,就等同于把诸侯王的实力瓜分为三分,到了下一代,继续再这样往下面分,一直这样分下去,从前那些尾大不掉的诸侯国,就会自然瓦解,诸侯国没有了,皇帝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汉武帝

那么汉武帝刘彻颁布这道法令的时候,非常聪明,他取了个名字叫“推恩令”,为什么叫“推恩令“?因为这是皇恩浩汤呀!从前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诸侯的权力和财富,皇帝现在让你的三个儿子都可以享受这些财富和地位,岂不是天大的恩惠?

当然,受到这项推恩令的诸侯们也不是傻子,他们当然知道皇帝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分化瓦解诸侯的实力,但是,汉武帝把推恩令的剧本光明正大地交到诸侯的手上,他们却想不出任何破解的办法,因为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种恩惠。

比如,并不是每个诸侯都喜欢自己的嫡长子,甚至按照人之常情、做父母的都希望一碗水端平,推恩令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约束,所以很快被这部分诸侯接受;其次,诸侯王的子孙几乎都支持推恩令,因为这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哪怕在位的诸侯王不执行,他的子孙也不会答应。

汉武帝

比如衡山王受到推恩令之后想要造反,结果被自己的亲孙子举报,在切身利益面前,诸侯王的子弟还是看得很清楚,谁不执行推恩令,谁就是剥夺自己财富和地位的敌人,所以,推恩令的确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以至于诸侯无法抗拒,明知是个坑也不得不往里边跳。

最后再来看一下推恩令效果,咱们知道三国时期的刘备,他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中山靖王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因为推恩令的推行,推到刘备手上的时候已经什么东西都没得分了,所以刘备堂堂王室后裔也只能沦落到以卖草鞋为生,所以看看刘备的遭遇,你就知道推恩令的效果,是多么地厉害了。

推恩令,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什么是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颁布的一道针对诸侯国的法令。原本以前的各诸侯国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这么下去的话,诸侯国不管谁继承,还是这么大的地盘和实力。可推恩令的意思就是将这种继承方式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如果这么下去的话,诸侯国就会因为继承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地盘越分越小。毕竟,哪个诸侯国都不会是一个儿子。这么下去,诸侯国就会失去对于朝廷的威胁。其实汉武帝之所以颁布推恩令,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种表面上不流血的方式,削弱诸侯国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西汉建国后,在统治方式上,实施分封同姓王。结果是刘邦的设想没有实现,反而随着诸侯国的力量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到了朝廷。其实在汉文帝以及汉景帝时期,就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了,但并没有触及根本。尽管皇帝和藩王之间甚至发生过一场战争,也就是后世所称的“七国之乱”,藩王的力量达到了削弱,但威胁还是很大的。

汉武帝登基后,也希望能够削藩,但是他没有采取比较极端的手段。而是间接委婉,逐步的削弱。汉武帝在元朔二年,他采取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并实施了这项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法令,也就是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

表面上是皇帝厚待他们,但却使每个封国的面积都化整为零,渐渐缩小,再也不足与中央朝廷抗衡。可以说汉武帝的推恩令,是非常明智的,手段也是很高明的。不仅名声没有任何影响,还很好的解决了藩王做大的问题。尽管这个过程相对缓慢,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什么是推恩令,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谢谢

解析:

关于“推恩令”,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 ,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载:武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中说得更清楚: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统一的标志。它表明:汉武帝不仅正式采用了儒家思想治国,而且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

国之乱后,中央 决定消减诸侯国的实力。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三年冬天,开始实行“推恩令”计划,当时诸侯王的子弟众多,但是只能有嫡长子一人继承王位。如果以推广皇帝恩泽的名义把土地再分封给诸侯的子弟,那么看起来是皇帝厚待他们,实际上却使每个封国的面积都化整为零,渐渐缩小,再也不足与中央朝廷抗衡。

并且,“推恩令”的整个过程都清楚明白,有案可查,不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是田蚡还是董仲舒提的建议,武帝采纳了没有,诏令何在?一千年来,虽经众多学者反复考证,但至今仍是一笔令人迷茫费解的糊涂帐!

起因:诸侯王势力强,难控制,为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重要法令,

就是为了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

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这样每个人的土地就少了,而且会越来越少,不是长子的爵位低,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

结果:得到大部分支持,各地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得到削弱,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自己写的,谢谢观看,

以上就是关于“推恩令”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厉害全部的内容,包括:“推恩令”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厉害、推恩令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推恩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59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