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中的氧气如何形成

鸭鸭羽绒服2023-05-06  23

地球上,众多的有机物存在于地下,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氧含量并不比大气中氧的含量少而地球表面的2/3被海水覆盖着,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海水的水分子分解,产生大量氧气有人认为,地球诞生时,大气层中拥有比较充足的氧气,由于地球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导致大量氧气由地下涌出,而氧气与大气层中的氢化合成水,水又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产生氧气,这样的循环过程保证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初,人们一直认为,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土壤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在实验中发现,植物可以使空气变得新鲜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能使叶绿体释放氧气现在人们已经很清楚,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生物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并且能使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在家电解水,制氧气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H₂O=通电=H₂↑+O₂↑

在家里,找一个杯子,两支铅笔,8节干电池,两根导线

1、加水的杯子:

2、两支铅笔:

3、8节干电池:

4、导线两根:

以上原材料按下图连接,与电池负极连接的铅笔末端产生的就是氧气

扩展资料:

可以用排水法把氧气和氢气收集起来,就是找一个小瓶子,灌满水,倒扣在上图的水里,把氢气收集到小瓶子里,如果是氧气,就把氧气收集到瓶子里。

电解水通常是指含盐(如硫酸钠,食盐不可以,会生成氯气)的水经过电解之后所生成的产物。

电解过后的水本身是中性,可以加入其他离子,或者可经过半透膜分离而生成两种性质的水。其中一种是碱性离子水,另一种是酸性离子水。

以氯化钠为水中所含电解质的电解水,在电解后会含有氢氧化钠、次氯酸与次氯酸钠(如果是纯水经过电解,则只会产生氢氧根离子、氢气、氧气与氢离子)。

所以,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不可以加食盐,会生成氯气,可以加一点硫酸钠之类的电解质。

添加电解质导通电流,将水分子电解解离。直流电极之负极,析出氢气;正极则析出氧气。

可以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与氧气,其体积比为2:1。上述电解质可以是强酸强碱化合之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但是为了避免阳极生成氯气,应以氢氧化钠做为电解质为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解水

很早很早以前地球有很微量的氧气,而且地表状况十分恶劣。大气主要是N2和Co2,后来通过复杂的变化,地球开始出现了厌氧型生物。在生命的作用下,地球的氧气开始不断积累。后来又出现了藻类,在各种(必须注意是各种)生物的作用下,氧气开始积累。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制造氧气的方法如下:

空气冷冻分离法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利用氧和氮的不同沸点从空气中制备氧称为空气分离。先将空气预冷、净化(除去空气中的少量水分、二氧化碳、乙炔、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和灰尘等杂质),然后压缩、冷却,成为液态空气。

然后利用氧和氮的沸点差异,液态空气在精馏塔中蒸发冷凝数次,分离出氧和氮,得到纯氧(纯度996%)和纯氮(纯度999%)。如果增加一些附加设备,稀有惰性气体,如氩、氖、氦、氪、氙等。空气中含量很少的,也可以提取。

空分装置产生的氧气由压缩机压缩,最后压缩后的氧气装入高压钢瓶储存,或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工厂和车间使用。用这种方法制氧,需要大型成套设备和严格的安全操作技术,但产量高,每小时可制氧数千立方米。

而且消耗的原材料只是不需要购买、运输、储存在仓库里的空气。因此,自1903年研制出第一台低温空气分离制氧机以来,这种制氧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子筛氧气法(吸附法)利用氮分子比氧分子大的特点,用特殊的分子筛分离空气中的氧。首先,压缩机迫使干燥空气通过分子筛进入真空吸附器,使空气中的氮气分子被分子筛吸附,氧气进入吸附器。

当吸附器中的氧气达到一定量(压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打开氧气出口阀释放氧气。一段时间后,分子筛吸附的氮气逐渐增多,吸附能力减弱,产生的氧气纯度降低。

需要用真空泵将吸附在分子筛上的氮气抽出,然后重复上述过程。这种制造氧气的方法也叫吸附法。采用吸附法的小型制氧机已经开发出来并广泛应用于家用制氧机中。

水里的氧气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氧气,化学式O₂,相对分子质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液氧为天蓝色液体。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是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产生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跃,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

“阳光、空气、水”是生命的三大要素,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其中的空气,说穿了,其实就是人体要利用的,跟生命息息相关的“氧气”。除了极少数的厌氧细菌,几乎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在无氧的环境中生存。

那氧又是什么东西呢?又是怎么来的呢?

氧,它看似很熟,大家也了解它的重要性,但是,要具体说出个所以然,又好像不是那么容易。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原始的大气中并没有氧,而只有甲烷、氨等气体。后来大气层氧气的出现源于两种作用:“水的光解”和“光合作用”,因为有了这两种过程,地球的大气层才慢慢出现氧气。

什么是“水的光解”?

简单地说,水的光解就是“水在光线下分解成氧气与还原态的氢”。水的光解不只产生氧气、还原态氢,这个过程还可以将光能转为化学能,其中“光合作用”又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水的光解”所产生的氢被生物的光合作用再度氧化生成水回到地球,而不至于扩收到外层空何,因此,水就不会从地球上消失。就是这样的循环,才能让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

医学小知识

“光合作用”正在逐渐消失

大家都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人类也因此有氧可吸,才能存活下去,但是这些负责进行光合作用的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当中!在全世界的热带雨林中

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的泰国、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面积最大也最完整,尤其是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森林进行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氧气,就约占地球氧气总量的40%,所以素有“地球之肺”的称号。

不过,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全球的热带雨林自1960年到1990年间消失了五分之一,而且目前正以每分钟22公顷的速度在消失中。地球上的树木每年约有五到十亿株被人类砍伐使用,加上森林大火的大规模毁灭,造林植树的速度远远落在其后。预计到2020年,90%雨林会消失殆尽,相对的,维持人类生命的“氧”也会因此逐渐消失!我们若再不爱惜大自然所赋予的珍宝,将来不只是买水喝,甚至可能要面临“买氧吸”的时代了!

很早很早以前地球有很微量的氧气,而且地表状况十分恶劣。大气主要是N2和Co2,后来通过复杂的变化,地球开始出现了厌氧型生物。在生命的作用下,地球的氧气开始不断积累。后来又出现了藻类,在各种(必须注意是各种)生物的作用下,氧气开始积累。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以上就是关于大气层中的氧气如何形成全部的内容,包括:大气层中的氧气如何形成、怎样在家制氧气、空气里的氧气是怎样形成来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159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