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来,人类一直都在留下自己的印记。一些洞穴中有关人和动物的图画至少有25万年的历史。然而人类用笔记载历史的时间却短得多。两千多年来制笔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好体现。 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用老鼠毛制成的毛笔写字。墨水用煤烟、灯油和凝胶混合制成。 公远前1200年:埃及人从浆果、植物和矿物中提取天然染料和色彩制成黑水。“笔”是细芦苇。600年后,埃及人发明了纸草纸。 公元400年:许多文明社会都发明了更加稳定的墨水。它是用铁盐、橡树树瘿和阿拉伯树胶混合而成。这一基本配方使用了几个世纪。 公元700年:罗马人发明羽毛笔(鹅毛笔),用的是一种大鸟翅膀上的羽毛。羽毛笔在后来的1000年中成为(西方)主要的书写工具。 1548年:西班牙书法家胡安·德·伊西亚尔在他的书法手册中最早提及青铜笔。 1700年:尼古拉斯·比翁(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乐器制作大师)最早为自来水笔留下画图。他有5枝笔流传下来。 1803年:英国工程师布赖恩·唐金获得第一个钢制笔尖的专利权。 1809年:佩雷格林·威廉森在美国第一次获得制笔方面的专利权,这是一种笔管中有墨水的自来水笔。不过他的设计有许多缺陷。 1830年:英国的钢铁工人威廉·约瑟夫·吉洛特、威廉·米切尔和詹姆斯·斯蒂芬佩里发明了大量生产钢笔尖的方法。由于随后20年钢质量的提高,使用羽毛笔的人越来越少。 1884年:纽约的保险推销员刘易斯·埃德森·沃特曼在因为钢笔坏了而失去一位重要客户之后发明了第一枝实用的自来水笔。 188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韦茅斯的约翰·劳德获得第一枝圆珠笔的专利权,但直到专利权期满,它也没被批量生产过。 20世纪头十年:4家自来水笔厂家主宰着市场,它们是派克、犀飞利、威尔一永锋和活特曼。 1912年:犀飞利制笔公司在自来水笔的笔管中添加了拉杆吸水装置。在此之前,人们用滴管给自来水笔加墨水。 1935年:活特曼推出了墨水囊,当时是一个有软木塞的小玻璃管。 1938年:匈牙利记者拉迪斯洛·比罗和他的兄弟格奥尔格发明了第一枝实用的圆珠笔。它使用的是能迅速变干的印刷油墨。英国政府后来许可他们为英国空军飞行员制作圆珠笔。圆珠笔在高空不会漏油,而自来水笔会漏墨水。 1945年:芝加哥商人米尔顿·雷诺兹对比罗的发明进行重新设计,并把它引入美国。当时比罗的发明没有在美国获得专利权。拥有比罗发明专利权的永锋公司很快把它们的产品也推向市场。新型自来水笔轰动一时,销路非常好。 1950年:法国男爵马塞尔·比什成立了比克公司。他的公司擅长于大量生产圆珠笔。(如今,比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制笔公司,每天销售2100万枝笔,一年76亿枝。) 1951年:在最初的热情过后公众发现圆珠笔价格高,而且不可靠。圆珠笔销售量急剧下滑。自来水笔卷土重来。 1954年:派克钢笔公司推出“Jotter”圆珠笔。这种更加可靠的新型圆珠笔的书写时间比最流行的同类产品长5倍。圆珠笔的销售量重新回升。 1962年:东京文具公司的堀江尾世木因发明毡尖笔而出名。 1966年:费希尔为美国航天局发明了太空笔。这种笔的墨水囊经过加压,能在失重状态下写字。 1979年:吉列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钢笔,它写出的字能在10小时内擦去。其决窍是用橡胶胶水制成墨水。 1984年:日本樱花公司推出中性墨水笔,它是圆珠笔和记号笔的中间产品,用的是中性墨水(gel-ink)。 1996年:美国彭特尔公司推出“Milkys”中性墨水笔,大受美国儿童欢迎。 祝你好运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笔之源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
纸: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相传毛笔为秦国大将蒙恬所发明的,蒙恬在镇守北方时,看到匈奴人用兽毛沾颜料绘图,蒙恬因为前方战况告急,才改变用篆刻竹简书写军情,直接用毛笔在丝卷上书写军情。
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书写工具,已经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那么最初毛笔究竟是由谁发明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先秦时,毛笔有多种名称,如“聿”、“不律”、“弗”等,后统称为“笔”。而毛笔之制造在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较为进步,功能也较完善。
02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的11号墓中,发现的陪葬物中有三枝以竹为杆,笔杆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笔头的底部藏于腔内,以麻丝裹着并涂漆在上面,带有笔套、大小长度都与今日使用的毛笔极为相像。
03在毛笔发明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传说蒙恬率军驻扎在边疆,需要经常向秦始皇奏报军情,由于边关战情变化很快,文书往来非常频繁,而刀刻速度又较慢。
04北方狼多,士兵们常打狼,剥皮后,将狼毛制成笔头。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笔的工具。这就是后来的狼毫毛笔和羊毫毛笔的来历。
05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笔 由 何 人 发 明 ? 自 古 就 有 蒙 恬 造 笔 之 说 , 但 查 「 史 记 」 蒙 恬 传 却 没 有 造 笔 的 事 , 只 有 张 华 的 「 博 物 志 」 有 「 蒙 恬 造 笔 」 的 记 载 。 秦 在 公 元 前 二 二 一 年 统 一 天 下 , 蒙 恬 因 功 被 拜 为 内 史 , 这 个 职 位 , 与 用 笔 有 关 , 因 为 撰 稿 、 撰 述 和 抄 写 公 文 , 乃 是 史 官 的 职 责 , 这 也 许 是 导 致 蒙 恬 改 进 书 写 工 具 的 原 因 。 博 物 志 说 「 造 」 笔 , 但 「 造 」 的 意 义 , 不 一 定 是 发 明 , 也 可 说 是 「 制 作 」 。
马 缟 的 「 中 华 古 今 注 」 有 一 段 话 , 或 许 可 说 明 世 人 认 为 蒙 恬 发 明 笔 的 误 会 , 「 牛 享 问 曰 : 『 古 有 书 契 , 便 应 有 笔 , 世 称 蒙 恬 造 笔 何 也 ? 』 答 曰 : 『 自 蒙 恬 始 作 秦 笔 耳 , 以 拓 木 ( 亦 作 枯 木 ) 为 管 , 鹿 毛 为 柱 , 羊 毛 为 被 , 非 兔 毫 竹 管 也 。 』 」 也 就 是 说 , 蒙 恬 只 是 用 枯 木 及 鹿 、 羊 毛 等 , 制 造 了 他 们 秦 国 所 用 的 笔 。 马 缟 的 这 一 注 解 , 与 晋 朝 崔 豹 的 「 古 今 注 」 相 似 , 注 中 也 说 「 蒙 恬 始 造 即 秦 笔 耳 … … 」 。
实 际 在 蒙 恬 之 前 , 古 代 的 文 献 , 早 就 有 用 笔 的 事 , 如 「 尔 雅 释 器 」 有 「 不 律 谓 之 笔 」 。 「 礼 记 」 「 曲 礼 」 有 「 史 载 笔 , 士 载 言 」 , 「 物 原 」 有 「 伏 羲 初 以 木 刻 字 , 轩 辕 易 以 刀 书 , 虞 舜 造 笔 , 以 漆 书 於 方 简 」 。 「 尚 书 中 侯 」 有 「 龟 负 图 出 , 周 公 援 笔 以 写 之 」 。 其 他 还 有 「 战 国 策 」 上 记 载 齐 后 将 死 时 , 叫 她 的 儿 子 「 取 笔 牍 受 言 」 的 故 事 。 徐 坚 根 据 尚 书 及 曲 礼 的 史 实 , 在 他 的 「 初 学 记 」 中 , 较 明 白 解 释 世 传 蒙 恬 造 笔 的 原 因 : 或 者 当 时 的 许 多 国 家 没 有 笔 的 名 称 , 只 有 秦 国 独 得 , 蒙 恬 更 将 笔 「 损 益 」 ( 改 良 ) 罢 了 。
笔 究 竟 是 何 人 发 明 , 恐 怕 很 难 找 到 答 案 , 只 可 说 是 新 石 器 时 代 的 一 些 人 。 从 近 年 古 代 文 物 的 发 现 , 可 以 证 明 竹 、 帛 上 的 文 字 图 画 , 是 使 用 毛 笔 的 , 并 且 还 有 用 竹 、 木 枝 杆 做 的 毛 笔 实 物 出 土 , 如 一 九 五 四 年 , 长 沙 古 墓 中 发 现 的 战 国 笔 , 笔 管 与 笔 套 ( 整 支 笔 装 入 套 中 ) , 却 是 竹 制 , 笔 头 是 动 物 毛 , 可 能 是 兔 毫 , 笔 全 长 二 一 公 分 , 套 长 二 三 . 五 公 分 。 商 代 及 周 朝 的 金 器 款 识 , 很 显 然 不 是 硬 笔 写 了 来 翻 铸 的 。 殷 商 的 甲 骨 文 卜 辞 , 看 得 出 来 是 用 毛 笔 写 后 再 刻 。 中 研 院 董 作 宾 故 院 士 , 在 他 的 「 甲 骨 文 断 代 研 究 例 」 中 , 还 说 到 在 公 元 前 一 四 ○ ○ 年 - 一 二 ○ ○ 年 间 的 牛 骨 上 , 有 用 毛 笔 和 墨 汁 已 写 好 文 字 还 没 有 契 刻 的 。 同 样 情 形 , 在 陶 器 上 , 安 阳 出 土 的 殷 代 陶 片 中 , 也 有 一 个 以 笔 墨 书 写 的 大 字 - 「 祀 」 。
更 早 一 点 , 在 史 前 时 期 , 从 河 南 仰 韶 及 西 安 半 坡 等 新 石 器 时 代 遗 址 的 彩 陶 , 上 面 的 花 纹 、 卷 企 和 符 号 , 都 必 须 用 软 的 毛 笔 才 能 画 成 。 又 在 甘 肃 辛 店 发 现 的 彩 陶 , 上 面 有 人 、 鸟 、 大 及 车 轮 等 图 画 , 有 些 学 者 认 为 那 是 中 国 较 原 始 的 图 画 文 字 。 近 百 年 来 陆 续 出 土 的 古 陶 甚 多 , 至 秦 时 已 汇 集 陶 文 八 百 余 字 , 能 辨 识 者 不 到 半 数
秦朝的
蒙恬
发明了毛笔。
美国的
派克
发明了钢笔。
匈牙利的比罗发明了
圆珠笔
。
奥地利人
约瑟夫·哈特
穆特
发明了圆珠笔。
笔的发明
笔由何人发明 自古就有蒙恬造笔之说,但查「史记」蒙恬传却没有造笔的事,只有张华的「博物志」有「蒙恬造笔」的记载秦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天下,蒙恬因功被拜为内史,这个职位,与用笔有关,因为撰稿,撰述和抄写公文,乃是史官的职责,这也许是导致蒙恬改进书写工具的原因博物志说「造」笔,但「造」的意义,不一定是发明,也可说是「制作」
马缟的「中华古今注」有一段话,或许可说明世人认为蒙恬发明笔的误会,「牛享问曰:『古有书契,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 』答曰:『自蒙恬始作秦笔耳,以拓木(亦作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非兔毫竹管也』」也就是说,蒙恬只是用枯木及鹿,羊毛等,制造了他们秦国所用的笔马缟的这一注解,与晋朝崔豹的「古今注」相似,注中也说「蒙恬始造即秦笔耳……」
实际在蒙恬之前,古代的文献,早就有用笔的事,如「尔雅释器」有「不律谓之笔」「礼记」「曲礼」有「史载笔,士载言」,「物原」有「伏羲初以木刻字,轩辕易以刀书,虞舜造笔,以漆书於方简」「尚书中侯」有「龟负图出,周公援笔以写之」其他还有「战国策」上记载齐后将死时,叫她的儿子「取笔牍受言」的故事徐坚根据尚书及曲礼的史实,在他的「初学记」中,较明白解释世传蒙恬造笔的原因:或者当时的许多国家没有笔的名称,只有秦国独得,蒙恬更将笔「损益」(改良)罢了
笔究竟是何人发明,恐怕很难找到答案,只可说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些人从近年古代文物的发现,可以证明竹,帛上的文字图画,是使用毛笔的,并且还有用竹,木枝杆做的毛笔实物出土,如一九五四年,长沙古墓中发现的战国笔,笔管与笔套(整支笔装入套中),却是竹制,笔头是动物毛,可能是兔毫,笔全长二一公分,套长二三五公分商代及周朝的金器款识,很显然不是硬笔写了来翻铸的殷商的甲骨文卜辞,看得出来是用毛笔写后再刻中研院董作宾故院士,在他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还说到在公元前一四○○年-一二○○年间的牛骨上,有用毛笔和墨汁已写好文字还没有契刻的同样情形,在陶器上,安阳出土的殷代陶片中,也有一个以笔墨书写的大字-「祀」
更早一点,在史前时期,从河南仰韶及西安半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彩陶,上面的花纹,卷企和符号,都必须用软的毛笔才能画成又在甘肃辛店发现的彩陶,上面有人,鸟,大及车轮等图画,有些学者认为那是中国较原始的图画文字近百年来陆续出土的古陶甚多,至秦时已汇集陶文八百馀字,能辨识者不到半数
笔 的 历 史 源 流
最初使用的毫与笔管
我们从甲骨文及陶器上所见的笔迹,只知道用的是软笔毛,却无法确定究竟是植物纤维或是动物毛 但是因为植物纤维柔软度不够,且容易折损,其可能性较少,如为动物毛,又是何种动物 这些问题,仍有许多未明之处长沙出土的战国毛笔,它的笔头传为兔毛,此为公元前三四百年之物,再早至公元前一四○○年以前,用於甲骨及陶器的笔,用何种兽毛 则尚未知
笔本字为幸,在金器与甲骨上都有,罗振玉等考释为象形字,为用手持笔状我们从以上金文及甲骨文尚可看出,大多数用右手持笔,也有用左手的,大多数的笔端,多为分岔状,也有几字不分岔的
现代的木工打样多用铅笔,几十年前用的是墨斗,用时除墨线以外,还用竹片端部制为扁平丝状的竹笔,这种笔只能画直线,不能写字笔者在泰国北部山区及印尼旅游时,见到佛教贝叶经上的文字,均匀如铁线,笔痕深入贝叶:又亲眼见到岑里岛人将竹签削尖,沾墨水液,作绵密的细笔画,竹笔尖没有分岔,尖端如锥,使用后若线条太粗,可随时用刀再将竹笔削尖由此实例推想,竹木尖笔,一笔可用甚久,并可就地取材,应与毛笔未周前之原始笔类似,或者说,在用兽毛等软笔之前,曾经过一段用硬笔的时期
宋人赵希鹄说:「上古以竹挺点漆而言」「拾遗记」有记载任叔本「削荆为笔」「白孔六帖」有「于阗以木为笔」「南史」也说陶弘景「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这些魏晋以后的文件记录,看出毛笔虽已大量使用,仍有人使用非毛笔的事英国探险家史坦因一九○○至一九○一年在新疆时,曾在和阗及尼雅发现芦苇及木枝削尖做的笔,也有木端开岔者,据推测为三世纪以后之物,此项实物,与古文献各记载相合,也可证明硬笔在中古曾被使用的不虚,与上古有被使用的可能
一九三二年左西北居延发现的汉朝制笔,未用竹管,而是用四条木片夹住笔头,用两条麻线捆扎而成居延也发现一些无管的毛制笔头,这是否意味著,当时胶笔头入竹管之漆不良,容易脱落,才会用木片捆扎再用 或汉以前的笔,有圆竹管与木片夹管同时存在
三国时制毛笔的高手韦诞,他的「笔经」上曾说,先取坚韧的毛当锋,软毛后以为辅,同麻捆束,入骨中时「固以漆液」,再将毛理顺后,「泽以海藻」,就可濡墨而试,终日使用也不会败坏可见三国时制笔法与现在相同,且可制成很好的笔圆管较夹管执握与使用都方便,且固毛之胶已获改善,此后用木片夹住毛头的笔,便逐渐被淘汰了
制笔材料的改变
笔管材料以竹与木为主,至今未变,取其轻便,容易操纵,这是真正用於书写的笔汉朝时天子用的笔管,「以错宝为酣」,即是说笔管的下半部,用镀金及宝石装饰昔时皇太子初拜,给以「漆笔」曹公器物中有「琉璃笔」晋武帝赐张华有「麟角笔」梁元帝分别用「金管」,「银管」,「斑竹管」录记忠臣义士文章之美者唐朝大书家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喜欢用的笔为象牙或犀牛角做的管,狸毛为心并裹以秋天肥兔的毫,非此不书可见笔管的种类,在晋以后,已日渐增多王羲之则对此类较重的笔管不表认同,在他的「笔经」中说:「昔人或以琉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踬矣近有人以绿沉漆竹管及镂管见遗,斯方可玩,何必金玉」
笔的主要功能在记事,自魏晋以后,除了可以耐久记事以外,更加入法书艺术的功能,亦即必须适应书家艺术表现的要求,这又牵连到毫毛的好坏,与制作法的考究两方面
王羲之「笔经」说,汉时已用兔毫,以赵国的最好,理由是赵国广泽多细草,兔食后增肥,毫长而锐,采收的季节以八月为佳,七月者毫焦而嫩,九月则毫脆而秃笔经中还说到掺和人发与青羊毛的事南北朝时,制笔者正流行试用各种兽毛,除前述兔,青羊,人发外,王隐「笔铭」还提到用鹿毛:「法书要录」说王羲之用鼠须笔;「博物志」有虎仆(即九节狸)毛,野鸡毛:及陶隐居用羊须等等现时台湾流行的胎毛笔,也是从南北朝时始创,「酉阳离俎」就有一项记载说:「南朝有姥,善作笔,萧子云尝书用笔,心用胎发」
南北朝以后,各种兽毛,都被使用,如狼毫,猩猩毛,石鼠,貂鼠,鸭毛,猪毛,鸡足毛等,而用牛耳毛,山马毛为制笔材料,未见较早古籍记载,似乎是近百年之事
毛笔的种类
依笔头粗细分类
制成之笔头,必须套黏在笔杆上,因此以笔杆粗细而分类,其分法以较粗者足为一号,依此顺序渐小,顺称二号,三号………十号目前每个号称皆无固定尺寸,各笔庄自行定之或就笔性依习俗分类,例如豹狼毫笔,一号为大笔头直径为一公分,二号为中楷笔头直径为0七五公分,三号为小楷笔头直径为0六公分一套提笔是长锋羊毫笔五支:一号为二五公分直径,二号为二二公分直径,三号为一八公分直径,四号为一五公分直径,五号为一三公分直径所以说依笔杆之粗细分类迄今仍无定规
另有用笔套大小方式分类,最近毛笔所用之笔套皆以塑胶品最初工厂提供时自定格式其分法是最小的定为o号,依序渐大,顺称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12号,12号半,13号,13号半,14号,14号半,15号,计二十种,如此分法渐为业者所共认
毛笔的粗细,就习惯而言概略定其名:
圭笔-可写0三公分
红豆笔-可写0五公分
小楷笔-可写一公分
中楷笔-可写三公分
大楷笔-可写六公分
联笔-可写十公分
提笔-可写十五公分
大笔-可写二十公分
斗笔-可写三十公分
巨笔-可写六十公分
依笔头长短分类
一般书写的毛笔,笔头长短与笔头直径有固定比例,通常是三至四倍,若春笋般顺直,笔头直径增加时,笔头长度,随此比例增长,若超越此比例称为长锋,超长锋,少於此比例为短锋,超短锋
依毛质刚柔之性分类
每种毛笔所具备之特徵,性质各有差别,尤其在制造时调配毛料不同,所显露出之笔性更有刚柔之别
刚性毛笔
刚性毛笔就是使用硬度较高,弹力较强的毛料制成的笔,一般皆用狸毛,山马毛,牛耳毛,马崇,猪崇,貂毛,兔毛,狼尾毛制成,而其刚度可分为全刚,九刚,八刚,七刚:六刚,五刚
柔性毛笔
使用毛性柔软,纯细嫩的羊毛所制成的笔为全柔,其笔力细嫩,依其柔软弹力之大小而区分柔度,分为全柔,九柔,八柔,七柔,六柔,五柔等,除羊毛外,马炯毛,鹿毛,猫毛,猿毛等皆为柔性毛料而相同材料长锋笔比短锋笔更能表现柔性
兼毫毛笔
刚性毛料与柔性毛料混合制成之笔,显出折衷笔性是谓「兼毫」,若加重刚性毛料比例则为「刚性兼毫」,若加重柔性毛料比例则为「柔性兼毫」
因用途之不同,在制作调配上,於柔性毛料中,增加刚性毛料,可强化刚度,又视添加部位不同而增强各部位之刚度,例如欲求一支毛笔之笔锋柔软能运笔自如,笔腰有力急书慢写顺畅直行又弹力足,则调料方法为全支毛笔之主宅用羊毫,而在腹部,腰部,各配刚度强的狸毛,牛耳毛或猪禁以强化之若欲笔锋软又有力则可加少许狼毫毛以带动其尖锐使其锋芒犀利
依毛料不同分类
兽毛笔的有羊毛,马毛,狸毛,鼠毛,香狸毛,栗鼠毛,鹿毛,山马毛,牛耳毛,兔毛,狼毛………等
禽鸟毛笔有鸡毛,鹅毛,鹤毛,孔雀毛………等
植物性笔有竹笔,莴笔,草笔,木笔………等
其他有胎毛笔,利用人类初生婴儿头发有发尖,毫锋尖而细而制成的笔,是一种既能写又具有珍藏价值的纪念笔
制笔原料
制笔毛料的特色
制作毛笔的主要原料为羊毛,马毛,里毛,香狸毛,花兔毛,山兔毛,黄鼠狼尾毛,牛耳毛,山马毛,猪鬃等之兽毛而禽毛,植物性材料用於特殊情况外,很少制作
羊毛:
羊的种类甚多,其身上之毛必须挺直,具有锋毫者才能被选为材料,因此,只有山羊毛才合宜,我国南方因气候较热,山羊毛质粗糙且锋毫浅短,而北方一带天气寒冷,羊毛长,质地细嫩且锋毫深,是为制笔佳品又同样一头羊,依身上部位之不同所取得之毛质亦不相同最上乘为背首附近之细先锋及背部之自责尖锋(白尖锋)
马毛:
马毛依其部位不同可分为马胭毛,马腋毛,脚毛,马鬃,马尾毛等,其色泽有白毛,赤毛,青毛,产於日本,北美及中南美一带,我国东北,华北亦有生产
狸毛:
狸毛种类繁多,以黑狸毛较多,尖锐利有弹性,根部较弱,腰力较差,制作毛笔时,必须添加他种毛料增补强度
香狸毛:
本省产的狸毛,又称「笔猫」,其背脊上的毛尖挺直有力,混置在羊毛或狼毛中,将使毛笔更好用
花兔毛:
一般称为山兔,全身毛质柔软,而在背脊上的毛每到冬天时,便成熟长出表叉直的尖毫,是做毛笔的上好材料
黄鼠狼尾毛:
黄鼠狼身躯很小,仅有尾部毛可做毛笔是最好制笔材料其质韧弹性足,毛直耐磨,是做毛笔主要原料,产於日本,韩国,我国东北,华北十江南一带山区
牛耳毛:
牛耳后及牛耳附近之毛,质地坚韧,毛骨硬又直,锋失而浅,最适合做兼毫垫腰或笔腹之毛
猪祟,猪毛:
猪毛性刚,富弹力,坚韧不易断,是做大笔的好配料用猪毛垫於笔腹,笔腰,可使挥毫有劲,但毛锋短,毛尖毫浅,不,做小楷笔,主要产於我国东北,西北一带,四川更著名,台湾亦有生产,虽然量少,毛质甚佳
尼龙毛:
除上述动物毛之外,最近,普遍使用一种合成毛料,如尼龙等尼龙毛虽然较不吸水,但毛质具弹性及耐磨等优点,故目前部分毛笔中均混合此种毛料
笔杆
做好的笔头必须套黏在笔杆上才能书写,因此笔杆的制作亦须特别讲究,除著重实用外,更要注重装饰欣赏,主要制作材料有以下几种:
竹材
从「笔」字可以意会是束毛於竹中,方可得知,自古以来,一般的笔杆当周竹材制成,我国竹材产於北方者较硬重,具斑纹,南方各省竹材较松软质轻而日本千叶,京都,兵库,冈山,福冈,宫琦,鹿儿岛等地所产之竹子,非常适合做笔杆台湾的观音竹细长坚硬也是上乘笔杆材料,皆天然野生於山区早期产自关庙,嘉义阿里山麓,半天岩,竹山一带,最近皆采自台东鹿野一带原始林区
木材
利用木工车床所制成笔杆,大都用在大笔,以弥补竹材无法制成的粗大规格,所用木材只要质硬,耐水性强,不弯曲变形即可重要木材有紫檀,黑檀,红木,桧木,柚木,棒木,松木………等,制成后涂装油漆,增加光泽及耐性
兽角
主要兽角为白牛角,黑牛角,硬度较高,不变形,较耐用受欢迎,用六角车床制作,车成主要各种笔型,经打磨后,光亮无比有全角者,亦有前后端套角,中间以竹材或木材组成
化学品类
一般化学品类之笔杆,都以塑胶,压克力或尿素为原料,以押出机器制成条管后,锯切成一段一段所需长度,取代竹子
用射出机器,依模型射出成型,再经车工修整打磨,所成笔杆,取代木材或兽角笔杆,价格便宜,产量丰富,规格固定,甚受业者采用
象牙
象牙产自非洲,泰国,印度,象徵高贵吉祥,自古以来为大众所喜好,中国文人雅士亦多取为笔杆或在笔杆上精雕花纹,不但贵用,又可欣赏
最近盛行制作胎毛笔,许多家长都喜欢选用象牙笔杆为其子女制胎毛笔,做为永恒纪念
金属
采用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加工制成,笔杆,笔套亦多雕绘花纹,是一种饰管笔
瓷质
瓷土窑烧成笔杆再上彩绘,握在手中,细滑清凉舒适,是一种饰管笔,甚为名贵,历代帝王皆喜爱,如乾隆御用笔,雍正官窑瓷笔
漆杆
笔杆用琳琅,彩漆,堆朱,镙铀制成雕绘图案,一面写字一面欣赏笔管之美,是一种饰管笔
玉石
自古以来,帝王,公侯皆好「玉」,笔杆自然不免也爱用玉石来配备,精雕细琢的玉雕笔,是雅致的清供文玩
毛笔的制作
笔有四德「尖,齐,圆,健」「尖」指笔尖要锋利,笔锋愈深长愈佳,所谓锋毫毕露,尖锐无比「齐」是指整体的笔毫,必要均匀整齐,将笔头之前锋压平,其锋顶毫端,应齐整无参差,合时乃尖如一点「圆」是指笔头的造形,要端正饱满,如春笋般整支笔吸水后提起,自然圆浑乃为佳品「健」是指毛的品质,要能刚柔适度,配料要相辅相成,笔锋,笔腰,笔腹,力点要均匀始能运笔自如,挥洒畅顺,转折,逆锋不枯涩如流云不仅毛笔的制作准此四德,书画家也以它为选笔准则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名画,墨宝能千古留传乃需有名笔相配,所以制作毛笔犹如一门严谨的艺术;一位手艺高深的师傅所制作的毛笔,如比拟为一项艺术品实在毫不为过,因此我国历代皆有名师傅承制名笔,提供书家应用台湾制笔方法一面传自本地传统,一面揉合我国各地名家手艺,再参酌日本技术,孕育出独特技巧,近来更运用现代科技从事分析研究,使毛笔制作更精良,非但在国内奠定基石,更享餐国际间兹将毛笔制作过程概述於后:
选毛料叠毛洗毛,泡水去毛蒂,除绒毛齐毛锋
裁尺寸配毛料梳整毛片挑毛片卷制笔柱
挑笔柱毛披笔被毛扎笔根上笔杆整笔,刷毛
,定笔型品检笔锋上笔套,刻字,包装完 成
选毛料
以往产制毛笔的兽毛皆由深山中狩猎所得,整件兽皮需自行先将兽皮腐蚀柔化,再把兽毛抓取,分类选用目前此项工作多已由专业皮毛公司处理,并束成整捆,整朵的原毛待用,因此,现今制笔选毛料之步骤,止於挑选原毛之长短,粗细以及毛锋,毛身之优劣,且鉴别其弹力,以配合制笔之用
叠毛
整朵原毛以指甲枢除残留兽皮并撕分开来然后依毛根部位整齐放平,将毛料依长度整理,再把同一长度之毛料以手握紧毛根,另一手执较细密之钢梳约略梳理,叠成一细捆,俾使取用
洗毛,泡水
将成叠之毛料,用双手捧握,倒置桌面,使毛根齐头,然后再成束泡水清洗,清除毛身上之杂物,最后将乾净之毛料依其毛性浸泡清水六小时至二十四小时不等的时间
若情况特殊,兽毛含油脂过量或分泌之杂物腥味较重时,通常以清洁剂或石灰水浸泡清洗,其清洗过程必须技术纯熟,有其定量,也有其定时,若使用超量的石灰水或浸泡逾时,则会侵蚀毛质,可能导致断毛,腐坏,脆弱,失去弹力,变成枯涩不堪使用但消毒洗净之后的毛料,仍需要以清水冲洗或浸泡,时间仍为六小时至二十四小时因一方面可使残馀之清洁剂或石灰水完全自毛料中稀释出来,另一方面可使毛料略为软化
去毛蒂,除绒毛
以牛骨梳来梳理毛蒂,去除杂物,并梳去绒毛,废毛,其要领是以手捏紧毛蒂,著毛锋方向梳除绒毛,如此反复梳理数次,最后才带细绒毛梳至毛根
齐毛锋
毛料有长有短,前段制作,皆从毛根平齐上做起,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使毛锋平通常是取约五公分宽之齐板(以兽骨或压克力板),将一簇毛料锋端沾上粉末,使其湿润不滑,用右手握住绒毛部位,左手持齐板,并以大姆指沿齐板边缘线轻按,把右手之毛锋一丝一丝捏住,再由右手慢慢抽出,一步一步排列,使毛锋齐於齐板之边缘直线之上所谓笔有四德,「齐」的功夫就在这里
裁尺寸
齐毛锋之后,毛料依序排列,按长短裁切所需长度,至此毛锋及毛根两头皆齐,我们可称为「备用毛片」因毛根较硬,以后工作时就以毛根做为工作基准点
配毛料
为制作不同用途,笔性之毛笔,各种毛料之调配均须讲究适当比例,另外就笔型而剪裁不同长度之毛料,也需特别依主毛料,腹毛料,腰毛料,把笔柱及笔被用料分配适当,如此才可制成品质优良的毛笔
梳整毛片
毛料经调配后,必须细细梳理:把调配好的多种毛料混合,铺平,然后用牛骨梳,从毛根梳向笔锋,细细梳理整齐,再卷回混合,铺平,梳理,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整个毛片混合均匀,完成的毛笔在书写时才能达到「圆」之境界
挑毛片
把梳理好的毛片,用左手握紧毛根,右手执细尖刀或平口刀,利用食指挟剔杂毛,粗毛,断锋之毛,毛片就更整齐了,其实制作毛笔的功夫,这个步骤乃非大师是无法做好的
卷制笔柱
挑好的毛片用胶水沾湿后平铺於板上,以左手食指轻压铺平,右手执平口刀,薄薄地平挑出一枝毛笔的需要量,放在平板上均匀压平,再夹起来平铺於手指上,用拇指慢慢卷制成笔柱,然后弹垫於平板上,使笔根整齐而且笔柱更加圆密饱满
挑笔柱毛
卷好之笔柱还需用细尖刀与食指剔除毛锋间之杂毛,以及无法齐锋之长毛,并且要试摇笔尖是否锐利 笔力是否合乎要求7如有缺失则须重新配料制作
披笔被毛
笔柱制好,晒乾后,笔型固定,用笔被毛片,均铺於笔柱,就卷成饱满之笔头
扎笔根
把笔头晒乾或烘乾,即可以棉线捆扎笔根,捆扎时用力要均匀,最忌变型,再将扎好的笔根涂上固定剂,可强固笔头以免脱掉笔毛古法皆以生漆涂之,近代由於科技发达,皆以强力胶取代
上笔杆
笔杆顶端凿有配合笔头之圆洞,上笔杆即将粘剂涂於笔杆顶端及笔头之根部,再将笔头套入待乾即完成一枝毛笔
古法多以松香为粘剂,其实松香本身相当脆松,无法直接使用,许多业者皆以松香粘著,不久极易脱落,遂有松香不能粘笔之说其实若懂得如何调配油料熬制松香粘剂者,即可使笔头粘得相当牢固,永不脱落这套功夫是从前师徒相传的时代,师傅最不愿轻易传授的
自五十年代以后业者纷纷采用强力按著剂,如南宝800,南宝906,优好强力胶,亦有采用快乾瞬间接著剂者
整笔,刷毛,定笔型
制作毛笔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整笔,刷毛及定笔型把上笔杆之毛笔之粘剂完全乾固之后,用钢刷或笔梳分别以顺笔锋之方向刷整笔毛,将其尚存之杂毛,短毛均能剔除,并使笔锋自然畅顺然后浸入已泡好的海菜胶泡著,再整理笔型,使其笔尖圆顺
品检笔锋
整枝毛笔完成后,必须再试水,测试笔锋是否浑圆而旋转自如,若有杂毛,劣毛,在旋转中会自然跳出,就必须重新修整后再上胶,如此即可完成一枝无缺点的好笔
上笔套,刻字,包装
制成之毛笔成品,必须套上笔套以便保护笔毫,并在笔杆刻字或贴标签分类,然后包装即成
以上就是关于笔是谁发明的全部的内容,包括:笔是谁发明的、是谁发明了笔和纸、毛笔是谁发明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