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登月的人是谁

中国第一个登月的人是谁,第1张

中国目前还没有把人送上月球,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计划,中国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 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2021年11月消息,中科院院士叶培建表达对中国人登上月球时间点的期待:中国2030年前或将实现载人登月。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中国嫦娥一号组成: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

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百度百科-登陆月球

中国目前没有人登上月球。

人类登月进程如下,可以看出目前没有中国人登上月球: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环绕地球一圈,写下了人类航天飞行的新篇章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率先登上月球,在月面停留了22小时,揭开了人类探索月球、开发月球的历程这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11年的结果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美国多次发射遥控飞船环绕月球飞行或登月,对月球进行拍照,对月面的地藐及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其后共有6艘飞船,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表面,带回来了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标本同时,前苏联也于1970年至1973年有两个无人驾驶月球车在月面进行了探测

1959年至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45个对月球的各种探测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76年以后,一方面由于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失去了相互竞争的动力;另一方面实施登月计划,确实耗资大,效益低、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采用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式来拟定登月计划所以,登月计划沉寂了近18年

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加上近10年来对月球探测的新发现,尤其探测到月球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引起了各国极大的兴趣,促使探月热再度兴起

有冰就可以融化成水,水电解后分解成氧,可供航天员呼吸;水分解成另一种氢气,可成为火箭的燃料

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可供月球开发能源和地球核能原材料月岩中还有钛铁矿、铀、钾、磷和稀土元素等,具有巨大地开发应用前景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弱磁场、弱重力、高洁净的环境,是研究空间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所以,月球已经又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各国制定了实施探索月球的具体计划

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球探测器,发现月球南极有冰存在的信息,1998年1月6日美国成功发射了“月球勘探者”拉开了世界各国新一轮探测月球的序幕俄罗斯将发射一个小型月球轨道站,再从轨道站向月球发射各种探测器,研究月球内部化学结构及物理特性,开发核燃料“氦-3”欧洲打算分四步实施探月计划:研制月球探测器、研制长期在月球上工作的机器人、初步利用月球资源和建立人类月球基地日本下了很大的决心,其中“月亮女神探测计划”已进入设计与开发阶段,还有轨道器、着陆器和中继卫星三个航天器在研制中印度在探月方面已制定详细计划,预定在2007年前发射月球探测器,可环月飞行数年

月球开发热兴起的一个特点是在新形势下各国有联合开发月球的趋势美国、日本、欧空局和俄罗斯在瑞士召开了征服月球讨论会他们一致同意先发射一些月球卫星、月球探测器或机器人;然后让一些机器人长期停留在月球上进行土壤和环境分析研究;接着对月球资源进行开发,在月球上制造氧气;计划在2015年到 2020年,人 类可以再次登上月球,并在那里建立第一个月球基地

人类第一次有记录的“登月计划”则来自中国明朝的木匠万户。《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介绍说:“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上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他的目标是月亮……”

关于明朝人万户的故事,我国古代的文献资料虽然记述不多,但当时的场景在60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是那样的惊心动魄、令人叹服。

据记载,万户是明朝初期人,原来是一个木匠。由于他喜欢钻研技巧,尤其是对技术发明方面特别痴迷,所以从军后改进过不少当时军队里的刀枪车船。

万户的本领是在明王朝同瓦剌的战事中被发现的。同样对兵器制造很有研究的明朝大将军班背认为,正是因为万户对武器的改良才使得战争取得根本胜利,所以奏请朝廷让万户到兵器局供职。当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之火药、火箭已经在军事上初露锋芒,所以万户的前途本该是一片光明的。

但可惜的是,和万户相交甚好的班背将军性情耿直,从不趋炎附势。因得罪右中郎李广太等奸臣而被革职,并幽禁在拒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为了从深山里营救出好友班背将军,聪明的万户决定造一只“飞鸟”。但由于其他因素,将军被政敌杀害,救人的计划落空。失去了知己的万户这个时候厌恶了官场和人世间的生活,于是他开始谋划着逃离是非官场和人间,决定到月球上去生活。

在那个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受到很大局限的特殊时代,木匠出身的万户甚至做出了一份很详尽的科学理论计算报告,他认为按照当时的火箭技术,再加之风筝原理的帮助,他一定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飞到月亮上去。在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思维世界里,月亮上是没有人心险恶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将军班背的遗愿,万户开始潜心研究将军遗留下来的《火箭书》,并用自己的知识给予完善。他仔细阅读了班背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形,众匠人按图制造出了飞鸟……

万户,人类第一个“飞天”人

文献说,在一个月明如盘的夜晚,万户带着人来到一座高山上。他们将一只形同巨鸟的“飞鸟”放在山头上,“鸟头”正对着明月……万户拿起风筝坐在鸟背上的驾驶座位——椅子上。他自己先点燃鸟尾引线,一瞬间,火箭尾部喷火、“飞鸟”离开山头向前冲去。接着万户的两只脚下也喷出火焰,“飞鸟”随即又冲向半空。

后来,人们在远处的山脚下发现了万户的尸体和“飞鸟”的残骸……这个故事后来被记载为“万户飞天”。万户被认为是人类的航天鼻祖。

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以纪念这位“人类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中国的航天事业如火如荼,如今也属于世界领先,这些名誉,都源于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大量投入,以及无数航天员的共同奋斗。

提到航天员,家喻户晓的是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员这一职业虽然体面,但是背后成千上万次的训练,以及随时牺牲的可能,都让光鲜背后险象环生。

而航天员杨利伟经过了艰苦的训练,不同场地的模拟,终于成功进入太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众人都知道杨利伟是为中国航空立下汗马之劳的英雄,但却鲜少有人知道他背后的女人——张玉梅。

担任航天员,首要就是要面临超乎想象的压力以及频繁苛刻的训练,与亲人常常分离。值得庆幸的是,杨利伟遇到那一个能够与他携手渡过难关的人——张玉梅。

飞行员与人民教师

杨利伟从小都称得上“别人家的孩子”,一路凯歌成为飞行员。他的父母曾经对他说,“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杨利伟一直将这句话奉为圭臬,在读书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重点学校尖子班,又参加了许多数学竞赛,屡次获奖。

不过,杨利伟心中一直根植着军人梦想,在他高中成绩出类拔萃时,原本可以报考地方大学,他却毅然选择了梦寐以求的军营。

在学校选飞时,18岁的杨利伟因为条件优异,又怀揣军人梦,最终被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录取。经过不断地学习,杨利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歼击机飞行员。

然而时运不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百万大裁兵”的潮流,杨利伟面临着是否继续飞行员梦想的抉择。

面对众人的劝阻、同事的改行,杨利伟还是坚定自己心中的梦想,决心飞行。组织看到他坚定不移的态度,于是派遣他到成都空军某部。

飞行员的确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试飞后多次换场地,更是对于飞行员的家属,带来莫大的考验,聚散分离实在是家常便饭。杨利伟的飞行员身份虽然注定聚少离多,但是在母亲同事的介绍下,杨利伟还是找到了能够体谅这种辛苦的另一半——人民教师张玉梅。

1990年两人喜结良缘,但没想到仅仅在两年后,杨利伟夫妇将面临新一轮、更为艰巨的考验。

爱女病逝

1992年杨利伟被调往了成都空军某部,然而由于场地在深山老林处,环境和住宿条件都比之前的差,爱人张玉梅也因新环境无法找工作。

还好张玉梅能够体谅丈夫的工作条件,从来没有抱怨,更没有向丈夫哭诉,增加隐形的负担。这一善解人意的举动,为杨利伟能有动力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提供了莫大的信心。同时恩爱不疑的两人,还在婚后育有一女。家庭的圆满与幸福,为杨利伟能够安心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住宿条件、工作环境的恶劣已经带来了不少困扰,然而更艰巨的是,当时的场地,气候条件较过往而言,更复杂多变,对于杨利伟而言,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若是仅仅有环境和学习压力也就罢了,但让人痛心的是,仅仅在几个月后,杨利伟夫妇两岁多的女儿,就因病去世。

孩子在出生后,获得了夫妻俩的极大关注。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二人算得上是尽心竭力,倾尽心血。孩子的到来,也为整个家庭添增添一丝生机。然而女儿病逝后,一家三口的欢乐瞬间化为泡影。对于事业起步的杨利伟,以及陪伴丈夫深入山岭的张玉梅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生活依然要继续,理智让夫妻二人携手并进,两人强忍着伤痛,又来到了改装新机的训练场。

在新的训练场中,依然是环境极端恶劣,在夏天甚至能够达到40多度,飞行员身上的装备被烤的滚烫,稍不注意,飞行员的皮肤就会被烫出血泡。杨利伟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下,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有精力去照顾家庭。张玉梅体谅丈夫的艰辛,默默地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只为丈夫能够专心飞行。

航空飞行员

在1996年,全空军有1500名飞行员参加航天员的海选。最终,两年之内,筛选出14个人。而飞行具有天赋,又不怕吃苦的杨利伟,赫然在列。

比起飞行员而言,航天飞行员的选拔训练更为严苛艰辛,而且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张玉梅毅然决然跟随丈夫,在荒山野岭外,照顾丈夫的起居,陪伴他,患难与共。

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两人在杨利伟成为航空飞行员前,还拥有了第二个孩子。在杨利伟无法分身时,妻子张玉梅也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任务。

直到后来,张玉梅意识到,即使整日流泪,再如何担心丈夫也无济于补,于是张玉梅学习了相关的气象知识,成为半个气象专家,能够根据天气能见度判断是否能够飞行,让自己更能明白丈夫的行业,也更确定丈夫的安全。

这样夫妻共同进步的力量,深深地影响到了杨利伟。张玉梅渐渐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使得杨利伟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航天飞行训练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利伟最后圆满完成任务,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其实杨利伟能力卓越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他最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之中,圆满完成任务,都源于他妻子与他,在生活中的美满与幸福,让他能够后顾无忧地准备这项伟大的事业。

据知情人说,张玉梅与杨利伟在婚后,从来没有发生过较大的争执,都尽量互相尊重着对方。而在杨利伟跟随部队四处奔波,从南到北,从荒漠到海岛,张玉梅都义无反顾地紧跟丈夫的脚步。甚至在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张玉梅也没有因此去耽误丈夫的工作。

最后张玉梅也因为自己的学习,成为了部队资料员,与丈夫一同在北京航天城工作。

作为飞行员背后的女人,固然能够享受到丈夫的荣誉与光环,但是也肩负着常人难以理解的难处。丈夫杨利伟也深有感触,总觉得欠妻子太多,在一年春节时,当着一众亲朋的面,将一首《懂你》送给妻子,张玉梅感动得泪流满面。

目前,还没有中国人登上月球。

世界上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有以下几位:

第一人——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2012年8月25日),美国宇航员、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及大学教授。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时,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时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并说出了那句世界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2012年8月25日,因心脏搭桥手术后的并发症逝世,享年82岁。

第二人——巴兹·奥尔德林,原名小埃德温·尤金·奥尔德林(EdwinEugeneAldrin,Jr),1930年1月20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格林瑞治,美国飞行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以在执行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时成为第二名(在尼尔·阿姆斯特朗之后)踏上月球的人而闻名。

第三人——小查尔斯·皮特·康拉德(Charles"Pete"Conrad,Jr,1930年6月2日-1999年7月8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双子星5号、双子星11号、阿波罗12号以及天空实验室2号任务。执行阿波罗12号任务时,康拉德成为了第三个踏上月球的人。

第四人——艾伦·拉文·宾(比恩)(1932年3月15日~)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在阿波罗12号任务中担任登月舱驾驶员,成为第4个踏上月球的人。1981年,宾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辞职,转身进行油画创作,成为太空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艾伦拉文宾以大量作品表现了他和同伴的登月经历,受到科学界与艺术圈的肯定,在天文爱好者中影响广泛。

第五人——艾伦·谢泼德(AlanShepard)(1923年11月18日——1998年7月21日)是美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1961年5月5日,他乘坐“自由7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并在十年后成为第五个踏上月球的地球人。

第六人——艾德加·迪恩·米切尔(EdgarDeanMitchell,1930年9月17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阿波罗14号任务。执行阿波罗14号任务时,米切尔成为了第六个踏上月球的人。

第七人——大卫·斯科特,全名大卫·兰多夫·斯科特(DavidRandolphScott,1932年6月6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双子星8号、阿波罗9号以及阿波罗15号任务。斯科特是第七个踏上月球的人。

第八人——詹姆斯·本森·艾尔文(JamesBensonIrwin,1930年3月17日-1991年8月8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阿波罗15号任务。艾尔文是第八个踏上月球的人,也是第一个在月球上驾驶月球车的宇航员。

第九人——约翰·沃茨·杨(JohnWattsYoung,1930年9月24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退休宇航员,曾于1972年4月21日执行阿波罗16号任务时登月,成为了第九个踏上月球的人。

第十人——小查尔斯·莫斯·杜克(CharlesMossDuke,Jr,1935年10月3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阿波罗16号任务。杜克是第十个踏上月球的人。

第十一人——尤金·安德鲁·塞尔南(EugeneAndrewCernan,1934年3月14日-2017年1月16日)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他曾三次执行太空任务:双子星9A号(1966年6月),阿波罗10号(1969年5月)的登月舱驾驶员,以及阿波罗17号(1972年12月)的指令长。塞尔南与哈里森·施密特于1972年12月11日到14日期间一道在月球表面执行了三次舱外活动。

第十二人——哈里森·哈甘·“杰克”·施密特博士(harrisonhagan"Jack"Schmitt,1935年7月3日-)是一位地质学家、宇航员,并曾是参议员。他是第十二个踏上月球的人。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第一个登月的人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第一个登月的人是谁、第一个登月的人是谁、中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54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