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龙山寺千手观音的资料

安海龙山寺千手观音的资料,第1张

最近,安海龙山寺纂辑《安海龙山寺志》,才从相关的资料中发现,“世间有佛宗斯佛”联语中所指的“佛”,应是水心亭的释源祖庭——安海龙山寺的千手观音。 这尊千手观音身披莲服,跣足踏在莲台上,仪容端庄,给人以亲切慈祥的印象。头上戴着的宝冠中央,浮雕一尊结跏趺坐的小佛像,周围环绕众多的花冠小佛首,层层叠成优美的帽状,表现观音“六相变化”的多种容貌,显示着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无边法力。两只带着镯的主手,弯垂拱合在丰满的胸前,肩膀两侧和两胁之下旁伸出一千零八只手臂,且每一个掌心均嵌刻一只慧眼。整个立像通体发亮,仿佛有一缕缕灿丽耀目的金光闪烁迸射,令人在瞬间感应普照的佛光。特别是姿势迥异的手掌,有的持着书卷,有的捧着八宝,也有的执着法器,有的举着剑戟等物件,不胜枚举,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称之为“通身手眼”,是非常形象传神的。 佛教的密宗经典宣称观世音大慈大悲,发誓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因此才长出“千手千眼”观照人间祸福和护持芸芸民众。只是平常所雕的千手观音像,一般都是略去千手,只雕塑或十八、或四十二、或四十八只手眼,再乘以佛家二十五种智慧的种种变化,就会现出千手千眼的变化来。如中国最大的河北承德普宁寺的木雕观音,以及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铜铸观音,两者均只象征性地雕刻四十二只手眼,就作为千手千眼的代替。这从佛雕工艺的数字概念看,当然算不上是名符其实的千手千眼。只有安海龙山寺的千手观音,实实在在的雕成一千零八只手眼,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最多手眼的观音雕像。即便是四川大足宝顶山大悲阁的石雕观音,号称是世界最多手眼的观音,也只塑有一千零七只手眼,比安海龙山寺的千手观音少一只手,可见安海龙山寺佛雕真是稀世瑰宝了。 千百年来,海内外数以百计分炉传灯的寺庙,都要定期来安海朝拜龙山祖庭。正是古代先贤巧夺天工的匠心,在南宋时期就造出了首屈一指的安平桥,而且传说比造桥更早,就雕出了举世无双的千手观音像,使安平桥名联有了两个“世界第一”作为坚实的注脚。

佛菩萨救度世间,方法很多,四十二手眼是修持的方法之一,我看百度百科里边,宣化上人曾说,要他自己传授,不然会有魔障发生,这点我不认同,因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什么东西放到网上,很快就传遍很多地方,而且信息化时代还有一个特点,众生能够接受多元文化,因此,单独修行四十二手眼,并不一定发生魔障,况且,佛法解脱为主,四十二手眼并不一定非要修出来,能够以此法降伏心魔、降伏自我相续中的烦恼,也是一种成就。

我想,宣化上人说法的用意,旨在说明万佛圣城具备四十二手眼修法的真传,因此鼓励大家不要盲目练习,而应该到万佛圣城寻法门真传。

我记得以前在道家的金光法中看过一句话,一个人练金光法之前,一定忏悔,连过去世做的你不知道的恶事都要忏悔,道理是,你这个人心性恶毒的话,是不会感召好的老师的,这点我是赞同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赞同一个词,叫做感召,这个词我是听陈大惠老师传的,他说这词是佛法上边的,反正我阅读大藏经,并未发现感召这个词,但是我认可这个词,人的心念到达一定程度,确实有感召的力量,你是善心,就有善人来帮你,你是恶心,可能不仅没人帮你,还有人障碍你,不过这当中情况比较复杂,不好一概而论,因为有些人的人性不能简单以善恶衡量,有的人兼善兼恶。

再者,有的恶人做了恶事,佛菩萨要惩罚吗?或者说,佛教徒遇到恶人,怎么办?我认为,遇到恶人,这时候应该智慧先行而不是慈悲先行,换言之,应该先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卫,其实你选择化敌为友也未尝不可,但是你也要知道,化自己容易,化别人未必容易,这点出来社会比较久的人可能就知道,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你可以相处,但是真的说“化敌为友,转恶为善”我觉得还是需要一定的德能和智慧,不然就是自讨苦吃,所以,有慈悲心,多容受众生,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调伏、转化心中的不平。

那么,怎么对待恶人呢?先礼后兵。

第一,感化法,首当其冲,我相信人的善性,我们可以度人,但是先要正己,正己化人,再谈度人,你自己贪嗔痴具足,还指望谁跟你学啊,就算有,那是修地狱道。所以说第一步是感化法,多做菩萨四摄法的这个利行摄,简而言之,自己吃亏对别人好。

第二,直来直往法。也就是“以直报怨”,不是让你骂出来,比方说知道这个人恶劣,我不跟他说话,少跟他接触,人情还是做好,必要的联系还是有,但是交友不交心,这是高招啊,这当中就有做人的道理,不过不要沉迷进去了,恐怕进去学得太透还学坏了,那就不是学佛修行了,大的标准,老实做人,本分做事,正己化人。

以上就是关于安海龙山寺千手观音的资料全部的内容,包括:安海龙山寺千手观音的资料、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怎么样惩罚世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52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