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好死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好死,第1张

顺着之前写的“行行如也”的子路,来试着解释一下《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这句话。

在《论语》里写了“行行如也”的子路,于公元前480年,在蒯聩和其儿子姬辄争夺卫国统治权的内乱中不幸死去。而实际上当时也是完全可以逃命的,性格“刚之过”的子路正应了孔子语“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的预言,应该足慷慨赴义而死,并留下了“君子死,冠不免”的佳话。

《周易・系辞下》云:“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王夫之在著作《四书训义》中说:“刚柔,皆道之用也。刚之过,或不足以通吉凶之故;而柔之过,则人欲易溺,而天理不能自持。”子路律己甚严,属于“刚之过”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说这话的之前就有一句,“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据说这句话出自比老子还老的黄帝学说的铭文里《金人铭》中,“强梁者不得其死”是老子借用来的。

刚柔,皆道之用也。先说一个用柔的故事反衬一下刚之过,说“六尺巷”的故事。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杨注》:得死,当时俗语,谓得善终。”不得其死就是不得好死,不是善终。

强梁者多见被解释成为强暴者或者强硬者,从外表上看身体特别好武艺高强的人;从态度上看简单粗暴特别较真的人;从脾气上看是脾气火爆一点就着的那种人,一般认为这就是强暴者。但是,结合这段话前后文来说,强梁者并非指的是孔武有力的莽夫,而是指那种不懂得调和和退让的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的就是阴阳调和的事情,而“强梁者”的“强”是事物“阳刚”一面太过突出的表现,阴阳严重失衡,发展的前途是走向极端,自然也就不得其死了。子路的不得其死就是强梁者的表现。

仲由=强梁者=不得其死。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一部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前面章节已经说过,“道”即“一”,而由一到三,然后八卦、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这些都是从这个“道即一”衍化出来,而生万物的

一提到“一”,本身就是两个,其代号就是阴阳,阴阳本身就在变,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衍变成三个,天地万物都是由这三个衍变而来的,三个是阳数的阶段,所以在《易经》的先天卦,只画三爻,先天代表生成,只有三个阶段,而在后天的六十四卦,之所以变成六爻,是因为六是指它的用,万物的变化有三,由此才会有三生万物,生生而不息

第二部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即一,其本身就是两个,其代号就是阴阳,代表着阴阳两股力量,除此之外还要有一股力量能够调和阴阳,而这个能调和阴阳的这股力量就叫做“冲气”

如果修行的人想要在打坐修定的时候做到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既不痛苦,也无欢乐,就要懂得如何做到“冲气以为和”

人也是万物中的一员,所以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负阴而抱阳”,单从理论上来讲的话,如果有人能够体会到生命的这项功能,就能够掌握不老不死的奥秘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成功得“道”的人,那就如佛家所讲的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如孔子在《易经系传》上所讲的:“阴阳不测之谓神”,已到了神化的境界

第三部分: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人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孤寡不谷”,因为这是最低贱的事,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第一人的皇帝,就自称“孤家寡人”,自称“不谷”,这在第三十九章已经讲到过了,就不在过多的赘述,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第四部分: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比如我们拿培养花草来讲,当花草长到某个繁茂的阶段,就要剪枝去叶,这样将来花草才会开得更美,果实才会结得更大,这就是“损之而益”;如果不加修剪,拼命加肥料,结果不但开不出好花,更结不了好果,因为肥料施的太多,整棵花草都被肥料烧死了,这就是“益之而损”

因此做工夫也好,修道也好,有时候觉得在退步,实际上是损之而益,有时候觉得在进步,实际上是益之而损,就如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补药,吃各种维他命,反而身体越来越弱,病来得更多更快,所以要“冲气以为和”,使阴阳调和,损益适当,才能真正欣欣向荣

第五部分: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人要效法天地的法则,把握自己的生命,培养自己的生命,比如秋天万物凋零,只剩下一点种子,把这点种子留下来,在这个时候,种子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作用,可到了明年的春天,把这些种子种到地下,它却能自然的生长起来,如果人能把握住这个,就能懂得效法天地自然的道理

第六部分: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一个东西,不能过分的强壮,如果过分的强壮,就会不得其好死,比如家禽家畜,强行给它打针,加饲料,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帮助它们成长反而加速了它们的死亡

所以我们要懂得效法天地自然法则,如前面所讲的“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用之于人生的道理,则是“祸福相倚”,觉得倒霉时,何尝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用兵逞强、以强硬的手段压人必定会导致他的毁灭,质地坚硬的、缺少弹性的木头会很容易被折断。---出自老子《道德经》。折,折断,不是拆。

强梁者不得其死:残暴的统治者不得好死---出自老子《道德经》。

楼下那位热心网友简直就是坑爹啊……

问题一:父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父的偏旁部首就是“父”

拼 音

fù fǔ

部 首 父

笔 画 4

五 笔 WQU

部首为 父 的汉字:

笔画0

笔画2

笔画4

笔画6

笔画8

问题二:父部首是什么 这是一个独体字,独体字不存在部首一说。

为了好记,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父部”,因为父本来就是部首,例如:斧、爷

问题三:父字的部首是什么 “父”字的部首是:父

问题四:父是什么部首 父部首:

父_百度汉语

[拼音] [fù,fǔ]

[释义] [fù]:1爸爸,母亲的丈夫。 2对男性长辈的称呼。 [fǔ]:1老年人。 2同“甫”。

问题五:父字是什么结果,偏旁部首是什么? 父字是单一结构,偏旁部首是:父。(读音:fù,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字义解释:

父fǔ

(1) 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

(2)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渔父;田父

(4) 通“甫”。开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

(5) 又如:教父(教戒的开始)

(6) 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呼母。――《易・说卦》

词性变化

父 fǔ

〈动〉

通“捕”( bǔ)。捕捉,捉拿

徒以而富(通福)之,父系而伏之。――《管子・侈靡》

父 fù

〈名〉

(1) 父亲

(2) 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父,家长举教者。――《说文》

(3) 对某一种大事业的创始者的尊称。如:国父;革命之父;氢弹之父;原子能之父

(4) 指万物化生之本

乾为父。――《易・说卦传》

(5) 又如:父天(以天为父);父母国,父国,父母之邦(祖国)

(6) 对和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的称呼。如:伯父;叔父;祖父;父老。后亦以称姻亲中的长辈。如:舅父;姨父;岳父

(7) 古代天子、诸侯对同姓长辈的称呼

以速诸父。――《诗・小雅・伐木》

(8) 亦指与雏、崽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禽兽中的雄性 [male animal]。如:父马(雄马)

(9) 上古对官长的称呼。宋时,羌、西夏等少数民族对汉族官长亦尊称“父” 。如:父师(太师。上古三公之一);父舅(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的称舅)

词性变化

◎ 父 fù

〈动〉

行为像个父亲 。如:父事(把别人当做父亲一般对待)

问题六:爸上面的父字算是偏旁吗 是。偏旁的名字叫父字头。

问题七:父字的部首是什么 父

部首:父

笔画数:4

五笔输入法:wqu

《道德经新译》第六章(道篇第六章)

道生万物 冲气为和

(原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解

1、一:指道当下的存在状态,引申从无中生出的念头,念生起前为“无”,生起后为“有”。

2、二:指道当下存在的状态是阴阳两种力量平衡的结果,这里扩展为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平衡。

3、三:一般指阳、阴、和。即阴阳相交而形成的和气,引申为第三种力量。

4、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阴指看不见的能量,阳指看得见的能量。阴阳没有好坏,只是能量存在的一种状态。

5、冲气以为和:以和的方式面对阴阳两种力量,从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个方面来觉察事物、处理事物。

6、孤寡不谷:古代君王用来自称的谦词。

7、强梁者不得其死:死,死结。仅靠蛮干是解不开死结的,而好的方法可以迅速解决。

8、教父:指导思想。

释义

道的任何一种存在状态(一),都是阴阳两种力量平衡的结果(二),要想改变这个存在状态就需要第三种力量(三)。第三种力量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也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万物都有阴阳两种力量的平衡,如树根植于大地(负阴),枝叶迎向太阳(抱阳),当两种力量交融(和),生命自然生长。

一般人不喜欢孤、寡、不谷这些词,然而王侯却用它来自称。究其原因,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者是先损才得益,或者是先益后损,故王侯用名损而实益之法来做平衡。下面这句话是古人传下来的,正好和我想表达的意思一样:不解其源(明白阴阳损益之道)而强制行动是解不开死结的,只有找到第三种力量才是关键。我觉得这句话正好说明道的妙处。

释意

这一章讲的是道的工作原理。道如何从无中生出“一”的?一念起,万法俱生。起的这一念,若顺应道则阴阳和合,若背道则阴阳不和,冲突就产生了。智慧的人,要具有同时看见阴阳两种力量的能力,要用和的方式面对两种力量。阴阳能量没有好坏,能量受意识的引导,要支持对方把自己的力量用到极致。在圣人眼中,阴阳是相对的,在不断地转换过程中,把握事物的中心与平衡点。

地球未来会出现一种汽车,交互式发动机,一个排气,一个吸气,如同动物和植物之间,能源自动化运作。这就是完整的自动化互生系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就是一个自动化系统,世界是平衡的,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圣人做事时身先,当仁不让,而涉及名利时,则谦让退后。

仅靠蛮干是解不开死结的。用对的方法可以轻易解决。佛说做事要如理如法。当事情行不通,要“找道”,而不是用强梁。什么才是最强的能力?真正的力量不是打倒对方,而是支持别人甚至偕对抗你的人共同创造,一起前行。这是真正的无敌。

《道德经新译》第五章(道篇第五章)

万物之奥 天下贵之

(原第62章)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注释

1、奥:蕴藏,万物之中皆有道。

2、市尊:交往中赢得尊重。

3、加人:获贵人相助,美言美行,广结善缘,故得贵人。

4、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5、拱璧以先驷马:拱,就是两手拇指与食指围城圆圈的周长,是一个度量词。拱璧,指大璧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释义

道,蕴藏着万物变化之妙。求道之人所以重视道,是把道当作宝。美的语言赢得尊重,美的行为可以获贵人相助。即使最不善于循道的人,也不会刻意背弃道行。君不见,古之为道者,上至天子,下至三公,即使有美玉华服也不舍道。为什么呢?并不是他们想修道求道,而是想借道避免祸事发生。所以,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释意

有道之人,知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故心念无敌,言行无害。说话做事,都是在广结善缘。即使无道之人,也时常渴求道的庇护。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一说,“大傩”中的十二兽分别为:甲作、巯胃、雄伯、腾简、揽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十二兽。此十二兽分别要吃鬼虎、疫、魅、不祥、咎、梦、磔死、寄生、观、巨、蛊等十一种鬼疫。强梁,又叫疆良,虎首人身,四蹄长肘,能衔蛇操蛇的神。强梁与祖明一起共同吃磔死、寄生两类鬼疫;

另说,梁,在诗经时代的解释是桥,后来衍生到所有横跨的东西,比如房梁,再后来衍生为能够为国家谋划交涉的人,也就是后来所谓栋梁之材。

强梁的意思是说那些本不能成为梁的木材,却偏偏拿来做了梁,借此衍生出逞强,出头的意思。 后汉以后,这个词逐渐贬义化,用来形容不尊师教,好勇斗狠的人,或者就是蛮横的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就是说,那些冒出来为天下谋划的人啊,却连自己的生死都不能自己掌握。这个解释应该是略带嘲讽。不能明达天道,连自己生死都不能把握的人,却站出来对着天下事来指手画脚,不是可笑吗。

以上就是关于「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好死全部的内容,包括:「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好死、《道德经》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兵强则灭,木强则拆,强梁者不得其死啥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91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