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一个关键的核心词就是发展空间观念。并明确指出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根据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下面谈谈怎样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通过想象和推理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对图形的直观印象,结合推理帮助学生积累空间想象的经验。在从平面图形想象几何体的活动中,学生将多次进行形如“如果……那么……”的思考,这种边想象边推理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例如:有位老师设计《长方体的认识》一课。长方体有几条棱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在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他们见到的楼房、纸盒、箱子、书、烟囱等,他们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他们玩的皮球、乒乓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因此,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东南西北”时,可以让学生在早晨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情境,观察学生熟悉的校园的坐落朝向,自己家居住房屋的朝向等。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学生认识方向与位置提供了认知的背景。
二、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低年级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在认识平面图形时,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锥体、沙、印泥或橡皮泥等实物,让学生先把实物的某个面画在纸上、印在沙上或纸上,然后指导他们认识这就是平面图形,再认识各自的形状及性质,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用手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得到平面图形。有了亲身感受,对以后的观察物体和动手操作奠定基础。
三、让学生在观察联想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联想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有序、细致的进行观察,同时注意多给学生创设联想的情景。例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拼摆出喜欢的物品或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由一种图形变成另一种图形,可以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可以变成怎样的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造力。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坛,并计算出各种花草的面积。学习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水桶盖等。
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只有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的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在教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都要求六个面的面积,让学生说出实际例子,说一说每一种情况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计算做一个油箱用多少铁皮要求六个面的面积;计算涂游泳池四周和底部的面积应求五个面的面积;计算粉刷教室四周和顶部的面积则要用五个面的面积再扣除门窗的面积;计算粉刷烟囱的面积应求四个面的面积等。通过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确了表面积的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过这一系列联系实际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应用几何初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中,概念、法则等即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如果教学中用静止的观点组织教学,容易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产生片面性,给以后的继续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运动变化的东西,新鲜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的特长,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习“角的认识”显示屏上先出一个会闪烁的亮点,然后用不一样的颜色让边延长,延长的过程用非常慢的速度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看到边无论是延长还是缩短,角张开的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通过动态演示,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这一知识难点。又如:“圆的认识”中利用荡秋千的轨迹引出“曲线、圆心、半径、直径”在用动画展示了画圆的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圆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把复杂的概念分解为直观形象的简单信息,利于学生自行探索,展示思维,归纳概念,理解概念。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色彩丰富,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不受时间、客观和微观的限制等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包罗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所有优点,同时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教学目标为:
学生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重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些内容的呈现的线索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从生活到抽象到应用与生活;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从直线型到圆;从静态到动态。
从范希尔夫妇对几何思维水平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几何思维水平分为5个水平,分别是:直观化分析抽象演绎严密。
二、
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
1、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并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集合图形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2、 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3、 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
4、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体的特征。
空间观念的判断是很空洞的,或许这些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判断依据。
三、
1、选择多种素材。这里面所说的选择多种素材,我的理解就是要重视直观培养图形意识,重视操作活动,注意变式练习。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手段;操作可以对观察等得到的猜想进行验证;操作深对图形及其性质的理解;可以将操作与推理等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概括,操作活动就是一个猜测验证的过程。
2、注重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的结合;
空间观念并不是看懂了就算懂了,这只是最基本的水平,还有更高的操作、想象、推理,甚至是完整的表达。
3、图形的认识、变换、位置、测量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很重要,应将这四部分有机结合。
空间与图形各个部分的内容也是有机结合的,不能割裂开地单独培养哪一方面,在某个学段能系统地结合起来效果应该更好。
4、要注意阶段发展的目标,明确阶段任务。
空间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阶段性的培养,不要为了追求深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图形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借助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借助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从而抽象出事物本质,获得对概念、法则及关系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或者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想象等途径,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空间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从而发展空间观念。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的“角的认识”时,我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出示:主题图、剪子、水龙头、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从中抽出角的图形,随着学生的回答并用红色标识出来。为学生初步认识角建立表象。当学生对角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的物体表面上有角,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并应用于生活中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数学,培养空间观念。三、教材重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重新建构教学过程,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玩具去观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辨认简单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重视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对他们进行空间观念的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即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为基点,经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际观察实践操作等途径,注重多媒体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空间观念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观念作了具体描述: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图形,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应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等。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培养空间观念,关键是让学生展开想象。 从新课程实验稿以来,提出了具体的、能够承载空间观念的课程之后,我们应该整体上去认识这个空间观念,它其实就是对几何图形的想象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留给学生感受体验的过程。比如正方体的展开图,虽然都是由 6 个正方形组成的,但是由于我们剪开的棱的相对位置不同,这六个正方形连接的相互位置不同,它的展开图画起来会有很多种。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头脑里,把一个正方体给剪开,同时又能够把一个展开图给折上,通过在头脑当中不断地想象完成这个工作,以提升你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相关几何概念,建立空间观念。如教材在图形的认识部分是按照“立体—平面—立体”的顺序来安排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逐步丰富了学生对空间的认识,在现实情境中帮助学生顺利地建立了空间观念。 2、在对实物、模型的观察中形成空间观念 进行空间与图形教学,对实物和模型进行认真、有序的观察是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关键。如在认识长方体时,先对长方体进行观察时,要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让学生逐一观察,特别在让学生认识比较抽象的“棱”时,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对12条棱分组进行观察,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棱的特征。最后得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并能正确辨认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通过仔细的观察,使学生顺利掌握规律,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3、在想像、联想中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依赖于空间感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学生的空间观念才会得到升华。正是借助于空间想像,小学生才能在平面图上“看出”立体图形,才能理解点(没有大小)、线(没有粗细)、面(没有厚度)以及无限等概念。当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策略应当是多元的,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在尊重学生生活经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让学生充分感知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使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得到发展二、几何直观的培养几何直观这个概念是《课标》新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像力、直观洞察能力、用图形语言来思考问题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1、培养图感,这一定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几何图形的积累,培养感觉,这需要一定质量的训练,让学生形成一定量的基本图形,及基本结论,基本题型。2、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对几何问题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推测,可能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审题时注意结论和条件的关系。如给直角这个条件,你会想到什么有关的知识。3、多用分析法分析问题。多让学生参与题目解答的设计多给学生思路分析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分析。如一题多解及解法优化。如经常学生碰到可以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来证明的但他们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可以用中垂线性质解题的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这些都是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欠缺。
在学习了观察物体一课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在解决p28“用3个正方体搭你喜欢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在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我充分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动手合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巡视中我提示和鼓励孩子们有更多的搭法。在学生展示合作的作品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太了不起了。他们的汇报使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后侧的内容中我发现这节课中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在认真的观察中培养空间观念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接触现实世界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先让学生观察我搭好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把观察到得物体形状互相合作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我引导学生观察中学生从没有空间观念到有了一点空间观念。会观察物体的形状。在多次反复的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培养了空间观念。
二、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它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的,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宽松的环境,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是促进低年级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提高的关键。
在学生合作用三个张方体搭出物体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在巡视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操作。提示和鼓励孩子们搭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我的引导下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能考虑到上下搭,还考虑到前后搭,同时还能找到上下与前后兼顾着搭。老师请学生当小老师边演示边汇报。在汇报中孩子们争先恐后要发言说出自己组的想法:
第一组汇报:
从上面观察
从正面观察
从侧面观察
第二组汇报:
从上面观察
从正面观察
从侧面观察
第三组汇报:
从上面观察
从正面观察
从侧面观察
第四组汇报:
从上面观察
从正面观察
从侧面观察
还有其他的组的汇报。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最后让同学们一起观察:你们用三个正方体居然搭出许多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而且还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更可贵的事你们还能不看物体就能想象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得物体的形状,你们真是了不起啊!班级中自发想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三、后侧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后,我采用后测的形式考察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情况。把第二题“观察下面左边的物体的第三问:用这节个正方体积木还能摆成其他形状吗?试一试,并进行观察。”做为我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的练习题。30人中有27人做对,正确率达到90%;说明学生在遇到与空间图形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头脑中已建立的形象联系起来,并能进一步地用空间图形的概念和方法来处理、解释实际问题。更能证明我的这节课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出了成效。对于这节课作为老师的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喜悦和成就感。
我国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今年迎接祖国60年的生日中。我要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工作业绩向党的生日献礼。尤其是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做为重要内容来培养,把我的学生培养成有一定空间观念的社会有用人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祖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充分感知、操作体验、解决问题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的。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天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在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他们见到的楼房、纸盒、箱子、书、烟囱等,他们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他们玩的皮球、乒乓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因此,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三、让学生在观察联想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联想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有序、细致的进行观察,同时注意多给学生创设联想的情景。例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拼摆出喜欢的物品或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由一种图形变成另一种图形,可以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可以变成怎样的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坛,并计算出各种花草的面积。学习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水桶盖等。
一 联系生活,充分感知,建立空间观念。
几何图形是从大量的实物形体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的集中表现,要让学生建立几何形体的表象,必须先丰富学生的直观感知,因此在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大量的实物形体让学生观察,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同类物体的相同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知觉。张老师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提供的大量的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归为同一类,这时学生凭着他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把它们分为四类:皮球、乒乓球、足球为一类,笔盒、纸盒、肥皂盒为一类,墨水盒、魔方为一类,接力棒、保温杯、茶叶罐为一类(当然如果用实物来分类效果会更好),之后老师出示这几类物体的立体图形,告诉学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通过观察分类,学生初步感知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然后把实物体与立体图形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实物体的感知初步过渡到几何图形。接着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象这些立体图形,让学生根据几何形体来找实物体,当学生举了大量的实例后,老师进一步用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指认是什么形状的(先是小件物品如拉杆箱、冰箱、地球仪等,再出示大件物体如不同形状的建筑物),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的直观感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样通过实物到图形,再根据图形来找实物,从对小件物体的感知再到大件物体的感知,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就有了比较丰富的直观感知,初步建立了这些立体图形的空间表象。
二 动手操作,探究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当学生对大量的实物形体直观感知后所形成的空间表象只是初步的,比较模糊的,在学生脑中形成的表象只是一个大致的形状,并不精确,我们还要对学生这时形成的空间表象进一步精确化,让学生探究出这些几何形体的共同特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动手操作是探究几何形体共同特征的重要手段。张老师在学生感知实物形体后,让学生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用手摸一摸,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在摸完长方体时,学生说“长方体是平平的,上下一样长,左右一样长,前后一样长”,为了验证学生的结论,老师又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让学生比一比,从而得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面,相对的面一样大。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正方体,得出: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它有6个面,每个面大小一样。摸圆柱体和球体时,张老师还让学生把它们推一推,滚一滚来体会它们的侧面是光滑的没有棱角。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推一推等实际操作,抽象出这些几何形体的特征,使学生对这些几何形体有了较清晰深刻的表象。
三 再现表象,提升空间观念。
在动手操作后,要适当地加强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再现操作后形成的表象,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张老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安排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闭眼,老师问“长方体(或正方体、圆柱体、球)长什么样?”,学生边想边说。学生在老师的问题指引下,要再现立体图形的表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可充分反应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所形成表象是怎样的,然后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脑中的表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准确,学生的空间观念就会越来越精准。还有就是在巩固练习时,张老师设计了一个猜谜语活动:圆圆鼓鼓小淘,滚来滚去不费力;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让学生根据谜面的描述各形状的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再现各立体图形的表象。通过语言的描述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是空间观念的更高形式。
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教师在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对学生建立的空间观进行巩固,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张老师在上完新课后设计了多层次、多感观参与的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形成的空间观念:一是神奇魔术师的游戏活动,让一个学生说想得到什么形状的礼物,另一生在魔盒里摸出相应的物体,以此来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二是猜谜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是连一连活动,把各种形状的实物与相应的立体图形连起来,要求学生从实物形体中抽象出几何形体,以此来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四是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通过辨认,学生对各立体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得以巩固。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全部的内容,包括: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空间观念、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