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手目可以分为两个亚目: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又被称为食果蝠和食虫蝠。正如它们的名字,前者体形较大,多以水果为食,如著名的狐蝙,翼展可达90厘米之巨;后者体形远较前者为小,除了食虫外,还有食肉和血,不过也有与大蝙蝠亚目食性相同的成员。 蝙蝠科是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约有300多种。蝙蝠类动物全世界共有900多种,我国约有81种,是哺乳类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它们可以大体上分成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大蝙蝠类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体形较大,身体结构也较原始,包括狐蝠科1科。小蝙蝠类分布于东、西半球的热带、温带地区,体型较小,身体结构更为特化,包括菊头蝠科、蹄蝠科、叶口蝠科、吸血蝠科、蝙蝠科等十余科。
蝙蝠的翼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是由其修长的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翼膜)构成;蝙蝠的吻部像啮齿类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很大,而且活动非常灵活。蝙蝠的颈短,胸及肩部宽大,胸肉发达,而髋及腿部细长。除翼膜外,蝙蝠全身覆盖着毛,背部呈浓淡不同的灰色、棕**、褐色或黑色,而腹侧颜色较浅。蝙蝠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探测目标的。有一些种类的面部进化出特殊的增加声纳接收的结构,如鼻叶、脸上多褶皱和复杂的大耳朵。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气”。人类通过这一特点发明了雷达。除了狐蝠和果蝠完全食素外,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某些蝙蝠亦食果实、花粉、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甚至人的血液为食。这些蝙蝠有时会传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地区,蝙蝠的数量极为丰富,它们会在人们的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内集成大群。
生长繁殖
整个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动发生于数周之内。妊娠期从6、7周到5、6月。许多种类的雌体妊娠后迁到一个特别的哺育栖息地点。蝙蝠通常每窝产1至4仔。幼仔初生时无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视不能听。幼仔由亲体照顾5周至5个月,按不同种类决定。
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夜出觅食。这种习性便于它们侵袭入睡的猎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动物或高温光线的伤害。蝙蝠通常喜欢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也有栖于树上、岩石上的。它们总是倒挂着休息。它们一般聚成群体,从几十只到几十万只。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这种本领要求高度灵敏的耳和发声中枢与听觉中枢的紧密结合。蝙蝠个体之间也可能用声脉冲的方式交流。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觉和视觉找寻食物。有嘴发出超声波,足足有20 000赫,遇到物体会反射进耳朵里,神经以300多千米一秒的时速传给大脑,作出判断。
参考资料
刘传书科学家揭示蝙蝠飞行及免疫适应性相关机制科技日报:中国科学院,2013-01-09
长、脚大、趾端被有长而锋利的钩形爪。
普通蝙蝠体型中小,鼻吻部较正常,鼻孔后两侧各有一垄起的圆形皮肤丘,上唇较向前中央突,而使上唇中央稍长。耳较短,缘较圆,两耳在前额处相距很近,只有15mm,耳屏较短,其基部宽而端部较窄,端部圆钝。
尾较长,在股问膜后端突出25mm;翼膜较窄,翼膜由趾基起;距细长,有较窄的距缘膜;翼膜近体侧处和股间膜两大腿处具较长的毛。第2指具1短的指骨,第3指具3指骨,最外指节为软骨;第3、4、5掌骨渐短。
蝙蝠的外观似老鼠,生有一对膈膜状的翅膀,可像鸟类一样飞翔。
蝙蝠的长相很像是长了翅膀的老鼠,蝙蝠有一个像猪一样的鼻子,蝙蝠的正常体型是中小型,体毛接近黑色。蝙蝠的翼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是由其修长的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翼膜)构成。
蝙蝠的吻部像啮齿类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很大,而且活动非常灵活。蝙蝠的颈短,胸及肩部宽大,胸肉发达,而髋及腿部细长。除翼膜外,蝙蝠全身覆盖着毛,背部呈浓淡不同的灰色、棕**、褐色或黑色,而腹侧颜色较浅。
蝙蝠简介
蝙蝠,翼手目(Chiroptera)动物的通称,是哺乳动物中第二大类群,仅次于啮齿类动物,现生种962种,分19科185属。除了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遍布世界。早年,分类学家根据蝙蝠的体型将其分为大翼手亚目和小翼手亚目,随着基因研究进步又分为阴翼手亚目和阳翼手亚目,蝙蝠间的亲缘关系由此清晰。
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其中最小的蝙蝠是基蒂(Kitti)的猪鼻蝙蝠(又称大黄蜂蝙蝠),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饮食结构”将蝙蝠分为食果蝠和食虫蝠,顾名思义是以果实和昆虫为生,除了昆虫也有食肉、食鱼、吸血几种生存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蝙蝠的种类分布全部的内容,包括:蝙蝠的种类分布、蝙蝠的脚长什么样子、蝙蝠长什么样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