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进蒙古,南征安南 安南是哪里

北进蒙古,南征安南 安南是哪里,第1张

安南占城

秦汉以来,交趾为中国郡县之地,唐置安南部护府治之。五代时,交趾诸姓土豪相继称雄自主。968年,丁部领削平诸豪,始称帝建国,国号“大瞿越”,都华闾(今宁平);其后李朝(1010——1225)迁都升龙(今河内),改国号“大越”。自立国以来,一直与宋朝保持朝贡关系,宋朝册封其帝为“安南都护……交趾郡王”,南宋时改封“安南国王”,仍称其国为交趾或安南。

1257年,蒙古大帅兀良合台从云南遣使到安南“招谕”,时安南陈朝(1225——1440)初兴,国力颇盛,国主陈煚(太宗)将使者投入狱中。1258年初,兀良合台率军侵入安南,陈煚撤离升龙,蒙古军入据之,但九天后就退回。其年,煚子光昺(圣宗)继位,派人到云南与蒙古通好,兀良合台即遣讷刺丁前往谕其“内附”。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后,以孟甲、李文俊为南谕使,至安南传诏,许其“衣冠典礼风俗一依本国旧制”,“已戒边将不得擅兴兵甲,侵尔疆场,乱尔人民”。三年,安南使臣来贡方物并上书“乞三年一贡”,遂封光昺为安南国王,授虎符,依其请定每三年一贡之例,同时设置安南国达鲁花赤,以讷刺丁充任,往来其国督察(继任者先后有忽笼海牙、张庭珍、李元、合撒儿海牙等人)。自此安南王依例纳贡和遣使入朝,但对要求其履行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等臣服“六事”以及索取儒、医、工匠等人员,则托辞拒绝,并且不肯拜跪受诏。至元十二年(1275),光昺又上表申诉达鲁花赤和来使“凌轹小国”,请求免置达鲁花赤。十四年,光昺子日煊(仁宗)继位,遣使来朝。元朝因他“不请命而自立”,不予册封,只称为“安南世子”。次年,遣礼部尚书柴椿等待诏至安南,令其亲身“入朝请命”,日煊以体弱不堪道途艰难为辞推托。十六年,再遣柴椿、梁曾等前往传旨,措辞严厉:“若果不能自觐,则积金以代其身,两珠以代其目,副以贤士、方技、子女、工匠各二以代其上民。不然,修尔城地,以待其审处焉。”日煊仍托病不朝,只令其叔陈遗爱随使巨入觐。十八年,使臣还奏,忽必烈遂决意强行实施对安南的统治,置安南宣慰司,并将陈遗爱立为安南国王,命宣慰使都元帅兼达鲁花赤卜颜铁木儿带兵护送回国。但当时元朝侵日新败,还来不及作好用兵安南的准备,宣慰司官兵被拒于境上,遗爱归国后被害,扶植傀儡国王的计划未能实现。

忽必烈在灭南宋后,就把眼光放到海外,目标不仅是通市舶之利,还企图使海外诸国臣服。占城是通海外必经之地,至元十五年福建(泉州)行省左丞唆都受命“经营海外”,就派人到占城招谕。十六年,占城使者来进方物,元遣兵部侍郎教化的、总管孟庆元等出使,谕其王来朝。占城国王失里咱牙信合八刺麻合迭瓦(Sri jaya Sinhavarma ba(ri)deva,1265——1287)遣使上表称臣、纳贡,十八年,诏封其为“占城郡王”,同时设立占城行省,以唆都为右丞,刘深为左丞,亦黑迷失为参政,准备在其境实行直接统治,并以为出征海外诸国的前沿基地,令占城备供军粮。十九年,占城王子补的(即占城碑文之Harijit=JayaSinhavarman世)执掌国政,不愿屈服于元朝。元遣万户何于志等出使暹国,宣慰使尤永贤等出使马八儿,舟经占城,皆被扣囚。其年十一月,占城行省唆都等率军进征,由广州航海抵占城港(即新州,其国都之港口,今越南归仁),依海岸屯驻。占城军民修治木城,架回回炮备御。唆都屡遣人招降,都被拒绝,二十年初,令诸军发船攻城,经激战破之。占城王杀所囚元使,退入山中,聚兵立寨拒守,凭山林险阻击败来攻之敌。元军受挫,只能在沿岸立木城屯守。二十一年,占城王遣使来大都上表,请求召回唆都军,愿岁贡方物,而唆都已奉旨领兵北上与镇南王军会合攻打安南,遂离占城。

至元二十年,忽必烈决意发大军征服安南、占城,命荆湖行省主管其事,将荆湖、占城二省合并为一。二十一年,以皇子镇南王脱欢统领南征军,声称假道安南往征占城,令陈日煊出迎,并纳粮助军。其冬,脱欢率军侵入安南,遭到兴道王陈国峻指挥的守军步步阻击。二十二年一月,攻占升龙,陈日煊率官属退往清化,脱欢遣军追袭,不能及。元军分兵攻略诸地,日煊弟陈益稷等归降,但陈国峻及其他坚决抗元的将领聚集了更多军兵和战船,分屯要害之地,针对元军势如风火,迅猛而难持久的特点,采取避免决战,“不求速胜”,“如围棋然,随时制宜”的策略,使敌陷于困疲。唆都军从占城进入安南,至天长(今南定),遭安南军阻击,未能如期与脱欢大军会合。五月,暴雨疫作,元军益困,安南军乘机反攻升龙,迫使脱欢率军撤出安南,回军途中又遭截击,死伤甚众,大将李恒中箭死。唆都闻大军已回,也向乌里(顺化)撤退,被安南军前后追堵,败死。

二十四年十一月,脱欢复统大军海、陆并进侵入安南,进至升龙,陈日煊撤往海上。二十五年二月,脱欢引兵退屯万劫。由海路运粮来接济的船队在绿水洋被安南军拦截击溃,不能达,元军粮尽兵疲,又到处受到安南军民的进攻,所占关隘皆失,至三月,只得全军撤回。安南军在白藤江布伏截击,重创元军,俘杀大将乌马儿、樊楫等,行省右丞来阿八赤亦中箭死。

安南、占城为免于再受战祸,在元军退后随即遣使修好。元朝方面,征南之役导致“公私烦扰,郡邑骚然”,尤其是湖广、江西等省供应船只、军粮,赋役沉重,民多离散,或起义反抗。忽必烈虽欲再次动兵,终被廷臣谏止。元成宗即位(1294)后,诏罢征南,遣李衍、萧泰登出使安南,作为和平使者受到欢迎,其国王陈日燇(英宗)也遣使朝贡,恢复了传统邦交,自此使节往来不绝,除皇庆年间(1312——1313)发生的边界领土争端外,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友好关系。

元代中国与安南、占城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受到战争的不良影响,但并未中断,战后又有所发展。安南陈朝儒学兴盛,儒土地位提高,来元使者多以儒臣充任,他们按例要拜访翰林院,赠送一份礼品,从而与元朝文人学士结文学之交。当时安南虽已创制了“字喃”(十三世纪初),但开科取士、著书立说仍用汉文,科举考试也遵用元制。和宋时一样,安南也向元朝求取儒学、佛教典籍,得到了《九经》和《大藏经》。大德五年(1301),安南使者因偷画大都宫苑图,私购舆地图及禁书,受到元朝的责备。安南君臣有不少汉文化水平相当高,如陈国峻,不仅是军事家(著有《兵法要略》),诗文亦佳;黎文休仿《史记》体例著《大越史记》(1272年成书,失传);随陈益稷入元寓居汉阳的黎崱,善作诗词,精熟载籍,仿中国方志体著《安南志略》,是现存其国人撰写的最早一部史地著作。因此,元朝出使安南的使臣也选择善文辞、通典故者担任,以免被轻视。他们往往撰诗文记其使事、见闻,如至元二十五年出使的徐明善、至治元年(1321)出使的文子方都著有《安南行记》,元统二年(1334)出使的智熙善著有《越南行稿》。元代入居安南、占城的中国人很多,为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崖山之战前后就有不少南宋官员避难于二国。元优人李元吉从军入安南被俘,后在其国传习元曲,创作“古传戏”,将杂剧传入安南;另一被俘从军医生邹孙,传医术于安南,其子承父业,被越人称为“神医”。安南、占城与元朝除传统的贡赐贸易外,民间贸易也很活跃,《岛夷志略》交趾、占城条记载了当时的“贸易之货”和舶商贩易情况。

越南是个国家,不是某个省和市;越南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

1、1945年八月革命以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86年开始施行革新开放,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越南地理坐标为北纬8°10'~23°24'、东经102°09'~109°30'之间,南北长1600公里,东西最窄处为50公里,陆地面积329556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1、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前后历时20年,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二、三、四阶段(1961—1973年)为美国助越战争时期。

2、1976年1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越南共和国,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市被更名胡志明市,越南战争结束。

3、越南战争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4、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为圆形、红底,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前身是越南民主共和国于1955年11月30日启用的国徽,齿轮下有越文“越南民主共和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越南   百度百科_越南战争

明宣宗朱瞻基之后,安南不再是大明的行政区,自立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一直到清代嘉庆皇帝之前,现在的越南是称为安南的,不过当时的安南仍然是当时中国的属国。乾隆帝曾出兵安南,支持黎维祁与安南国王阮光平交战,并作为“十全武功”之一予以大肆宣扬。嘉庆八年(1803年),清朝改“安南国”为“越南国”,册封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从此,安南称为越南。

从905年曲承裕自称静海军节度使,到1174年南宋册封李英宗为安南国王的近二百年间,是越南逐步实现从中国的地方郡县到自主封建国家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中央王朝与越南地方势力围绕着册封的封号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博弈,中国对越南的封号由最初册封给藩镇的封号转变为册封给外国藩属的封号,从而最终承认了越南的独立地位。

905年,曲承裕基本控制了安南,自称静海军节度使。第二年,唐中央政府就予以了承认,并加封他为“同平章事”。从曲氏到丁氏,历代越南地方统治者凡向中国中央或南汉政权朝贡请封者,所求的都是静海军节度使的封号,中国所给予的也都是这一封号。

到了975年,宋太祖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以示崇宠,这是中国中央王朝首次对越南册封王爵。对越册封王爵,表明越南的地位有所提高,但这种做法仍是中央对藩镇的一种册封形式。从唐后期到五代,中央政府对待一地之藩镇,往往是先册封其为节度使,后来进封其为王。宋朝鉴于越南实力的增长而加封丁氏为王爵,但仍是唐末以来中央对藩镇的册封形式,越南仍为中国的藩镇。

丁朝末年,华闾发生内乱,丁部领被杀死,部领次子丁睿继位,十道将军黎桓趁丁主年幼,篡位自立,建立前黎朝。起初,宋太宗以大行篡立,不对其进行册封,宋越之间一度还爆发战争,以宋朝的失败告终。鉴于军事上的失败,宋朝统治者又回到利用册封的手段来牵制前黎。985年,宋太宗册封黎桓为“充静海军节度”,没有正式授予他节度使的称号。两年后,才加封其为交趾郡王,牵制之意甚为明显。宋真宗继位以后,又加封黎桓为“南平王兼侍中”,黎桓死后,又追赠他为“中书令、南越王”。

太宗和真宗两朝这种册封黎桓的形式为后世所沿用,逐渐形成了一种逐级册封的形式:越南统治者在即位之初,仅授封静海军节度使;之后逐步晋升为交趾郡王和南平王,死后追封南越王。这使得越南统治者从其即位之初到死后,都需要得到中国的册封。但是,宋朝这种对越南逐级册封的做法,使得原本很受重视的静海军节度使这一封号的政治价值日益弱化,王爵封号从开始对丁部领的“殊荣”成为中越之间有关册封的主要议题,越南统治者即位必向北宋求取王爵。即节度使与王爵封号的价值发生了倒挂,实际上为南宋正式册封越南统治者为安南国王,承认其为藩属外国奠定了基础。

宋太宗和真宗以来形成的逐级册封越南王爵的形式为北宋历代统治者所沿用。南宋初年,宋高宗仍然延续对越南逐级册封的制度。1132年,越南李仁宗去世,宋高宗赠其侍中,追封南越王,封其侄李神宗“静海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尉,交趾郡王,赐推诚顺化功臣”。绍兴八年,李神宗卒,“追封南平王。子天祚嗣,授官如其父初封之制”,绍兴二十五年,进封李英宗为南平王。宋孝宗即位以后,开始改变这种逐级册封的做法,开始授予越南安南国王的称号。1174年,孝宗进封李英宗安南国王,并赐安南国印。李英宗死后,孝宗直接封越南新王李高宗为安南国王,不再逐级册封,使得直接册封安南国王的方法最终确立下来。据《宋史》记载,宋孝宗的制书上说:“即乐国以肇封,既从世袭;极真王而锡命,何待次升?”封李高宗为“静海军节度使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特封安南国王”。

在中国古代,册封国王就等同于承认其为外国藩属。五代后唐庄宗时,吴越国主请封其为吴越国王,后唐群臣对此是一片反对之声,他们认为:“本朝以来,除四夷远藩,羁縻册拜,或有国王之号,而九州之内亦无此事”。宋孝宗册封越南为国王,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越南已经独立这一既成事实的一种承认,其是中国开始正式视越南为外国藩属的开端。

早在公元939年,吴权自中国五代南汉政权独立,就在越南建立了吴朝。这是第一次越南独立建国。

1406年,明出兵攻安南。1407年,当时的越南王朝大虞为明所灭,以安南为中国“故土”,因此并入明朝版图,改安南为交趾布政使司。1427年黎利迫使明军撤走,立陈朝后裔陈暠,明军撤出交趾。1428年,黎利自立,国号为大越。1431年,明承认大越黎氏政权。自此越南独立至今。(但仍维持与中原政权的宗藩关系,奉我国正朔,每年上缴岁银供品,直到中法战争中法条约签定,中国承认越南彻底独立)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签定中法条约,彻底割断中越之间的藩属关系。

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连波斯,在武周时代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起,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止,共存在约150年。北庭大都护府,原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府治在庭州(今中国新疆吉木萨尔北庭乡)

安北都护府,唐朝管理铁勒诸族的都护府,646年,唐朝联合回纥等铁勒部落,击灭薛延陀。唐太宗于铁勒故地设六府七州:翰海府、金微府、燕然府、丘陵府、龟林府、卢山府。七州:皋兰州、高阙州、鸡鹿州、鸡田州、榆溪州、蹛林州、窦颜州,由燕然都护府管理,治所在阴山之麓(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辖境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

安南都护府,为唐朝的六个都护府之一,管辖交州地区。622年,唐朝政府设立交州总管府。624年,改交州总管府为交州都督府。627年,交州都督府归岭南道管辖。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将交州都督府改置为安南都护府,治所位于宋平(今越南河内)。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镇南都护府,唐代宗永泰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

黑水都督府,唐朝管理黑水靺鞨的事务的机构。黑水就是黑龙江,黑水靺鞨分十六个部落。开元十三年(725年),安东都护薛泰请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内置黑水军。再以最大的部落为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他诸部刺史隶属。唐朝派置长史,到其部落监领。十六年(728年),其都督赐姓李氏,名献诚,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仍以幽州都督为其押使,隶幽州都督。治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辖境相当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唐玄宗时朝贡十五次。大历年间七次,贞元年间一次,元和中再来。

以上就是关于北进蒙古,南征安南 安南是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北进蒙古,南征安南 安南是哪里、越南在哪里,是什么省,市呢、康熙年间安南是现在的那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73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