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BMI正常范围是多少

请问BMI正常范围是多少,第1张

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39

过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由于存在误差,所以BMI只能作为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多项标准之一。全美卫生研究所(NIH)推荐医生参照以下三项因素评估患者是否超重。

BMI腰围——测量腹部脂肪 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LDL(“恶性”)胆固醇过高、HDL(“良性”)胆固醇过低、高血糖和吸烟。

由于BMI没有把一个人的脂肪比例计算在内,所以一个BMI指数超重的人,实际上可能并非肥胖。举个例子,一个练健身的人,由于体重有很重比例的肌肉,他的BMI指数会超过30。如果他们身体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减重。

扩展资料:

身高体重指数这个概念,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它的定义如下: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举例: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当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

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BMI简单、实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 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时,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BMI指数

bmi计算公式及判断标准

bmi计算公式及判断标准,bmi值得就是我们自身人体的身体质量,bmi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也是现在比较常用的。以下是关于bmi计算公式及判断标准,欢迎大家阅读。

bmi计算公式及判断标准1

身体质量指数 (BMI) = 体重 (公斤) / 身高 (米)

男生标准体重计算公式:(身高 - 80)× 07 = 标准体重。

女性标准体重计算公式:(身高 - 70)× 06 = 标准体重。

国际WHO组织的标准体重范围为 BMI 介于 185 到 249 之间;

亚洲人士的标准体重范围为 BMI 介于 185 到 229 之间;

年轻者适用较低的 BMI 值,年长者则适用较高的 BMI 值;

而最健康的 BMI 值为 21~22;

若身体质量指数超过 249 为过重,超过 29 为肥胖,若超过 40 则为严重肥胖。

bmi计算公式及判断标准2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BMI在18.5至24.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肥胖的中国标准:中国人虽属于亚洲人种,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上限应该比亚洲标准低些。有专家建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

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bmi计算公式及判断标准3

bmi值(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指身高体重指数。它的公式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8米,体重为70千克,他的

bmi=70/(178^2)=2209(千克/米^2)当BMI指数为185~249时属正常。

体重的正常与否,不仅会影响到整个人的形象,对于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呢?有哪些衡量的标准呢?一起来了解下这个问题吧!

该如何去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呢?

一般情况下,是建议去计算自己的BMI值,BMI = 体重 / (身高)^2。计算的出来的结果可以对应下面的这个标准:

超重:体重指数 = 25-30

轻度肥胖:体重指数>30

中度肥胖:体重指数>35

重度肥胖:体重指数>40

如果你的体重过轻或者是过重的话,都说明需要去增肥减肥了,来分别了解下有哪些减肥和增肥的方法吧!先来跟大家说说减肥的方法:

1、坚持运动

体重超重的人群,多数都不爱运动,进行运动可以有效的帮助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并且还可以强身健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坚持一两天的话是看不到好的效果的。在生活中进行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去进行,开始的时候强度小一些,等到身体逐渐的适应了之后再去增加强度。

2、控制饮食

对于体重过重的人群而言,控制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生活中要戒掉那些高脂肪、高热量以及高糖分等会让你体重增加的食物,日常的饮食要以清淡的为主。并且要多吃一些高纤维的蔬果,要控制每日热量的摄入。保持摄入的热量少于你消耗的热量,这样就可以帮助很好的降低体重了。

3、规律作息

想要减轻体重的话,保持一个好的作息也是非常重要的。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的话,会导致体内的内分泌系统紊乱,这样一来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也会紊乱。很容易会导致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不利于想要减肥的人群控制体重。

185~239

说明

(1)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2)因此,亚洲各国分别制定各自的超重和肥胖分界值。例如在新加坡,超重标准是23以上,肥胖标准是275以上。但为统计和相互比较的方便,世界卫生组织任建议各国按世界平均标准的各级划分来上报统计数据。

(3)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专家评估后认为,亚洲成人的超重指标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BMI超过25)。根据各国情况的不同,超重的分界值在22到25间浮动,肥胖的分界值则在26到31间变动。

(4)BMI指数是用体重(以公斤为单位)除以身高的平方(以米为单位)。您的BMI是:54÷163÷163=2032。标准在185至239。

1、BMI又称为身体质量指数,它是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到的数字。

2、成年人BMI的正常值在185-239之间,如果BMI低于185,考虑体重过轻,BMI达到24-27是体重过重,BMI在28-32之间属于肥胖。如果BMI超过32,就是非常肥胖的情况。

3、BMI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指标,但是要注意,BMI通常只适用于成年人,不适用于未满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另外,运动员或者怀孕、哺乳期女性,以及长期卧床、身体虚弱的老年人,都不适合用BMI进行评判。

身体质量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主要用于统计分析。

肥胖程度的判断不能采用体重的绝对值,它天然与身高有关。因此,BMI 通过人体体重和身高两个数值获得相对客观的参数,并用这个参数所处范围衡量身体质量。

BMI 法:

体重指数 BMI = 体重(千克) / 身高(米)的平方即 kg/m2

年龄 BMI 值

年龄 正常超重轻度肥胖 中度肥胖重度肥胖

低于 6岁 15-18 18-

6- 11 岁 16-19 19-21 21-23 23-27 27-

扩展资料

世卫计算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

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超重计算公式

超重%=[(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BMI(身材计算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标准体重

一般BMI的正常值在20至25之间。BMI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胖瘦的一个常用标准,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体重70公斤,身高17米,bmi=70÷(17×17)=24。

结果显示,BMI在30或以上时,人们死于癌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会提高。但BMI过低也不好,同样与广泛的疾病死亡风险上升相关。

扩展资料

BMI测量方法在1970年开始流行,但它未必对每个人都适用,例如一些拳击运动员和橄榄球队员等,这些运动员的肌肉比例远远高于脂肪。

运动员的肌肉比脂肪密度大,因此比脂肪重。所以,他们的BMI指数可能会超标,但实际上他们很健康。当然,这类人只占人口的极少数,大约为1%。

随着人们年龄增长,运动员的肌肉比例会减少,而且有可能有大量内脏脂肪,特别是一些吸烟者。

此外,BMI对孕妇也不适用。

脂肪在人体分布的位置至关重要,这一点BMI无从测量。因此,最好把BMI与其它读数结合起来看,例如血压、胆固醇以及家族史等来判断一个人得糖尿病或是心脏病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BMI数值不是越高越好!太高或太低都会增病亡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体重指数计算|BMI指数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外媒:BMI指数有玄机 苗条不一定等于健康

以上就是关于请问BMI正常范围是多少全部的内容,包括:请问BMI正常范围是多少、bmi计算公式及判断标准、BMI的正常范围是多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47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