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的什么名将

岳飞是南宋的什么名将,第1张

抗金名将。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为韩魏公家庄客,耕种为生”。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善用骑兵,轻骑奔袭。

2、兰陵王高长恭(541~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将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起家通直郎、仪同三司。治军躬勤细事,累迁并州刺史,封乐陵县公。废帝高殷即位后,以为兰陵王,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

3、斛律光(515年—572年8月22日),字明月,朔州敕勒部(今山西朔州)人,北齐名将、军事家。祖父斛律大那瓌,为北魏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父亲斛律金。

斛律光年少时期善骑射,以武艺知名,在17岁的时候为高欢所欣赏,任其为世子高澄的亲信都督,当时传号为“落雕都督”。天保三年(552年),斛律光从征出塞,先驱破敌,多有斩获,班师后被任命为晋州刺史。

4、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史称周文帝。

北魏末年六镇起义中,宇文泰随父宇文肱加入鲜于修礼的起义队伍。起义被尔朱荣镇压后,宇文泰成为其部将贺拔岳麾下。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杀尔朱荣,但军权仍然操在尔朱氏手中。

5、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跋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长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斛律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宇文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韦孝宽

1、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2、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宋朝名将。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3、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

4、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 -1151年9月15日 ),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人 ,南宋名将、词人,民族英雄,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5、张俊(1086年~1154年8月12日),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初年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

百度百科-岳飞

百度百科-宗泽

百度百科-刘光世

百度百科-韩世忠

百度百科-张俊

南宋高宗、孝宗、宁宗时相继追封南宋初期的七位抗金将领为七王。即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

1、鄜王——刘光世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

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后率部抗金,但其“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绍兴七年(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绍兴十年(1140年),再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次年,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累封杨国公。

绍兴十二年(1142年),刘光世去世,年五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武僖”。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2、鄂王——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3、蕲王——韩世忠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 ,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后配飨宋高宗庙廷。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

4、循王——张俊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初年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

张俊十六岁时为弓箭手,于宋徽宗时期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曾随种师中救援太原。康王赵构(宋高宗)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往从。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张俊为御营司前军统制。苗刘之乱时,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绍兴年间,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及金军南侵。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后首请纳兵权,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又参与促成岳飞冤狱。

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张俊去世,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号“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5、涪王——吴玠

吴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字晋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人。南宋名将。

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与其弟吴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后归属于曲端、张浚麾下。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吴玠汰冗员、节浮费,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般折运法,使粮储充足。官至四川宣抚使。

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年四十七。追赠少师,谥号“武安”。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6、信王——吴璘

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玠之弟。

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二人都以勇略知名。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璘、吴玠兄弟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带病奋起,对抗入侵的金军。官至奉国军节度使,封新安郡王。

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病逝,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信王,谥号“武顺”,位列七王之一。

7、和王——杨沂中

杨存中(1102年-1166年),本名杨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南宋初年名将。

杨存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少时机敏多力,娴习兵法,善于骑射。北宋末年,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后成为张俊部将。绍兴二年(1132年),升任神武中军统制,开始掌管宿卫亲兵。其后于藕塘大破刘猊,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以长斧士大败金军“拐子马”。绍兴二十年(1150年),封恭国公。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金帝完颜亮南侵时,杨存中反对议和,并督军防守。乾道二年(1166年),杨存中去世,年六十五。追封和王,谥号“武恭”。

宋朝名臣名将一览表如下:

1、北宋名将:

曹彬、崔彦进、狄青、范仲淹、高怀德、韩令坤、韩琦、韩令坤、韩琦、李重进、李纲、李继迁、刘昌祚、刘廷让、慕容延钊、潘美、曲珍、沈括。

石守信、王禀、王全斌、王韶、王审琦、王彦超、杨文广、杨延昭、杨业、赵匡胤、赵普、折可适、宗泽、种谔、种师道、种世衡。

2、南宋名将:

曹友闻、杲、韩世、扈再兴、姜才、李宝、李庭芝、李显忠、刘锜、孟珙、孟宗政、曲端、魏胜、吴玠、吴璘、王德、王坚、王彦、杨存中、杨幺、余玠、虞允文、岳飞、赵方、赵葵、张珏、张俊、张浚、张世杰、张威。

宋朝简介: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定都东京开封府,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崇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结束分裂割据局面。1004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逐渐步入治世。

宋仁宗以后,宋朝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等进行变法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使宋朝深陷新旧党争中。1125年起,金朝大举南侵,至1127年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同年,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

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得以偏安一隅。宋孝宗、宁宗时两度北伐,均以失败告终。1234年南宋联蒙灭金,随后宋元战争爆发。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府。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以上就是关于岳飞是南宋的什么名将全部的内容,包括:岳飞是南宋的什么名将、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名将、宋朝的名将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37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