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拜前怎么发愿

绿巨人12023-05-05  42

礼拜佛菩萨时,要恭敬虔诚的发愿;发愿是一个学佛行人所定的目标和方向,有了目标和方向,修行才会有一个结果;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等。所以学佛行人发愿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公式化的发愿词是这样的:第一拜默念:“愿一切众生,舍离外道邪见,归依我佛。”第二拜默念:“愿弟子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辩才无碍。”第三拜默念:“愿弟子身心轻利,无诸疾苦,广度众生,同证菩提。”

以上发愿词是一般的,(也就是所谓三皈依的意思)。如果你有比这更好的、特殊的、或自己需要应该加以变通、圆融应用的,都没有限制,尽可自由运用,大胆的向佛菩萨恳切祈求;天天祈求,行之不断,自然有一天会感应道交,获得满意。就好像小孩子向父母要求爱之物一样,你天天缠着他要,他那有不给你的道理。

下面是笔者个人学佛多年来的经验,其中渗和了密宗修“弥陀长寿法、弥陀生西DA法——“破瓦法”(或曰“颇哇法”)如礼佛的第一动中即是——的观想,笔者曾提供给几位老菩萨(包括出家多年的老比丘和老比丘尼,以及专修净土的老男女居士)们参考,经他(她)们实验后,(最快的十天,最慢的三到五个月)谈话的证明,其结果,有与上所提密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神奇效果。有心的同道们如想证明笔者所言的方法是否真实的话,最好不要有怀疑心,保证笔者所言无虚,您也必有所得。为使信仰佛教而又能依佛法精进虔修的同道们,皆能同证菩提,同登觉岸,皆能即身成佛故,笔者不欲自秘,特公开道出。

发愿前要好好思量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要做什么。

菩萨发愿都是从自己亲身经历当中得到启示的,比如阿弥陀佛见到佛国的庄严,于是发愿才有了现在的西方净土佛国。比如地藏菩萨见到母亲堕到地狱受苦,于是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所以你要发什么愿是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启示。

另外发愿要注意发自己能做到的愿望,不要发自己做不到的。不然对修行不利。比如你可以发愿我要往生西方净土,然后回来普渡众生,这就是一个很恰当的很好的愿望。

最后把自己想要发的愿望写成发愿文,斋戒沐浴更衣,焚香祷祝以后郑重发愿。也可以每天忆念一次自己的愿望,使其不退转。

阿弥陀佛。

发心是指发菩提心,这是在持咒观想之前应具备的心态。也就是说,要在具备菩提心的基础上,为了众生的解脱来进行持咒观想。


发愿则是在持咒观想结束,并将功德回向众生之后,祈请佛菩萨能圆满自己的心愿。


愿力和祈祷都是祈求自己得到什么,但在修法之前的愿菩提心,是为众生祈求;最后功德圆满并回向后,则是为自己祈愿。我们要毫无私心且完全无保留地将功德回向众生以后,再帮自己发愿祈祷。

发愿的内容,可以是祈求自己的菩提心增长或事业圆满等等,都是可以的。


简单地说,就是要先把功德回向众生以后,才可以为自己祈求。如果先为自己求,就变成自私的贪念了。所以佛陀说不可贪心,但要我们多发愿。

谓普度众生的广大愿心。后亦泛指许下愿心。发愿亦是佛教语,为发起誓愿之意。又作发大愿、发愿心、发志愿、发无上愿。总指发求佛果菩提之心(菩提心);别指完成净土,以救济众生之心(即誓愿)。

发愿的解释

[vow]

佛家语。发下宏大的渡世心愿。后指表 明心 愿或愿望;起誓 详细解释 (1)佛教语。谓普度 众生 的广大愿心。后亦泛指许下愿心。 《法华经·提婆达多品》 :“於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於 无上菩提 ,心不退转。” 唐 白居易 《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 :“先是, 乐天 发愿修 香山寺 ,既就,迨今七八年。” 元 无名氏 《连环计》 第二折:“还待要花言巧语将咱骗,你恰纔个焚香拜告青天,深深顶礼亲发愿。” 《西游记》 第五八回:“就是发愿斋僧的,也斋不着这等 好人 !” 《 花月 痕》 第八回:“后来 痴珠 解馆, 心印 以心疾,发愿朝山,航 南海 ,涉 峨嵋 。” (2)表达愿望。 明 梁辰鱼 《步步娇·秋日别情》 套曲:“重发愿,愿年年相见,胜似今年。”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 :“我们 还要 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 幸福 。” (3)指表示 决心 。 《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七:“ 大娘 子大怒,发愿必要置妾死地。” 《新华文摘》 1981年第9期:“他发愿,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身于祖国鸟类的 研究 ,为中华 民族 出气争光。”

词语分解

发的解释 发 (发) ā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散开,分散:发散。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愿的解释 愿 (①愿③愿) à 乐意 ,想要:宁愿。 愿意 。情愿。自愿。 希望 :愿望。 志愿 。 但愿 。 夙愿 (亦作“宿愿”)。 如愿以偿 。事与愿违。 迷信的人对神佛许下的 酬谢 ,泛指许给 别人 的好处:许愿。还愿。 老实 谨慎 ,恭

西方发愿原文;[明]莲池大师 作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

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

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

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

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扩展资料

译文;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这四句,是在发愿文前边,先说一个偈,把所发的愿,大略先说一说,下边再详详细细的说明白。“首”,就是“头”。“稽首”,是把头拜到地下去。

第一、第二两句,就是拜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安乐的地方,所以叫“安乐国”。阿弥陀佛是专心接引修行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所以称接引众生的大导师。

“导师”上边加一个“大”字,是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愿心大的很,凡是十方世界的众生,没有一个不接引的,所以称“大”。 第三、第四两句,是说我现在发愿,情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愿阿弥陀佛,发慈悲心,哀怜我,收受我。

弟子某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开头要把自己的名字,加在“弟子”两个字底下念的。没有法名的,用平常的姓名。有法名的,就用法名。

“普为”,就是普遍为了大众的意思。所说的大众,就是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四恩”,是说我受过恩德的四种人:第一是佛的恩,第二是国王的恩,第三是父母的恩,第四是师长的恩。“三有”,就是三界。

“一乘”,就是一佛乘。佛法是最高的法,没有第二种法可以比得的,所以叫“一乘”,就是第一的意思。“持念”,就是常常念,譬喻捏住在手里头不放松的意思。“期”字,是希望的意思。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弟子某人,普遍的为了四种有恩德给过我的人,同了三界里头的众生,还有各法界的一切众生,求十方三世一切佛独一无二最高的佛道的缘故,专心常常念阿弥陀佛万德齐备的大名号,希望能够生到西方净土去。

这一段,是为了大众发的愿心,并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说“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

“染心”,是污秽的心。我们本来的心,是清净的。因为造了种种的恶业,这个清净心,就变成了污秽心了。

譬如一块白的布,染了别种颜色一样,所以叫“染”。“炽”,是火旺的意思。这个污秽的心,常常要发出来,譬如火常常要旺起来一样。

这四句的意思,是又因为我自己的恶业重、善福轻、业障深、智慧浅,这个污秽心,容易像火那样的旺起来;清净的功德,就难成功了。这一段,是为了自己发的愿心。

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翘”字,同了“勤”字差不多的意思。“披”字,是披开来的意思。“沥”字,是滴出来的意思。“投诚”,是把诚心来投到佛面前的意思。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在佛的面前,勤勤恳恳,五体投地的拜(头同了两手、两脚,叫“五体”。五体一齐着地,叫“五体投地”)。并且把这个心披露开来,把心里头的血滴出来(这是譬喻诚心的意思),投到佛的面前,很诚心的忏悔。

我及众生,旷劫以来,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旷”字,本来是“空”的意思,这里当他长久解释。“旷劫”,就是经过许多劫数的意思。“纵”,是“放”的意思。“染秽”,是说染上了污秽,就是说三业都犯了罪恶。“垢”,本来是污秽的意思,比罪业轻一些的,各种烦恼,都可以叫做“垢”的。

这一段,是说我同了众生,是从无始一直到现在,经过许多的劫数,迷惑了本来的清净心,把贪心、瞋心、痴心,尽管放他长大起来,使得身、口、意三种业,都染污秽了,成了三恶业了。

所造的罪业,所起的烦恼,所结的冤仇,都是无量无边的多。现在既经忏悔了,情愿完全消灭清净,一些也不留。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深誓愿”,是很切实的愿,不是浮面的愿,所以叫做“深”。

这一段,是说从今天起,立很切实的愿。一切恶的事情,要远远的离开,立誓决不再造。佛的道理,要勤勤恳恳的修,立誓决不退回转去,也没有一些懒惰的心。立誓一定要修成佛。立誓一定要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

情愿阿弥陀佛,拿慈悲的愿心、慈悲的力量,来证明白我现在的忏悔、现在的发愿,哀怜我的苦恼(“悯”字,就是哀怜的意思),保佑我的身心(“加被”,就是保佑的意思)。

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禅”,是参禅。“观”,是观照。闭了眼睛,定了心,描摹各种佛的境界,一边看,一边想,是一种作观的修行方法。“寐”,就是睡。

这一段,是说情愿在参禅的时候,或是在作观的时候,或是在夜间睡了做梦的时候,能够见到阿弥陀佛金色的身体,能够踏到阿弥陀佛七宝庄严的地土。

能够得到阿弥陀佛的恩德,拿甘露来灌在我的头顶上,放出光来照在我的身体上,把手来摩我的头,把衣服来盖在我的身体上(“覆”字,就是盖的意思)。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宿障”,是从前所有的业障。“疾”,是快的意思。“顿”,是立刻的意思。 “圆觉妙心”,是圆满觉悟的清静心,就是本来有的真实心。“廓然”,是“开”同了“空”两种的意思。

“寂光真境”,就是常寂光土,这个地方完全是佛的清净法身所住的。这种境界,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所以叫“真境”。菩萨、缘觉、声闻,都不能够到这个地方的。

这一段,是说要使得我从前所有的业障,自然而然的一齐消灭清净。所有的善根,渐渐加添长大起来。一切烦恼,快快的变成空的、没有的。

各种无明,立刻破除消灭。本来有的圆满觉悟的清净妙心,大大的开悟起来。常寂光土的佛境界,常常能够显现在眼面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

“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悦豫”,是快乐的意思。“舍报”,是丢开这一世的果报,就是死的意思。因为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受业报,所以生出来的。若是到了要死的时候,那是业报已经受完了,可以舍弃这种世界了。

这一段,是说到了寿命完结,差不多要死的前,可以预先晓得死的日期、时候。身体上没有病痛的苦,也没有别种苦恼的灾难(“厄”,是小的灾难)。心里头也没有什么贪,没有什么舍不得(“恋”,就是舍不得),也一些不迷迷惑惑、糊糊涂涂。

六根清静得很,快乐得很,一些不被眼、耳、鼻、舌、身、意牵动、搅扰。不像有恶业的人,到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或是眼睛里头,看见什么可怕的境界了;耳朵里头,听到什么吓人的声音了;鼻管里头,闻着什么臭秽的气味了;

舌根硬了,不能够说话了;身体各处不舒服了;心里头就要烦恼起来了,念头多的很,颠颠倒倒乱起来了。这种样子,一些也没有。

只有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正念,清清楚楚。晓得这个受报的身体,报应满了,可以丢开了,安安定定、和和平平的去了(“安详”的“祥”字,本来是同了“和气”的“和”字,一样的意思。

用在这里,是很和平,一些没有发火的意思),像参禅人的入了定一样。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到了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同了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许多菩萨、缘觉、声闻等,许多圣人、贤人,大家放出光来接引,并且大家都放下手来牵引(“提携”,就是牵手的意思)。天空里头,现出又好看,又宝贵,七宝装饰成的楼阁幢幡。

还有很稀奇的香气,天上边发出各种很好听的乐器的声音来。西方极乐世界圣人的境界,明明白白,都显现在眼面前(“昭”字,是明白的意思。“示”字,是给人看的意思)。

使得许多众生,无论看见的,或是听到的,大家都很欢喜、感动、称赞(“叹”字,就是称赞的意思),就各各发出求成佛的心来。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

我在这个时候,坐在金刚台上边(“乘”,就是坐的意思。“金刚台”,是莲华下面的座子,是金刚的。这是上品上生的,才能够有金刚的莲华座),跟随在佛的后面,像手指弹一弹的时候,就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在七种宝贝装饰成的池里头,七种宝贝装饰成的莲华里头(莲华,也是七宝的,所以叫“胜莲华”。“胜”,就是好)。等到华开了,就见到了阿弥陀佛同了各位大菩萨,听到了很好的法音(“法音”,就是讲佛法的声音)。

就可以得到无生忍(“获”字,本来是“捉”的意思。用在这里,是得到的意思。“无生忍”,是能够把这个心安住在真如实相上边,觉得丝毫没有凡夫的情念可以丢弃,也没有圣人的见解可以取得的意思。一切众生,本来没有生,也没有灭。

所以大家看见生生死死,都因为贪瞋痴种种虚的假的乱念头太多了,就现出这种生灭的形相来。讲到真如实相的道理,的确是没有灭,也没有生的。说的没有生,那没有灭就包括在里头了,所以只说“无生”。

“忍”字,本来是忍耐的意思,现在是拿忍耐来比那得无生忍的人,心里头很安逸舒服,没有一些念头发生的意思。“无生忍”,是证得心念没有生灭的道理,就是能够不动心的意思。

证得了心念没有生灭的道理,就能够见到一切法都没有生灭的形相,所以又叫“无生法忍”。这是要真正见到了真如实相的道理,才能够得到这种忍的。得到了这种无生忍,就永远不会被外面的境界,迷惑摇动他的心,使得他再退回转去了。

“无生忍”在《佛法大意》里头,也讲到过的,可以一同看看)。就可以永远脱离生死,真正的自由了。

若是要晓得往生西方的详细情形,只消看《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就可以明白了。

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须臾”,是一刻儿功夫。“承事”,是伺候的意思。“授记”的“授”字,是给他的意思;“记”字,是记名,就是记名成佛。在没有成佛的前,先受佛的记名,将来成佛后,叫什么名号。把名号先记好,等到成了佛,就称这个名号。

像释迦牟尼佛,没有成佛的时候,燃灯佛为释迦牟尼佛记名,说道:“你下一世,应该成佛了,名号叫释迦牟尼。”到了下一世,释迦牟尼佛真是成佛了,就把燃灯佛所给的“释迦牟尼”四个字,当作名号。

“陀罗尼”,是梵语,翻译中国文,是“总持”两个字,是把住了不放他失去的意思。就是常常想念各种的佛法,不放他忘却的意思。也可以当做“法”字解释的。

这一段,是说在一刻儿功夫,就可以伺候到许多许多的佛,亲自受着佛替我记将来成佛的名号。

等到记了成佛的名号后,所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无边的法门(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在《佛法大意》,同了《阿弥陀经白话解释》里头,都有详细解释的),一切的功德,完全都可以成功了。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一切功德,都已经修成了,那末可以本体不离开西方极乐世界(“违”字,是离开的意思。“安养”,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本体,是原来的身体),用化身来回到娑婆世界。化出多得数不清的身体,遍满十方刹土。

用不可以心思来想、说话来讲的自由自在的神力,行出种种的方便法门,来度脱众生。使得他们一齐离开这污秽的妄心(“咸”字,就是一齐的意思),回复他们本来有的清净心(“还”字,就是回复的意思。

实在清净心是个个人本来在的,因为被妄心染污了,所以清净心显不出来了。现有既经离开了这种污秽心,那末清净心自然回复了。实在是回复,并不是本来没有的,现在才得到的。

所以“还得”两个字,只可以当他回复解释的),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个不会退转来的地位。

如此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像上边所说的种种大愿心,世界没有穷尽,众生没有穷尽,众生的业同了烦恼都没有穷尽,我的愿心也就没有穷尽。

这几句的意思,就是要世界没有了,众生度尽了,众生的业同了烦恼都消灭清净了,我的愿才算满足。要晓得世界多到无穷无尽,哪里会完全没有。

众生无量无边,哪里会完全度尽。众生的业同了烦恼,那就更加多到了不得的。一个人所造的业,照《华严经》上说,若是业有体的,那就尽虚空也装不下去。

一个人的业,已经这样多了,何况无穷无尽的众生,各各所造的业,那还了得么?哪里会消灭清净呢?这几种都是不能够完尽的。那末所发的愿,也永远没有完尽的时候了。

莲池大师所发的愿,大不大呢?不是同了普贤菩萨所发的愿,差不多么?所以能够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去,就因为愿心大的缘故。我们怎么可以不学莲池大师,快快的勇猛精进,发那样的大愿心呢!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我现在情愿拜佛发愿,修行种种的功德(“修持”,就是修行。因为修行不可以间断的,要像捏住了一件东西不放手一样,所以用一个“持”字)。

回转来把这种种的功德,布施给所有的有情众生。四种恩德,一齐要报答的。三界众生,都要使得他们得到我的帮助(“资”,是帮助的意思)。九法界的众生,一同圆满一切种智,一同成佛。

念到这里末了再加念一句“弟子某某发愿”。念完了,拜三拜,功课就圆满了。

发愿的话头,本来可以照了自己的愿心,自己做一篇文,或是做一个偈来念的。不过自己做的,恐怕终没有像从前的大德所做的好(大德,是有很大的功德的人)。

所以还不如把旧时候现成的发愿文,或是偈,至诚恳切的念,觉得更加容易得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方发愿文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而发心有的时候只是一个当下,一件事情,延续性不强,是佛教的一个「口头禅」。比如你发心去做一顿饭,这个就很平常;如果你发愿要成佛,那就很长远。

《华严经·净行品》讲到,生活当中的很多事情我们都要转事归理。由于所有的事项都不圆满,我们要和真理契合,把生活的目标纯净化、延续化,变为我们成佛或者认识生命的开始,佛教叫「严净毗尼」,就是当下的净愿。为什么是当下的?因为当下的事情有它不同的因缘。你看见大路,就希望所有人都走菩提道;你看见有人上厕所,就希望所有的众生都去掉贪瞋痴,所以它有一个当下的相应,应机作意,所以叫净行,就是能够让你的所有行为都得到一个殊胜的果报。当然这当中的义理是很深的,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华严经·净行品》。

生活当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发愿,大概有141个修行人经常用到的生活化体验。发愿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我们在复杂的人生万事万像当中学会转念,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带有倾向性,都会为我们的人生留下后患。如果我们懂得转念,就能成为生活中修行的一个方法,并且升华它,所以叫做净行品,不留后患的。

在每一个当下,当我们的正念能牢牢地支撑住我们的心时,空幻的生活就变成非常有乐趣、有内涵的一种对智慧的培养,以及对未来生命的方法的培养。就是说,你的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受。

以上就是关于108拜前怎么发愿全部的内容,包括:108拜前怎么发愿、如何发愿、发愿和发心有什么不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036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