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主要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主要战役,第1张

山海关九门口

山海关、九门口战役,1945年10月-11月,把守东北大门的八路军山东军区第7师等部在杜聿明指挥的13军和52军攻击下失利。

锦州战役

锦州战役,1946年1-2月,毛泽东指令林彪亲自组织一个战役阻止国军疯狂推进的势头,但因各种条件限制,东北八路军全线撤退,一路丢弃锦州、沈阳等重要城市,这个战役未能组织起来,被迫放弃。

沙岭战斗

沙岭战斗,1946年2月,辽宁南部盘山沙岭的八路军1个纵队(4纵9个团)围攻新6军1个团,未能歼灭,自身伤亡3倍于敌(国军宣称共军伤亡上万人),失利。

秀水河子战斗

秀水河子战斗,1946年2月,辽宁法库县秀水河子,林彪亲自指挥新四军3师7旅、山东军区第1师和保安第1旅之第1团等部,以3个团打援、4个团攻击,实施围歼孤军深入的国军第13军第89师之266团及265团1营、师属山炮连、输送连,取得东北战场第一个歼灭战胜利。

四平解放战

四平解放战(即一战四平),东北民主联攻占了四平西郊机场,晚接敌围城。攻城战斗于17日凌晨2点打响,中午结束。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全部被歼。活捉了国民党辽北省主席刘翰东、保安司令张凯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等。此战,东北民主联军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步枪2000余支、汽车20辆、马700匹,以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

四平保卫战

四平保卫战(即二战四平),1946年4-5月,此战被毛泽东提高到马德里保卫战的高度,强令林彪打阵地战,为政治谈判服务,但最终以伤亡8千人的代价失利,放弃四平、长春等重要城市,主力一路惨败到松花江以北。

拉法新站

拉法、新站战斗,拉法位于吉林省蛟河市以北9公里,新站在拉法以北6公里,它们是长图(长春至图们)和拉滨(拉法至哈尔滨)线上的一个铁路枢纽。1946年6月7日,东北民主联军一师和二师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挥下,歼灭国军71军88师263团另1个营,终止了国军继续向北满东满地区挺进的势头,从而在松花江两岸达成战略均势,东北民主联军转入休整和剿匪,建设后方。

辽东辽南扫荡战

辽东、辽南扫荡战,1946年秋冬,国军在中长路正面得手巩固对北面共军的平衡态势后,将机动兵力转用于后方的辽东、辽南地区,对肖华所部沉重打击,国军52军2师占领了辽宁最后一个要地丹东(当时叫安东卫),辽东、辽南地区的八路军被迫向临江地区转移,被压迫到长白山附近的中朝边境深山地区,处境极为困难。

新开岭战役

新开岭战役,194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在辽宁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国民党军第52军的第25师8900余人,其中俘5800余人,4纵伤亡2128人。此役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范例,初步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25师是杜聿明的起家部队,所以这次失利对他打击很大。此次战役的胜利,严格说来,并不是依靠良好的战略预见与组织,一开始的南满兵力就呈分散状态,4纵分兵把守要隘,过于依靠摩天岭,连山关等天险,过低的估计了国军的攻击力,结果连遭挫败,包括前面的右路辽南独立师也被打散,左边的3纵打得也不好,搞得林总很上火,但4纵很快的 吸取了教训,大胆诱敌到新开岭并调来10师集中兵力围歼。前面的摩天岭,双岭子战斗,都没有打赢,尤其摩天岭,地势上,新开岭再险也没有摩天岭险,以11师,12 师能堵得住25师,这应该打问号的,至少心里是打鼓的。为了掩护后方机关,仗必须要打,在新开岭打至少还能打个伏击,消灭一部敌人,从这点推测,新开岭的是无奈之下被逼出来的,胜与不胜,没有把握,是在战斗过程中看到了全歼25师的可能性,而后经过努力将其变成事实,事后的评论一致认为,这次战役的胜利是集中兵力思想的体现,但4纵这次并没有集中那么多的兵力,事实上也没有,战胜后,甚至连民主联军自己都纳闷,认为是侥幸,以4纵的实力,打一个团应该比较稳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赛马战斗,竟然还让敌军跑掉了) ,所以,新开岭的胜利对毛泽东来说也是个意外的收获,他在电报中强调凡是大一点的仗(暗示新开岭)都要集中10个8个乃至12个团的兵力也是一种顺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么说,民主联军4纵战斗中所表现破釜沉舟的勇气仍然值得称道的。52军2师只顾一味乘虚抢占安东,未与25师作时间上,空间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动,让解放军得以集中兵力围歼25师,要说到责任,也是指挥这两个师的军长赵公武的责任。

德惠战斗

德惠战斗,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二下江南战役的组成部分。1947年2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在炮火支援下,对德惠守敌发起进攻。由于轻敌麻痹,准备不足,步、炮、坦协同不好,仓促投入战斗,激战3天,未能取得战斗胜利,被迫停止攻城回师江北。德惠守敌为国民党军新1军第50师,下辖148、149、150团和炮兵、通讯兵、骑兵等直属队,加上两个地方保安团共约7000余人。50师全部是美式装备。此战民主联军军集中了4个师、80门火炮,可以说是绝对优势。部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旺盛。但是攻坚却失利了。六纵干部战后深刻检讨了经验教训。主要是:思想上麻痹轻敌,敌情不明,准备不足。战前认为德惠守敌只有第150团残部,且是孤立之敌,可能一打就跑,没有想到他会坚守。新1军是王牌主力,尤其擅长组织防御作战。而六纵是第一次有炮兵配合作战,过去也没有打过城市攻坚战,在轻敌思想的支配下,采取了莽撞的打法。平分兵力火力,四面围攻,没有主攻方向。德惠战斗是东北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步炮协同作战。纵队各级指挥员及参谋人员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懂得较大口径火炮及坦克的技术性能和战术性能,连什么叫“射击诸元”都不明白,就更不懂得步兵与炮兵、步兵与坦克如何进行协同作战了。因此,纵队在部署兵力兵器时,即将炮兵分散配属给各师、团,笼统地规定了炮兵何时进行试射,何时进行效力射(即火力准备),在奏效后开始总攻击。事先既没有进行步炮、步坦协同作战的图上作业,又没有共同勘察地形,也没有明确炮火射击与步兵冲击的目标,没有提出炮火射击时间与步兵接敌运动、冲击时机如何协调一致的要求;只要求炮兵进入阵地后,1个小时就开始试射,炮兵根本没有必要的准备时间。

两次隆化战斗

两次隆化战斗,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和国军第13军的两次较量,此战虽然对全局影响不大,但对民主联军11纵的战斗力锻炼和提升有极大意义,尤其是11纵出了一个全军英模董存瑞,正是在隆化战斗中光荣的。隆化当时属于热河省,是热河首府承德北部的重要屏障。1947年5月上旬,散布在冀察热辽各地正在开展土地改革和剿匪反霸的各部队开始向热河西部集中。前线指挥部决定首先围歼在围场被孤立起来的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第三营和当地保安队。到五月十五日,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三旅激战一天后成功歼灭了围场国军守军。在胜利鼓舞下,前方指挥部决定扩大战果去夺取隆化,这个任务交给了冀察热辽第十七旅。十七旅(旅长周仁杰,政委谢镗忠)的前身是八路军的老部队。第四十九团的前身是陕甘宁教导二旅的第一团第一营,此前这个团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第一营,如果再向前追溯,其光荣历史可以一直追寻到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五十团的历史虽然比第四十九团短,但同样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抗战时期冀中第十八团。本来十七旅还有一个第五十一团,这个团是刚从地方民兵改编成的部队,此时只存在在十七旅的编制上,并未参加第一次隆化战斗。在第一次隆化战斗前夕,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第十团团部带领下属两个营驻守隆化(另一个营在十团副团长带领下驻守围场,此时已经被冀察热辽十三旅围歼)。五月十九日黄昏时分,冀察热辽十七旅占领了隆化东南、东北的进攻出发阵地。二十日零点,部队开始进攻,四十九团迅速占领了东山和城东南守军前沿阵地,战至黎明,部队打垮了国军保安队,突入隆化城内,在随后半天的白昼战斗中又夺取了一半城区。21日夜,17旅几乎占领了全部隆化城区。22日上午,16旅的一个团——47团奉命前来增援17旅。当天夜晚,17旅再次发动总攻,三个团同时出击,不过收效不大,部队在突击中遭到守军炮火杀伤,减员很多,致使17旅在23日一天都无法再组织起像样的进攻,还不得不再次向前指求助,要求把整个预备队16旅都调来参战。23日,冀察热辽军区前指的参谋长黄志勇赶来察看战况,最后决定把16旅的其余两个团全部调来从苔山西侧进攻,与17旅南北夹击,最后解决苔山守敌。24日凌晨,17旅第三次总攻,这次进攻17旅进攻部队遭到隆化中学和苔山守军两面火力夹击,伤亡很大,而苔山西面的16旅又未准时发起进攻,因而战斗再次失利。24日双方对峙,前指副指挥黄永胜也赶来观察,不过黄永胜没有表示任何意见就离开了。当晚,程子华召集各旅指挥员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再调第5旅的13团参战,由黄永胜亲自指挥攻击。25日到28日,解放军连续发动了第四、第五次进攻,16旅对苔山南半部攻击;17旅从城区进攻,5旅13团从城北进攻隆化中学,战斗十分激烈。苔山守军以各种火炮连续炮击,给进攻的解放军造成惨重伤亡。5旅13团第一连在26日夜晚曾借夜色一度攻进隆化中学内,因为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跟进,突破口被守军封锁,突入校内的部队除一部分撤出来外,其余人员在27日白天弹尽粮绝,全部阵亡。连续数天的战斗,解放军部队伤亡极大,仅17旅战斗减员就达1200多人,周仁杰回忆说:“以轮战方式逐次增加兵力,部队伤亡人数与日俱增……部队伤了元气,损失很大。” 29日夜,解放军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这次进攻再次没有结果。此时赤峰国军21师准备南撤,冀察热辽军区前指令各旅撤出隆化之围,赶往赤峰截击赤峰南下国军,隆化第一次战斗遂告结束。这次战斗,据周仁杰回忆,“毙伤敌人500余人,俘敌200余人”。但由于战前“侦察了解不够,没有攻坚的具体准备,又缺少统一的组织指挥,缺乏火炮弹药等,抑制造成攻城未克,打援未成,未能实现攻城打援的预定作战企图,而且伤亡人数达2500余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一次隆化战斗后,守军13军4师10团因伤亡惨重调离隆化,接替其防务的是13军89师265团的团部和两个营。265团并非13军的基干部队,在半年前,13军89师增援辽西,曾被东北民主联军击溃,这时的89师是经受上次打击后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战斗力远不如13军主力部队第四师。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在朝阳编成了第11纵队,东野11纵纵队直属队是原冀察热辽军区直属机关和热辽军区部分部队抽调组成的。11纵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副司令员周仁杰。11纵的主力部队是第31师,31师的前身为冀察热辽独立一师,也就是1947年5月第一次隆化战斗中的第17旅,32师为原冀察热辽独立2师,前身是活动于平北地区的地方基干部队,33师是冀察热辽独立三师,前身是热辽军区独立第5旅及地方基干部队合编而成。1948年5月16日,11纵进逼承德,取得象鼻子山战斗胜利后,在冀察热辽炮兵旅配合下于18日包围隆化。冀察热辽炮兵旅有山炮21门,榴弹炮7门。为了配合11纵围攻隆化,冀察热辽独立第六师奉命阻击承德来援的国军。隆化守敌是89师265团(缺第三营)及师工兵一个连,有部分炮兵,配备战防炮3门,约2000多人。分布在苔山和隆化城内。城西的苔山为防御重点,265团团长汤池带领团部、第三营、战防炮连(战防炮4门)和迫击炮连驻守苔山主阵地;第二营驻守隆化中学,是隆化城内核心据点;工兵连和保安团在隆化城区东南碉堡群,为一线防守兵力。隆化城北构筑有40多个半永久碉堡。25日1点部队进入阵地,4点20分,炮火准备30分钟,5点部队开始进攻。在苔山的31师吸取了第一次隆化战斗的教训,前锋尖刀两个连在进攻前乘夜色悄悄攀上苔山北坡的峭壁潜伏下来,炮火准备完毕后突然发起进攻,迅速肃清敌碉堡,总攻发起后35分钟控制了苔山制高点,守敌在团长汤池带领下被压缩在苔山南端的几个碉堡内。但攻击城区的部队出现了纰漏。在炮火准备时期,炮火摧毁了守军的前沿部分工事,但炮火轰击还在进行中,33师98团第一营竟然擅自发起冲击,结果遭到自己炮火的误伤。紧急情况下,33师指挥所被迫改变原定计划,急忙命令炮兵延伸射击。这时98团一营第一连已经连续进行了两次爆破,破坏了铁丝网。在继续爆破外壕的时候,守军开始火力封锁,爆破手牺牲,连队遭到重大伤亡,历尽千辛万苦才炸开一个缺口,尖刀连此时只剩下不到40人,依然迅猛发起进攻,迅速突入城区,在该营第二梯队配合下开始了巷战。最麻烦的是32师方向。32师从隆化东北开始进攻,这里是守军防御工事最稠密的地区,而恰恰是这个地区,竟然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突击部队只能靠人工爆破摧毁守军工事。在其他地区炮火准备期间,32师96团经过20分钟爆破,炸毁碉堡三座。总攻开始后,残存的守军碉堡密集的火力封锁了部队进攻道路。尽管该师94团从33师突破口迂回到敌人侧翼支援,也没能完全清除所有的守军工事。这些残余碉堡又处于炮火射程之外。到中午,11纵纵指被迫下令暂停攻击。下午3点,11纵经过3个小时的准备,再次对隆化守军发动猛烈攻势。实际上这时候守军只剩下两个据点,一个是团指挥所,在苔山南端;另一个在隆化中学。苔山南端的守军再次顶住了11纵31师2个团的进攻。这次战斗解放军伤亡很严重,不但出现了一个董存瑞,还牺牲了一个31师副师长李荣顺。此外苔山守军之顽强也颇令人吃惊,在32师进攻隆化中学的时候,其他部队忙着收缴国军的空投物资,正在这时,突然苔山南侧的守军突然开炮,94团4连连长高兴贵以下30多名战士当场牺牲,苔山守军之顽固可见一斑。11纵二次打隆化,兵力不可谓不强,三个师外加一个炮兵旅。还有一个独6师负责打援。火力不可谓不猛,除了有一个炮兵旅,还有各师的独立炮兵营参战。士气不可谓不高,全纵队都要报第一次隆化战斗失利的仇。但是这样悬殊的差别竟然打了一整天,三个师又一个旅对一个团,而且这个团还缺一个营,最后还让人家团长带了20多人跑了。

三战四平

三战四平,即四平攻坚战。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即后来的7纵)和第六纵队等部对固守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前敌指挥员是1纵司令员李天佑,后改为6纵司令员洪学智。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在取得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胜利之后,发起夏季攻势,先后收复怀德、公主岭、昌图、开原、山城镇、东丰、梅河口、西安(今辽源市)、西丰、清源、双山、郑家屯、伊通、双阳、桦甸、辉南等地,使南北满连成一片。东北民主联军大部分主力会师于四平以南地区。林彪、罗荣桓发电报给辽吉纵队司令员邓华,命令辽吉纵队在东西北三方面包围四平。6月初,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围歼四平之敌,命令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和第六纵队之十七师参加攻城作战。全部进攻四平守敌之部队归第一纵统一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第四纵队十一、十二两师向抚顺、沈阳挺进,相机夺取抚顺,以牵制敌军增援四平。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四平部队发动清扫四平敌外围据点的战斗。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一部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歼灭守敌七十一军运输营与保安团一个营600余人。14日晚2时,民主联军围城部队发起总攻,四平攻坚战打响。一纵一师、二师从四平西南方向进攻,辽吉纵队从西方向进攻。40分钟后,二师突破敌防线,一举突入市内。15日凌晨,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从四平西南方向海丰屯突破四平国民党军防线,突入市内。随之,一、二师并肩战斗,向市区纵深展开。16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一师从四平城西区外突破二麦路防线,开辟了“第二战场”,迫敌减少或停止了逆袭。17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预备队六纵十七师四十九团投入市区作战,他们从一纵一师左侧进入阵地,五十团一部则向辽吉纵队二师深入方向作策应进攻。18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二师从西北角二麦路东口扫清外围开始突破。辽吉纵队独一师一团突入敌人纵深,将国民党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团部大楼包围。至此,攻城部队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大部。19日,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奉命撤出攻城战斗,准备打援。六纵十七师全部投入攻城作战。他们以五十团在右,五十一团在左,四十九团居中,采取穿插包围,削清了敌七十一军军部的外围据点中央银行、市政府、电信局等处,将敌七十一军军部紧紧包围,并准备以起总攻。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四平攻城部队各纵队各师首长,要求“乘胜坚决扩大战果,不惜重大伤亡与疲劳”,准备以一万人伤亡坚决歼灭四平之敌。20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七师对敌七十一军军部发起总攻,经3小时激战,守敌大部被歼,敌特务团团长陈明信被俘,只有敌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预先逃入路东,东北民主联军部发电报嘉奖:“十七师作战甚好,甚慰。” 21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全部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市区,并有一部分突入铁路以东市区。下午,路东战斗开始。一纵三师从路东调到路西,同六纵十七师并肩从火车站南突入路东,辽吉纵队从天桥以北一度突入路东,因伤亡太大,复又退回。22日,敌援军从沈阳出发,进占肖阳堡、开原一线,企图增援四平,以解四平敌军被围之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八师奉命投入路东十七师方向作战。23日,在四平攻坚战中,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后改为第七纵队第十九师)师长马仁兴,在四平前线指挥所附近,中流弹光荣殉职,终年43岁。同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六师奉命前来四平投入市区作战,一部接替辽吉纵队天桥以北阵地。辽吉纵队主力奉命撤出战斗,准备打援。24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全部、一纵三师、辽吉纵队独三师,继续担任攻城作战任务,战斗统归六纵首长指挥。一纵一师、二师奉命南下打援。同日,毛泽东来电指示,认为“夺取此战略中枢极为正确,这不仅对于树立我军攻坚信念关系极大,同时对于正在斗争着的全国人民也是一大鼓励。” 25日,由沈阳北上增援四平之敌五十三军一一六师、一三0师等五个师配合骑兵、炮兵一部已进至昌图以北地区。2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电报给六纵首长洪(学智)、杨(国夫)、刘(其人)、邓(华)、吴(富善)、高(体乾),要求对四平战斗现状做一客观估计。2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首长命令,四平改为佯攻,六纵十六师和辽吉纵队两个师南下叶赫、昌图打援。28日,国军已先后调集九个师的兵力北援,企图与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外围。同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攻城部队停止进攻,做撤离准备。并发电报给四平前线部队,指出:四平能否攻下无关重要,主要是利用敌人增援之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29日,东北民主联军打援部队同敌援军在莲花街、头营子、貂皮屯一带接火交战,民主联军西侧主力乘机围攻昌图老城,迫敌从四平外围回返,重新猬集于昌图与开原之间。当晚,敌新六军两个师已进到虻牛哨一带。30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参加四平攻坚战的部队全部撤离四平。进行19昼夜的四平攻坚战结束。此战共毙、伤、俘敌16万余人,缴获各种战利品甚多。民主联军伤亡13万人左右。三战四平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役,迫于打援与攻坚的游移不定,最终既没有实现歼敌援军有生力量 ,也没有占领四平,对林彪和李天佑而言,都是极大的遗憾。此役也说明在1947年夏季攻势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并不具备和国军实行决战的实力。

四战四平

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第1、第3、第7纵队等部对固守吉林省四平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1948年1月底,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主力转向沈阳周围地区作战,并连获胜利。东北国民党军收缩兵力,令永吉(今吉林)、长春等地守军突围,南撤四平,靠拢沈阳。民主联军为切断沈阳与长春的联系,决定集中兵力夺取战略要点四平。2月27日,令第1、第3、第7纵队和独立第2师及炮兵纵队一部(包括山炮、野炮、榴弹炮163门和高射炮30余门)由沈阳以南地区北上,担任攻歼四平守敌的任务;令第2、第6、第8、第10纵队和独立第10师及辽东军区1个支队位于昌图、泉头、威远堡、莲花街、金家屯、通江口、庆云堡等地,准备阻击可能由沈阳、铁岭北援之敌;令5个独立师牵制永吉、长春之敌。3月2日,主攻部队到达四平外围指定位置,5日完成包围。国民党军在四平市内和外围筑有大量坚固工事和纵横绵密的交通壕,构成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由第71军第88师和3个保安团、1个骑兵团驻守,企图固守待援。8日,攻城部队扫清外围据点直逼城下。12日晨,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第1纵队由北向南,第3纵队由东南向西北,第7纵队由西南向东北,同时发起攻击。独立第2师由西向东沿中央大街攻击,从翼侧支援第1纵队作战。激战1小时,各部队相继突入市区,分割守军。市内守军急由铁路以西向铁路以东收缩。至10时左右,除转盘街核心工事中尚有守军1个营被包围,一部撤到路东外,其余大部在溃乱中被歼灭。午后,第3、第7纵队会师于中央大街,并将路西守军残部肃清。13日晨,攻城部队三路会合,直捣路东守军指挥部核心工事,将残余守军压缩于共荣大街北一纬路狭小地区一举歼灭。四平攻坚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9万余人,使长春国民党军陷于孤立的困境。四战四平是东北民主联军攻坚战战术和火力飞跃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东北解放军已经具备了发动战略进攻和实行战略决战的能力。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纵队的大体编制是什么?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一般辖 3 个师或旅,隶属于野战军或军区。

之所以称“纵队”,是战争时期非正规的一种编制,有任意、纵向、南北向、从前到后的含义。他可以随意根据需要编制下属部队,比如下属几个师,几个团,也可以下属几个大队,可多可少,比较灵活机动。

列如,有“琼崖纵队”、“东江纵队”、“昆仑纵队”、“江南游击纵队”、“特别纵队”等。

到解放战争后期,部队有极大的发展,“纵队”已经达到数万人,远超过一个军的人数。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纵队的人员编制是多少?比如陈再道的二纵。

有解放战争时,一个纵队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军。编制也就是三万人左右吧!在解放战争时,我军的武器比较弱,往往是集中三四倍于敌人的力量,才能将敌人成建制的消灭。

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是什么级别的

解放军曾编纵队,相当于军,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级组织。像新四军三师(东野2纵,39军)进军东北时,拥有3旅9团3万之众的部队是很少见的,所以当初林彪曾对三师寄以厚望,企图用其阻敌于山海关沿线,使国军不能通过陆路进入东北。大决战期间: 东野主力纵队平均在5万人左右,一般辖3师9团外加1炮团。一野整编晚一点,两个兵团不足20万,经加强华北2个兵团,东北部分特种兵后人数达42万。

解放战争时期,纵队相当于军级一般人数配属,兵力在2-3万人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我军共组建67个军,如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其他基本相同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一个纵队有多少人

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后,将用于游击战的军队集中起来。组成野战纵队:开始阶段,一般辖2~3个旅(师),其中以2个旅的居多。1个旅往往不能达到3个团的编制,所以曾经有辖2旅4团的纵队。新成立的纵队少有超过2万人的。像新四军三师(东野2纵,39军)进军东北时,拥有3旅9团3万之众的部队是很少见的,所以当初林总曾对三师冀以厚望,企图用其阻敌于山海关沿线,使国军不能通过陆路进入东北。

内战中期:

1947年刘邓结束“鲁西南战役”后,其1,2,3,6纵队齐装满员,平均每个纵队在3万人左右,由于1纵有4个旅外加1个骑兵团、炮兵团所以人数能多点,6纵由于是主力又刚刚发过一笔洋财,人数将将超过3万。至于2,3纵应该不足3万。

刘邓在大别山磨难后,主力部队损失极大,加之部分部队地方化(一般是每旅抽调1个团)。主力纵队大概只有3旅6团,平均不到15万人。11纵等二线纵队大概也就万把千人而已。

当时,华野各主力纵队平均在23万人左右,诸如两广纵队等挂名纵队当然不在此列。

东野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总的来说是北面的部队越打越强,人数基本超过3万。南面的3、4纵队只能算是惨淡经营、保持局面而已。两个纵队最困难的时候也就合计4万出头而已。

西野如王震的8纵,就太惨了,虽说是主力部队,直到47年底以前,也就2个旅7,8千人的样子,在大的战役结束后,甚至只有3,4千人。当时其一个所谓满编的排往往只有15、6个人,一个连也就五六十人的样子。

大决战期间:

东野主力纵队平均在5万人左右,一般辖3师9团外加1炮团。其师一级平均在14万人左右,个别主力师甚至达到18万人。

华野主力纵队参差不齐,9纵最多大概31万多一些,其它主力纵队多在23万~28万之间。

中野还是惨点,1,2,3,6纵尚未恢复实力,平均也就15万人;但陈谢集团要好的多,4纵辖4个旅,人数当在3万左右。9纵也有2万左右的实力。很多纵队甚至只有几门破山炮,其中还有打不响的。

内战后期(大决战后期~决战后):

1949年初,二、三、四野开始纵队改军下辖师。仅是名称改变,再就是部分纵队领导走向兵团领导而已。

四野入关前,将所辖的十几个野战独立师的分编入各纵队。因此一个主力纵队辖4师12团外加炮兵、工兵等分队,人数一般超过6万,个别纵队达到7万。但十万人的纵队是不存在的。其先遣兵团辖2个纵队,总人数达13万。顺便说一句,当时东野的野战独立师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的。战役前一般过万人,全日式装备,且一般都拥有一个山炮营12门炮。火力超过当时中野一个纵队。围困长春主要是靠刚组建的12纵和6~10个野战独立师,弄得李鸿的新七军(内含新编38师),曾泽生的60军一点脾气没有。最后投降、起义了事。

三野在淮海战役后,按照粟大将的设想每纵(军)现有装备配合3师45万人的编制是比较合适的,事实上基本也是这么配置的。多余俘虏主要优先补充中野。

二野在战役期间逐渐恢复元气,各旅均恢复了3团的编制。4纵甚至一分为二即13、14军。每个军人数超过3万。渡江前二野倒也拥有3个兵团9个步兵军1个特种兵军,总人数35万人。需要强调的是,当时二野虽然野战部队与三野(65万)、四野(近百万)相比不值一提。但其整个系统兵力达到120万之众,与三野平,略少于四野(150万)而已。比之一野50余万强多了去。为什么?要知道,二野在晋冀鲁豫、中原解放区留下了大量二线部队。

一野整编晚一点,两个兵团不足20万,经加强华北2个兵团,东北部分特种兵后人数达42万。大进军前,每纵不足3万,个别甚至在2万左右。

内战末期(大进军阶段)

各军在南下、西进期间,大量俘虏、收编,加上爱国学生的加入。各部均严重超编。二野的很多军在几个月间,人数翻了一番还不止。甚至出现了军、师一级的文工团编制在千人以上的现象。比当初西野一个旅的人数都多。

解放战争时期共军一个纵队有多少人

军队是三三编制,一个纵队相当于一个军,四野三野的部队人数尤其多,一个纵队人数3W以上,平均每个师都有1W多人。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一个师缺额较大,平均也就是5000-6000人。内战的时候,国民党每个军军以三万五千人定编,实行三三制,军辖三个师,师辖三个团。一个师也就是1W+

这还有参考网站 :wenkubaidu/view/c4e60e18227916888486d744 望采纳、谢谢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纵队一般相当于一个师么

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应视为军一级的编制。

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后,将用于游击战的军队集中起来。组成野战部队:开始阶段,一般辖2~3个旅(师),其中以2个旅的居多。1个旅往往不能达到3个团的编制,所以曾经有辖2旅4团的纵队。新成立的纵队少有超过2万人的。像新四军三师(东野2纵,39军)进军东北时,拥有3旅9团3万之众的部队是很少见的,所以当初林总曾对三师冀以厚望,企图用其阻敌于山海关沿线,使国军不能通过陆路进入东北。

内战中期:

1947年刘邓结束“鲁西南战役”后,其1,2,3,6纵队齐装满员,平均每个纵队在3万人左右,由于1纵有4个旅外加1个骑兵团、炮兵团所以人数能多点(也不是太多,因为战役后期在羊山集损失较大),6纵由于是主力又刚刚发过一笔洋财,人数将将超过3万。至于2,3纵应该不足3万。

刘邓在大别山磨难后,主力部队损失极大,加之部分部队地方化(一般是每旅抽调1个团)。主力纵队大概只有3旅6团,平均不到15万人。11纵等二线纵队大概也就万把千人而已。

当时,华野各主力纵队平均在23万人左右,诸如两广纵队等挂名纵队当然不在此列。

东野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总的来说是北面的部队越打越强,人数基本超过3万。南面的3、4纵队只能算是惨淡经营、保持局面而已。两个纵队最困难的时候也就合计4万出头而已。

西野如王震的8纵,就太惨了,虽说是主力部队,直到47年底以前,也就2个旅7,8千人的样子,在大的战役结束后,甚至只有3,4千人。当时其一个所谓满编的排往往只有15、6个人,一个连也就五六十人的样子。

大决战期间:

东野主力纵队平均在5万人左右,一般辖3师9团外加1炮团。其师一级平均在14万人左右,个别主力师甚至达到18万人。(见军事史林)

华野主力纵队参差不齐,9纵最多大概31万多一些,其它主力纵队多在23万~28万之间。(见粟裕关于淮海战役的报告)

中野还是惨点,1,2,3,6纵尚未恢复实力,平均也就15万人;但陈谢集团要好的多,4纵辖4个旅,人数当在3万左右。9纵也有2万左右的实力。很多纵队甚至只有几门破山炮,其中还有打不响的。

内战后期(大决战后期~决战后):

1949年初,二、三、四野开始纵队改军下辖师。仅是名称改变,再就是部分纵队领导走向兵团领导而已。

四野入关前,将所辖的十几个野战独立师的分编入各纵队。因此一个主力纵队辖4师12团外加炮兵、工兵等分队,人数一般超过6万,个别纵队达到7万。但十万人的纵队是不存在的。其先遣兵团辖2个纵队,总人数达13万。顺便说一句,当时东野的野战独立师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的。战役前一般过万人,全日式装备,且一般都拥有一个山炮营12门炮。火力超过当时中野一个纵队。围困长春主要是靠刚组建的12纵和6~10个野战独立师,弄得李鸿的新七军(内含新编38师),曾泽生的60军一点脾气没有。最后投降、起义了事。

三野在淮海战役后,按照粟大将的设想每纵(军)现有装备配合3师45万人的编制是比较合适的,事实上基本也是这么配置的。多余俘虏主要优先补充中野。

二野在战役期间逐渐恢复元气,各旅均恢复了3团的编制。4纵甚至一分为二即13、14军。每个军人数超过3万。渡江前二野倒也拥有3个兵团9个步兵军1个特种兵军,总人数35万人。需要强调的是,当时二野虽然野战部队与三野(65万)、四野(近百万)相比不值一提。但其整个系统兵力达到120万之众,与三野平,略少于四野(150万)而已。比之一野50余万强多了去。为什么?要知道,二野在晋冀鲁豫、中原解放区留下了大量二线部队。

一野整编晚一点,两个兵团不足20万,经加强华北2个兵团,东北部分特种兵后人数达42万。大进军前,每纵不足3万,个别甚至在2万左右。

内战末期(大进军阶段)

纵队于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时,统一改编为军,即现在解放军集团军的前身。所以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应视为军一级的编制。

至于有的纵队后来在扩编的基础上,成为后来的主力兵团。但是,应当看到纵队本身还是应该被看做为军级单位。例如,三野的叶飞纵队也是增加了其他纵队的基础上成为第10兵团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编制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解放军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因此,我精选了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功显赫的英雄纵队(军),由于这些部队都是身经百战,我不可能把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每一个作战都说到,只能简单的说一下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亮点,又因为精选的数量正好是十三个,故把他们称为军威无敌人民解放军的十三个王牌军。

这十三个纵队(军)是依靠他们光荣的战史选进的,但是以下我给他们之间的排序不是以战功战力而定,首先是按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前后排序,野战军中的各纵队排序又是以王牌军番号前后而定,特此宣告,请大家不要误解。

王牌军 一、 华北军区60军

司令员王新亭

8纵(军)是华北军区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纵队(军),8纵(军)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主力,仗仗打得精彩,临汾战是我军由运动转向攻坚第一战,在严重缺火器的情况下,面对临汾易守难攻的坚城,巧用土行孙战法,用坑道爆破,破敌防线23旅,被中央军委授于:光荣的临汾旅。8纵(军)出其不意直朴晋中,先在张兰镇灭阎锡山的精锐主力美械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之后,又围赵承授集团的1号主力,为我军晋中大捷立头功。太原战中,8纵(军)出色完成最为艰难的外围战,为克华北最大堡垒太原,做出重要贡献。1949年2月编为60军,参加进军西北,西南的围歼战。

王牌军 二、 华北军区63军

司令员:先杨成武,后郑维山

3纵(军)为华北劲旅,在保北战场坚持作战,诱敌生误觉,令敌第三军北上,使我军终获清风店战役大捷,3纵(军)为主力攻克石家庄,首开我军攻取大城市的先例。在涞水战役中,3纵(军)一面围攻涞水,一面集中主力抓住战机,勇于打援,围歼驰援的傅军1号主力35军,王牌虎头师32师,就在这时敌骑4师又飞兵赶到,3纵(军)又兵进行阻击,身处3面顽强作战,英雄果敢向敌纵深猛插、分割,刀斩虎头师o在新宝安战役中,3纵2面受敌,一面猛突王牌35军,一面果断阻击104军,为消灭傅1号主力35军,立下头功。1949年1月编为63军,以后攻太原、进军西北,诸战中表现出色。

王牌军 三、 西北野战军一军

司令员:张宗逊

解放战争中,西野1纵(军)表现相当不错,其主力358旅,为西野3大主力之一,该纵358旅714团6连,在1948年宜瓦战中杀出威风,是闻名全军的硬骨头六连,一纵(军)在陕北,先参加延安保卫战,与数倍之敌激战7昼夜,粉碎蒋介石3天占延安的美梦,出色掩护中央机关撤离。之后一纵(军)为主力连续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次作战,取得稳定陕北战局的三战三捷,一纵立下头功。1947年8月沙家店之战,伏击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整编36师,一纵(军)主攻激战一天,取得沙家店战胜利,粉碎国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从此西北战场由内线防御转为内线反攻。

1948年2月一纵(军)为主力参加宜瓦战役,一纵(军)率先占瓦子街,这时=纵(军)未及时到预定位置,一纵(军)主动派一部抢占瓦子街南山,彻底封敌西撤退路,为全歼刘戡转入战略进攻后,取得第一大胜做出重要贡献,在荔北战中,一纵(军)楔入敌防纵深大胆穿插、分割,以突然迅猛动作歼敌,对战役起决定性作用。1949年2月编为一军,在西北诸役中表现出色。

王牌军 四、中原野战军11军

司令员:陈锡联

解放战争中,中野3纵(军)参加了中野的几乎全战役,战功显赫,誉为老虎纵队,3纵(军)刚成立时,作为主力参加邯郸战役,立下战功,以后无论出去龙海,还是在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和豫北等役,这只虎总是冲在前,3纵(军)在做为左路军跃进大别山,在皖西开辟新区,完成跃任务之后,3纵(军)在无后方依托情况下,发起张家店战役,全歼敌88师师部及62旅5300余人,取得中野进入大别山以来,首次大捷,在坚持大别山斗争起极为重要作用,在准海战役中,3纵(军)参加了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战中,英勇作战。1949年2月编为11军,南下参加渡江、进军西南。

王牌军五、 中野12军

司令员:王巨集坤,后王近山

6纵(军)是不可多得的强悍之师,著名的百将团出自此部,全纵(军)一到打仗立生威猛之势,在定陶战中,顽强扛起作战难度大的苦差事,出色完任务,1947年挺进中原时,在中野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六纵(军)浴血博击,强渡河,为中野突围硬是杀出一条血路。1948年7月六纵(军)在兵力不占优,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出奇兵进攻极为重要的战略之点襄樊,以反常规的大胆战法,刀劈三关,一举攻下铁打襄阳,击败川军名将郭勋祺,生擒大特务头子康泽,取得襄樊大捷,此役在军事上极大地调功了敌军,战后17旅19团获襄阳特功团,淮海战役中英雄血战双堆集,顽强顶任敌18、15军轮番攻击,并战场策反敌110师起义,为摧敌18军(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立头功。949年2月编为12军,南下渡江,进军西南作战。

王牌军 六、 中野14军

司令员:陈赓

解放战争中,中野四纵(军)长期坦负战略机动任务,1946年6至9月连续发起闻喜、夏县、同蒲、临浮战役,在临浮战中,全歼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军整编第一旅,活捉中将旅长黄正城,同年11月至翌年1月发起吕梁、汾孝战,1947年7月强渡黄河,挺进豫陕鄂地区,先在潼关、洛阳间往返作战,后至伏牛山麓实施灵活的牵牛战术,歼灭李铁军,开辟豫西根据地,1948年3月四纵(军)与华东三纵(军)一起,歼敌二万,取洛阳战胜利,之后又参加宛西、郑州等战。在淮海战役中,四纵(军)先是背水为战,在南坪集顽强阻击黄维兵团,继而诱敌深入,为我军诱敌深入围歼黄兵团取得宝贵战机,为歼黄立头功,战后四纵(军)13旅38团1营放授于钢铁营光荣称号。1949年2月编为14军、13军,南下解放南冒,进军两广、云南,似果断、神速追歼战,让人赞叹。

王牌军 七、华东野战军20军

司令员:叶飞

在解放战争中,华野1纵(军)以跑得、饿得、打得著称,在华东战场,驰骋豫皖,纵横苏鲁,战皆硬仗,屡建奇功,最辉煌莫过于莱芜战役,此役一纵(军)在友邻部队没赶到情况下,紧钳5万多国军,临危不惧,让李仙洲无路可逃,为歼李仙洲集团立下首功。一纵(军)在宿北和鲁南战役中,表现同样气壮山河,在宿北,一纵(军)在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11师阵势中,杀了个进出,次日又再次杀入敌阵,硬生生割裂了11师与69师的联糸,击败11师,歼灭了69师。在鲁南一纵(军)与兄弟部队一起,歼灭敌快速纵队,缴获甚多。在孟良固战役中,一纵(军)同时与国军两大王牌部队作战,一面死死顶住25师的攻击,一面参与围歼七十四师,为战役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在淮海战役中,一纵(军)首先在窑弯歼灭敌63军,随后参加杜聿明集团的作战。1949年2月被编20军。参加南下作战。

王牌军 八、华野23军

司令员:陶勇

在解放战争中 ,华野4纵(军)和其拼命三郎司令员一样充满传奇色彩,是一支英雄善战的纵队(军),作为华野主力纵队(军),经力苏中、莱芜、孟良固豫东、济南、淮海等大役,可谓百战雄师。4纵(军)身为华野一师,在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在后来的鲁南战役,和攻克枣庄都是首功。围歼74师的主力纵队(军)之一,在淮海战役中,无论是碾庄,围歼黄伯涛兵团,还是陈官庄围歼杜聿明,四纵(军)都是英雄善战,整个战役中是我军歼敌数量最多的纵队(军)。1949年2月被为23军。参加南下渡江前,敢于炮击耀武扬威挑衅的英国远东舰队,并给予英舰重创,打得英国人举起白旗,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纵观可见此纵(军)战斗作风之硬。

王牌军 九、华野24军

司令员:王必成

在解放战争中, 华野6纵(军)一直是华野主力纵队(军)之一,司令员王必成被敌我双方共称为王老虎,他所率六纵(军)是一支能打、会打、敢打的虎军,经历华东数次大战,战史亮点:首先苏中战役中除害,歼灭李默奄的王牌部队,从此打消了我军对国军美械装备部队的顾虑,在莱芜战役的吐丝口战斗中,斩获敌军2万多,此役中歼敌数我军参战部队中第一,另外六纵(军)与蒋介石嫡糸、精锐、五大主力之首、全美械装备七十四师,一直很有缘,一战涟水,硬是把风头正劲的74师压了下去,这好比是迎头浇了正火热的74师一盆冷水,此后两军再战,74师依靠数量和装备的优势,使六纵(军)不得不撤出涟水,但74师也付出惨重的代价,以至后来在孟良固被俘的74师军官说到:其实74师在在涟水之战中已被重创了元气。在孟良固战役中,六纵(军)快速奔袭至垛庄,使74师无路可逃,在孟良固最后战斗关头中,六纵(军)率先攻入,摧毁74师总部,击毙张灵甫,为我军歼灭国军主力开了先河。在沙土集战役,中六纵(军)以其出色的表现,让华野别七月失败的阴影,在豫东战役中,攻克了龙王店,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为歼灭该兵团立了大功。在准海战役中,围歼黄伯涛兵团,六纵(军)是主力纵队(军)之一,为淮海战役胜利做出了贡献。1949年2月编为24军。参加渡江等南下作战。

王牌军 十、华野27军

司令员:许世友,后聂凤智

在解放战争中, 华野9纵(军)是素以打硬仗著称的英雄部队,以进攻能力无敌,勇冠三军,依靠惊人战绩,良好素质,成为全军的有名的王牌军。其亮点:九纵(军)成军第一仗在莱芜战役中,以两个师的兵力,歼敌近五分之一。在孟良固战役中,九纵(军)是歼灭74师的五把尖刀之一,为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九纵(军)作为主力血战胶东,粉碎了国民党欲占胶东企图,取得胶东保卫战的胜利,从根本上转变山东战场局势。在济南战役中,九纵(军)风头出尽,在于由副攻变为主攻,首先突破十几万之军固守的坚固城防,首先攻入济南城,活捉国军上将王耀武,九纵(军)73团被于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在淮海战役中,九纵(军)参加了歼灭黄伯涛和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在整个战役中战功仗次于华野四纵。1949年2月编为27军。渡江战役中第一个突破长江防线,打过长江的部队。参加宁沪战役是第一个打进上海的部队,为解放上海立下战功。

王牌军 十一、东野39军

司令员:刘震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二纵(军)是东北野战军中歼敌最多,表现最出色的纵队(军),在东北以打大仗、硬仗著称,具有出色的战斗能力,该纵(军)参加三下江南,东北秋季、冬季、夏季攻势中表现极其出色。1947年5月ニ纵(军)歼敌5千余人,攻杯德后,挥兵大黑林子,围歼敌71军,打了一场痛歼灭战,前往督战的陈明仁险些被击毙。冬季攻势中=纵(军)随机应变,改攻章武调敌增缓,在运动中歼敌,5小时全歼敌一个师,克章武是东北第一次使用大口径炮,也是使用最好的一次,甚称东北一次攻坚典范,在辽沈战役中,作为攻锦卅主力,先攻克外围据点义县,在锦卅总攻中,迅速突破城垣,开辟了胜利通道,二纵(军)是围歼辽西廖兵团主力之一,打沈阳,血战敌重要防区铁西,为解放沈阳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1月编为39军。天津战役中率先攻入市区,之后南下,因为战功显赫,成为全军有名的王牌军。

王牌军 十二、东野40军

司令员:程世才,后曹克林、韩先楚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三纵 (军) 是支优秀纵队,在名将韩先楚率下,打不少好仗,被敌廖耀湘称为旋风部队,先在南满顽强坚持战斗,在东此危局之时,取得四保临江的胜利,从此扭转东北战局,美名扬天下,秋季攻势中采用掏心战术,急行军120公里,奔袭威远堡,全歼116师。冬季攻势中配合兄弟部队,歼新五军。1948年3月三纵(军)为主攻,克四平,辽沈战役中三纵(军)是打锦卅五把尖刀之一,以顽强战斗精神,攻克绵卅城外配水池和亮马山,破锦卅城,为解放锦卅做出重要贡献。在辽西战中表现最出色,机智勇猛穿插,斩敌新三军数段歼之,果断向敌纵深攻击,连续摧毁敌新一军、新三军和廖兵团部,使敌指挥瘫痪,为歼国军五大主力新一军,辽西会战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1月编为40军参加了天津战役和海南岛之战。

王牌军 十三、东野41军

司令员:吴克华,后胡奇才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四纵(军)是另一支坚持南满的英雄部队,四保临江同样美名扬天下,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出自该部,其纵(军)能征善战与其有位能征善战胡奇才分不开,在解放战争初期4纵(军)作战素质是很差,一个纵队(军)对新六军一个团吃败仗,司令员吴克华因此下岗,胡奇才任司令员,先在鞍山、海战中快速肃清鞍山外围之敌,大胆穿插,全歼鞍山之敌,断而一口气连下营口、大石桥,直逼海城,迫海城敌起义。在新开岭之战中,一举全歼敌美械千里驹之称的25师,并开东北野战军全歼敌一整师的先例,止住我东北战场连败的颓势,其义十分重大。做为主力取得4保临江胜利后,参加了1947年的夏季攻势,克重镇梅口河,又克东丰、海龙扫除了我军南北联络的障碍。四纵(军)在辽沈战役中,顽强表现面,对敌强大兵团丛集冲锋,浴血奋战六昼夜,硬是守住塔山防线,为辽沈战役做出臣大贡献。1948年编41军,北平和平解放后,担任北平戒备任务,之后南下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各野战部队的兵团\纵队\军是什么战斗序列

解放战争初期各个地区野战军,根据自己的兵力建立以“纵队”为单位的部队。基本上每个部队,都是1纵。2纵,3纵,5纵。。。。纵队辖下旅,旅下面是团。

解放战争后期野战军统一排序,建立“兵团”,1个兵团包括3个军,1个军包括3个团。

一野(西北)1兵团,2兵团 二野(中原)3兵团,4兵团,5兵团

三野(华东)7-10兵团 四野(东北)12-15兵团

华北部队 181920兵团 起义部队21,22兵团

1945年9~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八路军山东军区第6师、第5师2个团及另4个独立团共1万余人,分批进入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庄河、营口地区,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第3纵队,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解放区等任务。1946年2月,第2、第3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后胡奇才),彭嘉庆任政治委员(后莫文骅),胡奇才任副司令员(后韩先楚),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国任参谋长(后宁贤文、李福泽)。第2纵队第1、第2支队及第3纵队依次改编为第10、第11、第12旅,共23万余人。7月各旅改称师。纵队成立后,参加本溪保卫战和鞍海战役,促使国民党军第60军第184师起义。10~11月进行新开岭战役,全歼国民党军精锐第52军第25师8900余人,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1个纵队在一次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1个整师的先例。12月~1947年4月,参加四保临江作战,第4纵队主要担负外线出击任务,同第3纵队一起保卫了南满解放区。随后参加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归东北野战军建制。3~8月进行新式整军和练兵。9~11月参加辽沈战役,与第11纵队等部扼守塔山、白台山,阻击国民党军“东进兵团”由锦西(今葫芦岛市)向锦州增援,苦战六昼夜,打退了有海、空军支援的国民党军9个师的轮番进攻,保证了野战军主力攻锦作战的胜利。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第10师第28团、第12师第36团、纵队炮兵团分别荣获“塔山英雄团”、“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威震敌胆炮团”称号。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仍属东北野战军领导。吴克华任军长,莫文骅任政治委员(后欧阳文),胡奇才任副军长(后温玉成),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后孔石泉)兼政治部主任(后李丙令),李福泽任参谋长。所辖第10、第11、第12师及新调入的独立第2师依次改称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师,全军共64万余人。改编后,在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编成内进入山海关,参加平津战役。12月,会同华北军区部队先后解放康庄、怀来、张家口等地,切断华北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西退绥远(今属内蒙古)的道路。1949年1月,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后,担负北平市的警备及对国民党军第104军第209师的改编任务。3月25日,4个团参加受阅部队,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的检阅。4月,第41军由北平南下。5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建制,于河南省新乡市收编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军第40军17万余人。8月第14兵团部准备改建空军领导机构,第41军改归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9~10月配属第12兵团,编入进军华南的中路军,在衡宝战役中担负正面突击任务,与兄弟部队共同歼灭国民党军第7军军部及4个精锐师。11~12月,归第四野战军直接指挥参加广西战役。1950年2月,第41军改归第15兵团建制,进至广东省惠阳、黄岗、淡水、高要等地执行剿匪作战任务,肃清了匪患,并先后解放南澳岛、南鹏岛。1951年1月,进驻潮汕地区担负海防任务。

胡奇才为什么在新开岭打了胜仗反而从四纵正职降为副职?

1、当时吴克华由辽东军区重回四纵。

原4纵司令员吴克华(1946年5月调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7年9月调回4纵任司令员。一个纵队不能有两个司令员,所以胡奇才(1946年6月~1947年9月任4纵司令员)又改任副司令员。

2、胡奇才改任副司令后,还找了陈云

胡奇才问,我怎么打了胜仗反而降级了?陈说干部多不好安排,只能这样,多理解吧。

另外,胡奇才的出身可能是个问题,他是张的红四方面军出身,干部不好安排时,红四的自然是要靠边站站了。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主要战役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主要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纵队的大体编制是什么、辽沈战役四十一军参加了那些战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87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