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别矿物和岩石,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区别

怎样区别矿物和岩石,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区别,第1张

闪长玢岩斑晶主要是斜长石(中长石为主),角闪石,有时可见黑云母、辉石,石英,属于闪长岩类;花岗斑岩属于花岗岩类,斑晶主要是石英、碱性长石和少量斜长石,暗色矿物较少,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这是它们的主要的区别。建议你不要这样死记硬背,学会理解,它们二者根本上讲属于不同的类别,闪长岩类相较于花岗岩类而言,石英的含量明显是低于花岗岩类的,在QAP图中明显属于不同的区段,大的方向定了,再去区别斑晶成分的区别,有立体感。

斑岩型金矿是指形成工业矿床时,矿体定位于次火山岩体或超浅成侵入相的岩体中(孙培基等,1996)。斑岩型金矿的概念一直在演变,其范围有不断拓宽的趋势。这是因为斑岩型矿床的矿种,经历了由铜矿拓宽到钼矿、钨矿、锡矿、铅锌矿、铀矿和金矿等的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因为对斑岩型矿床的认识在不断加深的结果。虽然斑岩矿床与具有“斑状结构”的岩体相关性最强,但是并不总是与具有“斑状结构”的岩体有关,基于上述存在的客观现实,一些学者在工作实践中已抛弃“斑岩矿床”这一习称,而改称“斑岩型矿床”,强调的是与小岩体有关,矿体主要产于其中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而淡化了相关岩体必须是“斑状结构”的框框,对金矿而言尤其如此(李颖等,1999)。

一、内容概述

“斑岩铜矿”一词最早源于1904年Ransome对美国亚利桑那州斑岩铜矿带的研究,原意是指产于强烈绢云母和石英化长英质斑状侵入岩中的细脉浸染型铜矿床。斑岩铜矿以规模大、品位相对较低(一般小于1%)、矿体形成深度相对较浅(一般不深于3~4km)、含有金属矿物的斑岩铜矿脉为主要特征,外围可能含有矽卡岩置换碳酸盐岩等高中温硫化物热液系统(Sillitoe,2010)。斑岩铜矿是与侵入岩有关金属矿床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具有密切时空分布关系(Misra,2000)。斑岩铜矿形成于板块俯冲带的上盘和陆内造山带,一般发育于洋-陆(洋-洋)俯冲和陆-陆碰撞有关的汇聚板块边缘的大陆弧环境(Misra,2000),也可形成于陆内环境的走滑断裂带(Hou et al,2003),总体环境为碰撞挤压环境,但成矿主要形成于挤压背景下的拉张环境(芮宗瑶等,2004)。Cooke et al(2005)通过对世界主要斑岩铜矿带成矿背景的综合研究,发现大洋板片的低角度俯冲非常有利于挤压背景的形成。此外,断裂和断裂交汇处也是斑岩铜矿形成的有利构造部位。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石英内核-钾化带(黑云母-钾长石带)-似千枚岩化带(绢云母-石英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并且斑岩铜矿中富矿体的形成是多期岩浆活动相互叠加的结果(Patrick,2010;Vry,2010)。金属硫化物矿化在斑岩体及围岩中从内向外呈浸染-浸染+微细脉-浸染+细脉-细脉状产出。

斑岩铜矿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与中酸性钙碱性系列浅成侵入体有关(Cook et al,2005),化学成分以富K为特征,通常K2O>Na2O,87Sr/86Sr较小,一般为0703~0706,少数可到0709(芮宗瑶等,2006)。侵入岩岩性变化于石英闪长岩 花岗岩之间。其中,岛弧环境的含矿斑岩通常属于典型钙碱性系列,岩性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少数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Misra,2000);而陆缘弧环境的含矿斑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少量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性以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为主(Singer,2005)。一般与SiO2和K2O/Na2O比值较低的闪长岩类岩体有关的斑岩铜矿富含金,而与SiO2和K2O/Na2O比值较高的花岗岩类岩体有关的斑岩铜矿床富含钼(Singer et al,2005a)。不同类型围岩的斑岩铜矿的成矿元素明显不同,花岗岩、正长岩和流纹岩中出现斑岩铜钼矿床的概率明显大于斑岩铜金矿床(Singer et al,2005 b)。含矿侵入岩体及围岩均遭受到普遍和强烈的断裂与破碎作用,含矿斑岩侵入体及其附近常具有含矿的隐爆角砾岩。

对含矿斑岩的起源研究较早,俯冲洋壳或残留洋壳的部分熔融,加厚下地壳或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以及板片熔体交代上地幔的部分熔融等模式,均被用来解释含矿斑岩的成因,但众多研究成果都强调下地壳或者上地幔对岩浆成因的贡献。最近的研究表明,除少数具有埃达克质亲和性钙碱性岩浆为年轻大洋板片直接熔融的产物外(Defant et a1,1990),绝大多数的钙碱性岩浆都是板片释放流体交代楔形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斑岩铜矿各蚀变带的形成,与岩浆的上侵、成矿物质的沉淀是同步的。Lowelli et al(1973)的研究基本建立了弧环境斑岩铜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的一般性框架。依据矿物组合,常可将斑岩铜矿床蚀变分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泥化及青磐岩化四种类型。Cox和Singer(1986)根据美国、智利、加拿大等地的超大型斑岩铜矿特征,总结出斑岩铜矿的描述性模式。Sillitoe et al(1984,2010)基于对太平洋西南岛弧环境的48个斑岩铜矿的研究提出了斑岩铜矿系统模型。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一)智利艾尔特尼恩特(El Teniente)斑岩铜钼矿床

智利艾尔特尼恩特斑岩铜钼矿床位于首都圣地亚哥以南约100km,属于太平洋东部安第斯山成矿带东部的超大型铜钼矿床。矿区内出露岩层有中、新生代的各种火山岩、沉积岩和侵入岩,最老的地层是三叠系。El Teniente矿区岩浆岩以角砾成分复杂的岩筒为特征,矿体分布于岩筒周围,最大宽度约600m。矿区发育一系列钙碱性酸性至中性侵入岩,岩性为英云闪长岩、闪长岩,晚期侵入岩为英安岩和安粗质玢岩(Maksaev et al,2004)。El Teniente赋矿围岩为Farellones组安山质杂岩(安山玢岩、辉长岩、闪长玢岩和安山岩脉、黑云母角砾岩)。由于英云闪长岩、英安斑岩两种含矿岩体的侵入,发生了强烈的蚀变和矿化,形成了巨大的铜矿床(Cannll et al,2005)。矿体呈网脉状分布,矿化带呈北西走向,平行英安斑岩分布,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少量的磁铁矿、硅砷铜矿。大约80%的矿化作用发生在安山岩中,20%发生在石英闪长岩和英安斑岩中。矿体由内向外依次出现斑铜矿、黄铜矿和黄铁矿分带现象(Cannll et al,2005)。除原生矿化作用外,还发育有后期的次生淋滤作用,因而矿体可以分成上部淋滤带和氧化矿石带,中部次生富集带以及下部原生硫化矿石带。通过整合侵入岩的年龄和系统的矿床研究,认为El Teniente矿床与侵入岩密切相关,存在着3个演化阶段(图1)(Skewes et al,2007)。

图1 智利El Teniente矿床演化示意图

(据Skewes et al,2007)

该矿床主要特点是:①英云闪长岩、英安斑岩侵入岩与大量的岩墙、角砾岩筒同时存在;②矿体呈网脉状分布,矿化带平行英安斑岩分布,围岩蚀变有钾化带、钾化-青磐岩化过渡带和青磐岩化带;③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少量的磁铁矿、硅砷铜矿。

(二)印度尼西亚格拉斯贝格(Grasberg)斑岩铜金矿床

格拉斯贝格斑岩Cu-Au矿床位于新几内亚岛,成矿时代为晚中新世—上新世,属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岛弧区,位于Mapenduma背斜北翼(图2)。控制矿床的断裂呈北西走向,为高角度断裂,形成于格拉斯贝格杂岩体,断裂交汇处发现大量的角砾。该矿床石英和磁铁矿之间交代作用强烈,存在网脉状和浸染状两种矿化类型。主要金属矿物包括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蓝辉铜矿等,金为自然金,其成色与铜呈正相关关系,常呈包裹体产于黄铜矿和石英中,含金向下增加,至少到1300m深度。围岩蚀变十分普遍,并且与网脉状矿化同时发育,主要有钾化、磁铁矿化、阳起石化和绢云母化(Paterson et al,2005)。

图2 印度尼西亚格拉斯贝格区域地质图

(据Polland et al,2002)

围岩蚀变带分为内外两个带,内带形成钾化,矿物组合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金红石等,外带矿物组合为绢云母、黄铁矿和硬石膏等。同位素和包裹体研究显示,基性岩浆侵位在深部岩浆房时导致流体循环和蚀变,基性岩浆提供流体、金属元素和硫成矿系统,是形成巨量金属堆积的主要原因(Pollard et al,2005)。

该矿床主要特点是:①矿床位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岛弧区,与东艾茨伯格(Ertsberg east)矽卡岩铜金矿床伴生;②一系列钙碱性至中酸性侵入岩与角砾岩筒、断层同时生成是有利的成矿环境,矿床被呈北西走向的高角度断裂控制;③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磁铁矿化、阳起石化和绢云母化,呈现内、外分带现象,存在网脉状和浸染状两种矿化类型;④主要金属矿物包括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赤铁矿、蓝辉铜矿等。

三、资料来源

毛景文,张作衡,王义天等2012国外主要矿床类型、特点及找矿勘查北京:地质出版社,189~233

芮宗瑶,张洪涛,陈仁义等2006斑岩铜矿研究中若干问题探讨矿床地质,25:119~128

施俊法,唐金荣,周平等2009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北京:地质出版社,266~275

Cannell J,Cooke D R,Walshe J L et al2005Geology,mineralization,alteration,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El Teniente porphyry Cu⁃Mo depositEconomic Geology,100:979~1003

Cooke D R,Hollings P,Walshe J L2005Giant porphyry deposits:Characteristics,distrubution and tectonic controlsEconomic Geology,100:801~818

Hou A Q,Ma H W,Zaw K et al2003The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Product of largescale strike⁃slip faulting in Eastern TibetEconomic Geology,98:125~145

Misra K C2000Understanding Mineral DepositsUSA: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353~413

Patrick B R,Marco T E2010The Bingham canyon porphyry Cu⁃Mo⁃Au depositIsequence of intrusions,vein formation,and sulfide depositionEconomic Geology,105(1):43~68

Richards J P2005Cumulative factors in the generation of giant calcalkaline porphyry Cu depositsIn:Porter T M,edSuper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s:A global perspective,PGC Publisihng,Adelaide7~25

Sillitoe R H2010Porphyry copper systems:An invited paperEconomic Geology,105(1):3~41

Singer D A,Berger V I,Menzie W D et al2005aPorphyry copper deposit densityEconomic Geology,100(3):491~514

Singer D A,Berger V I,Moring B C2005b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of the world:Database,map,and grade and tonnage ModelsUSGeological Survey Open⁃file Report,1060

Vry V H,Wilkinson J J,Seguel J et al2010Multistage intrusion,brecciation,and veining at El teniente,Chile:Evolution of a nested porphyry systemEconomic Geology,105(1):119~153

1矿区地质特征

多宝山铜矿床位于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大兴安岭隆起带与松辽沉降带的衔接部位,兴安褶皱带东北部,成矿区带属于中亚-蒙古斑岩铜矿带东部的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刘军等,2010;朱训等,1999)。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呈北西向展布,多宝山铜(钼)矿是区内最大的铜矿床,除此之外,还发育有铜山大型斑岩型铜钼矿、争光大型岩金矿及小多宝山、孤山、鸡冠山、榛子山等一批中小型铜钼钨金矿床(图3-1)。

图3-1 多宝山斑岩铜矿区域地质图

(据刘军等,2010)

1—白垩系九峰山组;2—泥盆系霍龙门组、泥鳅河组;3—志留系八十里小河组、黄花沟组;4—上奥陶统爱辉组、裸河组;5—中奥陶统多宝山组、铜山组;6—燕山期花岗岩类;7—华力西期花岗岩类;8—加里东期花岗岩类;9—地质界线;10—断层;11—大型矿床;12—小型矿床/矿点

2矿体特征

多宝山铜(钼)矿为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产在海西期片理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内,矿床所赋存矿体数量较多,形态复杂,呈雁行排列(图3-2)。斑岩体的围岩蚀变发育在空间上呈环带状,蚀变中心为硅化斑岩,向外依次发育钾长石化带、黑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绢云母化带和黑云母化带中,多数矿体呈透镜状和条带状沿北西向片理化带分布,矿体长上千米,宽数十米至数百米,最大的X号矿体控制延深达1000km。

经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矿石主要结构有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以细粒为主,中粗粒次之,其他包括斑状结构、交代结构、变晶结构和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可见块状、条带状和角砾状构造;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脉石矿物含量约为90%,以石英、绢云母、蛇纹石、绿泥石和碳酸盐为主,其次为绿帘石、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等。

3成因模式

多宝山铜矿床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同时受到构造和区域地层的影响。在岩体控矿方面,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体的侵位显著,经过多期次的热液活动叠加,矿化与蚀变规模较大,斑岩体上盘的铜矿体规模、品位都要优于下盘的已知矿体,如果在花岗闪长岩内有后期的斑岩侵入,则对成矿更为有利(赵元艺等,2011;刘军等,2010;王喜臣等,2007;武广等,2009)。

在构造控矿方面,矿体分布与北西向弧形片理化构造带关系非常密切,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强片理化带叠加在区域含铜矿化带上时常常富集成矿体(图3-3)(王喜臣等,2007)。空间上,矿体环绕斑岩体分布,赋存于内、外接触带,主矿体产于外接触带,向下延伸于岩体内部,厚大矿段多距顶部地层较近,即近内接触带。

图3-2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地质简图

(据刘军等,2010)

1—多宝山组;2—铜山组;3—英云闪长岩;4—石英闪长岩体;5—花岗闪长斑岩;6—花岗闪长岩;7—断裂;8—岩性界线;9—铜矿体;10—矿带编号

在地层控矿方面,矿田内已知矿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和志留系。主要赋矿地层为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它是一套由安山岩和中酸性凝灰岩组成的火山岩系(赵元艺等,2011)。多宝山组平均含铜质量分数为130×10-6,明显高于矿田内其他地层的含铜量,是矿田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2年,对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矿区露天矿床剥离的特点,在矿区主采坑内测制了两条剖面,共采集标本18块(表3-1)。其中剖面一位于305勘探线附近,剖面起点位于主采坑的西侧,长度为7182m,采集标本11块,岩性为青磐岩化安山岩、黄铁矿化花岗岩、绿泥石化花岗闪长岩、绿泥石化片理化安山岩、蚀变花岗岩、蚀变花岗闪长岩、黄铁矿黄铜矿石、辉石安山岩、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剖面二位于307勘探线附近,剖面起点位于主采坑内,长度为4471m,采集标本7块,岩性为含黄铜矿辉钼矿石、绿泥石化钾长花岗岩、粉砂质凝灰岩、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安山岩和孔雀石化硅化花岗闪长岩。矿石与岩石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以化学分析结果圈定。本次标本采集均在剖面上进行,对矿体和围岩均采集了标本,较全面地覆盖了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围岩、矿体及蚀变等岩石类型。

图3-3 多宝山矿床热液活动模式

(据赵元艺等,1995)

1—中奥陶统铜山组;2—中奥陶统多宝山组;3—上奥陶统;4—强硅化;5—钾化;6—绿泥石化;7—青盤岩化;8—绿泥石绢云母化;9—青盤岩化绢云母化;10—绢云母化;11—花岗闪长斑岩;12—花岗闪长岩;13—铜平均含量;14—热液流动方向

表3-1 多宝山斑岩铜矿采集标本

注:表中Cu1-B代表多宝山铜矿标本,Cu1-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Cu1-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Cu1-B01

青磐岩化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呈半自形—他形,长柱状。斜长石,部分绿帘石化,粒径05~3m m,含量15%~20%。角闪石,黑色,部分绿泥石化,含量3%~5%。基质为隐晶质,灰绿色,含量约80%。主要蚀变矿物为绿帘石和绿泥石,绿帘石交代长石,绿泥石主要交代角闪石。偶见碳酸盐化方解石颗粒,滴稀盐酸起泡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2

黄铁矿化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半自形—他形。长石,白—乳白色,粒径1~5mm,含量约65%。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粒径1~2mm,含量约30%。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黄—黄白色,金属光泽,偶见他形微细粒黄铜矿化,含量2%~3%。可见石英细脉和方解石细脉。石英细脉多伴有金属硫化物;方解石脉不含矿,切穿石英细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3

绿泥石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浅灰—浅肉红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钾长石,肉红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3~5mm,含量约30%。斜长石,白—乳白色,半自形,长柱状,粒径3~4mm,含量25%~30%。石英,无色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3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多蚀变为深绿色绿泥石,含量约10%。岩石裂隙面上可见星点状分布的黄铁矿化和微弱黄铜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4

绿泥石化片理化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隐晶质结构,片理化构造。全岩结构较均一,主要矿物成分可见有绿泥石和斜长石。矿物颗粒细小,肉眼较难辨别矿物种类及含量。绿泥石沿片理分布,呈微弱片理化构造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5

蚀变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绿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他形,长柱状,含量约30%。斜长石,白—乳白色,半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含量25%~30%,部分蚀变为绿帘石。石英,无色透明,半自形—他形,浑圆粒状,粒径1~3mm,含量约30%。硅化石英细脉中不均匀分布有黄铁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6

蚀变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绿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斜长石,白色乳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含量约40%,粒径3~6mm,部分被绿帘石交代。钾长石,浅肉红色,半自形—他形,粒径2~4mm,含量约10%。石英,无色透明,浑圆粒状,粒径1~2mm,含量约30%。暗色矿物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但多已蚀变成绿泥石,含量15%~20%。岩石中发育微细裂隙,沿裂隙充填有黄铜矿化,伴生有黄铁矿化,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7

黄铁矿黄铜矿石。矿石呈灰绿色—灰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主体岩性为绿泥石化弱片理化安山岩。矿石矿物为黄铜矿,亮**,金属光泽,微细他形粒状,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3%~4%。另见少量黄铁矿,黄—黄白色,微细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1%~2%。黄铜矿化、黄铁矿化与方解石脉密切共生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8

辉石安山岩。岩石呈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矿物成分有两种斜长石和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白色浅绿色,长柱状,含量10%~20%,明显绿帘石化。辉石,黑褐色,粒状,粒径2~5mm,长者可达10mm。角闪石,黑色,针状。基质为细粒隐晶质,矿物颗粒细小,肉眼难以分辨。岩石解理面上发育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呈微细粒结构,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9

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中细粒花岗结构,角砾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长石,白—乳白色,半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40%。石英,无色透明,浑圆粒状,粒径1~2mm,含量约3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他形粒状,含量10%~15%。岩石中可见安山岩捕虏体(角砾),灰—灰黑色,棱角状、不规则状,大小2cm×(5~8)cm。发育星散状微细粒的黄铁矿和黄铜矿,不进入安山岩角砾中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0

二云母花岗岩。岩石呈浅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次为钾长石和云母。斜长石,白—乳白色,半透明,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2~4mm,含量约60%。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2mm,含量约20%。钾长石,肉红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5%。黑云母,黑—褐黑色,片状,半自形,含量约10%,片径2~4mm。白云母,白色,玻璃光泽—丝绢光泽,片状,片径2~5mm,最大可见5mm×10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1

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岩石呈浅肉红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其次为斜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黑云母。钾长石,肉红色,粒状,粒径3~5mm,含量约50%。斜长石,白—乳白色,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4mm,含量约5%。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30%。黑云母,黑—褐黑色,片状,片径2~5mm,含量约1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2

含黄铜矿辉钼矿石。矿石呈浅灰绿色,半自形粒状结构,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次为黄铜矿。辉铜矿,铅灰色,金属光泽,半自形—他形微细粒状,含量约5%。黄铜矿,亮**,金属光泽,他形微细粒结构,含量约1%。可见微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和少量方解石,含量>90%。蛇纹石,浅灰绿色,蜡脂光泽,硬度低于小刀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3

绿泥石化钾长花岗岩。岩石呈灰绿—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和斜长石。钾长石,肉红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5mm,含量约50%。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径1~2mm,条带状,条带中发育黄铜矿化,含量约20%。斜长石,白—浅灰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2~4mm,含量约10%。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多已绿泥石化,含量约1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4

粉砂质凝灰岩。岩石呈灰绿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细粉砂-火山灰。岩石中发育细小方解石脉和绿泥石细脉。绿泥石脉中发育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并见有微细粒状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5

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安山岩。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主要为长石、辉石和角闪石。长石,含量25%~30%。浅灰绿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2~4mm,发生绿帘石化。辉石和角闪石均已绿泥石化。基质为隐晶质。岩石中发育石英绿帘石脉,脉中发育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细脉,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2%~3%。偶见细粒辉钼矿小团窝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6

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蚀变岩。岩石呈灰绿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标本部分为花岗岩成分(石英、长石、黑云母),部分蚀变为安山岩成分(辉石、角闪石、斜长石),斑状结构。角闪石、辉石均已绿泥石化,斜长石绿帘石化。基质成分为安山岩,隐晶质。岩石中发育硅化石英脉和碳酸盐化方解石细脉。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黄白色,半自形—他形微细粒结构,浸染状分布,含量约8%,伴生有少量他形微细粒黄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7

孔雀石化硅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长石和石英,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蚀变矿物为绿泥石,次生矿物为孔雀石和褐铁矿。长石,白—灰白色,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2~4mm,含量约40%。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结构,油脂光泽,大小2mm,含量约30%。角闪石和黑云母颗粒细小,多已蚀变为绿泥石,呈丝状、细脉状充填于石英与斜长石矿物晶粒间,含量约10%。黄铁矿,黄—黄白色,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3mm,最大可见4mm,氧化后为褐铁矿,含量约5%。孔雀石,翠绿色,放射状、细脉浸染状,含量约10%。标本已达工业品位要求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8

孔雀石化硅化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色,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长石和石英,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蚀变矿物为绿泥石,次生矿物为孔雀石和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特征描述

Cu1-b01

灰绿色安山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70%)、绿泥石(Chl,约20%,主要由角闪石蚀变所致)和少量石英。斑晶为斜长石,呈长柱状,部分为绿帘石交代,粒径约05~1mm。角闪石,斑晶呈板片状,主要蚀变成绿泥石,粒径05~1mm,基质为隐晶质。斜长石,发育聚片双晶。绿泥石,单斜晶系,具弱多色性,Ⅰ级灰白干涉色,具“柏林蓝”或“铁锈色”异常干涉色,呈平行或近平行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5

细粒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Se,约40%)、石英(Qz,约30%)和斜长石(Pl,约15%)。斑晶为斜长石,斜长石发生强烈的绢云母化作用,矿物均已定向拉长,由于蚀变较强,矿物边界模糊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6

绿泥石化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绿泥石(Chl,约40%)、长石(Pl+Kfs,约30%)、石英(Qz,约15%)、绢云母(Se,约5%)和绿帘石(Ep,约5%)。斑晶为斜长石和钾长石,颗粒粒径02~05mm,发生明显的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交代作用。石英,呈他形粒状,粒径约02mm。绿泥石,具“柏林蓝”或“铁锈色”异常干涉色。绿帘石,多色性明显,正高—正极高突起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07

绿泥石化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绿泥石(Chl,约25%)、石英(Qz,约15%)和单斜辉石(Cpx,约5%)。斑晶为斜长石,颗粒粒径05~1mm。石英,他形粒状,粒径约01mm。单斜辉石,无多色性,干涉色较高,短柱状,正高突起,有两组近直角的裂纹,消光角为30º(<40º)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2

碳酸盐化花岗闪长岩。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石英(Qz,约30%)和方解石(Cal,约15%)。斜长石,呈长柱状,颗粒粒径05~1mm。石英,他形粒状,粒径02~05mm。方解石胶结生长在石英与长石之间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3

辉长岩。辉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斜方辉石(Opx,约40%)。辉石与斜长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他形粒状,辉石颗粒粒径约1mm,斜长石粒径约1mm。斜方辉石,短柱状,两组解理,正高突起,糙面显著,平行消光与对称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5

绿帘石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绿帘石(Ep,约65%)和方解石(Cal,约30%)。斑晶为绿帘石,原矿物为斜长石,后期被交代为绿帘石,仍保留了斜长石的晶形,颗粒粒径05~2mm。方解石粒径约05m m。绿帘石,单斜晶系,多色性明显,正高—正极高突起,干涉色Ⅱ级蓝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6

构造角砾岩。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20%)、绢云母(Se,约60%)和少量石英(Qz)。角砾为花岗闪长岩、安山岩等,大小不一,呈棱角状—次圆状,岩溶胶结,基质为隐晶质,长石发生了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作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b18

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50%)、石英(Qz,约30%)、黑云母(Bt,约10%)和绿泥石(Chl,约5%)。斑晶为斜长石,呈板状,粒径1~2mm。石英,他形,粒径约01mm,基质为隐晶质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g15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及赤铁矿,少量褐铁矿及铜蓝等。黄铜矿(Ccp)含量约4%,呈他形粒状结构,沿磁铁矿颗粒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被晚期铜蓝沿边缘及裂隙交代呈镶边结构,粒径0002~20mm。磁铁矿(Mag)含量约1%,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01~02mm。赤铁矿(Hem)少量,沿磁铁矿颗粒边缘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褐铁矿(Lm)少量,沿黄铜矿颗粒裂隙交代呈脉状—网脉状结构。偶见铜蓝(Cv)呈不规则粒状结构沿黄铜矿颗粒边缘交代分布

矿物生成顺序: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铜蓝-褐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1-g16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少量闪锌矿等。黄铁矿(Py)含量约10%,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铜矿、磁黄铁矿及闪锌矿沿其裂隙及边缘交代,局部交代强烈呈骸晶结构,颗粒粒径001~06mm。黄铜矿(Ccp)含量约5%,呈他形粒状结构,沿黄铁矿颗粒裂隙及边缘交代呈尖角状结构或细脉状结构,粒径0002~02mm。闪锌矿(Sp)少量,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分布,沿黄铁矿颗粒边缘及裂隙交代呈尖角状结构,与黄铜矿呈共结边结构共生,粒径001~003mm。偶见磁黄铁矿(Po),呈不规则粒状与黄铜矿共生,粒径约002mm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以上就是关于怎样区别矿物和岩石,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怎样区别矿物和岩石,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区别、斑岩型金矿、斑岩型铜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918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