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是什么组成的

眼镜是什么组成的,第1张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

1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6mm。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

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

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2 眼内腔和内容物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屈光介质。

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

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3 视神经、视路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受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4 眼附属器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两睑相联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

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

眼外肌共有6条,司眼球的运动。4条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2条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呈稍向内,向上倾斜,四边锥形的骨窝,其口向前,尖朝后,有上下内外四壁。成人眶深4~5cm。眶内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经、泪腺和筋膜外,各组织之间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

人类可能早在千年前就发现了使用透明水晶或宝石磨制成的「透镜」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但是真正将透镜嵌入镜架做成「眼镜」,据说是在13世纪末叶时,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欧洲。有人说是中国一位不知名的工艺匠所发明的;有人说是中世纪意大利多斯加尼的一个位尚-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也有人说是十三世纪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所发明的。在西元1260年,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中国老人家戴著眼镜看小字的景象。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而且当时的眼镜造价不斐,也因此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而在欧洲,眼镜是十三世纪末,在意大利发明的,当时的威尼斯与纽伦堡就以制造高透明镜片闻名欧洲,不过,当时的眼镜只能说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至于古代近视问题,(近视在古代被称为“短视”此来源>

VR眼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头戴式显示设备-主机系统-追踪系统-控制器。

VR眼镜的主要配置就是两片透镜。VR透镜属于成像光学设计,透镜表面设计有平凸(非球面)、双凸和凹凸效果,透镜边缘薄,中心厚。凸透镜能修正晶状体的光源的角度,使其重新被人眼读取,达到增大视角、将画面放大、增强立体效果的作用,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VR眼镜结构介绍:

头显设备(HMD):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俗称虚拟现实眼镜,它是一种硬件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

主机系统:主机系统是指为HMD提供各种功能保证的设备,比如智能手机、PC等。主机系统决定了HMD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

目前的VR、AR厂商也非常乐于与主机系统厂商合作,比如Oculus与PC品牌厂商合作推出的“Ready PC Program”项目、华硕和Alienware的几款高端PC产品已经获得了Oculus的认证,可全面支持Oculus Rift。

1、看眼距

眼距不同的女生在选择镜框的时候也会出现差异,一般情况下女生的眼距如果过窄,可以选择横梁比较窄的眼睛进行缓解。因为如果眼距过窄,选择横梁比较宽,不仅佩戴的时候特别不方便,而且会显得整个人气质突兀,放大自己的缺点,让眼距看起来更宽,脸显得更大,更方更圆。

2、看鼻子

鼻子高度对于镜框的挑选影响也是很大,鼻子的长短高低都会影响到镜框,如果女生选择不同的镜框,总体呈现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建议鼻子比较短的女生可以选择横梁比较高的镜框,不仅从视觉上可以拉长鼻子的曲线,让自己面部比例更加的和谐,而且佩戴起来也是非常舒服的。

3、看脸型

最后一点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女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脸型以及自己脸部的比例选择合适的镜框。脸型比较短,尽量选短一点的镜框,因为短一点的镜框才能够让自己的五官看起来更加的协调。脸比较宽,长方形和猫眼更好看,看起来很文艺秀气。

眼镜结构:

1、镜框:装配的镜片位置,用于固定镜片,它直接影响到镜片的切割和眼镜的外形。

2、鼻梁:连接左右镜圈或直接与镜片固定连接(无框款式),鼻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置于鼻子上,另一种通过托叶支撑于鼻子。

3、鼻托:主要由托叶梗,托叶箱和托叶组成。其中托叶直接与鼻子接触。有些款式托叶和镜框相连。

4、桩头:镜圈和镜脚的连接处,一般呈弯形。

5、镜脚:钩架在耳朵上,可以活动的,与桩头相连,起着固定镜圈作用。

6、铰链:连接桩头和镜脚的一个关节。

7、锁紧块:旋紧螺丝,把镜圈开口两侧的锁紧块紧固,从而固定镜片的作用。

太阳眼镜组合构造,主要包括镜片、镜脚,其特征在于,两镜脚前端连接一弧形横杆,横杆中部设有支撑镜片的二凸杆,横杆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凸杆,四凸杆均垂直于横杆,且凸杆前端形成一直径大于凸杆直径的端头,端头与横杆间的杆体相对形成一狭窄的颈段。镜片左右两侧对应颈段处各形成一局部凹陷槽。各镜片边缘的局部凹陷槽与凸杆颈段相互嵌合。横杆抵靠镜片后方上部,镜片稍微碰撞不致损坏。本设计简化了镜框,镜片拆换十分简便,且安装牢固。

以上就是关于眼镜是什么组成的全部的内容,包括:眼镜是什么组成的、眼镜片的结构是怎样的、写出VR眼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74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