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和蝈蝈靠什么发出叫声

蝉和蝈蝈靠什么发出叫声,第1张

蝈蝈是靠翅膀的摩擦来发音

蝈蝈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就能发出声音。

雌蝈蝈的翅膀没有发声的构造,不能发音。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1。最好不喂面包虫,大皮虫煮了切开喂其肉不错。

2。要保持肚型喂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放开暴食。

3。要经常用毛笔沾上温水清洁体表和须爪部。

挑选

1,首先看个头,大优于小。京津一带称头号,二号,三号

2,选翅长,翅宽,翅厚者。

3,“项”(也称“桥”)要高,否则叫时膀打不开,打不开则声不好。

4,爪花越大越好。

5,须,爪力求齐全。

6,蓝脸,粉肚,紫膀筋。

7,铁的叫声优于绿的。(三青,草青叫声均差)

8,元宝肚形,体旺寿长。

9,眼睛瞳孔越小越年轻,老则混散。

饲养

1,新脱膀形未定,不可上怀。

2,新脱拉膀初始前,最好冷墩。

3,蝈蝈之间不可搭须试叫。

4,拉膀时的叫,称为“水膀”,叫声定后再上怀。

5,饲料以胡萝卜,青豆(水泡)为主,辅喂玉米虫或面包虫。(黄粉虫)

6,假若想让蝈蝈活得长,晚上温度则不必过高。

7,喂时最好放出来遛一遛,否则趾爪容易僵死。

10月初,新孵出的幼虫最需要精心的照顾,它们一般吃一些涂裹了黄豆粉的胡萝卜,环境温度和日晒量都会影响到蝈蝈将来的颜色和体形。这些幼虫到了11月初,基本上结束蜕变,进入成虫期。简单地说,成年蝈蝈根据颜色、体形,大约分为四个品种:青色的叫做“山青”,在它不动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蜡制品似的鲜艳、清亮;黑色(或深咖啡色)的叫做“铁蝈蝈”;类似枯草颜色的叫做“草白”;另一种纯绿色的叫做“绿蝈蝈”。这些成年蝈蝈基本上属于肉食动物,饲养者可以每天喂它们一些“面包虫”,间或也可以喂一些蔬菜及瓜果,以做到营养均衡。

在冬天喂养蝈蝈,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喂养蝈蝈的环境温度。一般情况下,在高于27--28摄氏度时,蝈蝈就会开始大声鸣叫,但是切忌把养蝈蝈用的葫芦放在暖气上烘烤,并且长时间的鸣叫也会缩短蝈蝈的寿命。当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大约在16摄氏度左右时,蝈蝈就会停止鸣叫,当然,温度也不能太低,0摄氏度以下时就容易造成蝈蝈的死亡。这些冬蝈蝈一般都可以活到第二年的五一前后,不过,也有许多饲养高手能让它们一直活到第二年的8月份左右,这就在于精心地为它们搭配饮食,并且控制好它们生活的环境温度。

另外,不仅喂养冬蝈蝈本身充满乐趣,盛蝈蝈用的葫芦也十分讲究。那些葫芦的外表有着相当复杂的花纹图案,这些花纹并非雕刻而成,是通过模子使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就形成的。在清代也有“官模”、“民模”和“本长”之分。葫芦的构造也非常巧妙,通常在葫芦口内会放置一个盘丝状的铜制线圈,再加上一个有着许多透气孔的盖子,这样一来,蝈蝈在葫芦腹内鸣叫时传出的声音就会更加清脆、优雅。

学名螽斯,短翅鸣螽。

蝈蝈后背长有透明膜状发生薄片。

发声时靠翅膀高速震动摩擦发生片产生声音。

能够发声的昆虫身上都有特殊的发音部位和发音器。蝈蝈是依靠翅膀摩擦发出声音的,它的右翅一般都叠在左翅上面,右翅基部下有一个音锉,左翅的表现刚好在音锉下面,形成尖的摩擦缘。当两翅升起或分开就引起音锉和摩擦缘摩擦而发出声音。那些善鸣的昆虫只有雄虫才有发音器,它们的发声主要是为吸引雌虫向其接近,以便交配。多数善鸣的昆虫都在秋天繁殖交配,所以,秋天虫声特别多。

以上就是关于蝉和蝈蝈靠什么发出叫声全部的内容,包括:蝉和蝈蝈靠什么发出叫声、新蝈蝈如何开叫、蝈蝈一般在什么时候出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843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