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为何急着出嫁十三四岁就“成熟”了

古代女子为何急着出嫁十三四岁就“成熟”了,第1张

其实古代女子的命运都是非常坎坷的,十三四岁就要成亲,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不免唏嘘了一下,这样的年龄可能连身体都没有发育成熟,又怎么能够结婚生孩子呢?当然古代人跟现代人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从史书的记录上来看,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对男女嫁娶有着明文规定。竹简上写着:“男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这段古文的基本意思是:男性二十岁就可以戴冠代表成年,三十岁就要娶妻;而女性十五岁就要订婚,二十岁就要嫁出去了。这个时期只比现在提前了一两年,差距不大。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就突然开始“疯狂”了,据悉当时的霸主齐桓公要求女子14岁就要出嫁,越王勾践规定女子15岁就得嫁人,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周王朝的一位皇帝更是下令:女子12岁就要出嫁!如此“疯狂”的行为又是为何呢?原因其实很现实。

首先,在这些时候,人们的生活动荡不安,并且稍微得个病,或者遇到一些灾害就可能倒下一大片人,通俗点说,就是当时的死亡率非常高。再加上常年的饥荒和战乱,国家就会想办法及时补充人口。而想要快速增长人口,也就只能依靠女人早点生孩子了。

其次,在古代的时候很少会去考虑女性的想法,更多的情况下是倾向于男子的想法,原因非常现实,那就是在当时的社会,男性主导着一切。所以,一些女子即便不同意,也不得不早早就被父母许配给其他人了。再者,古代人的寿命一般也比较短,一般能活过30岁,甚至40岁,那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即便是在太平盛世,也很少有人能够活过60岁的。所以古代女子一般给自己做出的“人生规划”也就是十三四岁就可以嫁人了。这样一来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二来也可以让二老在有生之年享受片刻的天伦之乐了。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政策上的原因,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规定,如果女孩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出嫁的话,就要面临一些惩罚措施,并且还要缴税,而《汉书》中也有相关记载,汉惠帝下旨:“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谁家的女儿到了15岁还不嫁人,就要增收5倍的赋税。这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平时的赋税就已经上交不起来,如果再翻5倍简直就是在谋财害命,所以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十三四岁就出嫁的女孩。

最后,可能还有要多问一下,十三四岁的女孩子肯定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生孩子也肯定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难道这些古代人都不在乎吗?答:是的。相较于女人生孩子的健康与否,他们更关心的是数量问题,可以说,在那个残忍的时代,大多数女性都是没有选择权的。即便有怀揣梦想的女性,也会被现实的浪潮打翻!

《礼记》是孔子编订的,大致反映了以前的社会风俗,其规定是“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即可婚娶,还有秦之前的宽容风尚,没有硬性规定。到了后来,秦汉模式的农业-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就开始干涉个人生活了,女子超过年龄不嫁者,罚。一开始还有男权社会的范儿,到了后来,专制集权压过一切,干脆连男女都罚。有些王朝又没有规定。这个是不确定的。有规定的王朝估计都是当朝君主的财政、军政压力过大,朝廷要人去背锅当炮灰,总不能让贵族士大夫们去吧?

另外,从古代的经济与社会保障出发,不像现在有福利制度,所以古代中央集权专制的王朝里,一族人虽然不用像春秋战国时那样担心族内人丁不足,抢水、抢地抢女人的时候,打不过其他部落。但是,古代农民市井,为了晚年有保障,必须提早生子,才能多生子,才能有晚年的保障。但实际上,生子过多,财产不多,多子不和,更不要说让他们给古代老人养老了,所以古代民间文学的说唱里多有咒骂子女不孝、反而外人更孝顺的段子。古代王朝为了社会稳定,也以教化万民为题,提倡儒家的忠孝,但仍未从经济与社会保障方面解决问题。因为毕竟是古代封建农业社会,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与明清同期的英国,因为人口不多,人地关系不紧张,人吃羊的圈地运动又尚未出现,英国农民早就勉强过上小康生活了,个个胖乎乎。欧洲二战魔幻文学名作《魔戒》里的霍尔特人的原型,就是那个时期(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农民,生活得逍遥自在。而同期的明清农民,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尤其在康熙一朝彻底解开人头税之后。为什么,康熙要解人头税的束缚,因为康熙年间连年征战,三藩之乱、征沙俄冒险队、征准噶尔汗国、打郑家水师,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这个锅就顺利交给为消去人头税而开心雀跃的百姓们了……

此外,被儒家称之为蛮夷的游牧民族,女子结婚更早,甚至有12岁就出嫁的习惯,目标也很明确,早生孩子生得多……但是游牧民族毕竟比儒家的繁文缛节少,不结婚,最多被族人看成是性格怪异,不会被朝廷惩罚,也不会被族人唾弃。游牧族人女子出嫁早,甚至12岁就出嫁,为的就是生孩子多,部族强大,不被其他部族欺负,还处于中国秦朝之前的社会政治状态之中。

相比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之后再打打仗折腾一下就是工业革命了,西方就进入现代化时期了),可以发现欧洲城市居民逐渐集中,而且结婚年龄普遍低于中东、游牧民族、东欧农业社会与明清封建集权王朝。在现代西方学者分析看来,这无疑促进了欧洲居民财富的集中,解决了之前的人地关系紧张(之前欧洲的人地关系紧张,导致了十字军东征、维京入侵,到处都在死人)。然后喜欢对比现代化之前的中西方社会经济转型差别的汉学家发现,到了明清时代,中国人口激增,人均财富下降,欧洲反而开始走向富足的生活。随着明清负重难返,自然就与现代化进程无缘了。为什么明清不控制人口反而刺激人口增加呢?(加之哥伦布发现北美,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东亚)因为古代的封建中央集权需要人多,人多,则下用匮乏,上以税有多人之米,然只给(ji)一二人,下则乱,若十给其四,则得米者不言,十给其半,则得米者安,若十给其六,则其六可 斗无米可得者,是为下民之内斗,其上之食肉者(春秋语)可以无忧矣。这就是古代君主的智慧,古代一切财政、军政负担 都可以显性、隐性地转锅给傻乎乎生孩子玩的百姓。

然而,造化弄人,明清专制,害人终害己,随着明清民穷国强模式 ,与 西欧民富国强模式遭遇,西方人把灾难强加给了中国,但最终倒霉的还是百姓……

这就是古代社会的状态,早婚、早生子女,则生子女多。在于游牧部族,是为了壮大部落,战胜其他部落立足草原;而在于古代封建专制集权之苛政视角,如《孟子梁惠王》之言,是谓“罔民”。

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了,我还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也就无聊写写。平时还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时至今日,看着习俗流传至今,熙熙攘攘,不知其利已远。欧洲的资本主义国际剥削规则,就建立在这些亚非拉人口数字之上。人失去了人为人的意义,没有对ta的情感描述……剩下的,只是一些用作各种统计的人口数字。那些喷懂历史的、喷懂经济学的志愿者喷子,是一盘很大的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而且是弃子。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女子为何急着出嫁十三四岁就“成熟”了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女子为何急着出嫁十三四岁就“成熟”了、中国古代女子出嫁的年龄是多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48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