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全词,要附带赏析~~

满江红全词,要附带赏析~~,第1张

〖宋词欣赏〗满江红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简介

岳飞(公元1103-1141) 字鹏举,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因反对和议,力主北伐,被奸臣秦桧诬杀。传有《岳武穆集》,今存词三首。

字句浅释

题解:千古英雄,千古绝唱。此词千百年来激汤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特别是民族危难之际,更成为激励人民殊死奋斗的号角与宣言。啸:撮口发出清越的声音。等闲:随便,轻易。悲切:悲痛。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宗、钦宗的政治惨变。山缺:山口。胡虏:对入侵之敌的蔑称,这里指金兵。下文“匈奴”同义。天阙:皇宫前的楼观,代指朝廷。

全词串讲

愤怒得头发竖起冲帽子,靠着栏杆,潇潇风雨刚歇。

抬头远望,仰天长声啸,抒我满腔、壮志豪情激烈。

三十年勋业,至今如尘土;八千里驱驰,伴我者云月。

莫虚度了岁月,等白发爬上少年头时,才枉自悲切。

靖康年间奇耻,还未洗雪;人臣之恨,何时才能了结!

我要驾战车、壮志满怀,踏破敌人的贺兰山缺。

谈笑之间,大破敌军奏凯旋,恨不得啖其肉、喝其血。

等到收复了失地、重整祖国山河,再回来朝拜天阙。

言外之意

声情俱壮,凛凛气节;一腔忠愤,丹心碧血。诵之令人振奋,歌之使人起舞。此词不但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地拥有不可磨灭的崇高地位。

那些把整个身心乃至生命奉献给国家民族的人,人民也会永远记在心中;而那些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奸邪之辈,则将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久前,大陆竟有发噪音者,要取消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真是什么世道出什么人!莫非又有“秦桧”在卖国,秘密和“金人”作交易,又怕“东窗事发”被人民唾弃,也弄个“×桧”来跪着,世世代代挨打?天有眼、人有心,真要卖国,就等着上历史的耻辱柱吧。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杆曲。

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词章,以词风豪迈雄大著称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些“作妩媚语”的作品中,也不乏优秀篇章,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类作品。

这是一首写离人痛苦的词。

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也就是说,主人公本来就因为与情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被风摇动翠竹的声音搅得更加烦乱了。“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环境的静寂,也描绘出主人公在情人走后形只影单,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情景。“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暮春三月,已是落花时节,“不堪”似是伤春,实际上仍是思人,言思念之极,无法忍受;“已觉千山绿”,是说在忧愁苦闷中登山高楼,不知不觉中发现漫山遍野已经“绿”了。这两句承上启下,烘托气氛。闺中人因思念外出人而无精打彩的情景历历在目。“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思念情人,不能见面,于是反复把他的来信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有的,词人把这种生活现象直接用白话写入词中,读来分外亲切。苏轼有一首《沁园春》,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这是说写信人估计收信人会“时时开看”;辛词则直接写收信人把不知读了多少遍的信“从头读”。两位词人描写的角度不同,但意境相,或者是两位巨匠的思路共通,不谋而合;或者是稼轩受东坡的影响。

下片继续写相思之苦。“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阅读远方来信,表达相思之情的字“盈幅”,也就是现在口语说,“写满了纸”,但人却不能见面,那分离的痛苦仍旧不得解脱,终至是满把泪水,湿透罗襟。用“足”字说明离恨绵绵无期,用“掬”夸张地形容泪水之多,皆是传神之笔。以上几句极力渲染情人不能见面的痛苦。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芳草”句很容易使人想起苏轼的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是说异地他乡的“芳草”,并不能使“行客”迷途忘返,言外之意说他终究是要归来的;后句说杨柳的枝条阻碍了视线(因此闺中人极目远望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情人);这就形象地写出她盼望行人归来,望眼欲穿的情景。“最苦是、立尽黄昏月,栏杆曲。”结尾二句夸张地说因为天天等到月下黄昏,倚着栏杆翘首以望,以致把栏杆也压弯了,这当然让人“最苦”的。结尾与上片“倚楼人独”相呼应,照应题目,写尽离愁。

这篇抒写离情别绪而陷于苦闷的词作,无疑是南宋社会动荡中现实生活的反映。祖国南北分裂,无数家庭离散,备受亲人伤离的痛苦。辛弃疾本人也远离故乡,对这种现象也深刻了解,颇有体验,因此在他笔下才出现了这样抒写儿女之情,表达离人痛苦的词章。无须穿凿附会、望文生义地去寻找什么政治寄托,只就真实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来说,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文学价值。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简要评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 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孝宗时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词》录其三首。

满江红秋瑾对比的句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人称鉴湖女侠。她自小酷爱读书,还善于骑马、射箭和武术。她在20岁时嫁给了湘潭富绅之子王廷钧,并随其迁居北京。当八国联军入侵后,秋瑾义愤填膺,立志要冲破家庭的罗网,投身于改造社会的斗争。

柳亚子曾在《吊鉴湖秋女士》中云:“已拚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这是对秋瑾很好的评价,也抒发了人们对这位杰出才女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下面介绍秋瑾的一首满江红,荡气回肠,让人肃然而生敬意。

赏析:

“小住京华”是短暂逗留,终究要离去的意思。唯其如此,才有“早又是,中秋佳节”的感慨。一个“又”字,很传情地透露出词人抑郁与无奈的情绪。“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具体描绘秋天的景色。

写秋必写菊,写菊有两种含义,一是寄托愁苦,李清照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名句。二是状情怀,作者借秋菊临霜雪而不败的风骨,表达傲霜雪、志不夺的性格。这两种含义融为一体,是词人心理的真实表露。

以上就是关于满江红全词,要附带赏析~~全部的内容,包括:满江红全词,要附带赏析~~、满江红古诗赏析、满江红的全词,谢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45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