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老法师:佛为什么特别提出「随喜功德」

净空老法师:佛为什么特别提出「随喜功德」,第1张

净空法师开示:

世间善恶事情太多太多了,佛为什么特别提出「随喜功德」,实在讲这一条意义很深。佛知道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是无量劫累积的,每个众生都有。什么习气?贪、瞋、痴、慢,傲慢、嫉妒,与生带来的习气,不要人教的。你仔细去观察,你观察小孩、婴儿,还不会说话,几个月的婴儿不会说话,两个差不多大的婴儿放在一起,一个婴儿有糖吃,一个没有糖吃,那一个嫉妒心就起来了,谁教他,没人教他。随喜功德就是对治傲慢、嫉妒的,特别是对治嫉妒。嫉妒、傲慢是造罪业,极重的罪业,一念之间转出来,就变成无量的功德。一念之间,转过来就是功德,佛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众生就转不过来,随著烦恼流转生死六道;诸佛菩萨一念之间转过来了,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我们要学著会转,转得很快。转过来之后,人家修积多大的功德,你随喜的功德跟他一般大,决定没有差别。绝对不是说,这个人修积功德,他的功德大,我随喜的功德小,没这回事情,决定是一样大。人家修积真是很辛苦,你一随喜功德跟他一样大,你看你的便宜占了多少。

你懂得这个道理,佛教给我们,我们可以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怎么转法?依照这一部经修学就行了,佛在这个经上讲的,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只要把这三句话做到了,你就转阿弥陀佛无量劫当中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讲,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把弥陀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这才是世界第一等聪明人。我们要修成阿弥陀佛的功德,单靠自己,你要修到哪一劫?在我们这一生短短几十年当中,你只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几十年的修行,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劫的修行,《华严》里面讲的「念劫圆融」,我们是真正可以做得到。所以,诸位不要轻易把这个机会放过,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这一生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

随喜是佛教语,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旧指游览寺院,随人游玩等,出处《忏悔文》。

基本解释

1、[followsuit]∶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呐喊自序》。

2、[visittemples]∶旧指游览寺院。

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唐杜甫《望兜率寺》。

3、[tour]∶随人游玩。

4、随喜其实是一种赞同别人而不嫉妒别人的一种礼仪习惯,即当别人什么做得好的时候,你要赞扬他,从而向他学习,相互鼓励同时使自己也得到提高。

引证解释

1、佛教语,谓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之意。当你没有实际能力去帮助他人时,看到他人获得帮助而随喜的功德是很大的,南朝梁沉约《忏悔文》:弱性蒙心,随喜赞悦。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若敬重三寳,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

2、佛教语,犹言因别人欣喜而欣喜。《西游记》第九四回:此时长老见那国王敬重,无计可施,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

随喜是看到别人行善积德,从内心中感到欢喜,跟“随”着欢“喜”,体现一种物我无间的情怀。随喜最能对治嫉妒心。开始随喜可能只是口头上的,内心不以为然,慢慢就会真的产生一种欢喜。

放生中要念佛给所放生的动物,还可以帮它们皈依三宝,具体可以搜一下放生仪规。回向,可以按悲强说的回向偈说,也可以自己把心里话说给佛菩萨以及护法圣贤听。比如:一些众生今天死里逃生而且结了佛缘,我感到很高兴;所有的功德,希望我的女儿健康成长,福慧双增,希望所有的众生都吉祥如意,得生西方净土,成就佛果。

随喜是看到别人行善积德,从内心中感到欢喜,跟“随”着欢“喜”,体现一种物我无间的情怀。

在普贤菩萨十大愿中,有一愿为"随喜功德",佛教不仅讲求布施,更注重随喜。随喜布施的功德,甚至比有钱人捐献财宝更有功德,随喜的功德是广大不可限量的。什么叫随喜功德的布施呢?随喜就是把快乐随时随地布施给他人

谓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之意。当你没有实际能力去帮助他人时,看到他人获得帮助而随喜的功德是很大的。

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和被随喜赞叹的人的功德是一样的。随喜的情况很多,比如用实际行动,有人出一千元放生,你没那么大实力,可以拿十元、百元等,做随喜;又如听说别人做了大功德,自己没赶上,当下随喜赞叹。自己也有功德,也消除了嫉妒、嗔恨等不善念。等等。

1、佛教语。谓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之意。当你没有实际能力去帮助他人时,看到他人获得帮助而随喜的功德是很大的。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2、佛教语。犹言因别人欣喜而欣喜。《西游记》第九四回:“此时长老见那国王敬重,无计可施,只得勉强随喜,诚是外喜而内忧也。”

3、佛教语。犹言赞助他人行善事。《红楼梦》第一零一回:“明儿还有一家作好事,不知老祖宗高兴不高兴?若高兴,也去随喜随喜。”

4、佛教语。谓欢喜之意随瞻拜佛像而生。因用以称游谒寺院。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随 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

以上就是关于净空老法师:佛为什么特别提出「随喜功德」全部的内容,包括:净空老法师:佛为什么特别提出「随喜功德」、随喜是什么意思、随喜功德是什么意思我的女儿明天百岁,我想去放生,回向该怎样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31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3
下一篇 2023-05-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