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将官职从小到大怎么排

古代武将官职从小到大怎么排,第1张

1、从九品:仁勇副尉、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2、正九品:仁勇校尉、

3、从八品:御侮校尉、御侮副尉

唐朝官职名称,武散官名。位列从八品上,元朝废止。

4、正八品:宣节校尉、宣节副尉

宣节校尉,武官散官名,唐正八品上,宋正八品,元废。

5、从七品: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翊麾校尉是古时候,武散官名。唐始置,从七品下。宋升从七品。元废。

6、正七品: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致果校尉是古代武散官名,唐代开始开设这一官职,官从正七品。宋代沿置。

7、从六品: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振威校尉始置,从六品上。宋沿置。

振威副尉,古代武散官的名字。最开始是唐朝设置,级别是从六品下,宋朝升到从六品。服浅绿色,银带,(金夸)九。

8、正六品: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昭武校尉唐代的正六品上阶武散官,宋延制,元废除。

昭武副尉唐代的正六品下阶武散官,宋延制,元废除。

9、从五品: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游骑将军,南朝染改游击将军置。唐为武散官,从五品上。宋沿置,元废。

游击将军,官名。汉朝始置,本为杂号将军之一。汉武帝时有游击将军。

10、正五品: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定远将军:官名,南朝梁沿置。唐为武散官,正五品上。宋同唐。金有定远大将军,从四品中,元升从三品。明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有“平定边远”之意。

宁远将军:南北朝和隋,宁远将军为杂号、散号将军之一。在隋朝为从七品武官散号。唐、五代和宋代用为武散宫阶称号,正五品下。

11、从四品下:明威将军

明威将军,军事职官名称或武散官阶称号。魏置。南北朝各朝多置。唐为武散官,从四品下,宋升从四品。金正五品下,元升正四品。明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两晋南北朝领兵将领。杂号将军之一。晋代虞潭曾自假明威将军。

12、从四品上:宣威将军

宣威将军,古官职,汉魏置,两晋沿袭,略有改动,其中宣威将军与勇武、壮威、明威、定远、宁远、游骑、游击等均为杂系将军,称谓名目繁多。南朝或置或不置,北魏亦置。南朝刘宋时,第八品杂号宣威将军以下 。唐为武散官名,从四品上,宋同,金仿照宋、辽官制,正五品中。

元亦为武散官,正四品: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明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清废。

13、正四品下:壮武将军

14、正四品上:忠武将军

15、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云麾将军,官名。南朝梁已有此号。云麾将军位第十八班(最高为二十四班)。

归德将军,唐武散官名,从三品下。为武官的第七级,位于云麾将军(从三品上)以下,忠武将军(正四品上)以上。(源自《唐六典》)宋沿置,从三品,仍为第七级。

16、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冠军大将军是一个官职名,指的是是唐、宋武散官名。正三品上,为武官的第四级。

怀化大将军是唐、宋武散官名。唐正三品上,宋正三品,为武官第五级。

有时也用以作为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封官,如唐太宗时,回纥药罗葛部酋长吐迷度接受唐所给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名号,承认自己是唐朝的官员

17、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三国魏文帝王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二品。晋武帝司马炎以王濬为镇军大将军。以后不常置。唐为武散官名,从二品。

18、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即辅大将军,又称为辅国上将。

初与虎牙右将军、轻车正将军、冠军副将军、度辽大将军、横海上将军同为三品杂号将军。唐、宋为正武官名。正二品,为武官的第二级。金有辅国上将军,从三品中,元升从二品,元废。

始见于汉代末年,汉献帝以皇后伏寿之父伏完任之。南朝宋曾改为辅师将军,旋复旧称。梁不用为将军号。北魏、北齐仍置。明、清为爵名。明代用以授郡王诸孙。清代为宗室封爵第十级,在镇国大将军下,奉国大将军上。

19、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西汉始置,历代沿置。唐宋为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宋徽宗政和年间改定武官官阶,最高为太尉,下分别用大夫、郎为官名。金有骠骑卫上将军,正三品下,居武官第十一阶,元升正二品,居武官第三阶。明废。

20、正一品: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终唐一朝,天策上将只李世民一人。后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有六人得此殊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官制

在唐代是官职。

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政权,职位甚高。汉武帝时以大司马为大将军所兼官号,其后霍光、王凤等均以大司马、大将军预闻政事,为中朝官领袖。亦有在大将军之上冠以称号者,如骠骑大将军之类。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至南北朝时,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将军”之号,最高军职,三军最高统帅,夏侯敦、姜维、朱然都曾任此职。北周时行府兵制,编24军,每军设开府1人以统领、二开府则由一大将军统领。24军共有12大将军,两大将军由一柱国统之。隋代左右武卫、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将军,为统率禁军之高级将领。唐代之府兵12卫,每卫有上大将军1人,大将军1人,将军2人。禁军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等亦设大将军,往往以宦官任之。宋代之16卫大将军已属空衔,无统兵实权。唐至元,定大将军为武散官之首阶。明清两代于战争时由皇帝特派大将军统兵,或于大将军上再加称号,如清代,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皆统兵作战,战后即废。

待我一一为你解来!

首先你要明白,镇国将军不是一个实际的官职,而是一个爵位只授予那些皇帝的子孙后代洪武年间当然都是老朱的子孙了,不过朱元璋的义子比较多,好像他的义子中就有授此衔的,如果是他的亲儿子肯定就不止镇国将军了,都应该是亲王了大约亲王的儿子是郡王,郡王的儿子是镇国将军(长子长孙除外)

查《明史》 卷116列传4诸王1:

再查《明会要》卷4帝系 诸王:

里面是这样说的

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棣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

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

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

嫡长子为郡王世子,

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

诸子授镇国将军,

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

四世孙镇国中尉,

五世孙辅国中尉,

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诸王传序》

如此看来

是明代的爵位如下一个秩序

亲王 郡王 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

授此衔的是郡王的儿子、皇帝的重孙(但不是长子长孙)

级别大约相当于二品或从二品的待遇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武将官职从小到大怎么排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武将官职从小到大怎么排、请问“大将军”在唐朝是具体官职还是称号、明朝洪武年间的镇国大将军是几品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10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