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如何行走的

蛇如何行走的,第1张

无足而行

实际上,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蛇是有脚的,后来在进化过程中,脚逐渐退化消失了。因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蛇,几乎都是有脚的。在蟒蛇等蛇的肛门两侧,还留有一对棒状的后肢遗痕,这就充分证明蛇原来是有脚的。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没有脚的蛇又是怎样爬行的呢?要知道,蛇的整个身体都是运动器官。蛇身虽长,但很灵活,这是因为它的脊椎骨有100~400块,而哺乳动物一般只有16块左右。更重要的是,蛇脊椎骨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众不同,相邻脊椎骨可以上下、左右弯曲。

你见过坦克和履带拖拉机吧,它们都是靠腹部那些滚动着的履带,威武雄壮地向前推进的。坦克的祖师爷正是蛇。你看,蛇的腹部有许多宽大的鳞片,这不正是坦克行进用的“脚”——履带吗!身体粗大的蛇,如蟒蛇等,往往像坦克那样直线前进。有些蛇在悄悄逼近猎物或通过平坦地面时,也用这种方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活动。当肋骨上的肌肉收缩时,肋骨就向前移动,带动鳞片前移,但这时只是鳞片动而蛇身不动;紧接着,肋骨上的肌肉放松,鳞片的尖端像脚一样,踩住了粗糙不平的地面或树干等其他物体,靠反作用力把蛇身推向前方。

有时候,蛇是依靠伸缩运动前进的。在休息的时候,有些蛇往往盘绕成“S”形。开始运动时,它们常常先把尾部固定住,头和颈部向前伸展,然后再用颈部“抓住”地面,身体的前面盘旋起来,这时尾部被收缩过去。就这样一伸一缩,蛇便前进了。这种伸缩交替的运动方式,很像手风琴的一张一合,因而有人又把它称为“手风琴伸缩运动”。这种运动方式,特别适宜于蛇在难以展身的羊肠小道上行走。许多鼠蛇也用这种方法爬树,这时它们把树皮中的凹凸不平之处,当作可供利用的通道。

所有的蛇都能蜿蜒前进。向前爬行的时候,蛇的前面肌肉先开始收缩,然后以波动方式向后方传去,使蛇弯曲成波浪形。这时,弯曲处的后面与沿途的小石子、草丛等接触,蛇就依靠这些物体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适用于身体细长的蛇。

有些蛇会用蟹步横行。用这种方式行进时,蛇俨然成了横行将军——螃蟹的架势。运动时,蛇头、身体尾部以及躯干的一部分接触地面,其余部分都悬空着,其实是做侧向运动。对于生活在沙漠地区的蛇来说,这种运动方式有很大的优越性:蛇向前推进时,沙子被向后推压而堆积起来,这样可以防止蛇的滑动,还能增加向前的推动力。

在人们的印象中,蛇似乎是爬得很快的,所以有“蜈蚣百足,行不如蛇”的说法。其实,大多数蛇每小时只能爬4千米左右,与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当然,也有爬得比较快的,像身体细长的花条蛇,每小时能爬10~15千米。爬得最快的恐怕要算非洲一种叫“曼巴”的毒蛇了,每小时可前进15~24千米。可是它们只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爬行,不能长时间以这种速度前进。因而即使在路上遇到了这种毒蛇,人也应该是来得及避开的。

人们之所以会感到蛇跑得很快,是由于一刹那间它的爬行速度确实比较快的缘故。加上蛇多半在荆棘和草莽丛中活动,而这些地方人是很难行走的。而且当人发现蛇时,由于恐惧和紧张,行动会变得非常笨拙,可是蛇却正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斜坡上,它能顺势往下滑,使人感到它果真迅疾如飞了

蛇类没有四肢,它是靠什么走路的呢?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属于爬行纲蛇目,没有可活动的眼睑,也没耳孔,没有四肢,身体表面覆盖有鳞。

蛇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伸缩式(concertina)、迂回式(serpentine)、侧行式 (sidewinding) 和直线式(rectilinear)。

第一种是弯蜒运动(蜿蜒式)也被称为“侧波浪式”(sidewinding),是一种典型蛇类运动,几乎所有的蛇都拥有这种运动方式,运动时蛇在沙地或者水面上呈水平波状弯曲,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平面上,由反作用力推动蛇前进。

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也称直线式(rectilinear),是由蛇的全身肌肉无缝响应的运动过程。与此运动相关的两处重要肌肉连接了肋骨和皮肤,也即是肋皮肌群(costocutaneous),由于蛇没有胸骨所以肋骨能够前后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由肋皮肌相连,肋皮肌收缩肋骨就会向前移动,于是就带动了腹鳞竖立,翘起来的腹鳞就像动物的脚踩着地面那样,接下来肋皮肌放松,腹鳞后缘施力于地面,反作用力将蛇给往前推,这种运动方式使得蛇像是直线一样地向前冲。

第三种方式是伸缩运动(concertina),蛇将身体卷曲然后后拉直身体的运动方式。过程如下,蛇身前部抬起,前伸接触到支持体时,后部跟着缩向前,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运动。

第四种侧行式( serpentine), 蛇的身体弯曲,然后与竖直平面呈波浪形,身体与地面只有有几个接触点。

蛇有三种爬行方式:第一种是最普通的爬行方式,把力用在身体弯曲处的顶端,借助地面、物体来爬行;第二种是手风琴式爬行方式,尾部先不动,颈部前伸,然后颈部不动,提起尾部,这样来向前爬行;第三种是独特的爬行方式,先让躯体两点着地,弯曲身体后再伸展开,尾部着地的同时,再让头部接触下一个点,这样蛇身就会滚动样地前进了。

蛇是没有四肢的爬行动物。在陆地上行走时,主要是靠身体左右弯曲作“S”状向前运动和靠腹部的鳞片活动向前爬行,两者密切配合,协调自如。

蛇体表被着细小的鳞片,陆栖蛇和树栖蛇的腹面有一列特别大的鳞片,它们由一腹侧到另一腹侧,统称腹鳞。腹鳞为覆瓦状排列,能作前后活动,是陆生蛇和树栖蛇类爬行的主要工具。单有腹鳞也不能爬行,更重要的是靠体内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的特殊结构,又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使各部分协调活动,才能达到爬行的目的。

蛇作为爬行类动物,虽然没有脚,但是依然能够移动,是因为蛇的身体能够有特殊的运动方式来支持,第一种方式就是靠蜿蜒运动,第二种方式是靠履带式运动,第三种方式就是靠伸缩运动,所有的蛇都是靠这种方式来进行移动。

一、虽然现在的蛇已经没有了脚,但是在最早的时期,蛇的祖先都是有腿和脚的,在那个时期的蛇全部都是依靠腿和脚进行移动,由于自然界的长期变化,腿和脚已经完全的退化,而是进化出腹部坚固的鳞片,用来帮助蛇移动,比蛇的祖先移动的更加灵活与快速。

二、因为蛇整条身体都是它的运动器官,蛇的身上有一条长长的分节脊骨,有大约100至400块左右,而普通的哺乳动物只有16块左右,而且蛇的脊骨连接方式也与哺乳动物十分的不同,每一节的脊骨都可以上下左右进行运动,而且每块脊骨的旁边都有肋骨,这些肋骨同样也可以进行自由弯曲和活动,而肋骨之间有肌肉和鳞片相互连接,当蛇的肌肉进行伸缩运动时,肋骨就会带着鳞片进行运动,将鳞片向下竖起来,然后不断地进行屈伸运动,这就像迈开腿走路一样,不断地带动身体向前爬行。

三、而且蛇头在接触到能够支撑它的身体的物体的时候,它的身体就会伸缩不断的向前,然后头部继续往前伸缩,得到下一个支撑物,身体继续进行伸缩,就通过这样不断的伸缩,蛇也能够快速的进行爬行,除此之外,在一些粗糙的地面上,所有的蛇类都能依靠蜿蜒运动进行爬行,通过身体向后施力,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不断推动蛇的身体向前,所以说蛇虽然没有脚,但是依然能够移动的很快。

以上就是关于蛇如何行走的全部的内容,包括:蛇如何行走的、蛇类没有四肢,它是靠什么走路的呢、蛇的爬行方式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706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