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元认知能力

如何训练元认知能力,第1张

‍‍

元认知能力”是——思考自己的“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很多人的“元认知能力”都是不足的,甚至根本没有开启过。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思考原理、思考方式;他们更从未认真审视过自己的思考结果是否正确合理。幸好,“元认知能力”是可以练习的。这种能力其实和跑步、健身等等是一样的,都是越用越熟练。只不过跑步、健身时锻炼的是腿部肌肉群、二头肌、三头肌,而“元认知能力”锻炼的则是大脑。既然可以锻炼,那就有锻炼手段,只不过不是依靠跑步机等传统的健身器材而已。我们来说一说“健脑”的那些方法。健脑的方法我们之前曾经给出过一个锻炼方法:你可以每天花上十分钟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逻辑谬误,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又缘何走了那么个思路,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琢磨一下那些影响因素究竟有没有根基,有没有道理,锻炼方法很简单,不断地在思考过程中问自己上述的问题就可以了。但在最开始你会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想点什么好呢,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无事可想”,“无事可想”的根本原因是“输入太少”,也就是太封闭,与世界的接触不够多,获取不到足够的有价值信息。

锻炼“元认知能力”,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信息输入”。只有在输入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你的思考才有意义,才不会变成纸上谈兵,而是符合真实世界实际情况的逻辑推演。那怎样才能输入足够多的信息呢,有一句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这里面的“不如”二字,指的是获取信息时的“效率”。与高人交流,不仅可以获取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高人相当于一个高效的过滤器,已经帮你过滤极多的垃圾信息了——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感受到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是最快捷的学习方法。其次是在环境中感受,也就是“行万里路”。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你的五官才会完全的打开,充分的感知周边环境的一切信息,通过全方位的感知获取信息的方式远比只通过眼睛看书高效的多。但对于很多人来讲,或许没有时间“行万里路”,也没有机会“见高人”,那么“读书”就是“大量输入”的唯一方法了。

‍‍

元认知能力: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在笑来老师的文章里,深刻理解了,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元认知能力很重要,它几乎影响一个人的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提高这个能力,笑来老师提出三点刻意练习的方式,首先是坐享,坐享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比如我们常说的打坐,禅修,冥想等等,这种可以训练方式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呼吸上,让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一点,这种长期的刻意训练,会让你的元认知能力越来越强。

第二种方式是,兴趣,因为每个人兴趣不同,每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很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这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刻意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从而有效提高元认知能力,针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已教为学,费曼学习法,养成属于自己真正的兴趣,全神贯注的去做。

第三种是反思,所谓“日三省身”并不是圣人才应该有的习惯,这几乎是可以训练元认知能力的最高效手段,所以这应该是人人天天都要做到事情,每天花十分钟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反思刚开始经常会想着想着就乱了,想着想着甚至就头疼了,但是经过积累,在一瞬间或者一件事会让自己反思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所以,反思既可以提高元认知能力,也可以调整情绪的根本,认清情绪的来源,就是在调用元认知能力,就如:“我很生气”和“我知道我现在很生气”这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前者是分分钟更生气,而后者是把注意力放在引发情绪的问题上去,因为元认知能力被激活而可以做到把注意力转到“我为什么很生气”乃至于找到很生气的原因,于是,每一次认清情绪的来源,就是一次元认知能力获得锻炼的重大机会。

通过学习,思考,发现元认知能力影响着身边的一切,意识到元认知能力如此重要,运用这三点练习的方法刻意练习,提升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实际上,元认知能力就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反思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为我们人类所独有,也是我们成为万物之灵[1]的根源。

为什么人人都有反思能力,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如此之大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元认知能力也是有层级的,在人人L元认知能力的世界里,唯有拥有更高级的元认知的人才能胜出。按照心理学的意向性[2]分类,元认知至少可六个等级,它们最终又可归为两类: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

普通人通常只会在遇到你如果仔细观察过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飞”着前进的;我们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可能正是因为自己不会“飞”。绝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一对翅膀,更不曾想如何主动挥动它们,好让自己飞起来。

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一、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元认知的基础,只有喜爱数学,才有可能去主动学习,关注有关数学知识,遇到难题也会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逐步养成自觉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的习惯。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地培养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仅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生动有趣,还要多激励,让大胆想、大胆做、大胆说,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

二、引导孩子制定计划,增强其学习的自我意识

提出观察的要求,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能够围绕这些要求(问题)进行思考。可以让孩子自己根据学习任务,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提出要学什么,然后制订计划,思考如何去学。引导孩子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好计划,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初步培养其元认知能力。

三、掌握方法、自我监控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培养起孩子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能力。避免做事虎头蛇尾,让孩子自己检验和改正自己在学习过程出现的错误。例如,孩子在学习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错误率往往很高,这就要孩子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培养起孩子有意识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调节和完善的习惯。为此,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经常引导孩子自我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呢哪一种方法最好逐步让孩子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提高元认知能力。

四、教会孩子检验结果,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反思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我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或方法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以及怎样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学得更好以此提高孩子认知的正确率,并为以后学习同类知识提供借鉴。通过自我反思来评价学习的过程,以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知识是对自我的认识,对当前学习任务和学习条件的认知,对学习策略的认知。

是回答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举例子来说,学习方法很多,你要知道你的水平,并且知道哪个方法适合你,而不是把所有的方法试一遍才知道哪个方法可行。

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分成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能力包括:计划、监控、调节。

元认知能力的强弱保证了,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搞不清楚自己是谁,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不了解,学习效率不会高。

先认识自己,才能更好更快的认识世界,在知识面前不要再肤浅的学习了。

上一篇介绍了元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来提高元认知能力呢?办法是有的,但需要用心刻意长期耐心练习。

1大脑体操练习(打坐、禅修、冥想、内视等)

找个计时器,定时 15 分钟以上(以后再慢慢加长);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起初不一定要用不习惯的“正确姿势”,但最好“挺直脊背”);

闭眼(有人即便睁眼也能做到);缓慢均匀地呼吸(不一定要刻意控制);

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呼吸上(别在乎自己走神了,发现自己走神就再回来)。

我坚持练习过一段时间,效果很好,但有时会因为这事那事会中断,想有好的效果就得天天练习,刚开始做15分钟不是太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走神,等发现的时候,已经半天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当走神之后马上再回到训练中。

现在,已有科学证据表明,这种训练可以增大训练者的大脑皮层表面积,大脑体操练习有效提高元认知能力。

2 增加兴趣,增加维度。

每增加一项兴趣爱好,就是多出一项维度,全神贯注的做自己兴趣喜好的事,也是一种练习元认知能力。

以前我是不折不扣的老烟民,从戒烟之后就爱上喝茶,什么茶都尝试,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生普、熟普等,慢慢了解茶的分类,茶的好坏,喝茶就得有好的茶器,之后又喜欢上了陶瓷。

茶器的分类多种多样,釉上彩与釉下彩区别很大。“一壶不事二茶”,常喝的茶有多少种,茶壶就应有多少种,紫砂壶可以存住茶的清香,陶瓷茶壶可用在同一类型的茶叶中。品茗杯的种类更多,建盏、气烧杯、柴烧杯,烧制时那种浑然天成,1350度的高温总有惊喜出现,泡茶技术要求更高。

全神贯注的做感兴趣的事情,也是在提升某个特定的技能。

3 反思

圣人说“吾日三省吾身”,让我们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每天的复盘就是在反省自己做事的思路与思考结果,尤其出现情绪激动而不能自控的情况,通过反思练习能很好的调整情绪,找出情绪失控的原因从而控制情绪而不是情绪控制自己。

元认知能力是可以通过这三个方法进行刻意重复练习得到提高。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训练元认知能力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训练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元认知能力的差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67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