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语七大方言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第1张

七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1、官话方言

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是中国七大方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84%,分布在上海市、江苏东南部和浙江的大部分地区。

吴方言可以分为三大次方言:北部吴语、南部吴语、西部吴语。

3、客家方言

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4%。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和湖南省的一部分。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的先民主要居住在中原一带(黄河中游一带),历史上为避战乱而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自成体系,内部差异不大。

客家方言根据大陆的分类,客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北片(岭北客家音系)、南片(岭南客家音系)。北片客家语差异不小,又细分为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汀州片;南片一般分为粤台片、粤中片、潮漳片、粤北片,总八大片。

4、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也叫“白话”。使用人口约占汉民族总人口的5%。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等100多个县,也是港澳同胞的主要交际工具。这七种方言与普通话差异最大的是闽、粤方言,其次是湘、赣和客家方言。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其次是词汇,语法方面差异稍小。

5、闽方言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42%,分别以厦门话、福州话和建瓯话为代表。分为闽南方言、闽东方言和闽北方言。闽方言的主要分布区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部分地区、浙江省南部温州的一部分地区、台湾省的大多数汉族居住区,此外,散居在东南亚等地的好几百万华侨及华裔也祖祖辈辈以闽方言作为自己的“母语”。

6、赣方言

赣语,又名江西话,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新余话为代表语或标准音。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亦非常高。

使用赣语的人口在5500万左右,约占中国人口的5%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

7、湘方言

又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人口的5%。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大部和广西北部。主要流行于湖南省大部地区,使用人口在2500万以上。

宁波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明州小片(或甬江小片)。宁波方言既有吴语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择要予以说明。 <BR>(一)语音方面 宁波话向来以“石骨铁硬”著称,有一句俗语叫“宁可听苏州人吵相骂,勿可与宁波人讲闲话”,意思是说,虽然同是吴语,苏州话“糯”,即使吵架也好听;宁波话“硬”,即使说话也像吵架。“石骨铁硬”正是宁波话语音方面的特点。这是因为,第一,宁波话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字。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绝、灭、雪及笠、独等字都是入声字,带喉塞音韵尾,读起来特别短促。第二,许多复韵母变成了单韵母。如ian→i;an→i。因而下面这些字就成了同音字:钱=缠=奇,剪=展=几,线=扇=细;联合=离合,尖刻=饥渴,烟厂=衣厂,面饭=米饭。第三,说话的语气、语调上也体现了“硬”的特质。宁波话语音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音变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复杂。例如:鸭,鸭蛋,音压;一只鸭,音如晏。猫,白猫黑猫,音如毛;一只猫,音慢。牌,门牌,音排;扑克牌,音办。叔,两叔伯姆,音缩;阿叔,音宋。伯,伯父,音百;阿伯,音浜。脚,脚骨,音接;拐脚,音将。了解这种音变现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宁波方言中一些疑难问题。如“虹”,地道的宁波话不叫虹,叫鲎(音如吼),俗语有“东鲎日头西鲎雨”、“早鲎勿过昼,夜鲎晒开头”等说法。鲎本指鲎鱼,一种壳似坚甲尾似剑的海洋动物,本义与虹无关。鲎当虹讲,其实就是虹的音变。“端午”又作“端五”,宁波话则说成“东五”,俗语“吃了东五粽,还要冻三冻”,东也是端的音变。男孩宁波话叫“小挽”,有人以为“挽”是“乌鬟”的合音,有人以为本当作“小顽”,顽取顽皮义,其实小挽即小娃的音变。宁波以“隘”为地名的很多,如邱隘、邬隘、王隘路、姚隘路,旧有“东乡十八隘”之说,此字普通话读ài,宁波话读尬,读尬有音理依据,隘从益得声,同声符的“溢”字宁波话读革,如水革出,老酒倒了革进革出,可作旁证。天一阁有个麻将起源地陈列馆,学界有麻将起源于宁波的观点,证据之一就是麻将得名于麻雀,而麻雀宁波人正叫麻将。 <BR>(二)词汇方面 宁波话词汇跟普通话甚至跟其他吴语都有较大差别。这几年用宁波话编辑的幽默短信很流行,事实上,许多年前民间就有把普通话翻译成宁波话的游戏,如毛主席语录“你们年青人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地道的宁波话怎么讲?答案是:倷拉后生家赛过天亮头八九点钟咯日头。两者差异,主要在于词汇。下面就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各举三对来对比: <BR><STRONG>普通话 宁波话 普通话 宁波话 普通话 宁波话 </STRONG><BR>台 风 风 水 锅 巴 镬 焦 傻 瓜 呆 大 <BR>疲 倦 着 力 肮 脏 腻 腥 寂 寞 心 焦 <BR>吵 架 造 孽 玩 耍 嬲 话 上 当 背 耙 <BR>偶 然 蓝 扮 不 能 呒 告 全 部 和 总 <BR>有些复音词的语素顺序与普通话刚好相反,如人客、气力、牢监、蛳螺、欢喜、闹热等。有人曾以宁波话有关人体的名称为例,盛赞宁波方言如何形象生动,如何入情入理。比如:宁波话管耳朵叫耳朵皮,嘴唇叫嘴唇皮,眼皮叫眼泡皮,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皮”;手叫手骨,腿叫脚骨,脊柱叫背脊(音吉)骨,因为它们主要是“骨”;鼻子叫鼻(音白)头管,因为是管状的,鼻涕叫鼻(音白)头,因为它是从鼻头管流出来的;睫毛叫眼眨(音霎)毛,因为跟眨眼有关,眉毛叫眼眉(音迷)毛,因为长在眼睛上面;胡子叫牙须(音苏),因为长胡子的地方里面就是牙齿;脑门叫脑磕头,膝盖叫脚磕头,两者都是旧时臣民磕头时所用的部位;腋窝叫肋胳肢下,因为它位于肋骨与胳膊相交处底下;手肘叫手挣支头,用它可以支撑头;手指叫指末头,脚趾叫脚末头,因为它们既是四肢之末,又可视作四肢之头;腿肚子叫脚娘肚,因其像孕妇的肚子,大腿叫大(音舵)脚胖,因其又大又胖;脚叫脚泥螺,因其形酷如泥螺;脚心叫脚底心,因为脚心总朝底,手心叫手天心,因为手心可朝天;脖子叫头颈,因为它连着头;胃叫饭包,因为它像装饭食的包;腰叫腰缚(音婆),因它是系腰带、裤带的地方;肠子叫肚肠,因为它在肚子里边;肚脐叫肚脐眼,屁股叫屁眼,因为都有洞孔如眼;右手叫顺手,因其做事灵活而顺,左手叫借手,因其做事不利索,手如借来的一般;等等。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以上说法有不少值得推敲,但我们不得不惊叹宁波人对母语的解读能力和再创造能力,不得不惊叹宁波方言本身的魅力:我们祖先创造的词汇是何等的富有哲理,富有情趣,富有想象力! <BR>(三)语法方面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几条特殊词法。 <BR>1.单音节动词后面加上“记”,构成“动记动记”的格式,表示动作的重复或某种情态。如看记看记、摸记摸记、张记望记、撮记引记、立记隑记、走路腰记腰记、头侧记侧记、嘴巴瘪记瘪记要哭嘞。 <BR>2.有些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词尾“动”,表示一种生动的情态,有“……的感觉”、“……的样子”等意思。如晕晕动、旺旺动、投投动

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

吴方言习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分区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吴语区包括的城市有上海全市、江苏南部、浙江绝大部分、安徽南部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福建浦城,港台以吴语为祖地的人口,以及日本九州岛、美国旧金山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汉语七大方言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汉语七大方言、吴方言的特点、吴语方言有哪些城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54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