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先后顺序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先后顺序是,第1张

四大文明古国的先后顺序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

1、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之间)

世界的东方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并有了先进的铸造技术。大约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居住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创造了先进的文明,不仅发明了文字即楔形文字,使两河流域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还发明了适合书写的工具—“泥板书”。公元前2006年,阿摩利人颠覆了乌尔第王朝,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安了家。两河流域肥沃的土壤,高度的文明为阿摩利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之后的几百年间,马里、伊新、拉尔萨等城邦相继建立了起来,直到前1792年汉谟拉比即位才有所改观。

2、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

古埃及(阿拉伯文:مصر القديمة‎),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逐渐形成了国家,至前343年为止,共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历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领域有现在的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 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3、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

古印度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 古印度虽然是一个多种姓的、历史包袱较沉重的国家,但依然为世界文化留下了独特风格的遗产。

4、古中国(是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700年)

“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之中对中国的错误称谓,即华夏文明,属大河文明。中国,这个历经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巨龙,在频繁的外族入侵中愈来愈强,无论是蒙古的征服还是满族的入关,文明最终被征服被汉化的却是他们,共同属于了悠久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作为文化古国从未出现彻底的文化断层,所以不能称谓“古中国”

世界文明中,除了中华文明外,还有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印度和美洲文明六个部分。其中,印度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中国并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印度文明 最早的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史称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印度土著居民就有了生殖崇拜和瑜伽观念,盛行母神、公牛(瘤牛)、男根(林伽)、圣树、蛇神崇拜。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突然衰亡了,但印度土著居民创造的印度河城市文明和农耕文化的要素,特别是生殖崇拜的文化基因并没有消失,而是积淀在整个印度文明的深层结构之中继续生长发育,逐渐升华为宇宙生命崇拜。

波尔哈斯帕蒂(木星的化身) 九大行星据说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它们通常被雕刻在印度教神庙中主殿前一个独立的门廊处。波尔哈斯帕蒂坐在一个双层的莲花座上,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握着一串念珠。

乘骑伽鲁达身上的毗湿奴和拉克希米 毗湿奴被表现为骑在他的半人半鸟的坐骑伽鲁达身上,而他的妻子吉祥天女拉克希米则坐在他的左膝上。雕像中的毗湿奴有三个头:中间是一个人的头,左边是一个野猪的头,右边则是一个狮子的头。这种三头的毗湿奴像在克什米尔地区十分流行,被称为帕拉-婆苏提婆-那罗衍那,即至高无上的神。这些动物头不仅指他的化身,而且是他放射的东西。这些神像都雕刻在一个有台阶的基座上,放置在由两侧柱子和顶部有三叶拱的壁龛里。

带有四神立像的林伽(男根的象征) 林伽(男根的象征)表现他的生殖方面。在这里,林伽的柱身周围是四位站立着的神——分别是四臂的保护神毗湿奴,双臂的太阳神苏利耶,四头的创造神梵天,以及四臂的湿婆。在这四位神像的两侧都有两个小侍从。林伽一般被放置在神庙中最神圣的地方,有祭司照看。

阿尔达纳里什瓦拉(半女之主)

所谓阿尔达纳里什瓦拉(半女之主)是印度教大神湿婆半男半女的形象,表明此神是所有对立面:男性与女神、苦行与纵欲、毁灭与创造的化身。四臂的湿婆面容温柔慈善,呈坐姿,单腿垂下,另一条腿的姿势则活像一位国王坐在宝座上。雕像的右半身显示男性特征,同时也展示了湿婆像的许多共有特征,如三叉戟、缠在一起的头发以及乘骑公牛南迪,还有从头发中蜿蜒而出缠绕在三叉戟上的一条蛇。相应的左半身为女性特征(乌玛,指的是湿婆的妻子帕尔瓦蒂)。除丰满的乳房外,还有一些很细微的不同之处,比如更加圆满柔软的腹部以及更明显的腰肢曲线。帕尔瓦蒂的上手拿着一面镜子,下手提着一个水罐。她与湿婆都留着一绺绺的缠发束,但她没有束辫,而且脸周围缀满了花饰。 美洲文明之玛雅文明 作为一个地理名词,中部美洲(Mesoamerica,又译“美索亚美利加”或“美索美洲”)是指包括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伯利兹这些现代国家在内的区域。中部美洲是前哥伦布时期最璀璨精致的美洲文明的摇篮之一。

狗形屋顶 屋顶让人联想起保护,正如狗给人的感觉一样。艺术家在这个构图里混合了两种形象。在一些文化群体里,传说狗的灵魂护卫着人的灵魂穿行冥界,它们帮助萨满在死后护卫死者的灵魂。

时间:2006-09-29

戴圆锥帽子的立像

黑躯武士

绘有穿着羽服的祭司彩绘碗 希腊文明 爱琴海是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主要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及南部海中诸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其海外移民西至意大利半岛南部、西西里岛和地中海西北部沿岸,南至北非,东至西亚和黑海沿岸广大地区。古希腊文明首先在克里特岛获得发展。克里特文明以岛屿北部的克诺索斯为中心,在公元前两千年中期弥诺斯统治时期臻于极盛。显然是由于某种自然原因,该文明在这之后突然湮没,古希腊文明发展移向巴尔干半岛,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的迈锡尼成为新的文明发展中心。迈锡尼文明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成就,同时在经济、文化、生产技术等方面达到新的繁荣,已见于克里特文明的线型文字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更多的使用。

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这一文明阶段的后期(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战争结束后,迈锡尼文明衰落。希腊社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倒退后,继而进入主要以雅典为中心的新的文明发展时期,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古典时期。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希腊被新崛起的马其顿征服。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古希腊文明进入“希腊化”时期,在东方各国文明的的影响下,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新的发展。古代希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后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

雅典风格绘有黑色人像器皿

瓶身上绘有古罗马角力学校的场景,背景为象牙色,没有任何装饰。瓶身上绘有两位运动会和他们的教练共计三人,我们无法确定他们的具体动作。画面中央部分是一位赤裸的铁饼运动员,他正抬起左腿,用双手举起了金属板。因为重量惊人,他稍稍向后失去了些平衡,但仍然专心听着面前教练的建议。教练身穿向右开口的长袍和斗篷,头转向后面,一只手比划着进行指导,他对运动员非常严格。教练的另一只手里拿着长棍,它是教练的典型特征之一。画面左边是另一位运动员,正走向教练员的往相反方向。但这位运动员上半身和头部转向教练,说明他很关注教练。从他肩上的两根长枪我们可以认定他是位标枪运动员。这两根训练用的长枪没有金属头,而比赛用的标枪却有。金属头有助于改善标枪的飞行轨迹,并使得标枪更容易插入地面。 这两位运动员很可能正在锻炼胸部和手臂的肌肉。铁饼和标枪比赛的强竞技性使得它们经常成为陶土绘画的题材,就如这个接受检测的器皿(lekythos)一样。从风格上来说,它属于雅典分类581的画家的作品,成品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10年到公元前500年之间

中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端自苏美尔文明。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左右,灌溉农业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兴起,不久,城市开始出现;大约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文字诞生,随后,苏美尔城邦国家形成。在之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巴比伦人和亚述人通过军事征服、经济扩张、文化交流等手段不断发展并传播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九到六世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达到鼎盛。公元前332年,随着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进入希腊化时代。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核心区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西部、叙利亚地区。中东其他地区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自古就有密切接触,在土耳其、埃及等地区还发展出独立的古代文明,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长期交流并相互影响。在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过程中,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深刻影响着后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阿拉伯文明。

彩绘陶罐

这个罐子是在伊拉克北部高拉一座简易埋葬的墓室中发现的。它用慢轮制作,分为球状的器身和圆锥形高颈两部分。这两部分黏合在一起,器肩饰有波浪形图案,描绘得非常轻快。最后,这个罐子还经过了高温处理,因为它的陶土表面呈现出一种偏绿的色彩。 这个罐子的装饰图案是用黑褐色描绘的,令人想起了编织网,好像罐子上披覆了一层用绳索捆束的外套。尽管描画得很快,没有精雕细琢,但是网状图案给人的感觉却非常平衡。罐子的颈部采用粗实线,而腹部中央则由波浪形的线条构成,加之罐子底部占一半的空间都使用留白,更增强了艺术结构的平衡感。然而,无论是纤细的波浪还是宽条的边框,都是不均匀、不一致的。而且,图绘本身也有些地方薄,有些地方厚。这似乎表明制作整个罐子的速度非常快,或许意味着它是相对大批量生产的一部分。

在发掘报告里,这个罐子被简单地描述为"高颈广口瓶",它代表了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传到北部的一般类型。事实上,早在公元前5500年,这种在经过高温烧制的浅**或泛绿色的陶胚上描绘黑褐色图案的风格已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典型陶器,它在这一地区标志着从早期风格向欧贝德时期的过渡。这一传统以它在伊拉克南部的典型地区而命名,并被进一步分为四个阶段,但是陶器的年代序列以埃利都(Eridu)遗址最为著名,那里有许多连续的神庙建筑。欧贝德陶器风格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流行了1500年以上,甚至在Tell el 'Oueili还发现了更早的欧贝德时期风格的陶器。

到了公元前6千纪晚期的欧贝德二期,美索不达米亚陶器已经明显地延伸到沙特阿拉伯海岸,这表明两地之间很可能通过南方的贸易往来而有过接触,但是直到欧贝德三期和四期(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中期),这种风格才影响到诸如高拉和Telul eth-Thalathat等北方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同时向东到达伊朗。在欧贝德序列的后期,陶器上的装饰普遍从复杂、大量的直线发展为稀疏的线条,通常是曲线。快速制作陶器和急速描绘图案也是主要的变化。

高拉、埃利都以及其他地区的欧贝德晚期年代地层出土的陶器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显示了欧贝德、乌尔和埃利都等地对北方的影响,以至于许多学者开始谈论欧贝德文明的扩张,一种殖民的类型,或者至少说是一种主流文化的成长。因此北方的风格被定义为"北方欧贝德"。但是,尽管深重的影响显而易见,也有一些可以看到的输入品,北方的风格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地方特色,与南方风格非常不同,显示出文化间的接纳与调整而不是控制或直接交换。

罗马文明 古罗马文明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语言为拉丁语。相传古罗马城建于公元前753年,后来逐渐强大,征服了周围其他地区,乃至整个意大利半岛和地中海周围广大地区。罗马起初实行王政,公元前509年实行共和制,公元前1世纪30年代初屋大维奥古斯都建立 “元首制”,罗马进入帝制。古代罗马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共和国后期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公无1-2世纪是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约从公元3世纪起,罗马帝国开始衰落。公元4世纪末帝国分解为东西两部分。公元5世纪后期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帝国东部则进入封建制的拜占庭时期。

特拉伊亚诺皇帝塑像

维纳斯塑像

雕塑表现的是“纯洁的维纳斯”。此时女神刚刚出浴,她的左手上戴着一个丝带状手镯。她此时尚未披上浴巾,而是倚在身旁的一个大花瓶上。她波浪般的头发纤细而卷曲,从中间分开。同时她的头顶和后脑都打了一个很大的发结,发结中间的那缕秀发一直披到她的肩上。 埃及文明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7世纪,埃及历经31个王朝,和近千年的外族统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遗产。古埃及文明以物质上的高度发达和宗教在各文化领域的渗透为主要特色。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理想是寻求和谐与实践永恒。神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和谐的。古埃及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大部分人的个人行为与当时的社会理想一致、双方都获得满足的时候。

把古埃及文献、艺术作品、考古遗址中浓缩的一切在时空大背景中一一展开,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大家族的一支,在遥远的过去繁衍生息,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一样的热爱生命,只不过是用对不朽来世的期望,来表达这一人类的永恒追求。

祭司石棺盖上的头像

这个官员的石棺盖上刻有一尊美丽的头像,从上面刻的文字可以得知这位官员曾担任祭司,而从石棺中所有石材来自王室专用的沙漠石矿来推断,这位官员生前身居要职。这件作品的雕工精细,遵循第十八王朝流行的艺术风格,反映当时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在这一时期,埃及是当之无愧的帝国,它的国土南至尼罗河的发源地,东至叙利亚,与两河流域的重要商路相通。许多来自被征服小国的贡物都汇集到尼罗河河谷的法老宫殿中。这一时期产生的艺术品反映出宫廷生活的奢华,男塑像都无一例外的拥有细长的眼睛和线条温和的面容,而制作石像的匠人则恰到好处地将石材特有的光泽感凸显出来。

赛内吉姆的儿子孔苏之墓中的小金字塔

位于德尔麦迪那(Deir el-Medina)王陵内的墓穴由土砖构成主体,拥有金字塔的外形,外部加盖石材(石灰石),随后石材被染成**或者金色,代表太阳和能够带来生命力的阳光,而金字塔的外形可能也象征着阳光普照。对于金字塔的外形,人们还有其它的解释,比如它可能代表着古人的坟堆,只是后来因为采用形状规则的石材而变成了现在的金字塔形状。再比如,金字塔还可能是模仿周围小山的外形:在古埃及有关世界起源的神话中,太阳神拉赋予大地生命时,这些小山就从覆盖一切的水中渐渐升起;在古埃及语中,德尔麦迪那这座城市的名称即意为“太阳之城”。但不管怎样,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与太阳崇拜总是密不可分的。从古王国至中王国,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尼罗河西岸从吉萨(Giza)、萨卡拉(Saqqara)到法尤姆(Fayum)这些广大的区域内,太阳神拉保佑着这些法老的陵墓。后来王陵修建于泰伯(Tebe)城的山中,为数众多的法老、王后、王子的遗体和陪葬品隐形其中,而一些非王室的富人也开始在这附近修建自己的墓室,这些墓室用砖砌成金字塔形。 这件文物来自赛内吉姆的儿子孔苏的墓,在它朝向东方的一侧刻有科普锐(Khepry)蜣螂,代表初升的太阳神,而相对的另一侧刻有代表黄昏的太阳神鹰,它的前面是代表太阳摧毁之力的眼镜蛇女神。这个小金塔的其它两面分别刻着墓主人和他的家人,他们都呈跪姿,朝拜乘着神舟划过天际的太阳神阿图姆(Atum)。小金字塔仍保留着代表阳光的**,侧面残缺的部份可以看到雕刻工具留下的痕迹。

</B>

有中国,印度,埃及,罗马。这四个国家它门之所以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是因为这四国的古文明 堪称世界奇迹、这四国的文明步伐、直接带动了世界文明崛起 速度。 这四国的文明具有互补性,遗存、的关联性, 四国文明同时代出现是上天的保佑和恩赐,中华民族文明立与世界民族之林也 再说难 免了、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他的璀璨还将引领世界文文明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中华文明的光辉永放光芒

以上就是关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先后顺序是全部的内容,包括: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先后顺序是、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有文明古国的称号、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国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49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