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板有眼”中的“板”和“眼”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个词语的来源是

“有板有眼”中的“板”和“眼”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个词语的来源是,第1张

板、眼:戏曲中的节拍。指戏曲唱腔合乎节拍;形容人说话、办事条理清楚。

读音:yǒu bǎn yǒu yǎn

出处:明·王骥德《曲律》:“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

举例:小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板有眼的,我们真该向她学习。

反义词

乱七八糟

读音:luàn qī bā zāo

意思:形容非常杂乱,毫无条理和秩序。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把山东的土产;拣用得着的;乱七八糟都给带了来了。”

举例:我以前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的,现在好多了。

有板有眼 ( yǒu bǎn yǒu yǎn )

解 释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有步调。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言行或做事

示 例 他说起话来~,办起事来头头是道。

近义词 有条有理、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反义词 乱七八糟、杂乱无章

歇后语 凳子上钻窟窿;刷子掉了毛;光屁股坐板凳

灯 谜 相;打靶

英 文 measured <orderly>

板眼

戏曲音乐名词。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合称板眼。

4分之4的拍节是: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头眼,第三拍是中眼,第四拍是乜眼

4分之2的拍节是: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眼

4分之1的拍节是:有板无眼

1、有板有眼,意思是要有条不紊,按照规则办事。戏曲的演唱,在节奏、拍子等上都有不同的变化。一板三眼,是四分之四拍;一板一眼,是四分之二拍;也有散板,节奏自由掌握。昆曲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四分之八拍,因为包含了“赠板”,这种情况在南曲中较多。它是在原来四分之四拍的基础上,加上一板,如此则节奏变慢了,速度延长一倍,变成四分之八拍。昆曲有南曲和北曲之分,这与宫调相关。在谱曲方面,南曲只有五个音,没有两个半音——4和7,北曲则七音健全。

2、这样,南曲和北曲的音色相差很大,南曲婉转清丽,北曲高亢悲壮。在演唱速度上,南曲缓慢,所以,一个字,可以包含很多音,而北曲急促,所以,一个音,可以有很多字。

京剧中的有板有眼是中国式的音乐节拍,比如西皮、二黄系列的“一板三眼”,就是在一个四拍小节中(4/4)。

这种板式,节奏慢的叫“慢三眼”,稍快的叫“快三眼”。如《凤还巢》中,“目前领了严亲令”一句导板之后,就是大段的西皮慢三眼(也称慢板);《赤桑镇》中,包拯唱的那段“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就是二黄快三眼。又如“原板”——原板为2/4拍节,惯称一板一眼,即鼓师先击一下檀板后敲一记单皮鼓。

此外还有快节奏的流水板、快板,节拍为1/4。这种板式紧张激烈,气氛热烈。其他常用的板式如南梆子、二六、汉调、摇板、五音联弹等。也都有严格的板、眼要求。西皮、二黄的起唱和收尾是不一样的。西皮唱段的第一个字是“眼”上起,末一个字是“板”上收,叫做“眼起板落”;二黄唱段则是“板上起板上落”。

以上就是关于“有板有眼”中的“板”和“眼”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个词语的来源是全部的内容,包括:“有板有眼”中的“板”和“眼”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个词语的来源是、有板有眼是什么意思、京剧中的有板有眼是什么意思 京剧中的有板有眼指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641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