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还有哪些人,代表作品有什么

中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还有哪些人,代表作品有什么,第1张

1、关汉卿:在中国戏剧史上,关汉卿虽然不敢说后无来者,却完全称得上前无古人。元代杂剧的空前繁荣,与关汉卿这个“梨园领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戏剧家,一个世界文化名人,关于他的资料却相当匮乏。一般认为,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也有人说是“元杂剧四大家”,下同)之首,被后人成为“曲圣”。

2、汤显祖:明代最伟大的戏剧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可见其在我国戏剧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他在《牡丹亭》中所塑造的杜丽娘的形象,是一个追求自由爱情的典型。汤显祖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它诗化的语言,这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另外,我们还应该知道“南柯一梦”这个成语,就来自他的《南柯记》。

3、王实甫:元代著名戏剧家。和关汉卿一样,他也是大都(今北京)人,他的生平资料也很少。王实甫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这部作品打破了元杂剧一般只有四折的惯例,共五本,连“楔子”二十四折,相对于其它杂剧,《西厢记》完全可以称为一部洪篇巨制。自作品问世以来,就备受好评,被称为杂剧之冠。《西厢记》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的众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的红娘,更是家喻户晓。

4、孔尚任:清代著名戏剧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康熙时曾任国子监博士。《桃花扇》问世后,大有“洛阳纸贵”的局面。由于剧中表现了明末清初汉人对明朝的哀思,表扬了史可法、左良玉、黄得功等抗清将领,遂引起皇帝及他左右人的不满,孔尚任被免职。孔尚任的《桃花扇》全剧共14折,具有结构细密、宏伟的特点。其最大成就在于,它摆脱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俗套,以张道士撕扇,侯方域、李香君入道的爱情悲剧,来衬托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富有独创性。

5、纪君祥:元代著名戏剧家。生卒年不详。著有杂剧6种,现仅存1种:《赵氏孤儿冤报冤》,一作《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赵氏孤儿》。故事主要是晋国大将屠岸贾为了权力,害死忠臣赵盾,赵家三百多口除赵氏孤儿被程婴设计救出外,全部被杀。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练就一身武艺,擒杀屠岸贾,为赵家报仇雪恨,为国家铲除一大祸害。这是一部优秀的悲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戏剧冲突扣人心弦,气氛激越慷慨,在欧洲上演后,好评如潮。

6、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大都人。我们知道马致远,更多的是因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下,断肠人在天涯。”这脍炙人口的元曲。其实,在杂剧创作方面,马致远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杂剧代表作。马致远善于把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作品过于表现自我,缺少戏剧冲突的弊端。

7、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堪与《西厢记》相媲美。

8、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1226年,至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梧桐雨》和《墙头马上》为其代表作。前者是悲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其中,《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9、洪升:清代剧作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长生殿》是他的代表作品,写的也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长生殿》场面壮丽,情节曲折,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上演后,盛极一时。)。它与当时孔尚任写的《桃花扇》堪称双璧。洪升与孔尚任被誉为“南洪北孔”。

10、高则诚:原名明,号则诚,又号菜根道人。元末著名剧作家,被誉为“南曲(与北曲——杂剧相呼应)之祖”。代表作是《琵琶记》。该剧上演以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元末剧坛上成为一朵璀璨夺目的鲜花,六百多年来,流传不衰。

注:在清代,还有一位剧作家不得不提,他就是李渔。他的《比目鱼》、《风筝误》剧作虽然也较有名气,但与他在戏剧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稍逊一筹,故未收入。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关汉卿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

生平事迹不详。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5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

郑光祖

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他本来颇具文学才情,使他开始了杂剧创作。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金代大文豪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

前四史:唐史,宋史;元史,明史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应该不止中唐,晚唐还有好多啊,李商隐,杜牧等等。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还有哪些人,代表作品有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还有哪些人,代表作品有什么、元杂剧四大家到底是哪四大家、汉赋四大家、建安三曹、初唐四杰、前四史、元杂剧四大家、唐代三大诗人是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88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2
下一篇 2023-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