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意思

涅槃的意思,第1张

涅槃的意思:也叫圆寂。佛教用语。指幻想的超脱生死的最高精神境界。后来也称佛逝世为涅槃,一般僧人逝世为圆寂。

拼音:[ niè pán ]

引证解释: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

近义词:

一、重生 [ chóng shēng ]

1、死而复生。

2、机体的组织或器官的某一部分丧失或受到损伤后,重新生长。

” 鲁迅 《彷徨·伤逝》:“我们只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回味那时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

二、新生 [ xīn shēng ]

新生命:获得~。

”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也没有完全杜绝 梁建 新生的可能性。”

佛教的最高境界叫做涅盘。涅盘,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即是修行得道的圣者,形体灭尽,入于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

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

扩展资料:

槃是常,即“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无条件的存在。 涅槃是乐,即由于此处无诸苦。   涅槃无我,就是指涅槃不为我所有、不是我、不是我的自我、在我里面没有涅槃,在涅槃里也没有我。 “入灭”、“般涅槃”、“取涅槃”不能理解为进入了某个被称为涅槃的地方或境界。涅槃并无来、去、进、出这些概念。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1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2有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3无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4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无学容有前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参考资料:

弘善佛教网:涅盘是什么

百度百科:涅槃

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的自体性都灭尽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上座部佛教的见解是从此不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轮回。

这个术语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当时众说纷纭。佛教认为外道无法实证何谓涅槃,在无佛教的时代只有佛和辟支佛可以亲证涅槃。释迦牟尼菩萨降生后,出家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佛法,才开始有声闻圣弟子四果阿罗汉实证涅槃。

佛陀和阿罗汉舍寿后,会取证无余涅槃界,进入不生不死状态,也称为涅槃,一般更常用般涅槃(意思是“进入涅槃灭度”,即“入灭”)表达,意思是肉身死亡后,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状态。

时至今日,当有佛教上师、沙门、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过世时,许多人会尊称他们涅槃了。大乘见地是佛菩萨能在涅槃中同时度众生,佛菩萨的涅槃叫“无住涅槃”。

扩展资料:

要明白佛陀所定义的涅槃,必须先了解因缘法。生是依因缘支持而生,不是本来就有。而凡生起之一切,皆会随其赖之生起的因缘灭而灭,不会恒常存有。而随着因缘的灭尽,称之“灭”,此为佛陀所定义的涅槃。

只有随五阴因缘灭尽,才是灭,而"灭"无因缘可记说。生命的升起,是依种种因缘条件才有的现象,随着五阴因缘和依无明和贪爱驱使之条件的变异,而不断变化生命型态。

只有随着无明和贪爱的灭除,驱使五受阴增长的因缘消除,无依此因缘影响的未来生命现象升起,是为灭。依因缘灭而灭,不能说去哪里或在哪里,只是无生命升起的因缘。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有什么。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盘,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我来略说一下:

一、涅盘的意义

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盘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盘,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盘。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盘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盘。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盘的境界。

二、涅盘的种类

现在再来把它的种类介绍一下:涅盘有二种,一、有余,二、无余,要详细明白它当分三段来讲:

(一)就小乘方面:证得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盘(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盘(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此为无余涅盘。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盘(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上灭,未灭上分)。

(二)就大乘方面: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盘,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盘。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盘。

(三)就大小相对言;小乘所证涅盘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故曰无余。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无余涅盘。

又近代的学者说:果报身未灭为有余(虽惑断而身尚在)待果报身灭时,始称为无余的涅盘。

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盘的分解,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

1、小乘灭生死而涅盘,大乘达生死即涅盘,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此其一也。

2、小乘唯断界内见思,大乘并断界外(三界外)尘沙、无明,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此其二也。

3、小乘无身无智,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则身知具足,众德圆备,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此其三也。我来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使读者易懂。

“法华玄赞”二云:‘一、真如之体灵明妙觉,名为般若’;彼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盘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盘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名为‘解脱’;彼离分段变易故。小乘之涅盘唯离分段,未脱变易,故非圆满解脱。

据上所说,小乘涅盘所断的是见思烦恼,所灭的是分段生死,所证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盘,所断的是尘沙、无明烦恼,所灭的是变易生死,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此则以尘沙、无明为变易生死因,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二乘人灭分段生死,不受后有而入涅盘。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息妄归真,而证无余涅盘。或云:‘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之无余涅盘。

总之,二乘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偏空真谛理显现。菩萨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但中俗谛理显现。佛所证的涅盘,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实相中谛理显现。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称为涅盘——小涅盘;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可就不同了,它是圆断烦恼、圆满解脱、圆证三身、圆获三智;那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备,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盘、无住涅盘,合前有余、无余为四种涅盘。有余、无余是三乘共证,凡夫无分;性净涅盘是凡圣同具;无住涅盘是佛果独证。今略说明之:‘性净涅盘’谓诸法自体,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圣凡不二的理性。‘无住涅盘’是说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因为它是福慧圆满,更无所求。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又以大悲故不住涅盘(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无明所迷,业力所转),故云无住。

结语

如上所明,涅盘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嗟嗟!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竟以涅盘认为是死的别名,这是根本错误的!要知道,它——涅盘,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就以小乘涅盘来说:并不是个个死了就能即证涅盘。请大家认识清楚为幸!

斌宗法师讲述 一九五七年二月拾五日于澹云精舍前言一、涅槃的意义 二、涅槃的种类结语前言 一、涅槃的意义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槃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槃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槃,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槃。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槃。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二、涅槃的种类 现在再来把它的种类介绍一下:涅槃有二种,一、有余,二、无余,要详细明白它当分三段来讲: (一)就小乘方面:证得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槃(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槃(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此为无余涅槃。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槃(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上灭,未灭上分)。 (二)就大乘方面: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槃,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槃。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槃。 (三)就大小相对言;小乘所证涅槃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故曰无余。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无余涅槃。 又近代的学者说:果报身未灭为有余(虽惑断而身尚在)待果报身灭时,始称为无余的涅槃。 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槃的分解,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 1、小乘灭生死而涅槃,大乘达生死即涅槃,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此其一也。 2、小乘唯断界内见思,大乘并断界外(三界外)尘沙、无明,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此其二也。 3、小乘无身无智,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则身知具足,众德圆备,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此其三也。我来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使读者易懂。 “法华玄赞”二云:‘一、真如之体灵明妙觉,名为般若’;彼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槃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槃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名为‘解脱’;彼离分段变易故。小乘之涅槃唯离分段,未脱变易,故非圆满解脱。 据上所说,小乘涅槃所断的是见思烦恼,所灭的是分段生死,所证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槃,所断的是尘沙、无明烦恼,所灭的是变易生死,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此则以尘沙、无明为变易生死因,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二乘人灭分段生死,不受后有而入涅槃。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息妄归真,而证无余涅槃。或云:‘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之无余涅槃。 总之,二乘所证涅槃,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偏空真谛理显现。菩萨所证涅槃,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但中俗谛理显现。佛所证的涅槃,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实相中谛理显现。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称为涅槃——小涅槃;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可就不同了,它是圆断烦恼、圆满解脱、圆证三身、圆获三智;那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备,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槃、无住涅槃,合前有余、无余为四种涅槃。有余、无余是三乘共证,凡夫无分;性净涅槃是凡圣同具;无住涅槃是佛果独证。今略说明之:‘性净涅槃’谓诸法自体,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圣凡不二的理性。‘无住涅槃’是说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因为它是福慧圆满,更无所求。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又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无明所迷,业力所转),故云无住。结语 如上所明,涅槃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嗟嗟!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竟以涅槃认为是死的别名,这是根本错误的!要知道,它——涅槃,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就以小乘涅槃来说:并不是个个死了就能即证涅槃。请大家认识清楚为幸!

涅盘

nirvāna

佛教术语。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无为、圆寂等。涅盘是从佛教传统印度宗教中继承下来的概念,是最易被误解的佛教名词。其本义是熄灭、(被风)吹灭。早期佛教认为证得涅盘的人有两种存在状态:一是爱等烦恼已断,但前世留下的果报之身尚存,称有余涅盘;一是命终之时,五蕴离散,不复受生,称无余涅盘。大乘佛教对涅盘的理解更复杂一些,认为以往小乘的涅盘理想是“灰身灭智、捐形绝虑”,而自己的理想是无住涅盘,即为救度众生,既不以生死亦不以涅盘为住处。大乘涅盘特征有许多说法:《涅盘经》说有常乐我净的功德;《中论》说实相即是涅盘;中观派说空即涅盘,且世间与涅盘等同;也有说涅盘即法身、法界、如来藏等。在大乘佛教中,涅盘不仅是解脱境界,更成为存在的本体,与经验存在者相对待。

以上就是关于涅槃的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涅槃的意思、佛教中涅盘是什么意思、涅槃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74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