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可以根据元素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判断,它们的判断口诀为:
同层核大半径小,同族核大半径大
但是,这个口诀只能针对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对于其它微粒的比较,我们只要按照以下顺序操作即可(注意:需在可以比较的情况下)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可以这样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按层排布,类似于洋葱,皮(层)多,洋葱(原子)的半径自然就大
②如果电子层数相同,则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多,则半径小
(解释: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原子核自然将电子的距离拉的更近!)
③如果电子层数还是相同时,则比较电子数,电子数多,半径大(形象记忆:多"吃"了一个电子,则长胖了!解释:电子和电子之间存在一个排斥作用力,电子越多,相互之间的排斥越强烈,自然要占据更大的空间)钠离子<氧离子<铝离子
1电子层数
2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3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越小(因为核电荷数增大,即原子核增大,正电变大使原子核外电子更靠近原子核,因此核电荷数变大原子半径反而会变小)
这些规律可以从元素周期律总结出来
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Z)的递增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在短周期中,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相应增强,产生收缩效应,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长周期中,d区元素的原子半径减小较慢,甚至由于“镧系收缩”现象,同一副族的第五和第六周期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近乎相等。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由于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明显趋于增大。原子半径大小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
电子层数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越多
原子半径就越大
核内质子多
那么原子核质量就大
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就强
原子半径反而越小
比较统一周期的原子半径大小
就看核内质子朱
比较用一族元素
就看电子层数
如果两种元素的周期和族都不同
那么主要考虑电子层数
与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没有关系
如果将原子假设成一个球体的话,
标准原子的直径大约为10<SUP>-8
</SUP>厘米。
方法/步骤
1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判断:
同层核大半径小;同族核大半径大
比如:Na>Mg K>Na
2
对于其他微粒:阳离子、阴离子来说,我们可以按照一下的顺序来比较:
1、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可以这样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按层排布,类似于洋葱,皮(层)多,洋葱(原子)的半径自然就大
3
2、电子层数相同,则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多,则半径小
可以理解为: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原子核将电子的距离拉的更小!
4
3、电子层数相同,则比较电子数,电子数多,半径大(直观感觉:多"吃"了一个包子,就长胖了,也就是粗了一圈)
END
例题练习
1
Al和O比较大小:Al有三个电子层,O有两个电子层,所以Al>O
2
Al 3+ 和F-比较大小:电子层都是2,又因为Al的核电荷(序数)大于F,所以Al3+>F-
3
Na 和Na+比较大小:它们的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
但是Na+比Na少了一个电子,所以Na>Na+
同理:Cl- >Cl
END
自我总结篇
1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总结的过程,不紧要主动,更加要认真。没有做不好的事,就看你做不做,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去做!
END
注意事项
化学的学习在于自己的总结,所以要认真去思考
端正自己的态度,好好努力都会成功的
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Z)的递增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在短周期中,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相应增强,产生收缩效应,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长周期中,d区元素的原子半径减小较慢,甚至由于“镧系收缩”现象,同一副族的第五和第六周期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近乎相等。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由于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明显趋于增大。原子半径大小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
电子层数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越多
原子半径就越大
核内质子多
那么原子核质量就大
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就强
原子半径反而越小
比较统一周期的原子半径大小
就看核内质子朱
比较用一族元素
就看电子层数
如果两种元素的周期和族都不同
那么主要考虑电子层数
与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没有关系
如果将原子假设成一个球体的话,
标准原子的直径大约为10
-8
厘米。
原子半径的规律: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五、六周期间的副族除外)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明周期表,此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归纳起来主要有:
短式表(以门捷列夫为代表)、长式表(维尔纳式为代表)、特长表(以波尔塔式为代表);平面螺线表和圆形表(以达姆开夫式为代表);立体周期表(以莱西的圆锥柱立体表为代表)等。
扩展资料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创造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被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是从大到小的关系,同一主族从大到小的关系是由下至上。P与S是同一周期的在S左侧,所以P原子半径大于S。S与O是同一族,在O的下面,所以S原子半径大于O。P与CL为同一周期元素,P在CL左侧,所以P的半径大于CL,F与CL为同一族元素,CL在F下方,所以CL原子半径大于F。整理出来的结果是P〉S〉O,P〉CL〉F。
原子和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掌握比较的方法和规律,才能正确判断粒子半径的大小。中学化学里常见粒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如下:
1同种元素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r(Na);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Cl—)>r(Cl);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r(Fe)>r(Fe2+)>r(Fe3+)、r(H—) > r (H) > r(H+)。
2不同元素粒子半径的比较:
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最高价阳离子半径、最低价阴离子半径均逐渐减小(仅限主族元素)。如r(Na)>r(Mg)>r(Al)>r(S)>r(Cl)、r(Na+) >r(Mg2+)>r(Al3+)、r(O2—) >r(F—)。同一周期各元素,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O2—) > r(Li+)。
②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价态的离子半径大小也如此。如:r(F)<r(Cl)<r(Br)<r(I),r(F—)<r(Cl—)<r(Br—)<r(I—),r(Li+)<r(Na+)<r(K+)。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不同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r(S2—)>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Al3+)。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r(Ar) >r(Cl)。
⑤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都不相同的粒子,一般可以通过一种参照粒子进行比较。
如铝原子和氧原子,可以通过硼原子转换,r(Al)>r(B) >r(O),也可以通过硫原子转换,r(Al)>r(S)>r(O)。
以上就是关于化学、原子半径怎么比较大小。全部的内容,包括:化学、原子半径怎么比较大小。、什么决定了原子半径的大小、高中化学原子半径的大小判断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