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佛教的焚身供佛和燃指供佛有什么看法是邪是正 请看下图↓↓↓

你们对佛教的焚身供佛和燃指供佛有什么看法是邪是正 请看下图↓↓↓,第1张

 罗汉版画:三位真火坐化的具行禅师

到了1920年的时候,他的师傅虚云长老移驾到云栖寺,他也一同前往,就住在自己师傅的不远处,每天负责伺候师傅,和种菜挑水。在建造海会塔的时候具行向自己的师傅说能不能让自己来守塔,虚云这时候知道具行的修行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人。在几天后的春戒具行和尚担任尊证,他说他是半路出家,出家的时候一个字都不认识只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而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具行来到虚云的禅房内向他叩安,但是当天的他却格外的悲伤,虚云知道他这是要走了,边安慰他放心去,边在禅房内为他念经助阵。

到了深夜人们看见一道强光照亮了整个院子,当人们看到他时就只看到具行盘腿坐在一棵树下,面色安详,嘴角带笑。虚云告诉他们具行已经坐化了,在第二天虚云请来了昆明市的媒体记者包括局长厅长都来瞻仰过具行禅师,听寺内的僧人讲述了具行禅师的故事之后他们都感到非常的欣慰,这也让更多的云南人对于佛家的信仰更加坚定了,从此也有更多的人从全国各地跑来参拜具行禅师。

首先你得弄明白,燃指供佛是为了什么,是为自己祷祝,还是为众生求福,再有就是让你燃指你敢不敢,没有大毅力成吗?燃指供佛历来广为流传为什么?出家人虽多,但敢燃指燃身供佛之人少。为什么这需要大毅力,对佛陀的大恭敬心对众生的大慈悲心才能做到,这样的人无始业障自然消除了,有这样的毅力,于成佛路上怎么会有退转呢?这是我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对,权作参考!

      师(虚云老和尚)五十八岁,因念生而无母,未见慈容,每以思之,辄觉心痛!遂往宁波育王寺,拜佛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母。每日定三千拜,一夜,在禅坐中,似梦非梦,见空中金龙一条,飞落舍利殿前天池内,长数丈,金光晃耀,师骑上龙脊,即腾空至一处,山水秀丽,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见母在楼阁上瞻眺,师大叫母亲,请你骑上龙来到西方去,龙即下降,梦即惊醒。但此梦兆,乃显师孝感真诚。师睹舍利,初见绿豆大,紫黑色,再拜,变为赤珠有光,再拜,观舍利大逾黄豆,色泽黄白。至冬月,大病顿发,已不能拜舍利,入如意寮医治,服药罔效,卧不能坐,奄奄一息,众皆谓师世缘将尽,但师以燃指不成,心生焦虑!至燃指期,师坚请参加,首座等皆不赞许,因师病重,恐有危险,师不觉泪如泉涌,曰:“我欲报母恩,发愿燃指,倘因病中止,生亦何益,愿以死为休矣!”宗亮监院闻之,亦流泪慰曰:“你不要烦恼,我助你成就!”次早,斋归,宗亮当家扶师上佛殿,数人帮燃,师先礼佛,众念忏悔文,起燃,师一心念佛,将此功德回向慈母,初觉痛苦,继而心渐清定,念至“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师全身毛孔竖起,顿然轻快,指燃毕,自立礼佛,不用人扶,已能行走,礼谢大众,步行回寮,翌日,病已复愈,像这,皆师虔诚所感,而得佛力庇佑。

大凡生存于斯世,每个人带着宿世的业力或愿力,在其人格倾向与个性特质上均会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或有天生好乐权力,气势恢宏、指点江山、招贤纳士者,且称为政治人;或有生来执著于财富,冲风冒雪、奔波贸易、善能聚财者,且称为商人;或有对艺术审美有天赋,吟诗赋曲、抱琴待月、挥毫临画者,且称为艺术人;或有生来便怀有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好乐解脱之道者,且称为宗教人。然宗教流派甚多,具体到佛教念佛法门,凡是生死心切、笃信净土、一心持名、矢志安养者,可称为念佛人。

释尊金口赞誉:「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善导大师将此句经文延展为五种嘉誉:「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证知于此五浊恶世,真念佛人甚为稀有尊贵。然具备何种特质才当得起念佛人的称谓呢?省庵大师(以下简称省祖) 一生的净业修为,正是对念佛人特质的精确诠释。总观省祖一生践行的净土情怀,可概述为五种心态:一者生死心,二者厌离心,三者欣慕心,四者精进心,五者感恩心。兹分述如下:

一、  生死心

念佛人首先得要具备真为生死之心。省祖少年时便已萌生这种生命的觉悟,深知生死轮回之苦痛, 观照到:「 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而对旷大劫来无尽的生命轮转,生发深沉浩叹:今生幸得人身,得闻净土妙法,亟须以「求生净土、横超三界」为此生修道的最高目的。「 何似华开亲见佛, 无生无灭寿难量。」省祖这种深刻的了生死的道心,极为坚固,贯彻其一生,无时懈退。

二、厌离心

求生净土的终极目标是以厌离娑婆秽土为前提的。为何要厌离此土?乃是于此秽土修道,障难甚多,菩提路远,爱根难断,习气厚重。故宜对此身心世界,深生厌舍。「一自娑婆系业因,多生流转实酸辛」,「客路久漂泊,苦求佛力早还乡」,这种厌离娑婆之心,在世人看来,似乎属于悲观厌世的负面情绪。此亦恋着世间五欲六尘、家亲眷属之俗人本然的价值评价。即宗门教下,推崇无取无舍、执理废事之行人,亦对厌离娑婆的心态多有微辞。世人并不了解念佛人之厌离心乃是般若智慧的升华,是达致涅寂静常乐之必具情怀。诚如省祖诗曰:「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善资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何处安居能徙宅,谁人无事肯登程。铁围山外莲 ,掣断情缰始放行。」经由厌欣取舍,到达极乐净土,方可契证无取无舍之真如法性。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甚可怖畏。智慧观照,实在不容一刻之停留。于此末法季秋,判断佛教行人,有否道心,根本上即体现为是否有了生死之心;而对于净业行人来说,是否有了生死之心,便直接体现为是否有厌舍娑婆秽土之心。这是确然明晰并可把握的标准。省祖以此身体力行,并以此教化他人。譬如,遇到好乐世间诗文者,省祖痛戒曰:「人命在呼吸间,哪有闲工夫学世谛文字?稍一错过,便成他世,欲望出离难矣哉!」恳切护念之悲心,溢于言表。

又如省祖有一大护法茅静远居士,乃杭州名绅士,修桥铺路,乐善好施,护持三宝,种种善举,似宜褒奖。而省祖对其却有一番迥异常情的开示:「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孜孜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二字,尤为尽美。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非具同体悲心,何能说出如此披肝沥胆的规劝。

末法檀越居士还能听闻到大善知识如是婆心苦语,当生稀有难遭之想,切莫错会!

三、欣慕心

与厌离娑婆相对应的,是对极乐净土全生命的欣慕向往。极乐世界对我等娑婆众生来说,甚为遥远,极为生疏,要将彼土作为今世生命的唯一归投之所,这没有宿世深厚的净土善根,现世深邃的般若观照,是难以做到的。省祖却将此难中之难的事情,顺乎天性地、自然而然地做到了。首先,他从法门的抉择上,深知此土修道证果难,彼土往生成佛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建立这个确然不拔的见地后,省祖将此知见付诸一生的修行实践,满怀深情地仰慕净土,一意西驰,万牛莫挽。这种超越的情怀和彼岸的意识,构成了省祖特有的净土情操。他深情慨叹滞留娑婆之苦,由衷倾慕往生净土之乐。「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何事恋樊笼」「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早晚相从裹粮去,此生终不负慈尊」

「但将三事(信愿行)为符契,携手同登九品莲」「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泪因忆佛浑难制,愁为思乡不易消」「每登山顶瞻乡国,却上楼头望故家」「浊恶娑婆难久住,早同善友赋归来。」这些诗文所流露的浪子思归故园之情,深深地震撼着众生沉潜的净土情结,激活起吾人高远的超越意向。念佛人在此秽土,古佛青灯,喃喃念佛,看似孤独,实则与法界净业行人,交融互摄。「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也。」但凭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便能于法界无量刹土,结交无数同愿同行者。(若遇外星人,对之念阿弥陀佛,或能有回应。)

四、精进心

出世间的目标确立之后,要以大强勇猛精进心,修行无上妙法。否则因循懈怠,终将败堕。省祖于此末法季秋,建精进幢,研习毗尼,不离衣钵,日止一食,胁不帖席。念佛精进,如救头燃,如丧考妣。闭关梵天寺西院时,额其室名曰「寸香斋」,尊客相见,略叙道话数语,寸香之外,念佛而已。省祖深知,修行净业,贵在一门深入,其诗曰:「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小水长流终贯石,沸汤停火亦成冰。往生成佛浑闲事,只在当人念力能。」由是,省祖的修行生涯,明晰而专一,只以念佛往生为鹄的,余者悉皆摒弃。其诗曰:「百八轮珠六字经,消磨岁月度光阴。平生只有西归愿,肯为他缘负此心?」以全生命践行往生净土一事,对末世行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陋习,不啻当头棒喝。

或有人质疑:省祖不是劝勉大众发菩提心吗?为何不在此土广行菩萨道,普度众生,而唯汲汲于往生净土,求一己之安乐呢?对此,莲宗有其独特的诠释,正是由于实践菩提心,圆满菩萨行,才孜孜于先求生净土,待到彼土华开见佛,悟证无生法忍后,方可来此烦恼稠林、生死苦海度众生。省祖诗云:「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等得蒿师登陆后,更移新棹入中流。」 (「 破舟」 喻指业力凡夫;「溺」喻指沉沦苦海的众生;「岸头」指极乐净土; 「新棹」 喻指得无生忍,倒驾慈航;「中流」喻指生死苦海。)这与龙树菩萨所述的「未得无生法忍,欲于此秽土度众生,无有是处」的知见,千里同风,同一鼻孔出气。

建立如是「 疾速往生成佛、疾速度众生」的净土知见,自然不会以在此世间得长寿为贵,而以能及早顺利往生为庆幸。梵天寺有一位年仅三十六岁的圣眼上人往生,「人皆谓师年方强壮,有志未遂而死,莫不惜之。岂知一生净土,无志不遂,无愿不获。非唯不应惜,实所当贺。呜呼!贤矣哉。」省祖这种认知与价值判断,暗合莲宗法义。亦与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同一意趣。然与世间人汲汲追求长寿、教内人以高寿为有修行的观点大异其趣,此或是为世人最不理解之处。

昔北周静蔼法师舍身求生净土,发愿云:「舍此秽形,愿生净土,一念华开,弥陀佛所……愿舍此身已,早令身自在,法身自在已,在在诸趣中,随有利益处,护法救众生。」 一般来说,佛教并不赞成舍寿取证的行为,静蔼法师是在北周武帝灭佛、自惭不能护法的特定境遇中,才作出此等超常行为。证得佛法真实受用者,自然便有着「重法如山、轻身似尘」的洒脱,省祖亦复如是。但得净业成熟,自然不会留恋此界,追求长寿,能早日脱离三界牢狱,以欣幸心,撩衣便行,早回故乡。亲见弥陀慈父,获得如佛平等之无量寿,一生圆成佛果,何幸如之!

省祖这种迥超世表的出世品格,诠释著念佛人特有的生死观。省祖数月前便预知时至,往生日,众弟子雪涕膜拜,恳切祈请:「愿师住世度人。」省祖启目对大众曰:「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言讫,合掌称佛名而寂。临终最后一著,瑞相分明。年仅四十九岁,乃莲宗诸祖中,住寿最短的一位祖师。如此示现,振聋发聩,启迪净宗密义良深。冀诸同仁,善思念之!

五、感恩心

末法众生业障深重的表现之一,乃是不知恩、不报德。省祖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作略,亦体现在知恩报德上,为世人树立起高洁的人格风范。首先在见地上,省祖深刻地阐述了知恩报德是发菩提心的

重要因素。其发心之十种因缘中,前面五种悉皆涉及感恩主题: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省祖将此感恩心付诸行为,主要在报佛恩与报父母恩这两大科目上践行,兹分述如下:

(一)启建涅胜会报佛恩

为深报佛恩,愍念出家僧众,于佛涅日,莫知献供、罔有悲哀之现状,省祖启建涅胜会,约期十年。于佛涅日,顶礼七日之忏摩,奉献百味之饮食,讲演《遗教》、《弥陀》二经。瞻礼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先后五次燃指香供佛。有诗证曰: 「迦文灭度二千年, 舍利于今尚灿然。自庆宿生何善利, 得瞻光相塔门前。」 省祖至诚礼忏,燃指供佛,感得舍利宝塔放光现瑞。无我至诚,显感显应,报恩妙德,不可思议。

(二)诵经报父母恩

省祖严父早殁,慈母知其夙具善根,命为释氏子。母亡,省祖于佛前跪讽《报恩经》七七日,岁时伏腊,必设像修供。用答慎终追远之忱,并以己出家修行功德,为父母回向,导其神灵往生极乐世界。每常思惟父母恩重难报,「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由对今世父母的报恩,扩展到对生生世世父母恩德的报答,颇有地藏菩萨由孝道扩充至大菩提愿的作略。

省祖慧观深邃,悲心切切,故对佛恩、父母恩、师长恩、施主恩、众生恩,常思报答。其报答方式亦不停留于世间法范围,乃以发大菩提心、建立佛法、普度众生为己任。欲令一切于己有恩德者,尽皆成佛。庶几慰借此报恩孝心于万一。

综上所述:省祖以其短暂一生的净业修行,所彰显的五心(生死心、厌离心、欣慕心、精进心、感恩心)犹如从烦恼淤泥中盛开的莲华,洋溢着佛性的芳香,此五心亦即是菩提心的本质内涵。对念佛与菩提心的关系,省祖精辟开示:「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可见,菩提心在此土的成就,便是落实在当生得以往生净土上。正是由于省祖如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临终感得西方三圣现前接引,得上品上生。其所书辞世偈云:「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此乃省祖生命凯旋交响乐中最华彩的一章。来此娑婆一回,能得如是辉煌结局,亦足以庆快生平了!

值此省祖诞辰三百三十周年、往生二百八十一周年之吉祥日,谨以此一瓣心香、一纸拙文,敬献于省祖灵前,感恩省祖为念佛人建立楷模,令吾辈净业行人效法有地。吾人当目击道存,步武省祖,深怀五心,精勤念佛,厌舍娑婆,迳登安养。礼觐省庵大师,同证无量光寿。冀诸同仁,各自勉旃。

佛教“舍身”不是“杀生”。因为佛教中的戒律判罪主要是看心,起了杀心,才是犯了杀戒:

燃脂供佛,有别于外道的自己损害身体,而是发大愿,大决心。如来于法华、楞严、梵网、等大乘经中,称赞苦行。令其然身臂指,供养诸佛,对治贪心及爱惜保重自身之心。并不是起了自杀心,所以不是杀生,更谈不上犯杀戒。自古佛教大德不少案例,如虚云老和尚,八指头陀等;

割肉喂鹰,舍身饲虎: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菩萨行时,不惜身命来教化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更不是起的杀心,而是大慈悲心,不是杀生

自己给自己了结性命,不想活,属于犯杀戒

除此以外,佛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属于示现,不是杀生。学佛不可以离开三宝,多去寺院,多看大德开示,不懂要去出家人那里虔诚请法,不要用自己的世间法去试图理解佛法,那都是颠倒的。学佛,先学戒律,没有戒律的基础,理解不了佛法。

不清楚,不过要告诉你,燃指供佛,并不是真让你烧手指头= =

《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执”。法华经中除了燃指供佛以外还有刺血书经,剥皮抄经,砍头布施等等,这种种看似激烈的手段,都是为了破我执。根器猛利的大菩萨和上乘人,会通过此种方式明白这个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顿悟“毕竟空”的奥义。并不是真让你这么干。

南怀瑾:中国佛教错解“燃身供养”真义。几千年来,许多人真的把自己的肉身烧了

大家信佛、学佛都是想消除业障,也想发愿度众生,但都变成口头禅,不明白真正的愿要怎么发。现在,佛在《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讲到药王菩萨的修持与他的愿力,其中“燃身供养”的部分,使得东方佛教、中国佛教错解其真义。几千年来,许多人真的把自己的肉身烧了,像越南的和尚,还有在我们家乡有许多老太太学佛,硬是把自己抬到火里面烧。当然,也有功德,但是错解了佛法,殊不知“燃身供养”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要在修持的真理上,以三昧真火转化色身,也就是用地水火风的火大力量来转化色身,彻底成就一切色身三昧。

所以,药王菩萨在燃身供养前,就先作好了准备的工作,你就算一身先灌进了香油,天天吃麻油,天天擦香水也没有用,肉还是臭。这是说修持到了某一境界,我们父母所生之身自然产生香味,到了这个时候,才燃烧身体,燃烧并不是拿火来烧,而是以自身火大的三昧真火的力量,变化这个肉身。

肉身燃烧了多久呢?一千两百年。你想想看,一个肉身能燃烧一千两百年吗?这都是秘密。然后,等到药王菩萨所供养的日月净明德佛涅槃以后,收取佛的舍利,有八万四千个舍利,每一个舍利成一个宝塔。他又在宝塔前,燃烧自己两臂供养,烧了七万二千年。我们的手臂沾油烧,能烧几个钟头啊?所以经典上所说的都是修持上的大秘密。药王菩萨以此修持,成就了什么?彻底成就了一切色身三昧。

但是,这些有没有根据?有,根据《法华经》的燃身供养。《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说:药王菩萨的前身叫作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因为乐修苦行,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到这种三昧,生起大欢喜心,就进入三昧中,以各种妙华妙香供养佛。供养完毕,自念不如以己身供养,于是服食妙香,又把自己的身体涂上香油,燃烧身体,布施供养于佛。

注意!话头来了,研究佛学的一天到晚喊佛法学术化,佛法如果真的学术化,以后的世界没得佛法啦!末劫真的来啦!得了现一切色身三昧,什么色身呢?

《梵网经》、《华严经》讲到,真正成佛要在色界。欲界不能成佛,无色界也不能成佛。必须要在色界才能成就报身佛。色界身就是这个肉身转了(转四大五蕴),我们现在这个肉身是在欲界里,要把他转化变成色界身,成就光明之身。注意,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燃身供佛以前,就已经得到一切色身三昧;不到此等境界,千万不要随便自焚。

这使我们联想到《封神演义》中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的故事。我们这个肉身,骨头是父亲精虫转变,肉是母亲卵脏的变化。《封神演义》说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把荷花叶剪成一个人形,吹一口气,哪吒的灵魂便进入荷花,成莲花化身。后来修成就火光之身,两脚踏在风火轮上,两手拿火焰枪。《封神演义》为何说这神话?两个脚踏风火轮,脚底心乃三昧真火,手里拿的也是火,都在玩火,不过他的肉身已不是普通的肉身,这是中国化的色身三昧。所以学佛法,处处都是问题啊!

由于《法华经》的典故和来源,中国佛教自南北朝以来,便时有所闻燃身供佛之事。我小时候也常听祖母说,某家老太太,阿弥陀佛不得了,吃了几十年素,捡了几十年木材,临走前宣告亲戚朋友,大家为她念佛,她自己坐在加了香油的木材上,引火自焚。我小时候听到这种事吓死了,也不敢去看。这些都是受了《法华经》燃身供佛的影响,以为如此便能成佛。

现在,这个话头你们就参不出来了。佛经讲的与《庄子》一样,有许多都是譬喻。中国文化有一句比喻真修行的话叫“焚修”,修行是很痛苦的事,要在火光中锻炼,把父母所生欲界之身,整个炼化了,燃烧就是炼,也就是色身转变后才能成佛,因此“燃身供养”有其道理存在。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后来为什么还要燃烧两个手臂供养佛?我都不要,别说是佛了!这些譬喻都是告诉你修持的道理。像你们现在打坐有点影子,就自认为不得了,有功夫了,你连三昧真火的境界都没有起来呢!

刚才有同学发问,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第一次燃身供养明净明德佛,及《法华经》,长达一千二百岁,为什么命终化生以后,第二次只燃臂供佛,却达七万二千岁?问得好,可惜只在身体上打主意,只在时间上比长短,而不知层层转精的道理。用句通俗的话来说,质的提升,不能用原来的量来比大小多少。

以上就是关于你们对佛教的焚身供佛和燃指供佛有什么看法是邪是正 请看下图↓↓↓全部的内容,包括:你们对佛教的焚身供佛和燃指供佛有什么看法是邪是正 请看下图↓↓↓、燃指供佛 开示 恳求诸佛菩萨为弟子开示为什么要燃指供佛、虚云老和尚育王寺拜舍利 燃指供佛以报母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28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