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夹缬技艺的历史

蓝夹缬技艺的历史,第1张

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据史料《二仪宝录》记载,称夹缬“秦汉间有之,不知为何人造”。《唐语林》《事物记原》《潘氏纪文谭》等文献记载,柳婕妤之妹“使工镂版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诗人白居易也曾吟咏“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清异录》中更有青年书生卖琴卖剑以换夹缬,说明了其价格不菲。《宋史》中甚至还明确记载诏令“客旅不许兴贩夹缬”。

夹缬曾是唐代流行的印染工艺,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所穿着的便是夹缬彩装,当时彩色印染的夹缬,织物质地为丝。 这些实物的残片,至今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世界一流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

温州至今完整保存雕版、制靛、印染等工艺流程。原遍布温州各县(市、区)的蓝夹缬染坊,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陆续歇业后,一位苍南农民在外籍商人的资助下开设染坊,至今又断续作业,并对该技艺的传承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台湾的汉声杂志社于1997年对蓝夹缬进行田野调查,并出版了《夹缬》专辑,第一次向外界宣布夹缬工艺依旧有活态的存在,使得浙南蓝夹缬引起广泛关注。 蓝夹缬的图案纹样,以晚清至民国初期流行于当地的永嘉昆曲、乱弹、京剧等剧种的戏曲人物为主,与历史上以花鸟等吉祥纹为主的复色夹缬有很大区别。优秀的蓝夹缬花版艺师往往身兼民间戏班班主,他们对戏曲的痴迷和理解,是形成蓝夹缬纹样特征的重要原因。 清代晚期或者民国的蓝夹缬的图样是戏曲,而且一件完整的蓝夹缬被面就是一出完整的戏曲故事。 花版设计一直被两大家族垄断,因为他们是戏班班主,别人只能模仿他们的作品。

皱缬:带褶皱的印花织物,褶皱。

趣味识字有关“缬”的传统文化——“蓝夹缬”蓝夹缬起源于秦汉时期,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是一项十分古老的技艺,称夹缬"秦汉间有之,不知为何人造"。

《辞源》: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

用二木版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夹缬的制作起初需要雕版工人雕刻出两块纹样对称的木板,再用木板牢牢夹住丝或棉料,从而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对工艺精准度有极高的要求。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朱自清《绿》。

缬:拼音[xié]释义古称部分镂空版印花或防染印花灯织物为缬;染花的丝织品;织物上的印染花纹。

以上就是关于蓝夹缬技艺的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蓝夹缬技艺的历史、皱缬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13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