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主要作品

范仲淹的主要作品,第1张

据《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 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体裁作品名称 诗歌《江上渔者》《鹤联句》《登表海楼》《河朔吟》《游庐山》《春日游湖》《新定感兴五首》

《酬和黄太博》《绛州园池》《送魏介之江西提点》《归雁》《登表海楼》《过馀杭白塔寺》

《访陕郊魏疏处士》《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和葛闳寺丞接花歌》《怀庆朔堂》《春日游湖》

《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古鉴》《过太清宫》《送石曼卿》《阅古堂诗》《赠张先生》

《上汉谣》《野色》《河朔吟》《纪送太傅相公归阙》《石子涧二首》《答梅圣俞灵乌赋》 词《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御街行·秋日怀旧》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散文《岳阳楼记》《与唐处士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与韩琦书》《灵乌赋》《上执政书》

《严先生祠堂记》《上攻守二策状》《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邠州建学记》 书法《道服赞》《师鲁帖》《远行帖》《边事帖》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全句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

范仲淹最著名诗有:

《江上渔者》、《登表海楼》、《游 庐山》、《春日游湖》、《河朔吟》、《答梅圣俞灵乌赋》、《怀庆 朔堂》、《过馀杭白塔寺》、《过太清宫》、《送魏介之江西提点》。

范仲淹在散文、诗歌、词三个领域均有颇深的造诣,也取得很大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

在散文方面,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崇尚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他的散文主题以陈述时政为主,文章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例如名篇《岳阳楼记》,在写法上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文词简约,音节和谐,是我国文学史上扛鼎之作。

在诗歌方面,范仲淹受到孟子、曹丕、刘勰、白居易等名家的影响,将四位名家的思想同毁贯通,痛批宋初诗坛模仿不正之风,提倡诗歌遵循生活现实,符合实事,符合逻辑,将空谈抛之脑后。

据记载,范仲淹现存305首诗歌,壮志、抒情、民生、风景、咏物等题材广泛,是宋初时期 诗歌的巅峰。

现存范仲淹的词仅有5首,但每首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创作观念,引导当时词坛创作风气的转移,起着过渡的作用。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释义: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释义: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释义: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秋思》

释义: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苏幕遮·怀旧》

释义: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6、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江上渔者》

释义: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 秋思》

释义: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8、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

释义: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9、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御街行·秋日怀旧》

释义: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10、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释义:就算是官位一品,富贵百万,试问谁能躲过老冉冉将至。

《苏幕遮·碧云天》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岳阳楼记1

庆历四年2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越明年4,政通人和5,百废具兴6。乃7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8,刻唐贤今人9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10。

予观夫巴陵胜状11,在洞庭一湖。衔12远山,吞13长江,浩浩汤汤14,横无际涯1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7,前人之述备矣18。然则19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0,迁客骚人21,多会于此2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3?

若夫霪雨霏霏24,连月不开25,阴26风怒号,浊浪排空27;日星隐曜28,山岳潜形29;商旅不行30,樯倾楫摧31;薄暮冥冥32,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3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34,满目萧然35,感极而悲者矣36。

至若春和景明37,波澜不惊38,上下天光39,一碧万顷;沙鸥翔集40,锦鳞游泳;岸芷汀兰41,郁郁42青青。而或长烟一空43,皓月千里44,浮光跃金45,静影沉璧46,渔歌互答47,此乐何极4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49,宠辱偕忘50,把酒临风51,其喜洋洋52者矣。

嗟夫5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54,或异二者之为5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57;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8。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9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60?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2] [3]

范仲淹的作品风格:

1、散文创作上,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名篇《岳阳楼记》,全文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动静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2、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

范仲淹继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

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范仲淹的“与时消息”则继承了刘勰的“为情而文”观和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把政治教化和为情造文有机有机结合起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态,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

3、其词作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有直接写艳情者,也有跳出艳情之外者,正是过渡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刻痕迹。

扩展资料:

范仲淹所处时代背景:

唐末五代,士风败坏。宋代帝王“与士大夫治天下”,从君王到士大夫都致力于士风的建设,最终形成了宋代知识分子新的精神风貌。

宋代“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演化为宋人“以文为贵”的思想意识,为宋代士大夫营造了新的生存环境,成为宋代士风转变的时代文化大背景。

范仲淹注重个人品德的自我修养和完善,并在一生的仕宦经历中身体力行,最终归纳为“先忧后乐”的精神风貌。范仲淹忧患意识的来源主要来源于孔孟思想。

范仲淹在忧乐这对矛盾中,提出了“先忧后乐”的思想。这种忧乐意识是在吸收儒学的基础上,弘扬发展后所作出的总结。范仲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明道二年(1033),范仲淹在京城任右司谏。这年7月,江淮、京东一带旱灾严重。范仲淹奏请朝廷遣使救灾,仁宗皇帝置之不理。

范仲淹愤然质问:“宫掖中半日不食,当如何?”仁宗皇帝便派他安抚江淮,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赈济、减免盐茶税、禁民*祀,回朝时还将百姓吃的乌味草带回京城。

请仁宗传示六宫贵戚以戒侈心。其忧民爱民之情可见一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在被贬抑时,不以自身沉浮为意,仍不忘其忧国忧民之“痴心”。

“既去职任,而尚怀国家之忧”,《宋史·范仲淹传》言: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正是这种意识的最好佐证。

范仲淹则是从士人角度讲不管个人处境如何,都要忧国忧民,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这可以说是中国史上对士人承担社会责任的首次明确阐述,是士人高扬主体精神的充分表现。

是宋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勇担责任的典型体现。这也标志着士人彻底从政治、经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找回了个体的人生尊严和价值。

可以看做是对孔孟儒学的超越和发展。钱穆先生认为“宋代士大夫矫厉尚风节,既自希文启之”,将范仲淹看做是开启宋学的先驱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范仲淹的作品主要是《范文正公全集》,但他的文章不多出色也不多。最有名的便是那篇《岳阳楼记》,以及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曾经找过一个算命先生。

他见面就问:“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

算命先生吓了一跳。

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口气这么大?”

范仲淹很不好意思,说:“那您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

算命先生有些纳闷问:“为什么这俩个志向差这么多。”

范仲淹回答:“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听了之后,很是感动,对范仲淹说: “你有这样一颗善心,将来一定可以当宰相。”

以上就是关于范仲淹的主要作品全部的内容,包括:范仲淹的主要作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自范仲淹的、范仲淹最著名的一首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12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