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是什么,第1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运动的各个领域里我国都有一定的成就,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体育强国。而且我国十分重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体育教育事业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教育手段也面临着多元化的选择。未来的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一定会迎来新的转机。

一、社会体育教学得到长足发展

   现在我国体育的教育教学主体主要还是在学校,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来体育教育一定会形成中称化和全民化的特点。体育的社会功能和属性也会越来越强烈,更多的人会在平时参与到体育教育或者活动中来。因为在未来高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频率,会使人们的压力得不到释放。为了改善压力,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育锻炼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三、互联网会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和产业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加持。在未来学校的体育教育中,也会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依托作用。互联网和体育教育的结合,会促进体育信息的共享和体育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更加专业的体育知识,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体育锻炼计划。让体育真正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

四、学校体育教育的主导作用

    在未来学校体育教育仍然挥旗主导作用,学校体育教育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涵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阶段覆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未来肯定还会得到强化。

体育一词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体育一词却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体育”一词。不过,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一词的翻译上并不是一步到位译作“体育”的,而是经历了从译作“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到译作“体育”的日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的。

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因为在“体育”一词出现前,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

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在17~18世纪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 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 ,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比较混乱,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称为“体育”。

中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

在中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

在中国,最早创办的体育团体是1906年上海的“沪西士商体育会”。1907年我国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也创办了体育会。同年,清皇朝学部的奏折中也开始有“体育”这个词。辛亥革命以后,“体育”一词就逐渐运用开来。

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中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课”。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

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

“体育”一词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它刚传入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与国际上理解的“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体育的概念也出现了“广义”与“狭义”解释。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用于狭义时,一般是指体育教育。不少学者对“体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的这一定义既说明了它的本质属性,又指出了它的归属范畴,同时也把自身从与其邻近或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区别出来。但是,体育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的认识也将有所发展。 根据文物和建筑等历史证据表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便已开始进行体育运动。体操在中国古代时期是十分流行的项目。为法老修筑的纪念碑可以看出,包括游泳、垂钓等体育运动已经在上千年前的古埃及发展起来并建立了体育规则。在埃及开展的其他体育项目还包括投掷标枪、跳高和摔角。古代波斯的体育运动包括传统伊朗武术项目英雄体育,它同打仗技巧有着密切联系。同样起源于古代波斯的运动项目还包括马球和马上长矛比武。

有大量的体育运动项目自古希腊时期并以产生,古代希腊时期的军事文化和体育运动的发展相互影响。体育对于古希腊人影响深刻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他们创立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每隔四年在伯罗奔尼撒一个叫做奥林匹亚的小村庄举行。

体育运动自古代奥运会时期发展至今,其组织性和相关规则不断得到加强。工业化使得在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这让他们可以参加并观看观赏性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曾参与人数增加,传播更为普遍。随着大众媒体和全球联系的加强,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体育运动专业化成为主流,体育运动更加流行,体育迷们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追逐职业运动员,同时他们也自己参与业余的体育运动,从中得到锻炼和娱乐。 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突出。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该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肯定了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体育产业开始向国家主导、各部门和全社会联合推动发展的方式转变。《指导意见》出台后,地方性体育产业政策陆续出台,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设立以及体育企业各项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推动我国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首个五年规划,该规划细化了体育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主要措施。该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量化指标,“十二五”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在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体育产业将呈现出巨大的成长性。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体育产业已成为国际公认的21 世纪最具活力,是具有高渗透性、交叉性、拉动性的朝阳产业、健康产业、绿色产业。体育产业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北美、西欧、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均排在国家十大产业之列。虽然体育产业化的历史还不到百年,但其发展速度远超过其它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产值占GDP比重还不到1%,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近10倍的差距。在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大环境下,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体育消费升级以及《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指导意见》的出台,相信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经过20 多年的市场化尝试,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化进程实现了较快的发展。2011年,体育产业呈现出繁荣的发展景象,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赞助总收入达1227亿元人民币;意大利超级杯吸引了近8万人涌入“鸟巢”,单是门票收益就超过亿元。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分析: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至1991年。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 , 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发展的方针,通过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使过去由体委一家办转变为各行各业大家办;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至于1996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体育发展也逐渐转变为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1998年2月25日,随着“中体产业”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

根据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得出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健康、文明发展。

 

 首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反映了体育的本质属性,也反映了体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生活的特点。

它包含了一系列具体的指标体系,也可以将他们作为衡量体育工作成效的具体指标,有利于目标管理,也有利于指导实践。

其次,体育自身同样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各种因素,所以,体育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体育要为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是社会对体育事业的要求,是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在体育目的方面的反映,它指明了我国体育的性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我国体育的任务:

(一)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健康和体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完美状态,是一种三维健康观。

而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包括体格、体形和身体姿态等。

尽管人的体质有明显的差异,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也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它受到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环境以及生命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积极有效的方法。

体育锻炼能使人由弱变强,延缓衰老的有效方法,因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体育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一个国家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运动技术水平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面貌的体现。

所以世界各国重视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体育运动的普及可以起到增强人民体质的作用,另一方面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指导和推动体育运动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如,田径和球类项目等,这些项目既是国际比赛项目,也是基层学校和企业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因此,不论是高水平运动员还是基层的学生或工人,均有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需求。

(三)掌握体育方法

体育方法是实现体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体育的方法是指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身体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举不胜举,但只有根据体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而采用的身体活动内容和手段才能被称为体育的方法。

(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自产生之日起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领域,体育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活动,提高国民思想品德素质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体育运动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共产主义道德、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优良的体育作风等。

在体育运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大的潜力。

教育人们团结、拼搏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人们在运动中,性情开放、情绪活跃,能反映出平时不易暴露出来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是什么、体育的发展历程、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09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