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吉尔·培根是个怎样的人物

罗吉尔·培根是个怎样的人物,第1张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年)出生于英国桑莫斯特郡的一个地主家庭。1230年在牛津大学艺学院学习。1236年在巴黎大学任教,他是第一批讲授被禁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教师,成为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译注者。当他读到伪托亚里士多德写给亚历山大大帝的信《秘密之秘密》时,他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被唤醒,他的兴趣从经院学术转向秘传学问和工艺制造。他于1247年返回牛津大学,1257年加人法兰西斯会,希望他的科学研究计划能得到修会支持。但事与愿违,他的革新计划不见容于修会的保守***。1261年他受到会规处罚,被囚禁在巴黎一修道院里。在备受劳役和饥饿折磨的情况下,他坚持写作《形而上学论》等著作。1266年他过去认识的主教福尔克斯成为教皇克莱门特六世。为了说服教皇采纳他的改革学术计划,培根在短时期内写成《大著作》、《小著作》和《第三著作》,但克莱门特六世没有读完他的著作便于1268年去世。1272年,培根又完成了《哲学纲要》的写作。据说,他在一个短时期获释,但在1277年大迫害环境里,他又以“标新立异”罪名再度被囚,直到1290年左右才被释放,旋即去世。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神学纲要》。

两者没有关系,只是名字相同音译也就一样了。

食物培根

培根培根又名烟肉(Bacon),是将猪肉经腌熏等加工的猪胸肉,或其他部位的肉熏制而成。烟肉一般被认为是早餐的头盘,将之 肉制品:培根

切成薄片,放在锅子里烤或用油煎。烟肉味道极好,常用作为烹调,烟肉被视为肥胖的主要来源,但因为美国推出了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烟肉致肥的观点渐渐改变。 最常见的烟肉是腌熏猪肋条肉 flitch,以及咸肉火腿薄片 rasher。传统上,猪皮也可制成烟肉,不过无外皮的烟肉是可作为一个更加健康的选择。 烟肉主要出产地在北美洲,英国和爱尔兰则称烟肉为斑条烟肉 streaky bacon。

人物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第一个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第二个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20世纪最疯狂的艺术家,他的超凡俗的想象力开创了现代艺术的一个全新的篇章培根最伟大的作品都创作于20世纪40-50年代,从尖叫的脑袋,咆哮的猩猩到教皇和梵高的肖像,完全体现了培根一个处于幽闭恐怖症包围中想入非非的狂人的特征令人惊诧的是,培根在后期还创作了一些风景作品,如他回顾在非洲和法国南部的旅行的创作,这一时期,评论界认为是培根寻找自我的时期,是探索印象和尝试冒险的时期

在培根的一生,艺术家对于选择自己要展出的作品也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他要求所有博物馆或美术馆确保只有他后期的绘画才能公开展出,因此,也导致了人们对于培根前期作品风格的生疏和惊异目前,英国萨尔斯伯里博物馆推出了一个以培根前期作品为主体的展览,展出了13件早期作品,阐述了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早期,培根艺术的发展,对艺术家令人恐怖的超级想象力进行了深度探索

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不列颠群岛一位风格怪诞的画家。他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常常以畸形的形象或病态的人物为主题,描绘一些令人厌恶的形象。但这些怪诞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世界和人类的灾难,他故意把人的丑陋面貌和痛苦挣扎的表情强调出来。还经常在照片、画报、印刷品等著名画作上进行再加工,创作出仅反映自己的内心幻象和痛苦的肖像作品。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弗朗西斯·培根 外文名 :Francis Bacon 出生日期 :1909 逝世日期 :1992 人物经历,主要作品,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 布列松为其拍的人像作品(1971年) 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1909-1992年),是一位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画家。其作品以粗犷,犀利,具强烈暴力与噩梦般的图像著称,他扭曲、变形和模糊的人物画使他成为战后最有争议的画家之一。 培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英格兰人家庭。16岁时他离开家,居于柏林和巴黎,直到1929年定居伦敦开始接触油画,同时不断实验水彩画与素描。在此期间的作品有机而怪异,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色,不过一直都默默无闻。1943年一1944年,由于身体的原因而不能服军役。培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绘画活动上,成为了一名职业的画家。他是自学成才的画家。他的早期作品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1945年当他的三联画《三张十字架底下人物的素描》在伦敦展出后,他受到了广泛注意。 培根几乎全靠自学,运用多变的技法表现各种恐怖、愤怒和兴奋的形象。他最擅长运用粗犷强劲的笔触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恐怖、荒蛮、孤寂、兴奋和愤怒。培根的笔触中隐含着内心的想像和情绪,虽然人物的形象被肢解甚至扭曲,但依然保持着可以辨认的形象。在培根的笔下,形象不再是再现的重复,而是向人们展现了命运真实的面目。培根形容自己的作品是“试图把某种情绪形象化”。他喜欢表现孤独和苦恼的主题。他所绘制的人物在画面上变成了令人不适一种恐怖,巨大的苦痛感撞击著观者的心灵。正是这种敢于直视内心感受,毫不介意地表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引起了人们的内心关注,也让当时的画坛为之震撼。人们把他的作品与戈雅的奇妙作品相媲美。 《镜中的作家》弗朗西斯·培根 《自画像》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喜欢凡·高,因为凡·高是位具有痛苦意识的人,喜爱用激动的笔触传达内心的挣扎。在气质上培根与苏丁有相似之处,苏丁也是一位用痛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画家。他总是以人作为母题作画,他把人物描绘所传达的紧张、痛苦和恐怖的感受,上升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他曾说过:“我希望我的画看上去仿佛是人类由此通过时留下的痕迹,是已经在消失的记忆。”他的画向人们揭示出生存中的痛苦和人类天性中既可怜又可怖的一面,能引起人们的思索。 主要作品 1952年培根依照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教皇 英诺森十世肖像》画了一系列教皇的肖像画,画中的红衣主教隐匿在半透明的帘子后面,这一人物坐在宽阔的空间里,但形象模糊不清,宛如被帘子挡住了似的,他的表情通常是张著大嘴尖叫或打呵欠。这些变体画都延伸他1949年就开始借用的委拉斯开兹的作品,这个主题在他以后的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培根故意把教皇这一系列形象隐匿在帷幕中,其涵义可能是让观者从中感到幕后那躁乱、恐惧的人物状态。不过,画家确实“画”出了本来不属于视觉领域的人的精神暴发力。 人物评价 自从培根死后,其声誉与知名度逐步提高。他的作品获得大众的敬仰和等量的排斥。柴契尔夫人曾经对培根做出这样的阐述:“那一位画那些可怕的画的人”。培根在世时是泰特美术馆两度回顾展的主角,并于2008年在同一间美术馆得到了他第三次的回顾展。培根坚称自己从不对其创作草图准备,只有即兴创作;可是他死后有部分草图被大众发现。虽然泰特美术馆肯定了这些草图的真伪及其合理性,艺术市场还未能承认这些作品。1990年代初期,几张被认为已经毁掉的作品,包括50年代初期的《教皇》和60年代的《头像》重新浮现在艺术市场,这些作品同样得到了大众的肯定。 据外媒报导,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一幅作品2013年11月13日在纽约拍卖会拍出1424亿美元高价,刷新艺术品拍卖价最高的世界纪录。 这幅培根在1969年创作的画作《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三联画)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最终以142405000美元落锤,这幅画作描绘的是培根的一位艺术家朋友卢西安·弗洛伊德。

生平简介年1月22日,弗兰西斯培根出生在英国伦敦临河街约克宫的一个新贵族家庭。培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培根聪明颖慧,智力过人。

年,弗兰西斯培根12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剑桥大学附属的三一学院。入学不久,培根就观察到学院设置的课程有很多弊病。并且对当时“经院哲学”课程中讲授的亚里士多德哲学颇为不满。因为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对于人生毫无实际效用。

年,刚刚15岁的培根竟公开宣称,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们,把自己的学问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础之上,是大错特错的。1579年底,身无分文的培根报考了当时英国有名的葛莱法学院,专攻法律专业。

年,21岁的培根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毕业资格,还领取到了葛莱法学院的法律学位。

年,22岁的培根凭借叔父威廉西塞尔在英皇室的权力,在皇家下属的督察机构混到一个法院书记员职务。

年,培根当选为英国国会的下议员。在繁忙的公务活动之余,培根始终废寝忘食地从事著述。

历史业绩年圣诞节的晚会上,上演了一出培根创作的短剧,剧中借一位皇宫的谋臣之口,向女王提出发展国家科学的四点倡议,当场赢得了女王的连连称赞与喝彩。

这以后,培根很快发表了一系列学术和艺术作品,以理论或文学形式表述了他渴求复兴祖国科学、彻底改革僵化哲学的进步思想。

培根的这一发展祖国科学的思想,后来在他创作的《新大西岛》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培根在自己乌托邦式的小说《新大西岛》中,借助对“所罗门宫”栩栩如生的生动描绘,全面和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的科学理想。

年,培根以极端严肃的态度,发表了一部名著《科学推进论》。大肆宣扬知识价值。

培根步入中年之后,他更加刻苦与勤奋,而且著述极多。在这一时期,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自然史和实验史概论》、《思想和展望》、《论古人的智慧》、《新大西岛》、《培根论说文集》和《亨利第七本纪》等。

培根提出的发展科学的思想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重视科学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这与历史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因而这是一个进步思想和进步的口号。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的提出,第一次把知识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鼓舞着一代代的有志于人类进步事业的知识分子勤奋地探索和钻研。

培根生命的最后五年,是在没落中度过的。他虽常被贫穷所困扰,却努力从事哲学的研究。这五年中,他写完了他最伟大的拉丁文著作《崇学论》,出版了扩大版的《论说文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仍忙于工作。在《论死》一文里,他声称自己“但愿死在一种热诚的探求中,这样便无异一个人受了创伤倒在热血中,当时毫不感到痛苦。”

培根是近代英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近代思想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马克思说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创立了一套“实验一观察——归纳”的认识方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创立,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认识道路。

英国画家培根

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l909--1992)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研究过尼采著作、样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绘画,并深受北欧怪诞风格画家的影响。他习惯使用人物形象作为图画设计的基础,并使画中可视世界的物体和场景带上感情色彩。他常从过去大师的画中选材,然而他对这些题材的态度受制于个人经验和内在的极度痛苦,这是一种幻灭的、兽性的恐怖感情,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的精神危机。他仿照委拉士开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画了一系列仿教皇肖像的习作,如《保罗二世》(1951),这是一个歇斯底里的暴行的形象,试图给人一种残酷和暴力的印象。

一个全身沾满血迹的人躺在床上。一只被屠宰的动物身上被夹牢的部位。一个坐在椅子上狠狠抽烟的人……当我们在欣赏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时,就好像走过一栋巍峨的建筑物。一个身体被扭曲的人蜷曲在座位上。一个手持剃刀的人和一个在大便的人……我们在画中所看到的影像和事件,到底有什么意义?

关于我们所见到的影像,象征着什么意义?画中的形像是那么漠不关心其它人的存在或处境。当我们看这些图画时,我们是同样的想法吗?从一张画家本人的照片中,我们发现卷起袖子露出手臂的画家几乎和他所创作出来的画中人极为相似。一个妇人像孩子般在轨道上匍匐前进。根据一九七一年法国的《艺术鉴赏杂志》(Connaissance des Arts)指出,弗朗西斯•培根已经可以名列当今十大重要画家之首。

一个裸体的男人坐在椅子上,脚边堆满破报纸。一个男人双眼直瞪着空白的窗帘,或者是一个穿背心的男人斜�在脏�的红色沙发上……培根的作品里有许多活动中的人,而他们的动作和姿势都带有一种痛苦的感受。之前,从来没有人这样画过,而这样的视觉经验显然与我们生存的真实世界有关,至于其中到底有什么关连,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件事实来加以探讨:

1弗朗西斯•培根是本世纪唯一的一位享誉国际且具影响力的英国画家。

2他的绘画风格非常一致,从早期到最近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可感受到画家有非常清楚明确的世界观。

3培根拥有绝佳的绘画技巧,是一位大师。没有任何一位认识人像画的困难的人会对于培根在油画上的处理和表现方式不感到佩服。这种罕见的完善的背后是他无比的毅力及对他所选择的媒介的彻底了解。

4评论培根的作品里有很多不凡的文章。著名的艺评作家如席维斯特(David Sylvester)、赖瑞斯(Michel Leiris)和高文(Lawrence Gowing)等人,都曾经写过非常棒的文章讨论培根作品的内在含义。我这里所谓的「内在的」(internal),指的是他在作品中定下的条件所主导的含义。

培根的作品以「人的身体」为主题。人体通常被描绘成扭曲变形的,然而人们身上的衣物和周遭的景物却是正常未变形的。你只需要比较雨衣和被覆盖在雨衣底下的躯体,手臂和雨伞,以及喷出的烟雾和嘴巴。根据画家本人的解释,脸部和身体的扭曲变形是一种由发展「直接冲击神经系统」的特殊效果而演变出来的处理方法。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画家及观赏者的神经系统,而且声称神经系统是独立的,不属于大脑管辖范围。至于那种由大脑去欣赏的写实的人像画,培根认为是图解式的,很乏味。

——我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将事实直接地、未经修饰地铺陈在世人眼前,然而,如果当事实的真相赤裸裸地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又觉得可怕骇人。

为了使作品达到这样直接刺激神经的效果,培根非常依赖于随机创作他自己所谓的「偶然」(the accident)效果。「在我的经验,我感受到任何我不曾喜爱的事物,几乎都来自工作中偶然的结果。」

发生在他画作中的「偶然」是当他在画布上「无意的挥洒」时,他的「直觉」在这些挥洒的东西中开发形像。开发的形像对神经系统而言是具体的,但亦同时是有想象空间的。

——我们总是希望一件事情能够尽可能的写实,然而同时又希望它能深具暗示性或具有神秘的感受而不同于简单插画般的平铺直叙,这不也是艺术所包括的吗?

对于培根而言,「神秘」的主体,经常是人的身体,他绘画中其它的东西(椅子、鞋子、百叶窗、灯的开关、报纸)都只是插画。

——我想要做的是歪曲事物的外在,但是在曲解下却呈现事物真实的面貌。

我们现在由以下的观察来解释这个过程:身体的外貌遭受到「无意挥洒」的意外痕迹,这歪曲了的形像直接进入了观赏者或是画家的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重新发现在外加物下身体的形像。

除去偶发的创作所留下的痕迹,有时也在一个身体上或是在床垫上有刻意画上去的痕迹。通常会很容易看到的是一点点的体液——像是血、精液或排泄物。当事件发生时,在画布表面的污点,就像是表面上真的接触过身体的污点。

关于绘画,培根经常使用偶然、生的(rawness)、痕迹(marks)这些具有双重意义的字眼,甚至于他自己的名字都似乎变成了激情的代言词,一种溯源于他自我意识雏型时期的经验。在培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选择,也没有出路。时间的意识或改变的意识也不存在。开始作画时,培根经常取材于照片去想象。照片记录了一瞬间。在绘画的过程中,培根找寻将一瞬间转成永恒的意外。在生命中,能够驱逐先前和其后的瞬间的,经常是实质痛苦的瞬间。痛苦或许会成为培根激情渴望达到的理想。然而,他画的内容,包括它们的吸引力却与痛苦无关,一如往常,激情的散失容易,而真实的意义却需另觅。

培根的作品据说是西方男性心灵极度痛苦、寂寞的表现。他的形体隔离在玻璃盒中,在纯净色彩的范围中,在无名的房间中,甚或只是在他们自身中。他们的孤绝并不能阻止他们被注视。(有一组三联画就透露出这样的征兆,在画面上每个形体都是孤独的,但又可以为其它人所见。)虽然形体是孤独的,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隐私。他们背负的痕迹、他们的痛苦,看起来是自残的结果。一种非常特殊的自残并不是藉由个人而是人类这个种族,因为在此宇宙性的孤绝情境下,个人与种族间的区别变成毫无意义。

事实上,培根的艺术拿来和哥雅(Goya)或是早期的爱森斯坦(Sergey Eisenstein)比较并不恰当,但是与华德•迪斯尼(Walt Disney)相比倒是一致的遵循者。这两人疏离的行为都为我们的社会作了建议,虽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说服观赏者接受。迪斯尼让疏离的行为看起来滑稽而有情感,因此是可接受的。培根的解释如前所述,是将此类行为变得十分糟糕,所以提出拒绝与希望两者都是无意义的。两人作品中令人惊奇的相似性——肢体方式是扭曲的,身体的所有轮廓,背景形体的关连,采用简洁的西服,手的姿势、用的颜色的范围等——是两人对相同的危机有相同的互补态度。

迪斯尼的世界也逞张着自大的暴力,经常会有可预期的巨大灾害。人物有着人性与紧张的反应,但是他们缺乏心智。假使我们只阅读并相信字幕的解释——再也没有别的了,迪斯尼的影片或许会和培根的绘画一样震撼人心。

一般认为培根的绘画里没有任何批判,对任何实际寂寞的经验、对身心上的痛苦或是形而上的怀疑无话可说,对社会关系、官僚体制、工业社会或是二十世纪的历史都不与置评。去评论这些事情,必须先有自我醒觉(consciousness)。培根的画显示「疏离」会唤起一种对绝对形式的渴求——这是无意识的。培根的作品不是表达而是印证这始终如一的事实。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著有《学术的进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获得自然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

弗兰西斯·培根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他是一位政治家,但他的政治事业并不成功。培根之所以名垂青史,主要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他是近代英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人物之一。

1561年1月22日,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高级官员的家庭。少年培根智力超人,12岁时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神学、形而上学,同时学习逻辑、数学、天文学、希腊和拉丁文。但大学中教授的大部分学问却使他在精神上感到窒闷,他开始寻求一条革新之路。当时,英国思想界正受到文艺复兴以后在欧洲兴起的新文化新思潮的强烈冲击。培根极其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这一脉搏。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已经产生了改造当代学术的抱负。以后他为这一目标进行了毕生的奋斗。

1576年,培根大学毕业后开始修习法学,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律师或法官。由于父亲友人的推荐,培根被派赴巴黎担任一名外交事务秘书,供职于英国驻法使馆。但在这里,他只待了三年。1579年2月,培根因父病辞职回英国,不久其父病故。

父亲的去世给培根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转变。因为根据长子继承法的规定,父亲几乎没有给这个最小的儿子留下任何财产。培根从此由一个贵公子突然沦为一个穷人。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不得不借债谋生。由于负债累累,培根此后一生都难以从中摆脱出来。这一点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他以后生活中的许多不幸。但在父亲去世后的十几年中,培根坚持自修完成了他的法学教育,终于获得了律师的资格,并且成为一名国会议员。只是他的收入很少,甚至不足补偿所欠债务的利息。

为了得到一个收入较高的职位,培根曾写信给一个显赫的亲属,请求帮助。培根在这封求职信中叙述他当时的处境说:“我现在31岁。这已是一个不小的年龄,但是我仍然一无所成……我有幸生逢在当今这样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我希望效忠女王和国家……然而我处境贫困(这并非由于我懒惰或挥霍所致),我的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在这封信中,培根表述了他的求职方向和抱负,他表示:“我无意于功名利禄,升官发财。我只希望能得到一个职位可以谋生,并有足够的业余闲暇使我能从事我所热爱的科学研究。我的荣誉感正激使我走向一个新事业。我已经作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我想清扫那些无意义的哲学争论,而探索一种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发现去达到真理的新途径,使人类知识获得进步。”培根早年的这一理想,后来通过写作的两部不朽名著《学术的进步》和《新工具》而得到了实现。然而,在求职问题上,这位亲属并没有帮他的忙。但是青年培根作为一名议员和律师,在当时的一系列法律和政治事件中,已经具有优异的表现,因而名望愈来愈高。大约在1590年左右,他结识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年轻的宠臣和情人艾塞克斯伯爵。艾塞克斯机敏多才,他十分欣赏培根的才华。他支持培根的理想并同情培根的处境。为了帮助培根还债,他提供了一笔赠款。这笔钱虽然不够弥补培根的巨大债务,但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艾塞克斯还曾努力向女王推荐培根,但是由于培根在议会中曾激烈批评女王的政策,因此他在伊丽莎白时代始终受到冷遇和埋没。直到1607年,培根46岁时,他才被新国王詹姆斯一世任命为司法部次长。在此以后,他一度官运亨通。

1613年培根担任了法务部长。1617年,他出任掌玺大臣。1618年,他就任英国大法官,并被国王授予维鲁拉姆男爵的称号,1621年又晋爵为圣奥尔本子爵。但也正是在这一年,培根被卷入一件巨大的经济案件。这个案子的背景直接牵连到国王詹姆斯一世,而培根作为法官,则被议会控告犯有受贿和包庇罪。议会任命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培根的案件,培根被确认有罪,但国王赦免了培根。出狱后国王本来还想授予他新职,已看破红尘的培根辞而不就,从此闭门著书。培根晚年颇为凄凉,在学术上却卓有成就。1626年初,他想发明一种冷冻防腐的方法,在风雪中做实验受寒染病,一病不起,于同年4月9日去世。培根是以伟大的思想家流芳千古的。如果说达·芬奇的名字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象征,那么培根的名字就是近代新兴科学与技术的象征。所以马克思把他称做“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我们常提到所谓“第三次浪潮”,就是说,农业的发明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技术和文化革命,而科学、技术与工业的结合,带来了人类历史的第二次革命;最近十几年来,由于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的结合,正在把人类推向社会与文化的第三次伟大革命。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早在300多年前,正是培根最早对人类发展作出了与此相仿的一种极其具有远见的历史的概括。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产业还只是在萌芽的初期,中世纪宗教的枷锁还在严重地禁锢着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社会。而培根在《新工具》这部著作中却指出:“农业的发明是人类的第一次革命,而依靠把科学应用于工业,正在导致人类文明的第二次革命。”

在评论培根时,黑格尔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培根所真正关心的是现实而不是理论。在这一点上,培根可以说是他的民族的典型。”这一评价是很深刻的。因为培根在学术上最关注的,是如何让知识在实践中产生效果,把科学的理论与工业相结合,转化为改进人类物质生活的实用技术。这种想法,实际上标志着近代学术方向的一个根本转变,也是中世纪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向注重应用技术的近代科学转变的枢纽点。所以在哲学上,培根可以算作英国实验主义和后来英国实用主义的始祖。也正因为培根哲学的这一特点,他才能在一个工业革命的前夜时代成为领导思想潮流的先驱。

关于培根的评价,几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异议,所有的近代思想史和科学史著作都一致公认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伟大学者和科学家之一。他留下的主要著作有:《大著作》、《小著作》、《文集第一编》、《文集第二编》、《文集第三编》、《哲学论文集》、《形而上学》、《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批判研究》等。英国人民对培根非常崇敬,把他与莎士比亚一起看做16至17世纪英国民族的骄傲。1662年英国建立了著名的皇家学会,这正是由培根的遗愿设立起来的科学组织机构。

在培根居住过的牛津大学的圣芳济院里有一块碑石,碑石上的部分铭文是:“罗吉尔·培根,伟大的哲学家……通过实验方法,他扩大了……科学王国的领域……在漫长的一生的孜孜不倦活动后,他安息了。”

以上就是关于罗吉尔·培根是个怎样的人物全部的内容,包括:罗吉尔·培根是个怎样的人物、培根(食物)的来历和培根(人)有什么关系、试述英国的两位培根的全名及其对科学的主要贡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05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