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话说荔枝的产地是岭南,岭是哪个岭呢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话说荔枝的产地是岭南,岭是哪个岭呢,第1张

岭指的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一、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二、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三、出处

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

创作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

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原本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逸生活,也间接的算是给荔枝打了个“广告”。当年,因为交通的不便,只能靠快马加鞭,一路官道开绿灯,唐玄宗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硬是从千里之外运送荔枝来长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先生借岭南荔枝,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也让世人认识了岭南荔枝。

岭南荔枝产地众多,惠来荔枝是潮汕地区的传统佳果,素有“岭南四大佳果”之一的美誉,也是粤东最大的荔枝生产区,种植历史悠久,素有“中国荔枝之乡”的美誉。惠来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荔枝的传统,据《潮州府志》(古时惠来隶属潮州府)记载,“魏文帝诏,‘南方果之珍异者龙眼、荔枝,九邑俱处处有之’”。远在三国时期,惠来已经开始种植荔枝,惠来种植的历史足足有2000多年。时至今日,在惠来县境内还生长着一棵树龄超过800年的荔枝树,树龄在200年以上的珍稀荔枝母树至今仍葱绿茂密。

惠来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为惠来荔枝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以其色鲜、清香、甘甜俱佳而畅销海内外。惠来县,地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高温湿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累平均日照时数2042小时,年平均气温218℃,年均降雨量1829毫米,每月平均气温在14℃以上,这样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既能满足荔枝晚熟品种花芽分化对低温的要求,又不受冻害,十分适宜荔枝的种植。

先天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是荔枝生长的先决条件,那么惠来荔枝品种资源丰富,则是靠的勤劳智慧的农民。惠来人用心的培育着荔枝,在历史的长河中,培育出乌叶、怀枝”、“糯米糍、妃子笑、白蜡、桂味等十六个品种,良种率达87%,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其中,乌叶、怀枝、糯米糍三个品种年产量占全县年总产量的90%以上,尤其惠来乌叶荔枝久负盛名,是惠来县人民自己选育的优良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2005年3月,惠来县更是被授予“中国荔枝之乡”称号。

荔枝是一种生长于亚热带的,甘甜多汁、肉质软嫩的美味水果。荔枝这东西虽好,但是不耐储存,所以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亦”。而大唐贵妃生活在内地长安,与荔枝的主要产地的距离都较远,为什么还能吃到远在岭南的新鲜荔枝呢?这一切都源自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史料记载,古代北方达官贵人吃到的都是鲜果,当年唐玄宗专门开辟了从南到北专运荔枝的“荔枝道”。南宋文学家谢枋得在《选唐诗》上说:“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是说唐玄宗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劳师动众,专设驿站,设利用邮驿机构的人力、物力,在荔枝成熟时,采摘最好的荔枝,派人由岭南,快马运送,一站紧接一站,如接力赛般,运到长安让杨贵妃享用。当然驿吏拼命的赶路,不仅人累僵了,也跑死了不少好马,一路上急奔,途中更有不少路人遭殃,被踩死或踩伤。

但从常理看,岭南距长安千里之遥,再快的马也不可能一日抵达。后人考证认为,杨贵妃所食的鲜荔是采取将带果大树移植的办法送到长安的。史载:“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有楚南至楚北襄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揖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官,则一日可达也。”

晚唐诗人杜牧曾写了一首《过华清宫》,来讥讽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红知了唱丰年,

挂绿垂枝尝早鲜。

快马长安妃子笑,

长车南粤东坡馋。

从来佳果出名作,

自古骚人著曩篇。

得失何需烦几计

一盆桂味已成仙。

        荔枝不用介绍了,誉为我岭南佳果。岭南荔枝品种繁多,著名者有:三月红、黑叶、桂味、挂绿、白蜡、糯米糍、妃子笑、白糖罂、玉荷包、鸡嘴、红糯等,现已逐步挂红上市。

        唐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宋苏轼贬谪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明丘浚:“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文人骚客对荔枝赞誉不胜数?

      白石老人画荔作不少,但对荔认知欠足。

        吾已故师友,岭南派书画名家半翁老师曾作画题字讽白石老人:齐璜画荔枝,其蒂柄如藤,所为藤生果,我岭南人未见有藤种,不敢学齐大师。

    荔枝故事多,不如尝几颗。

以上就是关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话说荔枝的产地是岭南,岭是哪个岭呢全部的内容,包括: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话说荔枝的产地是岭南,岭是哪个岭呢、岭南荔枝的自然条件、杨贵妃身在长安,为什么还能吃到远在岭南的新鲜荔枝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503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