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为什么会降级

大熊猫为什么会降级,第1张

法律分析:我国对大熊猫开展了第四次种群调查,发现我们对大熊猫的保护措施已经见到了成效,大熊猫种群数量比10年前增长了1/6,达到了1864只,栖息地面积也在不断增长,增长了1/9,我国建设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覆盖了2/3的大熊猫种群。鉴于此,生态环境部在对我国的物种濒危状况进行评估的时候,就将大熊猫的国内受威胁等级就从“濒危”下调到了“易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三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障依法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保护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的原则,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培育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十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并每五年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对名录进行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没有降级。而是在我国的大力保护下,大熊猫没有从一级保护动物降到二级,大熊猫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从濒危物种降级到了易危物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是人们对大熊猫的重视和保护取得了成效,截止2022年8月19日,大熊猫依然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外交使者。它憨态可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看着它爬树、吃饭、拉屎都是一种享受。如果能够摸摸它、抱抱它更是难能可贵。

一、大熊猫介绍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是身材有点像熊,但它们的典型特征是有浓密黑白相间的毛和一条短尾巴。眼睛,耳朵,大腿和肩膀附近的区域是黑色,而身体主要部位都被白色毛覆盖。大熊猫视力很好。他们也有强大的颚骨和牙齿,使它们能够咀嚼竹笋类坚硬食物。大熊猫的爪子骨骼结构很特殊,有点像反向拇指,可以帮助它们抓住食物。大熊猫仅仅原产于中国的六个小区域。它们居住在中国中西部长有竹子的高山上。这里的气候常年多云,多雨水并且有薄雾。著名的成都大熊猫饲养基地处于傅头山上。大熊猫被认为是肉食动物,但野生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物。竹子是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但它缺乏足够营养,因此需要每天10-14个小时不停的吃。

二、大熊猫的保护等级

濒危等级标准是按照物种的绝灭危险程度进行最广范围物种的等级划分,提供明晰而客观的框架的一套标准。分为9个级别,分别是:1 绝灭2 野外绝灭3 极危4 濒危5 易危6 近危7 无危8 数据缺乏9 未予评估。我国大熊猫的濒危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掉以轻心,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保护野生大熊猫。

三、我国野生大熊猫

7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生境得到有效改善。国宝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

大熊猫不是二级保护动物,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是在我国的大力保护下,大熊猫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大熊猫目前数量虽然比较多,但是它们的生存状况是不稳定的,如果竹子大面积死亡或减少,它们很难找到替代植物,依然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甚至在野外灭绝,鉴于这种脆弱性,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是有科学道理的。

保护行为

1992年中国国家计委批准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为期10年的《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工程的实施在本底资源调查、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综合能力建设、保护宣传教育、大熊猫资源救护与监测、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工程以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重点,规划从1992年到2002年完善已建的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新建14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17条大熊猫保护走廊带;在32个县建立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站;加强大熊猫圈养繁殖和生态研究为重点的科学研究。

以上就是关于大熊猫为什么会降级全部的内容,包括:大熊猫为什么会降级、大熊猫什么时候降级为二级、大熊猫保护等级已从“濒危”降为“易危”,目前我国的野生大熊猫有多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406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