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大自在,可真无为的意思是什么

海马效应2023-04-30  26

佛家的"得大自在" 是说自在自适,不假他求,不须外物,自我圆满,这是佛家的"得大自在"。称为大者,是指自我充分实现,圆满至极,彻底断尽痛苦烦恼,究竟满足生命的需要。我们知道一旦进入相对世界,个体生命由于权能的减换和业缘的系缚,是很不自在的,是须假诸外物,他者来满足爱渴的。

故名为脱。

根据心经资料显示,得大自在下一句心经是故名为脱,菩萨永离一切烦恼束缚,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是名为解脱德。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

文 / 孙鸿伟

放下小“我”,就要认清这个“自我”;要认清自我,就要认清建立并固执于“自我”的这个“心”;要想认清“心”,就不得不认清“心”所认知并建立的这个“我的世界“。

所以,这里讲的“认清世界”,是认清“心所认知并建立的我的世界”。认清这个世界,是为了认清自我。那么,如何认清世界本质?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法”,佛法讲的“法”有多义,而讲“心法”时,即所讲的“法”是与“心”相对的,那么这个“法”的本质就是心所认知建立的“一切信息数据”。

基于上述“法”是信息和数据的结论,可以得出:通常所指的“我的世界“,其本质就是“我的心接收、认知并建立的存储在心里的信息数据”。

也就是说,世界是由“心”所接收和认知的数据信息累积建立而成的,而“心”中的“自我”也是由这些“客尘妄想”,即数据信息累积而成的。数据信息,本质是虚拟的,不是实体,而且这些虚拟的数据信息,也在变易无常之中,就好比天上的流云映入眼帘,投应入心田,这“形状像马像兔子一样白云朵朵”,其本质就是影子的影子,故一切“法”了不可得,也没有能得的“心”。

在“心”和“法”都是数据信息的体悟基础之上,继而如实密察细思心中的“自我”的组成部分,比如:

“我叫##”,

“我##岁了”,

“我的身高…体重…样貌…”

“我的工作是…”

“我有两个孩子,我夫人是…”

“我家住在…”

“我有存款…股票…”

“我是#年##大学##专业本科毕业”

“我开的车是…开了#年了…”

“我的手机号…,身份证号…”

………

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数据信息,无一不是“客尘和思想”的范畴。故而,压根儿就没有恒常不变的能够主宰的“自我”,所谓“我”只不过是心的“执念”而已。

“法、我”皆无恒常的实在,皆是虚拟的数据信息,如同洋葱头的“心”,被层层剥尽去掉,“法”被剥除了,“相”被剥除了,“世界”被剥除了,“自我”也剥除了……当变化“无常”的、虚拟不实的一切都被剥除之后,剩下就是超越一切对立二法的“恒常”和“实相”的真“我”,也叫真如自性了。道家叫“真人”、“婴儿”或“元神”,也叫“太极”。

六祖惠能大师把这最终剩下的形成“心”的“前提或基础”(或者叫形成“心以及心所认知并固执的自我,还有与自我相对对立的、被心认知建立的万法数据以及由其构成的我的世界的“唯一前提和发起“0”点”)描述为“吾有一物,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头无尾”,——这就是“自在”,也叫真心自性,在道家叫“婴儿”、“元神”或“太极”。

观得自在,就“般若波罗蜜多”了。

即:从今而后,不在从“自我”为中心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世界上的是非、得失、成败和荣辱,而是用“自在”的纯然的觉知,清晰、宁静的觉察观照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人和物,不评判,不触动情绪情感,而一切又能随缘接应接应,一切处理的自然而然,恰到好处。

得此“不知而遍知”的智慧,也就是“般若”智慧,就能让你“波罗蜜多”,即彻底离开颠倒梦想而圆满觉醒,实现灵魂绝对净化,脱离一切对立的制约,进入“不二”法门,与道合一了。也就是达于究竟解脱的“彼岸”了。这就彻底的与世界和解,与他人和解,与自己和解…完全没有了对了,法界一体了,这就是“大自在”。

以上就是关于得大自在,可真无为的意思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得大自在,可真无为的意思是什么、得大自在下一句心经、如何“放下小我,得大自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39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