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说明了什么故事

刘邦与项羽说明了什么故事,第1张

反秦武装力量最强的有两支部队,一是首举义旗的陈胜领导的农民武

装,一是项梁响应陈胜而发动楚人起事的项梁领导的武装。而陈胜、项梁都

以失败告终,项羽继承项梁事业并领导原楚兵,农民武装则大多归刘邦领导。

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终于推翻暴秦,接着两人争天下。本来项羽比刘

邦强大得多,为什么刘邦终于取胜,并开创了西汉王朝呢?项羽失败的理由

已如上述,现着重分析刘邦得胜的原因。

1乱世出草泽英雄

古时,人民一般来说是安份守己的,而人民造反,大多是被统治者逼出

来的。

陈胜等揭竿起义正是因此。二世六年七月,下诏遣发贫民九百人到渔阳

(今北京郊区密云县)去戍守,并令当天就出发。这支队伍由陈胜任屯长,

还有两都尉监管。适天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不能按限期到达,而失期,

按秦法都要斩头。这些被暴秦压榨得活不下去的农民,久已积愤在胸,陈胜

与其好友吴广商议,认为既然要死,不如造反以求生。他俩便设计杀了监管

他们的两都尉,并将造反求生的意图告知所属戍卒,大家当然赞成。于是,

大家在陈胜领导下起来造反了,攻城略地,各地被压迫的农民纷纷来参加,

占据陈时,已有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众人立陈胜为王,号为张

楚。这星星之火一点,到处燃起燎原之火,各阶级的人反秦的越来越多。

刘邦也是因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刘邦原当泗水亭长,他经常为县押着

夫役去骊山筑秦始皇陵墓。有一次送夫役到半路,夫役多逃亡,他自料到骊

山时必跑光了。这样,他是要被斩头的。于是,他召集大家饮酒,对夫役们

说:“大家都走吧,我也要逃避他乡了。”其中有十余名壮者愿跟随他。到

陈胜起义时,刘邦已聚众近一百人了。在沛县椽、主吏肖何、曹参的策划和

樊哙的参预下,刘邦率领其徒杀了沛县令,造反起来了。

还有黥布、彭越等人也是被暴秦所压迫而起来造反的。黥布,姓英氏,

是个普通平民,犯暴秦刑法,受处在脸上刺字的刑罚,这种刑叫做黥,故称

黥布。他被送往骊山筑秦始皇陵墓。当时参加筑陵墓的有数十万人之多,因

不堪受压迫,便结伴逃亡,在江中为盗。后黥布率其徒众投奔项梁的反秦队

伍,项梁死,归属项羽。黥布率领的骊山之徒因受压迫最深恨秦也最深,在

救巨鹿和其他反秦的战斗中打先锋,拼死战斗,常常以少胜多。而楚兵勇冠

诸侯,实赖英布率领骊山之徒的英雄奋战。彭越原在巨野泽中捕鱼为生,因

受苛政所逼,铤而走险,结党为盗。秦末大乱,彭越聚众到万亲人。在楚汉

相争中,彭越和黥布先后投奔刘邦麾下,在打败项羽军中战功卓著,都被立

为王。

这些草泽英雄是在乱世中才能出现的,他们也因在乱世才能称王或成就

帝业。

在当时诸多乱世英雄中,开始陈胜的力量最强,影响最大,正如司马迁

所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亡秦的序幕是他揭起的。虽然由他首举义旗

而掀起反秦战火,但他终兵败身死,不能实现其亡秦壮志。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陈胜起事时,秦军力尚未削弱,可以集中力量镇压陈胜领导的农民军。

二是农民军初起,战斗经验不足,其中自说懂得兵事的,只不过是曾在项燕

军里占吉凶的周文,陈给他将军印西向击秦,由于人心所向,到函谷关时已

有车千乘,卒数十万。兵虽多,因是乌合之众,被秦大将章邯所破,陈胜被

其车夫庄贾所杀。三是脱离群众和用人不当。(《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被内奸所害后,农民军大多汇集于刘邦的麾下,刘邦实际上成为陈

胜的继承者。刘邦后来能入关和战胜项羽,这与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有关。陈

胜虽败,他掀起的反秦风暴,严重削弱了秦的力量,而尔后各阶级组成反秦

队伍,从四面八方向暴秦冲击,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因此,刘邦所

处的地位比之陈胜有利得多。特别是,项羽率领楚军救巨鹿,牵制秦军主力,

刘邦才得以顺利入关。由于项羽和刘邦两军打击,终于消灭秦军,推翻暴秦。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就刘邦其人和汉军而论,是因刘邦本人及其将相

以及汉兵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千锤百炼,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战斗实力日

益强大。尤其是刘邦本人善于御将、懂得争取人心和能集众智成大事,故他

远比项羽高明得多。这便是他能打败项羽成就帝业的主要原因。下面将具体

评述。

2实战中不断成长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学而知之的人。任何英雄俊杰之所以成

为英雄俊杰,都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学习。只有如此的反复,人的才

智才日益丰富,成就才越来越大。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和开国功困都是这样成

长起来的。

刘邦原是个无赖,他不事生产,酗酒好色,是个“说大话,少成事”(肖

何话)的人。其人喜交游,慷慨大度。这种人如在太平盛世,可能成为帮派

首领,估计

按你的意思,我分几个段落说,都讲大概内容,细节略过。

1、斩白蛇起义:

秦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二零九年)刘邦为亭长,受委派押送服役人员去骊山,途中许多人逃亡。刘邦推测到骊山时人都会跑光,于是在丰乡西面的泽中亭,休息饮酒。到晚上释放了被押送的人,其中有十余人愿意跟随他。其后酒醉,走小道进湖沼时遇一大白色挡道,拔剑斩杀白色。一位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为蛇,挡在小道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说完消失不见。沛县的人听到了就有很多人跑去茫荡山追随他。后来陈胜吴广起兵,沛县拥戴刘邦起义。

2、楚怀王之约:

怀王与各路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和项羽并力攻秦,项羽攻黄河以北,刘邦攻黄河以南。刘邦在昌邑遇到彭越,彭越投靠刘邦,助他攻打昌邑。后在高阳收下了郦食其,靠着郦食其的游说,说降了陈留。又有张良相助,很快就打到了咸阳。这时胡亥已被赵高杀害,子婴即位,杀了赵高,然后投降刘邦。

3、破釜沉舟与作壁上观:

项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后,威震楚国,于是派当阳君黥布和蒲将军领兵两万救援钜鹿。战争稍微有利就截断了章邯所修的甬道,是王离的军队粮食短缺。其后全军渡过黄河,砸坏锅、甑,凿沉船只。只携带三天的口粮,断绝生路,于是部队勇不可挡。其他援救钜鹿的诸侯都在营垒观看战斗不敢出战。项羽大败秦军,其他诸侯跪行见降。项羽成了诸侯的上将军。

4、约法三章:

刘邦拿下咸阳后,诸将争夺金帛财物,只有萧何先入宫把地图、文书、户籍薄等都收了起来。而刘邦更是看见秦宫的奢华,想要留下来享乐,樊哙和张良劝他不要贪图眼前的安乐,应该争取人心。刘邦听从了张良的话,于是与咸阳百姓约法三章。百姓听了异常欢喜,拿了牛羊,酒食来慰问,刘邦不受而去,引兵霸上。百姓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为汉中王。

5、鸿门宴:

刘邦入咸阳的所作所为传到范增的耳里后,就对项羽说刘邦本来是个贪财好色之人,如今这样的表现充分说明他有大志,应该早早的把他除掉。于是项羽在鸿门这个地方设宴,设计杀死刘邦。刘邦提前得到消息,见到项羽后就为自己辩白,表明自己没有称王关中的野心。项羽犹豫不决,于是范增让项庄舞剑,好乘机杀刘邦。在樊哙的保护下,刘邦安然脱逃。

6、沐猴而冠与锦衣夜行:

项羽进入咸阳后大肆洗劫屠戮咸阳城,杀了子婴。焚毁了秦王宫,取了财宝和妇女向东而去。这时候韩生说关中依恃山川河流为屏障,是四面皆有险要可守的地方,而且土地肥沃,是建都的好地方。可是项羽却说,如果富贵了不能回家乡,就好像穿着华贵的衣服在夜晚行走。有什么用呢?于是在彭城建都。分18王,刘邦为汉王。后来韩生说楚人沐猴而冠,被项羽煮死。

7、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在项梁渡过淮河北上时投奔于他,在项梁手下,韩信没有被重用,一直也没什么名声。后来项梁死后,又投靠了项羽,也没有被重用,仅仅被任命为郎中。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从未被采纳。于是在刘邦归蜀时投奔了他。后来因为犯了法,要被处斩。轮到他时遇到了夏侯婴,韩信和夏侯婴对话。夏侯婴见他不同寻常,就推荐给了汉王,但是刘邦只封他做了治粟都尉。后来韩信和萧何谈话,萧何感觉他不同凡响,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均未被重用。刘邦被封汉王后,听从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栈道。表示自己无东归之意。众将领和士兵都唱歌思念东归故乡,有很多人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也不被刘邦重用,也就跟着跑了。萧何听见后,来不急通知刘邦就跑去追赶韩信,后来终于让韩信做了大将军。

8、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9、楚汉分界:

刘邦在关中立足之后,在项羽率兵北上攻打齐王田荣的时候,分兵两路,一路由韩信领军,攻打齐国,一路由他自己领军,进攻彭城。项羽在得知自己老家被抄后,领兵回援。刘邦十战十败,困于荥阳。要求韩信领兵来救,韩信趁机要求假齐王。刘邦不得已封韩信为齐王。并与项羽和谈,提出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为汉,东为楚。

10、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中分天下后,刘邦接受陈平张良的策略,约好韩信、彭越、英布等配合出击,大举进攻楚军,形成30万汉军对楚军大包围的态势。12月,刘邦统率的汉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四面传唱楚歌,项羽歌别虞姬,领军作战,对他手下说:“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今日固死,愿为诸君快战,必溃围,斩将,刈旗,三胜之,另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最爱这句,荡气回肠),后来他突围到乌江岸边,结果就和他说的一样。但是他没有东渡乌江,说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为了扩大力量,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扩展资料

项羽的相关诗词:《题乌江亭》

一、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二、原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三、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先预料。有忍辱负重的胸襟气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儿。

当年的西楚霸王,如果能凭着胸怀壮志、才能出众的江东子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四、赏析

《题乌江亭》这首咏史诗,杜牧把这种浪漫的想象和虚写表达出来,尽管暗含着无奈的抑郁和痛苦,更浸透着浓厚的现实忧患意识和报国愿望,表现出深深的爱国之情。

在这首诗中,杜牧告诉后人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业,绝不可刚愎自用,意气用事,不可为一时失败所挫。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耻”,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把握好机遇,必能“卷土重来”。

1、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2、霸王举鼎

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气扬地让项羽举鼎,项羽先让桓楚的4名健壮大汉一起举鼎,然而大鼎却丝毫未动。然后,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举起,而且三起三落,于是,桓楚满口答应,合兵从羽起义。

3、巨鹿之战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4、十面埋伏

这是韩信所使用的一个战术,针对的就是当时的项羽。刘邦让韩信带领三十万大军去跟彭越汇合,经过韩信的一番布置,项羽的军队被围困在垓下。

而在项羽中了“十面埋伏”之后,就开始一败到底,虽然成功突围出去,但是身边几乎已经没有可用的兵力了,只剩下随身的二十多人。十面埋伏击溃了楚军,也成就了韩信。

5、四面楚歌

争霸过程中,韩信带兵在垓下围住了项羽,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消除楚军士气的方法,就是让士兵们唱楚歌。

这时候项羽和手下的兵将都认为汉兵已经占领了楚地,所以全军上下都失去了斗志,并且很多人怀念自己的家乡,纷纷落下了伤心的泪水。不过这并没有直接击垮项羽本人,之后他带着一小队人马成功突围了。

以上就是关于刘邦与项羽说明了什么故事全部的内容,包括:刘邦与项羽说明了什么故事、项羽刘邦争天下到项羽自尽的所有故事.简洁.概括性强、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331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30
下一篇 2023-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