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中,哪些属于强酸


高中常见酸的强到弱排列顺序:高氯酸,氢碘酸,硫酸,氢溴酸,盐酸,硝酸,碘酸(以上为强酸,了解即可,大学涉及强弱排序),草酸(乙二酸),亚硫酸,磷酸,丙酮酸,亚硝酸(以上五种为中强酸)。

亚硫磷酸氢氟酸,亚硝甲酸冰醋酸,碳酸氢硫氢氰酸。

即H2SO3>H3PO4>HF>HNO2>HCOOH>CH3COOH>H2CO3>H2S>HCN,其他常见酸如HClO4, H2SO4,HNO3,HI,HBr都是强酸,强酸在水里视作酸性等同(水的拉平效应,使得强酸一级电离完全)。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先说下吧。

直接来说是因为H+浓度高导致氧化剂中可形成氢键的原子O、N、F,上的电子云发生扩散,于是为了补偿电子云密度的降低中心原子(与上述原子所连的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会进一步减小(这种现象成为诱导效应),且由于这些物质所在的集团带负电所以会吸引来更多的H+。

如果是Cl、Br、I等原子,则也会由于外界正点场的增大发生诱导效应使内部电子云向外扩散,而使这些阴离子中心原子氧化性增强而使得整体氧化性增强,但由于这些原子不能形成氢键,电子云密度的削减会不及O、N、F,所以含O、N、F的原子的化合物往往在酸碱变化一样的情况下氧化性会比含Cl、Br、I等原子作为配原子的阴离子变化的更大。

当然氧化性的增强还与中心原子与配原子的成键有很大关系,像重铬酸根,高锰酸可以与氧形成d-pπ键等类似作用的化学键来增强电子云的扩散能力,使得中心原子的电子云在pH值减小是能够很好的被削减,H2SO4的氧化性在浓硫酸或者说纯硫酸极具加强也是一个体现(事实上纯硫酸中存在大量的"H+"它们是硫酸合氢离子(H3SO4)+,根据共轭酸碱理论由于水中最强的酸是H+(H3O+),所以不能存在更强的酸,也就是拉平效应,(H3SO4)+的酸性比H3O+的酸性高好几个数量级)。

以上理论是大学内容了,简单来说,你写出这些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有H+离子参与的,氢离子的增多有助于反应向右(当然不是就这么简单了,具体的体现在能斯特方程)。你如果想深入的了解氧化还原,可以去试着看一下大学里的电化学,对这方面讲得比较透彻。要知道,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而这个和电势有密切的关系,能否发生氧化或者还原,关键取决于两者的电势差(依靠能斯特方程),而一切影响氧化还原的因素,都是通过对电势的作用来达到目的的。

最后,你们老师讲的没错,不少氧化剂碱性条件也可以反应的。

亚硫磷酸氢氟酸,亚硝酸 ,甲酸苯甲冰醋酸,碳酸氢硫次氯酸,氰氢后面是苯酚。

即H2SO3>H3PO4>HF>HNO2>HCOOH>苯甲酸>CH3COOH>H2CO3>H2S>次氯酸>HCN >苯酚。

其他常见酸如HClO4,H2SO4,HNO3,HI,HBr都是强酸,强酸在水里视作酸性等同(水的拉平效应,使得强酸一级电离完全)。

是三大强酸说法正确硝酸,盐酸,硫酸。

在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条件下:

强酸的顺序是:HClO4>HNO3>HCl>H2SO4。

中强酸的顺序是H2SO3>H3PO4。

弱酸的顺序是:

HF>H2C2O4>HCOOH>C6H5COOH>CH3COOH>RCOOH>H2CO3>H2S>HClO>H2SiO3。

楼上的解释是对拉平效应的解释,解释得很好因为NH3很容易接受质子,所以,容易给质子的物质和不太容易给质子的物质,在液氨中,这两种物质给质子的能力被拉平了,所以称为拉平效应通俗一点的解释HAc在液氨中会反应生成NH

亦称“酸碱质子理论”。由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里于1923年提出。他们认为凡能释放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如H2O、HCl、NH4+、HSO4-等)称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如H2O、NH3、Cl-等)称为碱。因此,一种酸释放质子后即成为碱,称为该酸的共轭碱;同样一种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对应的酸,称为该碱的共轭酸。以通式表示:A-H+B=A+B-H(A-H为酸1,A为碱2,B为碱1,B-H为酸2)。酸1是碱1有共轭酸,碱2是酸2的共轭碱。从平衡观点看,弱酸的共轭碱是强碱,强酸的共轭碱是弱碱,困此依据平衡常数的大小能判断酸碱的强度,并能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稳定性。该理论对于研究因质子转称而导致的互变异构现象、分子重排反应等的历程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该理论仅限于得失质子,故有较显著的局限性。

hclo4>h2so4>hcl>hno3

事实上强酸(ka=1)在水中的酸性是一样的,因为它们的h+都变成h3o+,无法比较谁的h+更多,这种称为“拉平效应”,水是拉平溶剂,将所有强酸的酸性拉平。

比较强酸的酸性,可以用分辨试剂纯乙酸(冰醋酸,hac),具有分辨效应。强酸可以与纯乙酸形成h2ac+,形成的量是不一样的,酸性越强形成的h2ac+越多,实验表明形成h2ac+的量是:hclo4>h2so4>hcl>hno3,所以酸性强度是hclo4>h2so4>hcl>hno3。

hi>hbr>hcl

与电负性有关。电负性是指某元素吸引阳离子的能力,显然电负性是f>cl>br>i。电负性越强,吸引氢离子的能力就越强,释放氢离子的能力就越弱,酸性就越弱,所以hi>hbr>hcl>hf(其实这是高中常识)。

hcl04>h2so4>hi

硫酸是最强二元酸,它的酸性要强于氢碘酸。而高氯酸因为有三个氧原子在氯旁边,空间位阻使另外一个羟基(-oh)中的氧的电负性大为削弱,氢就极容易电离,形成极强的酸性。

所以

hclo4>h2so4>hi>hbr>hcl>hno3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化学中,哪些属于强酸全部的内容,包括:高中化学中,哪些属于强酸、介质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有什么影响、酸的强弱顺序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04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