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为什么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第1张

最简单的证明方法是数学证明,证明如下:因为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又因为 凯恩斯消费函数 C=α+βy 所以 APC=(α+βy )/y =α/y+β β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因为α大于0,所以 APC总是大于α所以题目得证求采纳

这是个体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随着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到一定程度,单位价值的消费所产生的功用就会下降,即边际消费给该消费者带来的帮助越小。处于社会顶端的人,增加消费对他们的生活改善几乎没有帮助。例如,比尔盖茨,他就认为提高个人私有财产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并专注于慈善事业。

从个体的收入和效率分布的角度分析会更加清晰。高收入或者高效率的人是少数,经济体内部这种收入或者效率分布倾向于对数正态分布,即信息最大化或者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对于低收入人群,增加消费能提升个人价值越快,而对于高收入人群,能提升个体价值的消费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准确地说,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递增,而高收入人群边际消费递减

要让消费者有信心消费和有能力消费。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做好保障工作,促进居民增收,为消费扩大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中低收入者对收入的增加更加敏感,平均消费倾向更高,要促进消费,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比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更加有效。因此,要重点保障农民、中小微企业就业人员等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充分利用税收手段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从供给端来说,要抓住新的消费需求点,鼓励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有产品消费、有地方消费、有兴趣消费。疫情封闭期间涌现出来很多新模式新业态,嫁接上信息科技力量,将会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和增长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近10年政府消费率约为14%。合理扩大政府消费,增加公共支出,带动居民消费,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βy, 式中,α为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整个公式的经济含义是: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

①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② 0<MPC<1 ; ③ 随收入增加,MPC递减。

消费函数这一概念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

MPC=△c/△y=dc/dy

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而且总有APC>MPC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家对消费函数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若干新的假说及相应的函数式。其中函数形式比较简单而内容大体符合实际的消费函数是:

Ct = a + βYt + γCt − 1

式中C t表示t期消费,Y t表示t期收入,C t-1表示上期(t-1期)消费; α,β,γ为参数。这一消费函数的最后一项可以解释为消费的惯性影响,也可以解释为持久收入的影响。因为应用递推关系可将上面的消费函数改写为:

此式表明,消费是过去历年收入的函数。

消费函数主要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之中。西方的宏观经济模型通常把消费作为其核心方程之一。中国学术界从80年代开始消费函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将消费函数纳入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中。

APC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APC的经济学定义是平均消费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

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用APC表示,即:APC=b=C/Y。

例如,一个社会收入为2万亿元,消费支出为15万亿元,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15/2)。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表示,即:MPC=△C/△Y。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

APC和MPC的变化有如下基本规律:

(1)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APC递减),并且越来越小(MPC递减)。APC和MPC递减是凯恩斯的重要观点,是凯恩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规律之一。

(2)MPC是消费曲线C=

C0+bY的斜率,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应相等,但是长期来看,消费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3)APC>MPC,从表10-1中的APC和MPC数字对比可以看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C0。MPC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

(4)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有三种情况:

C>Y,APC>1

C<Y,1>APC>0

C=Y,APC=1

====================================

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把收入作为影响支出的最主要因素,并且主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会增加,但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都在减少。

以后的经济学家研究了长期中的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存在凯恩斯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而且是稳定的,即消费函数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为什么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直线型消费函数表明表明了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什么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89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