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义不同
1、“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齿”本为名词,指牙齿。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列为同类”的意思。
2、不耻: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耻”通常为形容词,有耻辱、羞愧、可耻的意思。在这里,“耻”具有意动用法,有“以为耻,以为可耻,以为是耻辱”的意思。
二、前面加“所”的用法不同
1、“不齿”前边可以加“所”,构成“××所不齿”。如:“人所不齿”“世人所不齿”等。
2、“不耻”前边不能加“所”。
三、后面接词语的用法不同
1、不齿后面一般不直接接词语,需要接的话,用“不齿于”,如:不齿于人。
2、不耻后面可以可以直接接词语,如:不耻下问。不耻”的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耻”能构成一个褒义的组合。如,“不耻相师”就是不以相互学习为耻。
“不齿”最常见的意思即“不与同列”,表示鄙视。例如“不齿于人”,就是不能与人同列,指被人看不起。不齿为贬义
意思是不能称之为人。指被人看不起。齿,像牙齿一样排列。
解释: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示例:《续资治通鉴·宋纪·徽宗政和元年》:“燕人马植,本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示例: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闻一多《歌与诗》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狗彘不如
[ gǒu zhì bù rú ]
解释:彘:猪。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出自: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君有难,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岂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示例:你这~的万恶败类,你在千秋的青史上是要永远受着万代的唾骂的呵! 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大臣,他一生历仕六朝为12位皇帝效力,为人十分清廉、常会接济百姓、提携贤良,受到不少百姓的尊敬,然而不少后世之人却对他十分不齿,例如欧阳修、司马光等人,这究竟是为何
冯道,出生在一个乱世之中,家里比较清贫,是瀛州人(今河北沧州人)。平时除了赡养家人外,就是读读书、写写文章,在邻里八乡的名气比较大,后来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
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刘守光自立为大燕皇帝,这是冯道效力的第一位皇帝。不过刘守光这个人喜怒无常,冯道劝他不要征讨定州,就惹怒了他,冯道被下了大狱。幸得他人的积极营救下才出狱,恰好不久又碰上刘守光兵败了,冯道便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
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了,是为后唐庄宗。这是冯道效力的第二个皇帝,之后在后唐先后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厚、后唐末帝李从珂效力。在此期间,后唐内斗不断,几个皇帝不停的轮流着做,但他们都十分重用冯道,先后拜为宰相等官职。
天福元年(公元939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掉了后唐,自立为帝,宣布建立了后晋。这是冯道效力的第六个皇帝,石敬瑭的儿子-后晋出帝石重睿是他效力的第七个皇帝。
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契丹耶律德光灭亡后晋,冯道等人作为降臣为其效力,耶律德光成了冯道效力的第八个皇帝。这期间,冯道劝说耶律德光不要屠杀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后来,耶律德光死在回契丹的路上,冯道等人留下镇守镇州。同年8月,后汉的军队收复了镇州,冯道等人便归复了后汉,为后汉高祖刘知远效力,这是他效力的第九位皇帝。
次年,后汉高祖刘知远逝世了,太子刘承佑继任皇位,是为后汉隐帝,这是冯道效力的第十位皇帝。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在邺都起兵,之后灭掉了后汉,于次年建立了后周,是为后周太祖。郭威是冯道效力的第十一位皇帝,其养子后周世宗柴荣是冯道效力的第十二位皇帝。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冯道逝世了,终年73岁。后周世宗柴荣得知后,宣布废朝三日,追封其为尚书令、瀛王,赐谥号文懿。
由于冯道一生十分的清廉、经常会接济百姓,在五代时期享有非常高的赞誉。然而,后世史学家却认为他违背了一臣不可侍奉二主的道德原则,这是对君主的不忠,所以冯道为司马光等人所不齿,司马光甚至斥责他“兹乃奸臣之尤”。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公正的评价
令人不齿lìng rén bù chǐ :
不齿,不屑与之为伍。令人不齿比喻行为让人轻视、瞧不起。
例句:
欺善怕恶的行为,最令人不齿。
不齿,指没有资格与他人序齿,表示没有资格与正常人并列。语出《周礼·秋官·大司寇》:“其能改过,反于中国,不齿三年。”
引证解释
1、不与同列;不收录。表示鄙视。
《周礼·秋官·大司寇》:“其能改过,反于中国,不齿三年。” 郑玄 注:“不齿者,不得以年次列於平民。”
鲁迅《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艺苑朝华》四本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引起了青年学徒的注意。”
2、谓不依年龄排座次、分上下。
《周礼·地官·党正》:“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
3、指不从教化、不事劳作的游惰之民。
《礼记·玉藻》:“玄冠缟武,不齿之服也。”郑玄注:“所放不帅教者。”孙希旦集解:“不齿者,圜土之罢民。”
扩展资料:
近义词:
羞与哙伍 [ xiū yǔ kuài wǔ ]:哙:樊哙。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
出处: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嗤之以鼻 [ chī zhī yǐ bí ]:是指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轻蔑。
出处:
《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不屑一顾 [ bù xiè yī gù ]:意思是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出处:
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视如敝屣 [ shì rú bì xǐ ]:意思是像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
出处:
《孟子——尽心上》:“瞬时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齿”本是名词,指牙齿。但是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列为同类”的意思。“不齿”指不愿意提到,就是鄙视。 整句话的意思是:1、这件事让后代的子孙都不愿提及,引以为耻。 2、现在的所作所为被后人认为是不应该提起的事情,后人皆以为耻。 这句话曾在《皇帝夺魁》一文中将其意思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上就是关于不齿于人的不同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不齿于人的不同解释、不齿于人类的意思、历仕六朝为12位皇帝效力,他一生清廉却为何被司马光等人所不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