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杂交水稻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杂交水稻的叶片面积系数要比常规水稻的大,穗比较多,光合作用比较强,制造的有机物自然也就多一些,稻谷产量得到很大提升。
目前我国水稻几乎在每个地方都有种植,其中袁隆平培育出的水稻就有好几种,且产量都比较高。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培育出的一种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是由普通稻与在海南发现的野生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品种。其中海南野生稻的基因不同于普通稻,经过杂交和基因重组,使后代获得杂种优势,是利用了人工培育水稻与野生稻之间基因差异,使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意义
1、杂交水稻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方世界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2、袁隆平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的培育成功,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通俗的说,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3、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叶片面积系数要比常规水稻的大,穗比较多,光合作用比较强,制造的有机物自然也就多一些,稻谷产量得到很大提升。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并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无论是在口感、品质、产量上称之为“世界之最”都不为过。而且,杂交水稻的优势还不只在产量,通过杂交可以将多个亲本的优势集中一个品种上,如产量、抗病性、抗倒伏等等。
吃水不忘挖井人,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
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华夏无数人的温饱,更是走出中国,造福世界,支援亚非拉等地区。
第三代杂交水稻在袁老的带领下,已超过了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首次公开测试,亩产10463公斤。
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它让所有的水稻,在理论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并产生优良后代。第三代杂交水稻不仅兼有三系不育系育性稳定和两系不育系配组自由的优点,同时还克服了三系不育系配组受限,两系不育系可能因天气原因导致制种失败和繁殖产量低的缺点,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候都是稳定不育的,且制种和繁殖都非常简便。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表示,缩短农民的生产田和科学家的试验田之间的产量差距,是能否得到广泛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普通农民在一般条件下种植一些优秀的第二代杂交水稻品种可以达到600到700公斤的亩产,但在同样种植条件和环境下,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达到800公斤。”
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亩产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品种“叁优一号”9117公斤,超过了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 。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杂交水稻
袁隆平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主要种在了我国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海南等地方,这些地区都拥有充沛的水源和光照,非常适合杂交水稻的生长,其中湖南的湘北、湘中等地方具有杂交水稻的实验田。杂交水稻在插秧后缓苗快、成活率高、分叶旺盛、抗病性强,产量相比常规稻高,但不好留种。
一、杂交水稻种到了哪些地方
1、杂交水稻的分布
杂交水稻主要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海南等地区都有种植,其中在湖南的湘北、湘中、湘南都有实验田。这些地区都拥有充沛的水源和光照,非常适合杂交水稻的生长。
2、适宜种植杂交水稻的农田
梯田是位于丘陵山地地区沿等高线方向进行修建的条状或者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我国南方地区多丘陵地带,很适合修筑梯田,梯田的蓄水能力和保土能力十分显著,可以很好的为杂交水稻的生长和增产提供条件。
3、杂交水稻的特点
杂交水稻在插秧后缓苗快、成活率高、根系发达、分叶旺盛、抗逆性强、抗病性强、耐瘠薄。产量相比常规稻高,但不好留种,成本也较高。
二、强优势杂交水稻在什么时期
1、育成时期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多粮食少的问题,也带给世界粮食产业一次巨大变革。籼型杂交水稻在世界上被誉为“东方魔稻”,利用水稻杂交优势,提高了水稻的适应性,增加了水稻的产量。
2、杂交原理
籼型杂交水稻是由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品种或类型,将其中一个作为母本,另一个作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后产生的新杂合体。这种杂合体的第一代在生产优势和适应性方面远超母本和父本。
3、重大意义
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水稻种的研发途径上开辟了新的道路,为水稻遗传育种提供了大量经验,大大缓解了人类的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袁隆平研究水稻68年。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现我国杂交水稻的各个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此后,他又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概念,国家“863”计划据此将两系法列为重要项目,经项目组科技人员6年的刻苦研究,已掌握两系法技术,并推广种植,现占水稻面积的10%,效果良好。
1997年,他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实验田取得良好效果,亩产近800公斤,且米质类粳稻,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解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难题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逝世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2021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2021年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2021年11月15日上午,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我在6月24日的姑苏晚报上读到一篇名为的新闻报道,深受感动。
一九四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十四时,郑宜栋和父亲、哥哥在田里堆稻草。乡丁催促父亲去服役,父亲顶了几句,怎料乡丁开枪把他打死。哥哥见状欲上前拼命,也死于非命。 一天,郑宜栋梦见父亲说:“儿啊,我一生清白可不想留下骂名,欠的债一定要帮我还清啊!”
于是,郑宜栋替父亲还了六十七年的债才还清。债主没有他欠债的凭据,他的老伴子女也没一个赞成的,而且诉讼时效是二十年,从法律上讲过了二十年就无须还债,但是郑宜栋省吃俭用,坚持把债还清。
1943年,郑宜栋把40斤桐油送到一个叫翁小二的家中,这时他第一次开始为父亲还债。这种小额还债一直持续到1949年。为了省钱还债,郑宜栋的内裤补了又补穿了20年。1983年,郑宜栋刚刚还清了自己因盖房欠下债务后,也到了退休年龄,他的家境也不富裕,又用了半年时间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笔钱,托人到粮站买来上百斤菜油,又一次踏上了去老家还债的路。就这样郑宜栋从17岁的一个年轻人开始替父还债,一直到84岁才将所有债务还清。老人还债行为考验了人的极大忍耐力,反映出的是老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朴素的诚信品德。从精神、道德上他的行为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我想:我们应该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老人让座、去当志愿者、阻止人破坏公用设施,见到垃圾扔到垃圾桶……要乐于为他人帮助,做个有道德的人。
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祝学习进步,望采纳
杂交水稻的问世时间是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是水稻品种,现代培育的新型籼稻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了地球上数十亿人口的饭碗问题,对世界粮食安全和良种技术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西方世界称,水稻是“东方魔稻”,它的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道的发明人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