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数子法

围棋数子法,第1张

不是剩下多少棋子,是你所占的空(包括活棋棋子占据的点和活棋围住的空),需要多少棋子才能填满。

双方认可终局后,数一方的空,有棋子和无棋子的点一样计算,数空的方法一般是:尽量清理棋子使空具有十的倍数的点且呈规范形状,不规范的空点用棋子填满,点清空的多少后再数棋盘上剩余的本方棋子,两者相加为拥有的子的总数。当前的分先比赛规则为黑棋贴三又四分之三子(3'3/4=375子),黑棋需要1845子获胜(1845-375-1805=025,赢1/4子),白棋需要177子获胜(177+375-1805=025,赢1/4子)。

第一条 围棋的棋具

1、棋盘

棋盘由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形成361个交叉点,简称为“点”。

棋盘整体形状以及每个格子纵、横向相比,横向稍短,通常为每格24厘米×23厘米。

在棋盘上标有九个小圆点,称作“星”。中央的圆点又称“天元”。

2、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形状为扁圆形体。

棋子的数量应能保证顺利终局。正式比赛以黑白各180子为宜,若双方对局手数多于此数,则应合理增添棋子以保证顺利终局。

第二条 围棋的下法

1、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

2、空枰开局。

3、白先黑后,交替落一子于棋盘的空点上。轮流落子是双方的权利,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着虚着即表示请求终局。

4、棋子落定后,不再向其他点移动。落定后移动棋子视为悔棋,判负。

第三条 棋子的气

1、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

2、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这些棋子就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的气共享。

3、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此处的气便不存在。失去所有气的棋子称为“无气之子”,或称“死子”;反之称为“有气之子”,或称“活子”。死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必须提取。

第四条 提子

把无气之子清理出棋盘的手段叫“提子”。提子是当前下子方的权力和义务,必须保证交换下子权时,棋盘上不存在死子。根据棋局情况,有以下四种选择:

1、落子后,对方有棋子无气而己方棋子都有气,必须立即提取对方所有无气之子。

2、落子后,己方有棋子无气而对方棋子都有气,必须立即提取己方所有无气之子。

3、落子后,对方和己方都有棋子无气,必须选择立即提取对方或己方所有无气之子。

注1在第三款的条件下,对方的死子和己方的死子只能选择一方全部提取;在规则范围内,一旦提取一方死子,另一方的死子必然复活。

注2提走的死子不能回置于棋篓内,而应另置一堆,称为提子堆或死子堆。

注3若某方在对局中误提活子,判误提者警告一次,并将误提之子还原;若某方未能在交换下子权前提尽棋盘上的死子,判失误者警告一次,并将死子提尽。

第五条 棋局的流程

完整的棋局包括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包含礼节及确定开局阶段的先后手两个程序。先后手由抽签、猜先或棋赛的竞赛规则确定。

猜先的方法是:先由高段者握若干白子暂不示人。低段者出示一颗黑子,表示“奇数则己方先行,反之后行”,出示两颗黑子则表示“偶数则己方先行,反之后行”。高段者公示手握白子之数,先后手自然确定。双方段位相同时,由年长者握子。

2、开局阶段:又称自由座子阶段。由对局双方将两白两黑四枚棋子置于棋盘的任意四点处。一般由先手方置第一手白棋及第四手黑棋,由后手方置第二手黑棋及第三手白棋。开局阶段不允许使用虚着。

3、预判阶段:对局双方根据前四手的配置,预判终局结果,以“某色棋多若干子”形式的陈述封陈于裁判(或对方)。裁判(双方)公示双方预判结果并由此确定双方的棋色及终局胜负判定依据。

(1)由判定某色棋更优者执该色棋子,对方执另一色。若双方所判定的终局结果相同,则由原先手方执白先行。

(2)双方判定的某色多子数的平均数为判定胜负的`依据,实际多子数大于该数即判执该色棋者胜,允许和棋。若必须分胜负,则规定实际多子数大于等于该数即判执该色棋者胜。

(3)预判阶段限时以比赛总时间的十分之一为宜,或由棋赛的竞赛规则确定。

先手方从第三座子落于棋盘时开始计时,后手方从第四座子落于棋盘时开始计时。超时判负。

例1某局甲判断“白子多7子(白184子)”,乙判断“白子多6子(白1835子)”;则确定甲执白、乙执黑;终局白子多65子(白18375子)以上则甲胜。

例2某局甲判断“白子多7子(白184子)”,乙判断“黑子多6子(白1775子)”;则确定甲执白、乙执黑;终局白子多05子(白18075子)以上则甲胜。

例3某局甲(先手方)、乙均判断“白子多7子(白184子)”;则确定甲执白、乙执黑;终局白子多7子(白184子)以上则甲胜。

4、对局阶段:执白者先行,每人轮流落一子于棋盘上。落子后不得使对方重复面临曾出现过的局面,简称禁止全局同形再现。违反者立即判负。

同形再现包括但不仅限于单劫立即回提、多劫循环、长生、双提两子等。

5、终局阶段:结束对局、数子并根据预判阶段确定的终局胜负判定依据判定胜负。

(1)双方一致确认对局完毕时,结束对局。次序为:先由当前行棋方以简洁的语言或非语言礼仪(见第七条)表明终局意愿,若对方同意终局,则确认终局;若对方不同意终局,则对局继续。

(2)对局中有一方中途认输时,结束对局。

(3)参赛一方弃权、超时、因故被判负或判和的棋局,均作终局处理。

胜负判定陈述为“某色棋若干子胜”、“某色棋中盘胜”、“和”等。

例4某局预判阶段确定甲执白、乙执黑;终局白子多65子(白18375子)以上则甲胜。实际终局数子结果为白子多7子(白184子),则胜负判定陈述为“白05子胜”。

第六条 棋的死活及终局数子

1、棋的死活:终局时,经对局双方确认,一定能被提取的棋子都是死子、一定不能被提取的棋子都是活子。

棋盘上若存在有死活争议的棋子,则对局继续,直到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死活均被对局双方确认为止。

2、终局数子:

(1)数子法:将双方死子清理出棋盘后,对任意一方的活子和活子围住的空点以“子”为单位进行计数。双方活子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

(2)数目法:将双方死子清理出棋盘后,在保证棋盘上黑白活子数目相等的前提下仅对双方活子围住的空点以“目”为单位进行计数。双方活子之间的空点各得一半。

注1“保证棋盘上黑白活子数目相等”可以利用如下方法:将对局中及终局时提取的所有死子填到同色活子所围的空点中;若对局中有特殊情形(如对局阶段先手终局)而导致双方落子数量不等的,按实际情况增添棋盘上的棋子;若对局手数过多而导致用死子填满棋盘后仍有剩余,则应通过清点剩余死子数量以确定双方的子数。两种方法所得的胜负结论必然相同。

注2若对局一方有被判警告一次者,终局罚一子,即自己减一子而对方加一子,差距变化为两子;被判警告两次者立即判负。特定比赛制定的罚子规则另计。

棋盘上若存在有归属争议的空点,则对局继续,直到棋盘上所有空点的归属均被对局双方确认为止。空点的归属有三种选择:属于白方、属于黑方、属于黑白公有。

3、争议处理:对棋盘上棋子的死活(或死或活)、空点的归属(或白或黑或公有),对局双方的意见必须一致。双方意见若有不一致,则继续对局,直到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死活、空点的归属均被对局双方确认为止。终局时因有争议而继续对局,落子顺序衔接对局阶段。

注1关于律法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局是艺术性的,可以于任一手终局;数子是律法性的,必须保证胜负有依据。

注2关于古法数子还棋头:一、哲学的有眼方生在对局阶段已经完全体现;二、没有理由否定眼位是活棋的一个组成部分;三、为了终局数子方便简单;四、胜负依据由开始阶段和预判阶段两位棋手联合决定。根据上述四个理由,还棋头完全没有必要。若有某项比赛规定以还棋头的方式数子,则对局双方只需在预判阶段将该因素考虑进去再定胜负依据即可。

注3关于先手终局:本身就是先行方的优势之一,没有任何理由不允许。

第七条 非语言礼仪

1、准备阶段双方互相握手并落座,表示棋局正式开始。

2、对局阶段某方置两子于棋盘较空旷处,表示认输。

3、对局阶段某方用手指或棋子连续敲击棋盘盘面两次,表示请求终局。

收到对方的终局请求,可以用手指或棋子连续敲击棋盘盘面两次表示同意终局,或用手指或棋子连续敲击棋盘盘面三次表示不同意终局,请对方继续行棋。

4、对局阶段某方用棋子敲击棋盘盘面一次,随后将棋子置于提子堆,表示着虚着并请求终局。

收到对方的虚着终局请求,可以置一枚棋子于提子堆表示着虚着并同意终局,或落一子于棋盘上表示不同意终局。

棋盘上有361个交叉点,围棋的规则是双方轮流在这个交叉点上落子,尽可能多的抢占地域。到双方都不能再占时,确认终局。将棋盘上的死子提出后,填回自己的空中。

这时候棋盘上的点,有几种情况:

1被双方的活子占领。

2无须着子,已经可以确认被某一方所占领。

3双方都不能占领,出现在双活的情况下。

上面的第1种点,称为“子”;第2种点,无须着子,就可以确认为某一方地域的点,叫做“目”。在中国规则里面,子目皆空;日韩则省略了子这部分。

这个时候计算胜负,按中国规则,要计算双方第1、2两种点的总数,即数子;按日韩规则,也就是数目,只须计算上面的第2种点就可以。为什么呢?因为围棋的基本原则是双方轮流着子。也就是说,从开局到终局,第1种点——双方棋子占领的点,加上死子已经填回自己的空(终局时发生),总数是一样的。第3种既然双方都不能占领,就大家都不算。

最后要注意到计算胜负的方法不同,表现在一盘特定的棋上,打个比方说胜3/4子和一目半是一样的,即胜n子=胜2n目。这是因为数子法计算胜负,是计算与标准的偏差;数目法中,是计算双方的差距。最简单的比喻:三个苹果,我们来分。你拿两个,我一个。这种情况,在数子法中,认为你(比每人1个半的标准)拿多了半个,即胜半子;在数目法中,认为你(比我)拿多了1个,即胜一目。所以给人以“一子两目”的误解,其实,子和目是等大价值的概念。

望采纳

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线段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因为黑方先走占了便宜,所以人为规定黑方局终时要给白方贴子。

另外,要想在围棋对局中成功地完成“吃子”,发动进攻作战的一方,就必须掌握一些在局部战斗中“吃子”的基本技巧。例如抱吃,是把对方的棋子往自己棋子多的地方赶,像怀抱一样把对方的子圈起来;门吃,是找到对方的断点,像门一样把对方的棋关在里面;征子,是从两边连续打吃,使对方只剩一口气,直到最后把对方都吃掉;此外还有双吃、枷吃、扑吃等技巧。

扩展资料:

中日韩作为现今围棋的三大支柱,近年来日本围棋逐步衰弱,形成了中韩争霸的局面。围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则不统一,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统一管理,所以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中国大陆围棋规则是数子法,日本围棋规则和韩国围棋规则是数目法,中国台湾应氏围棋规则(应氏规则)和智运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采用的是计点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围棋规则

围棋规则大全2017

中国大陆围棋规则是数子法,日本围棋规则和韩国围棋规则是数目法,中国台湾应氏围棋规则(应氏规则)和智运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采用的是计点制度。一盘棋用三种规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般是相同的。下面具体看看相应的围棋规则都有哪些吧!

一 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应氏规则

1、中国规则

中国规则的终局判定方法是“子空皆地法”。顾名思义,就是“我的活子,和我围的空,最后都算是我的地盘。”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的是,中国规则终局判定胜负时是没有“目”的概念的。我们下棋时判断形势所说的“黑方x目,白方y目”,是一种简化的判断方式,因为黑白双方的手数相同或者黑多1步,所以当判断形势的时候没有必要把活子也算进去,双方各自减掉各自的棋子,最后就留下“子空皆地”中的“地”。有的同学至今还没有明白为什么形势判断的时候对方的死子要被点两次,其本质是对方的死子是不能被算作“子空皆地”中的“子”中的,从对方领地中减掉等效于加到本方领地中。

分先棋中,为了平衡黑白胜率,2002年中国围棋协会将规则中的贴子(注意这里用的词语是“贴子”而并非“贴目”)从黑贴2又3/4子调整到黑贴3又3/4子(我们俗称的“7目半”也只是一个等效的概念,是为了方便计算,实际上数子的时候没有“目”的概念)。也就是说,将棋盘上361个交叉点一分为二是1805个交叉点,那么黑棋需要1805+375=18425个交叉点才能获胜,同理白方需要1805-375=17675个交叉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当黑棋数子结果为185子的时候,结果为“黑胜3/4子(即075子)”。需要说明的是,当棋盘上出现一个有眼双活时,最后的公气算作每方半子,所以当黑棋数出184子加上这半子的时候,实际结果是1845子,超出了18425子的“获胜线”,所以最终结果是“黑胜1/4子”。

不贴子的让子棋,由于黑方在棋局开始前已经放置了n个棋子,这n个棋子起到了相应的价值,但其本身所占的交叉点的价值需要黑白对分,所以需要将这n个棋子的一半还给白方,俗称“还子”。以让6子为例,数子后需要给白方加上3子。如果白方最后数出178子,则最终结果为181子,白胜181-1805=05即半子。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规则的让子棋,如果所让棋子数n为偶数的时候,即便双方所围目数相同,也是不可能存在和棋的(存在双活除外)。而我们有时候下指导棋时出现和棋,要么是使用的日本规则,要么是将两种规则混淆或是不经意间将二者进行了等价或换算。这一点,在我们熟悉日本规则后会有更好的理解。

2、日本规则

日本规则的终局判定方法是“数目法”。其意义是,只有围出的领地算作最后的领地,用来围出领地的棋子不算领地,而被提掉的棋子和最后的死子,都需要回填到本方领地中,最后目数多的一方获胜。这也是为什么提掉的棋子需要放在本方棋盒的棋盖里,因为终局判断胜负的时候,每1颗死子都要“消耗掉”对方领地中的1个交叉点。

弈城围棋上使用的就是日本规则,但由于都是电脑自动点目,同学们对日本规则的数目方法还是不太熟悉,这里在小棋盘上举一个例子。

分先棋中,目前日韩采用的贴目规则是黑贴6目半,即黑棋如果盘面比白棋领先7目,则黑胜半目。

日本规则终局“整地”后,棋子都会被排得方方正正,以便计算目数。

日本规则的让子棋则更加直观,由于活子和单官都被视作“没有价值的棋子”,所以终局时只需比较双方领地目数即可。

另外,以前的日本规则是不需要收单官的,曾经因为收单官的问题也闹出过一些风波,我们将在后文中详细介绍。

3、应氏规则

应氏规则为中国台湾应氏集团前董事长应昌期先生所创,也遵循“子空皆地”的原则。判定胜负时每个交叉点都被称为“点”,分先棋中黑方贴8点,价值等同于中国规则中的“3又3/4子”。

同时,应氏规则遵循“提证死活”原则,通俗一点说就是“用能不能提掉来判断棋的死活,最后能提掉的棋就是死的,最后提不掉的棋就是活的”。所以,在应氏规则中棋手可以选择“自填满”,这样一来,“涨牯牛”的棋形是可以被当做一枚劫材来使用的(如图)。

应氏规则中的涨牯牛:实战中白方可根据需要寻找A位劫材,然后角上3子一同被自动提掉后此步招法完成;黑方如果需做活角部,则需要在A位补棋。

应氏规则中,棋手采用应氏棋具,黑白双方皆180枚棋子。终局时,双方提子和死子归还到棋盒中,然后白方在黑方领地中填上4颗棋子,表示“贴8点”(1颗棋子可解析为占对手领地1点加少占己方领地1点,共2点,故4颗棋子共8点),若有延时罚点则根据情况(关于罚点的具体解释参考后文),若黑方罚2点,则白方再将1颗棋子放入黑方领地。关于应氏填满计点规则,下面将给出详细例子。

本局取材于第七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决赛五番胜负第四局,由中国棋手范廷钰三段(时)执黑对韩国棋手朴廷桓九段,图1为终局画面。

清除死子后,白方在黑方领地中填4颗棋子代表“黑贴8点”;本局中黑方延时1次,罚2点,白方需往黑方领地中填1子,白方延时2次,罚4点,黑方需要在白方领地中填2子。

贴点和罚点确认完毕后,双方各自将棋盒中的180颗棋子先往本方领地填,如果领地用完而棋子没有填完,则填入对方领地,如图3右上角标记所示。最后黑方空出3个交叉点,白方剩余2子无处可填,所以黑方以3+2=5点优势获胜。通俗地说,当360颗棋子按照规则填入棋盘后,最后空出来的那1点位于哪一方领地,则哪一方获胜。

目前采用应氏规则的比赛有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陈毅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应氏杯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应氏杯中国大学生围棋锦标赛等。

二、用时规则

1、包干制

业余比赛中普遍采用的是包干制的用时规则,即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则立即判负。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规则中,通常最后的单官也需要在本方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也会被判超时。

2、读秒制

即便比赛中不会使用这个规则,但同学们对读秒也应当熟悉,目前网络上的对局都是采用读秒制。绝大多数职业比赛都是采用读秒制的用时规则,这里简单介绍下两种常见的读秒方式。

第一种读秒制就是大家在网络上常用的读秒方式,超过基本时限后进入读秒,每超过读秒时限则用掉一次保留时间,如果在最后一次保留时间时限内还未落子即超时。中国职业棋战中最多采用的是60秒的读秒,如一些世界大赛采用的是每方3小时基本时限+5次60秒读秒,中国围棋甲级联赛非快棋台次采用的是每方2小时40分钟基本时限+5次60秒读秒。韩国近年来为了加快比赛节奏并增强比赛观赏性,规定时限越来越短,以40秒读秒为主。即便如此,日本依旧保持着优良传统,三大头衔战的决定战还是采用每方8小时,10次60秒读秒的两日制比赛制度;临近第一天比赛结束前,裁判会宣布下一手为“封手”,即将落子的棋手须将下一手写在棋谱上,放入信封,打好封条,第二天续弈时再公布此手棋着点,这样做可以避免某一方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根据对手的招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第二种读秒制是电视快棋赛中常用的读秒方式,本赛季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快棋台次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即30秒1步,10次60秒保留。这种规则乍一看可能无法理解,怎么又有30秒,又有60秒这里我们需要详细解释一下:每步棋需要在30秒内完成,如果30秒内没有落子,则使用一次60秒的延时,即便这60秒延时没有被充分利用(如只用了5秒),则剩下的时间也不会再下一步棋时补偿,而是开始下一次的30秒倒计时;当10次60秒延时机会全部用完,则之后每步棋必须在30秒内完成,否则超时判负。

3、应氏规则(延时罚点制)

应氏规则在用时上的一大原则是“时间就是目”,当对局者用时超过基本时限后,允许延时,但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基本方法是,每次延时将被罚掉2点(等价于中国规则中的1子,日本规则中的2目),换取基本时限的1/6。

第一届至第七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用时规则是每方基本时限是3小时30分钟,超出基本时限后,棋手可罚掉2点换取35分钟的延时,最多可罚3次共计6点,共换取1小时45分钟的延时,所以每方最多可使用5小时15分钟,超出这个时限则判负。从第八届比赛开始用时规则略有调整,每方基本时限3小时,之后每罚2点换取20分钟延时,最多可罚2次共计4点,超过3小时40分钟后判负。

到今年为止已经举办了25届的应氏杯中国大学生围棋锦标赛采用的是“迷你型”延时罚点制,每方基本时限1小时12分钟,之后每罚2点换取12分钟延时,最多可罚3次共计6点。而更加以交流为重的应氏杯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采用的是“袖珍型”延时罚点制,每方基本时限1小时,之后可罚2点换取10分钟延时,但只能罚1次共计2点,超过70分钟后立即判负。

应氏规则及其延时罚点制已在大学生比赛中被广泛采纳。

4、定时限步制

这种用时制度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中比较普遍,围棋比赛中在亚洲极为少见,而在欧洲各国的围棋比赛上被普遍使用。定时限步制也是读秒制的一种演变,比较常见的有每方60分钟基本时限后进入第一轮定时限步,5分钟时限内须完成20步着手(读秒一方须下完20颗棋子),20步完成后进入下一轮定时限步,5分钟之内须完成30步着手,之后为以5分钟40步的时限循环下去,直至终局。

;

分类: 体育/运动 >> 棋牌麻将

问题描述:

数目法当中...

棋盘上末被提取的对方死子算两目..

那么被提取的对方死子是不是也算两目??

解析:

楼上答非所问。终局时候,自己地域中的空白交叉点是一目;提过的对方子,每个子一目——也就是说,自己地域中,提过对方子的空白交叉点是两目;自己地域中,对方已经不可能做活的残子,每个子是自己的两目。

说一下日本的下棋习惯就好理解了。日本人下棋,不是我们这样提了对方棋子,往棋盒中一丢。我们数子,所以保留提过的对方子没有意义。日本规则数目,他是怎么数呢?下棋过程中提过的对方子都得放在旁边保存起来。终局时候,双方的残子都拿下来,和提过的子放在一起,我们暂称之为俘虏吧。自己的目数=自己地域的空白交叉点数+俘虏总数。日本人的终局数目最后时刻,是先数盘上各自地域的空白交叉点数,然后瞪着眼睛看裁判一个个的数双方的俘虏数目。最后的单官因为没有目,所以双方都不收就终局。

数目法貌似与数子法不同,其实道理相同,由于规则不同引起的胜负不同可能性微乎其微。数目法提过子的地方为啥必须算两目呢?因为围棋是双方每人各下一手,如果双方互相谁也没有提子,则双方盘上子数相同,胜负取决于围空多少,数子数目没有任何区别;可是你忽然在对方空里走了一个费子,根本不可能做活,那么你浪费了一手棋,对方在棋盘上又下了一手。数子法终局时候,你这个费子要被拿走。那么双方在盘上的棋子数量不同了,对方比你的子数多两个。数目法之所以要把你的死子算作对方的两目,就是为了体现这种不平衡。每多一个死子,意味着多走了步费棋,对方就多了存活的子数。所以说,数目法貌似和数子法不同,其实一个道理。真正由于规则不同引起胜负不同,只有在出现争夺官子单片劫时候才可能出现。依田纪基就曾经在我国下棋时候,认为自己必胜半目,在劫材有利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单片劫,结果按中国规则却输了四分之一子,觉得很委屈很冤枉。这就是输在对中国规则理解不深的的缘故上。实际上这种特例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这么说,如果数目输了,那么数子你仍然是输得概率要在9999%以上。

对于活棋和死棋终局时,经双方确认,根据第六条不能对方吃掉的棋,都是死棋。

终局时,系统将死棋自动标注该方的颜色,经双方确认后,系统数子,判定胜负。如果双方意见不一致,点击三次后,必须走棋,且不允许过手。

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中日韩是现今围棋的三大支柱,但近年来日本围棋逐步衰弱,形成了中韩争霸的局面。

目前,围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则不统一,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统一管理,所以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中国大陆围棋规则是数子法,日本围棋规则和韩国围棋规则是数目法,中国台湾应氏围棋规则(应氏规则)和智运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采用的是计点制度。一盘棋用三种规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一般是相同的。

以上就是关于围棋数子法全部的内容,包括:围棋数子法、围棋的基本规则、围棋是怎么数子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255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9
下一篇 2023-04-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