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原文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邻家的公鸡喔喔叫个不停。
疾病几乎把报国壮志消磨殆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
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天汉:银河。
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怆(chuàng):悲伤。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号板桥)《竹石》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宋·杨朴《七夕》
秋夜将晓出黎明有感
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2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面向南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今译在金人铁蹄践踏下的遗民,流尽了泪水;盼望南宋王师的来到,又等了一年。
赏析这两句诗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心情。但不是从主体角度直抒感情,而是从客体一方下笔,写遗民“南望王师”。叙事富于变化,构思颇费匠心。胡尘,即胡马扬尘,形象地表现出侵略者统治的横暴。“泪尽”的“尽”,表明遗民受蹂躏极深,以致欲哭无泪。“南望”的“望”,表现出沉沦半个多世纪的遗民翘首盼望的心态。两句用词确有“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瓯北诗话》)之妙。陆游表现同一内容的诗句尚有“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等。
原作见“三万里河东入海”。
1、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3、简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以上就是关于南望王师又一年的下一句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南望王师又一年的下一句是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南望王师又一年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诗描写了(),表达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