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哲学经典书籍都有哪些

经济哲学经典书籍都有哪些,第1张

1、《经济表》作者是弗朗斯瓦·魁奈。

2、《国富论》作者是亚当·斯密。

3、《人口原理》作者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4、《政治经济学概论》作者是让·巴蒂斯特·萨伊。

5、《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作者是大卫·李嘉图。

6、《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作者是西蒙·德·西斯蒙。

7、《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作者是弗里德利希·李斯特。

8、《政治经济学原理》作者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9、《资本论》作者是卡尔·马克思。

10、《政治经济学理论》作者是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11、《国民经济学原理》作者是卡尔·门格尔。

12、《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作者是里昂·瓦尔拉斯。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年)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主要代表,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在巴黎学医,后成为名医,曾写过医学和生理学论文。1749年出任国王路易十五的宫廷御医,1752年被封为贵族。约在1753年,魁奈将近60岁时开始研究经济问题。由于当时政府推行牺牲农业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使法国农业衰败、经济停滞、财政陷于困境。致使经济问题,特别是粮食和赋税问题成为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问题。

魁奈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租地农场主论》(1756)、《经济表》(1758)、《农业经济管理的一般原则》(1758)、《经济表分析》(1766)等。

魁奈以“自然秩序”的思想研究经济学,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自然秩序”,当人们认识了“自然秩序”并使制定的政策法令与其相符合时,经济才能正常发展。相反,如违背“自然秩序”,经济就会遇到破坏。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在于探寻经济运动的“自然秩序”。“纯产品”理论是魁奈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按照魁奈的解释,“纯产品”是指农业中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扣除用来补偿消耗掉的农具、种子等生产资料之后的剩余产品。从价值的观点看,“纯产品”就是指农产品的价值减去为生产这些农产品所耗费的价值的余额,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他认为,财富不是货币,而是物质资料,即使用价值;财富的来源不在流通领域,而在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他认为,在充分的自由竞争条件下,交换是按等价进行的,因此,流通领域不可能成为财富的源泉。只有能够使物质财富在数量上增加的部门才是生产部门,而这样的部门只能是农业部门。因为农业生产的结果,不仅会使生产中消耗掉的物质资料得到重新补偿,而且会带来一个增加额。由于他没有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而只是从使用价值来考察“纯产品”,因此,不理解资本主义工业也生产“纯产品”。但他完全从生产领域来研究“纯产品”即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是他的科学功绩。

魁奈以“纯产品”理论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了阶级划分。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阶级)。生产阶级是耕种土地,并为土地所有者提供每年的收入。土地所有者阶级依靠收入,即“纯产品”来生活。不生产阶级,是由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工作和别种劳动的人组成,他们的支出,是从生产阶级和从生产阶级取得收入来源的土地所有者阶级取得的。魁奈试图从社会成员对“纯产品”的关系的角度来对全体社会成员实行阶级划分是有积极意义的。

魁奈对“资本”概念也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由于只有农业才是真正的生产,农业才是“纯产品”的惟一源泉,因而只有投入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的资本,工商业资本不是生产的资本。魁奈把农业资本区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两部分。“年预付”就是每年要预付出去的那部分资本,如种子、肥料和工资等。“原预付”就是几年预付一次的那部分资本,如牲畜、农具、仓库、房屋等。在再生产过程中,“年预付”全部进入生产费用之内。“原预付”只部分进入生产费用之内,需要在若干年之内,才能完全得到补偿。魁奈对农业资本的这种分类,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分类。他所说的“原预付”即相当于固定资本,“年预付”即相当于流动资本。

魁奈阐述的“纯产品”、社会阶级结构和资本的理论为他进一步分析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准备了前提条件。他的这种分析,体现在他的著名的《经济表》中。魁奈的《经济表》有原表、略表。《经济表》的原表发表于1758年,但由于图解复杂,很难理解,所以流传不广。1760年魁奈为说明“原表”,写了题为《经济表分析》的论文,并把图解加以简化。经济表所分析的,实际上是当时法国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和再生产问题。把资本运动表现为再生产过程,为科学地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开辟了道路。但由于该表没有正确的价值理论作基础,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没有把工业品列入社会总产品中,也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门,因此,不可能在理论上最终解决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

知名的有《国富论》、《资本论》、《经济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经济发展理论》等。

1、《国富论》

《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国富论》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2、《资本论》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3、《经济表》

《经济表》是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创作的经济学著作,于1758年首次出版。

《经济表》是魁奈重要的经济著作,他的经济理论的主要原则都概括地体现在这一作品之中。《经济表》不只是一幅单纯的图表,而是一种理论分析的工具,是为了解决当时法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和振兴国民经济而制定出来的。

它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试图通过描述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商品流通运动,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客观过程,阐明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及其在价值和实物形式上如何进行补偿的科学理论。

虽然《经济表》没有能真正揭示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规律,也没有能解决现实的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题,但这种天才的尝试对以后再生产理论的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

《经济表》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理论研究的,是魁奈对政治经济学做出的贡献。

4、《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817年。

全书结构比较松散。前六章是全书的重点,包罗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余各章则是李嘉图理论原则的运用,或是对其原理的理解和补充。

该书分析了社会中三个阶级,即地主、工人和资本家在社会产品分配方面的规律,发现商品的相对国内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必要劳动量,利润与工资是互成反比例而变化的,而工资是随必需品成本的变化而变化的,还论述了其他许多问题。

该书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5、《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12年。

该书共6章,第1章和第2章论述了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包括了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则进一步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及资本的利息等问题。第6章运用创新理论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和特点。

该书从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做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的文体风格。他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

魁奈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分析集中体现在其“经济表”中,该表试图通过图解的形式来说明:一个国家(实际上就是法国)每年的总产品怎样在这三个阶级之间流通,怎样为每年的再生产服务。

魁奈为分析“经济表”首先设定了以下前提条件:(1)实行租佃制的资本主义农业,舍去小农经济;(2)采用固定价格;(3)主要研究简单再生产;(4)只考察三大阶级间的流通,舍去各阶级内部的流通;(5)每年度内各阶级之间的买卖合为一个总数;(6)农民家庭手工业被看做农业的附属品;(7)略去对外贸易等。

在流通开始前三大阶级的状况为:(1)生产阶级进行农业生产投下100亿利弗尔的原预付,可用10年,每年损耗10亿利弗尔,也称原预付利息;每年投入20亿利弗尔年预付(农产品)。

经一年生产,生产阶级创造出50亿利弗尔的年总产品(农产品)。这50亿利弗尔农产品中有20亿利弗尔作为下一年的年预付直接留在生产阶级内部,不参与三大阶级之间的流通。(2)不生产阶级每年预付10亿利弗尔农产品原料,生产出20亿利弗尔工业产品,将全部参加三大阶级间的流通。(3)土地所有者阶级手中有上一年当做地租从生产阶级手中收取来的20亿利弗尔货币,用来推动流通过程。生产完成以后开始流通过程。

全部流通包括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分为下述五个过程:(1)土地所有者以10亿利弗尔向生产阶级购买农产品生活资料。(2)土地所有者用10亿利弗尔从不生产阶级手中购买工业消费品。(3)不生产阶级用第二个过程中换得的10亿利弗尔购买生产阶级的农产品生活资料。(4)生产阶级用10亿利弗尔(第一个过程中得到)购买不生产阶级的10亿利弗尔工业品生产资料,以补偿原预付损耗。(5)不生产阶级再用这10亿利弗尔购买生产阶级的农产品原料。(参见表 A 1—3,为便于理解,采用奥地利教授鲍威尔1890年修正的略表。)

表A1—3经济表

上述五个流通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三个过程为第一阶段,其中三个阶级都解决了消费问题(生产阶级的20亿利弗尔年预付不加入流通,留在本阶级内部,其中包括所需的生活消费)。后两个过程为第二阶段,解决了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下一年生产所需产品的置换。到全部流通过程结束后,生产阶级仍有20亿利弗尔农产品作为年预付、10亿利弗尔工业品作为原预付每年损耗的补偿。另有20亿利弗尔作为地租在流通过程外交给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又有了20亿利弗尔。同时不生产阶级还有10亿利弗尔农产品作为下一年生产的预付。这样,下一年的生产和流通又可重新开始。

魁奈的“经济表”受到了马克思极高的评价。马克思指出这个表是极有创见的天才尝试。依据马克思的分析,“经济表”独创性的天才的见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表”分析所设定的前提条件表现出魁奈的科学创见,使他能够科学地运用抽象法进行本质的研究。

(2)“经济表”以每年生产的总产品为出发点,正确地把握了再生产的基础,为科学地分析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提供了可能。

(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表现为再生产过程的形式,把货币流通表现为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

(4)“经济表”所揭示的再生产过程,包括了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收入间的交换、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地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是很有启发的。

但是,“经济表”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1)仅仅把农业视为生产部门,把地租看做是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2)没有正确地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部类。(3)把工业部门看做是不生产的部门就难以对工业中的资本进行分析。同时也使得“经济表”直接出现以下错误:第一,工业部门没有原预付(固定资本);第二,农业和工业部门本身都没有工业品的生活资料消费;第三,少算了工业中生产出来的20亿利弗尔工业品。

以上就是关于经济哲学经典书籍都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经济哲学经典书籍都有哪些、弗朗斯瓦·魁奈对经济学有哪些贡献、著名经济学著作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74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