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和尚能吃肉吗

你知道和尚能吃肉吗,第1张

不能吃肉的!凡是吃肉的,都不符合汉传佛教的教义,都是假和尚

僧人吃素不吃肉是众所周知的戒律。早在印度释迦牟尼年代,创建佛教建立僧团时,就要求僧人过简朴的生活。僧人不能聚蓄财资以奉养自己,只能够依靠沿门托钵乞食来维持生活。因此,施主施舍什么,僧人就吃什么。施主施舍肉食,他就吃肉。佛教的《十诵规》中规定:“我所食三种净肉,何等三?不见、不闻、不疑。”只要你不见、不闻、不疑是杀生,就不算犯了杀戒。这可以视为僧人吃素的开端。

但是,吃素成为作为“僧人吃素”——不吃肉的戒规却是从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464—549)大加提倡才形成的。萧衍是历史上一个对佛教不仅极为信仰,而且还有较高修为的皇帝,为了帮寺院募捐,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再由臣下集资把他从寺中赎回来继续当皇帝(皇帝不能随便动用国家财产)。梁武帝曾撰写《断酒肉文》等,极力推行天下僧人禁食酒肉。作为帝制,僧人便遵而行之。于是自梁武帝萧衍之后,僧人吃素才成为汉地僧人特有的戒律。故此,“僧人吃素”若从释迦牟尼创建佛教算起的话,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若从梁武帝萧衍起迄今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

其次,根据佛教修行的境界和方式,对荤腥素的处理方式就不一样。譬如,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里,重点培养的不要有“分别心”。譬如化缘(我们汉地的佛教1983年已经取消“化缘”这一行为,在南传佛教还很盛行),施主给予什么,就取用什么,有肉食则吃肉食,有素食则吃素食,不能对别人说“施主,我吃全素,麻烦您给我来点素的”,这样不仅给施主增添了烦恼,也影响到了僧人自我的修行。

而在汉传佛教里,重点培养的是慈悲心,所以建议不要吃荤腥。要在佛法修行上要有至高成就,那就得断除鸡蛋、牛奶等腥食。譬如著名高僧印光大师就专门阐述这件事:“明理之人,决不以食为是。好食者,巧为辩论,实则自彰其愚。”

至于藏传佛教,虽然吃肉,是因环境、气候所限而出现的方便法门,随着社会发展,大棚种菜的技术的产生和普及,吃青菜开始变得容易起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藏地僧人也投入到全素的行列上来了。

其实在唐朝100多年前,和尚们是可以吃肉的,就连2000多年前创立佛教的佛祖释迦摩尼也是可以吃肉的。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泰国和尚却可以随意吃肉。日本佛教是由我们中国传入的,日本的和尚也是可以随意吃肉。那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和尚不能吃肉呢?

中国禁止和尚吃肉大约是公元6世纪,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和尚不能吃肉的是一位皇帝,南朝梁武帝萧衍。

其实在南北朝时期以前,和尚是可以吃肉的。古时候的佛教并不禁止和尚吃肉,只是禁止和尚吃五辛。所谓“五辛”,就是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五种气味很大很怪异的食物。但是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就变了。

梁武帝是南朝梁朝开国君主,一生什么尔虞我诈,刀光血影都见得多了。晚年梁武帝就顿悟空门,放下屠刀,弃儒学佛,开始笃信佛法。

萧衍本人就成了大乘佛教的拥趸,他多次抛弃皇位,主动要求出家当和尚,还俗四次,每次都是由臣下集资把他从寺中赎回来,给寺庙的赎身钱每次都有上亿之多,国库一大半金钱都被他卖给寺庙的和尚了。不得不说,萧衍能放下江山和荣华富贵去当和尚,绝对算得上是佛教的最狂热的信徒了。

萧衍在公元511年,写了一篇文章《断酒肉文》,向全国颁布诏书,明令禁止天下僧尼饮酒吃肉,逼着众僧于佛前发愿立誓“永断酒肉”,从此以后不吃肉就成为了大乘佛教的基本行为规范,被写进了中国佛教的戒律里。

杜牧有首诗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梁武帝时期在各地疯狂修建寺庙。梁武帝晚年,爆发“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困在皇宫活活饿死。

和尚在以前是吃肉的,一般都是吃“三净肉”。后来慢慢就禁止吃肉了,因为吃肉会引起口腹之欲,影响修行。

在我们的印象里面,和尚一般都是吃素的,这好像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那么到底和尚吃不吃肉呢?下面来给大家具体说明一下。

详细内容

01

佛教以讲究“慈悲”为宗旨,戒杀生。似乎不吃肉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一开始佛教徒是允许吃肉的。这也可以理解:古代生产力低下,正常情况下粮食是不够吃的。靠施主布施吃食的和尚们当然不能挑三拣四,只能有啥吃啥。

02

虽然可以吃肉,但毕竟有违佛教“护生”的本意。于是小乘佛教也有了变通式的规定,并不是所有肉都可以吃的,只能吃“三净肉”。这三种净肉是指:一、眼不见杀,意即是自己没有亲眼看到动物被杀;二、耳不闻杀,即没有亲耳听到动物被杀;三就是动物不是因为自己被杀。

03

原本和尚是不吃“荤”,“荤”字从“艹”,指的是五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有几种说法,大致指葱、蒜、韭、薤、芫荽等。亦称“五辛”。

04

佛教的戒律,最基本五戒或八戒,首戒杀生。现代有句很有名的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如果允许和尚吃肉,哪怕是三净肉,很难说清楚这个被吃的动物是不是因此而被杀。从这个角度来说,吃肉在根子上是有违戒律的。

05

另外,一旦能够吃肉,难免不勾起一部分修行之心不坚定的僧众的口腹之欲。毕竟绝大多数的出家人不能达到济公活佛的觉悟水平,做不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有禁止僧徒吃肉,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出家的和尚是不能吃肉,但在2000年前不光和尚可以吃肉,甚至连创立佛教的佛祖本人也能吃肉,这是怎么一回呢?大乘佛教,佛教一直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分,根据小乘戒律书,五分律记载,在佛祖传教期间,他和他教导的比丘们,都是托钵乞食为生,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当然也包括鱼和肉,因为化缘得来的这些肉食,是合符佛法里规定的“三净肉”标准的,既不是专门为自己宰杀的肉,宰杀的过程也没有看到,或听见,这都是信徒可食用的范围,那为什么大众印象里和尚是不能吃肉的呢?僧人与肉,和小乘佛教不同,大乘佛教的佛经是主张吃素的,他们认为世间大多杀生的罪恶,是因为老百姓吃肉引起的,但即使倡导吃素的大乘佛教,也没有将不许吃肉作为制度的绝对化,第一次明确规定和尚不能吃肉的是一位皇帝,南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本人就是大乘佛教的狂热信徒,他曾多次抛弃皇帝身份,主动要求出家当和尚。萧衍在公元511年,向全国颁布诏书,断酒肉文,明令禁止天下僧尼饮酒吃肉,从此以后不吃肉渐渐成为了大乘佛教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过即使到现在,在云南,泰国,日本等信仰小乘佛教的地区依然能够食用“三净肉”。

青海的和尚吃肉。和尚原来是可以吃肉的。

佛经《戒律广本》写得很明白:佛教没有吃素的规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荤”。这个荤,不是我们现在的概念,指鸡鸭鱼肉一类的动物食品。我们现在讲的荤,佛教叫做“腥”,而不叫“荤”。佛经里荤字不读hun,要读成xun,熏的意思,指气味熏人的蔬菜,“荤乃蔬菜之臭者”。《梵网经》讲得更具体:“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荤就是这五种蔬菜。荤字从草头而不从肉旁,说明荤的原始意义,是植物而非动物,至于荤为什么从植物变成了动物,三言两语说不清,以后单独介绍。佛教认为吃了荤,耗散人气,有损精诚,难以通于神明,所以严加查禁。有两次,我到庙里吃斋,看到菜里有葱有蒜。可见庙里的和尚,佛经还没有读通。那么多的斋,算是白吃了。

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佛教分为大乘与小乘。大乘是一心度人,以自度为度人手段,所以什么肉都不能吃。小乘但求自度不求度人,允许吃三种“净肉”(“三净肉”为“一我眼不见其杀者;二不闻为我杀者;三无为我而杀之疑者”)。对于“比丘患病者”,即生了病的和尚,实行人道主义政策,特殊照顾,什么肉都可以吃。如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洋和尚,中国蒙、藏、傣等少数民族的和尚,都允许吃肉。

俗家和尚能吃肉,吃肉是不违反佛教的一些条例的,而且佛教也没有禁止吃肉的一个规定。和尚,古代西域语言的音译,源头是梵语,本义为“师长”,是对“有一定修为的僧人”之尊称,但从古至今在中国以及日本等地,是对男性僧人约定俗成的泛称。

以上就是关于你知道和尚能吃肉吗全部的内容,包括:你知道和尚能吃肉吗、我想问问现在的和尚能吃肉吗、和尚吃肉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7170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